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13章 专用发票

    “官府掌握权力,自然不会承担生意上的亏空,还会因滥用职权而产生霸王条款,比如诸卿刚刚提出来的乱摊派,强制作保等弊端。如此,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官府就会把亏损转嫁到百姓头上。因此越是官府参与青苗法,百姓就越亏得多,民怨载道自然少不了······”

    赵煦顿了顿,等众人消化了这段话,又道,“而钱庄和百姓做生意,就相对公平了很多,交易双方都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原则,自然就不存在上述弊端······”

    原来如此!

    赵煦的言辞犹如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众臣心中的迷茫,他们对皇帝肃然起敬。

    有这样智慧的皇帝,何愁大宋不繁荣昌盛。

    顿时拍龙屁声此起彼伏。

    赵煦不喜听这等虚言,他挥挥手示意安静,而后道:“此法可行,但漏洞也不少,需要细细讨论,补住漏洞方可实行,朕先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商人重利,无奸不商,他们会搜肠刮肚来获取最大利益,于是阴阳字据就会出现,有可能提举司查验的字据和百姓手中的字据是两张皮。”

    “也有可能他们会千方百计隐瞒借出去青苗钱,只要瞒过提举司查验,朝廷的一分利就会落入他们囊中······”

    官家考虑细致啊!

    如果钱庄从中作梗,改良青苗法换汤不换药,朝廷的利润还会因之大幅度缩水,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防止钱庄偷奸耍滑,从中牟利,朝廷自然得有专门措施针对。朕觉得印刷青苗专用票据为妙,该票据印有专用格式,统一编号,一式两联,主联归农户所有,副联钱庄存留入账······”

    这种专用票据在后世司空见惯,赵煦自然能轻松想到,但在宋人听来,便开启了刷新认知的全新模式。

    “······票据由朝廷统一印刷,并附有防伪标志,派发到各个钱庄的票据都按号详细记录在案。如此,派发到每个钱庄的票据都是连号,便于管理和查账······”

    “倘若操作失误,某张票据若墨污或损坏,也不得随意废弃,应以废票形式入账······”

    “而且账本票据必须按票据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此便于监督查账······”

    “当然,钱庄偷奸耍滑的方式居多,专用票据限制他们做文章,他们就从别处入手,比如他们不用专用票据给百姓借贷,而偷偷用其他票据······这个也好对付,朝廷大力宣传,若不用青苗专用票据,百姓贷到青苗钱不用还,拿出票据,朝廷替他们撑腰······”

    赵煦零零落落说了一大堆,众臣渐渐沉浸在他列举的各类偷奸耍中。

    大臣为奸商哀叹的同时,也为自己哀叹,有这样心思慎密的皇帝,谁耍花招,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官家,先前的青苗法着实弊端重重,官家改良后,变得利国利民,其法甚善,臣为官家贺,为大宋百姓贺!”

    封稷一改旧党做派,连声称赞,似乎附和皇帝就是斗倒了新党。

    “臣附议!”

    “臣亦附议!”

    “······”

    刹那间,旧党新党团结一致,全都同意改良青苗法。

    但赵煦清楚,这只是表面现象,矛盾会接踵而来。

    因为这一举措危害了某些人的利益,高利贷放出去的少了,自然会有人替他们摇旗呐喊。

    “这是朕关于青苗法改良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诸卿参考。此法可行,但不可操之过急,等诸卿议过之后,先在几个路试行,三年有成,推行全国。”

    赵煦拿出写好的《青苗法改良条例》、《提举青苗法问事条例》、《钱庄法》等三个册子道,“明日开始,宰辅、枢密院、三省、三司使、翰林学士、御史台共同议政,专门讨论改良青苗法事宜,此事由章相公主持,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然后移交司农寺查漏补缺。”

    “臣遵旨!”

    章惇如沐春风,拿着三本册子踌躇满志。

    他坚信能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现状的人,唯有现在这个官家。

    “朕闻民间借贷多为高利,利息之重,百姓苦不堪言,为求生计,不惜卖儿卖女,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朕改良青苗法,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斩断这高利贷的吸血链条······对此,诸卿可有良策?”

    须知,放高利贷者多为权贵豪强富户,他们财富丰厚,势力庞大,与官府交往甚密,甚至子孙多在朝中为官。

    改良青苗法无异于在嘎他们腰子,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和抵制。

    冲突与矛盾在所难免,赵煦索性逼迫那些放贷的人早点跳起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一个大清洗。

    喝百姓血的人,就应该放尽他的血。

    “官家,民间借贷古已有之,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财物的流通和发展,也满足了百姓在生产劳作或日常生活中对资金的临时需求,对于缓解资金短缺的困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若是贸然禁止民间借贷,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官家,在琐碎与艰辛的生活中,民间借贷往往成为了百姓渡过难关的重要支撑。一旦失去了这一渠道,百姓将何以应对突如其来的资金困境?又如何能够维持生计,继续前行?”

    “民间借贷重视契约精神,讲究公平交易,从无强迫之举。每一笔借贷都是双方自愿达成的买卖,旨在助人所急,帮人所难。这种基于信任与互助的借贷关系,不仅体现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臣以为禁贷不合适,望官家三思!”

    “······”

    听完众臣建言,赵煦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朕并不打算禁止民间借贷,相反,朕还会鼓励这种互助的方式。当然,这种互助必须在大宋律法的框架内进行,受到律法的约束和保护。但朕要说的是,朕决不允许高利放贷的存在。”

    “民间借贷的利息,可以适当高于青苗款的利率,这是市场规律所决定的。然而,一旦利息超过了青苗款利率的两倍,也就是达到了四分利,那么这便被朕视为高利贷。”

    “从今日起,朕正式宣布,高利贷为非法行为。任何胆敢进行高利放贷者,必将受到大宋律法的严厉制裁。而那些与高利放贷者勾结的官吏,朕也绝不姑息,必将严惩不贷······”

    议政继续,众臣各抒己见。

    赵煦清楚给某些吸血虫埋下了雷。

    他就等这些人跳弹,然后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