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戏台子挺好
可怜的小美女,这帮子护卫的老子大多都是武将。
完全不懂得怜香惜玉,裹在被子里一提就提溜起来了。
还要被十几个男人围着录口供,完事还要被大张旗鼓送回去。
这下好了,全城百姓,都知道她干了啥事了。
当天晚上,徐增寿就把方之涯,从暖和的被子里,丢进了冰冷的牢狱里,还对他的宅子进行了搜查。
“不过一个经历,区区从六品官,居然住得起这么好的宅子,喝得起这么好的茶和酒。”
“他敢说他没贪?”
经历是个什么官?
他们的工作是掌管出纳文书等事,类似后代的"办公室主任",每月八石,一年也才九十六石。
这么点钱,你住四进宅子,喝杭州的龙井茶?
还有,顾晨居然从地窖里,搜出了好几箱金银。
估摸着,少说也有十几万两,果然是沿海啊。
挣得多!
方夫人哭着喊着道“御史老爷,不要拿我的钱,那是咱们家祖宗留下的,不是我家老爷贪的。”
事到临头了,居然还在嘴硬。
顾晨拿着方之涯的资料,忍不住拍了她的脸道。
“你家世代务农,至正二十年,你公婆把你小姑子卖去了青楼,这才有钱给你丈夫读书的。”
方夫人没想到他打听得这么清楚,瞬间脑子也转的飞快。
“这……这是我的嫁妆,不是方家的钱财。”
自家丈夫,可是薛大人的人,御史老爷总不能太过分吧?
“你还不说实话?”顾晨怒了“你家只不过是个小地主,比别人过的略好些,哪里来的这么多金银?”
“我告诉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实交代,兴许还不会连累你的母族,否则的话……”
顾晨逼问起来没有任何负担,这是在古代。
动刑逼问都是合法合规的,更何况是区区问几句话?
“我……我……”
方夫人吓得瑟瑟发抖,她到底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内宅妇人,又没读什么书,几下把自己男人干的事全招了。
贪钱都是小事,主要是卖东西给倭寇和外邦谋取利益。
表面上倭寇是敌人、罪犯,实际上人家是生意伙伴。
“不错,生意做挺大,可惜,你家没命花。”
顾晨拿过供状,看着上面的红手印笑的很开心。
“多谢夫人配合,来人,送夫人和她的孩儿们,去狱里头同方大人团圆,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去探监。”
说罢,他就招呼人,把赃银抬走,再给方府贴了封条。
至于赃银,核对无误,签了字据,自然要放在府衙的库房里头,顾晨语重心长对知府李庸道。
“大人可一定要看好这赃银,若是有任何闪失,弄丢了这笔赃银,你怕是不好给陛下交代啊。”
李庸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看好脏银。
他除非疯了,才会在这时候动脏银的心思。
“顾大人,本府也是无奈,薛大人品级在本官之上,他和各位知县、上下官吏沆瀣一气。”
“本府独木难支,又不敢撕破脸,这才……”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就是再怎么小心翼翼。
可在福州的这几年,却也难以拒绝地做了不少错事。
比如睁只眼闭只眼,比如收取各方送来的银钱。
当然,他一个子也没敢花,就等着今天呢。
只盼着陛下看在,他不是故意的份上,能开开恩,饶恕自己的家人,他便感恩不尽了。
“我知道大人的为难。”
顾晨也知道不能逼人入绝境,得让人有希望的道理。
“陛下最是赏罚分明,若是知府大人戴罪立功,助陛下理清福建的政务,陛下自然不会和知府大人计较。”
“自古以来,法不责众嘛,这个道理知府应该明白。”
虽然不包括老朱,可顾晨并不想把官员都给得罪了。
若是当真都给得罪了,怕是自己这工作也不好开展。
李庸听得心中有了希望,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力配合。
戴罪立功,为自己和家人,找一条活路出来。
薛府。
“该死。”
听说自己送的美人,人家居然不收,还把办事的人给抓了,薛大方气得直接摔了茶盏。
“四个御史,四个都不收,陛下是派的什么人来?”
这么难啃?
美人如火的热情,居然都暖不化他们的心?
“相公,既然美人不行,那就用钱试试?”
年轻的小妾用纤细如葱的手,在他身上画着圆圈道。
这世上,有人的地方,就有贪,谁能离得开钱呢?
“先不忙。”
薛大方捉住小妾的手,越想就越觉得不安。
方之涯是他的人,如果被问出什么话来可怎么好?
不行,得想想法子,必须得有这几个御史的把柄。
顾晨可没空管他在想什么,他正在和书吏商量先去哪个县。
“去年十一月,福安县不是才刚刚发生了民变么,那咱们就先抓个典型,拿福安县开刀吧。”
两位书吏都觉得好,一旁光喝茶的徐增寿有些不明白。
“顾大人,你怎么就能确定,福安县里有贪官呢?”
这不还没开始查么?
顾晨和两名书吏对视了一眼,都忍不住带着善意地笑了起来。
“公子还年轻,自然不懂这些,百姓们不过只想填饱肚子有口饭吃,若父母官是个好的。”
“百姓又怎么可能,冒着不要命的危险去造反呢?”
老朱不是就经常说,当年他但凡能把肚子填饱,也不可能会造反,也就绝对不会有朱元璋了么?
“许是那陈友定的旧部撺掇呢?”徐增寿假设道“事情还没有查清,这般武断却也不好吧?”
他今年十六了,是老朱身边的带刀侍卫。
能的老朱如此的看重,他也不是那种绣花枕头。
对政事,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他知道陛下一直不放心福建,就是因为这地方有陈友谅、张士诚旧部,还有通外邦和倭寇奸细。
所以,他认为,不一定就是知县的错。
“公子说的其实也没错。”顾晨道“可公子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过的好,别有用心的人又如何撺掇?”
当年元朝官员如果当人,百姓会放下安稳日子不过去当义军吗?
这说到底,不还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么?
“公子既然疑惑,不如咱们走一趟,公子也就知道了。”
虽然徐达小时候也挺穷的,可这徐老三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发达,自然这孩子也没被社会给毒打过。
福安县属中县,每年大概能交六万石左右的税。
顾晨等人来的时候,完全没看出此地几个月前有过判断,衙役们个个对着百姓笑容满面。
到了县衙,还看到门口的衙役热情招呼过路的百姓。
“这位大哥,有没有状要告?”
“这位大姐,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吗?”
“小家伙,糖葫芦拿好,别掉在地上了。”
“大爷,怎么提那么重的东西,来,我帮你。”
“……”
百姓们也特别会说话,一个赛一个的会夸人。
都说县令好,是清官,是不可多得好官。
顾晨坐在马车里,看着对百姓殷勤备至都"看不见"钦差大人的衙役,嘴角缓缓勾了起来。
很好,他的意思是,这戏台子搭的不错。
比那个不打自招的方之涯,要稍微聪明一些。
inf。inf
完全不懂得怜香惜玉,裹在被子里一提就提溜起来了。
还要被十几个男人围着录口供,完事还要被大张旗鼓送回去。
这下好了,全城百姓,都知道她干了啥事了。
当天晚上,徐增寿就把方之涯,从暖和的被子里,丢进了冰冷的牢狱里,还对他的宅子进行了搜查。
“不过一个经历,区区从六品官,居然住得起这么好的宅子,喝得起这么好的茶和酒。”
“他敢说他没贪?”
经历是个什么官?
他们的工作是掌管出纳文书等事,类似后代的"办公室主任",每月八石,一年也才九十六石。
这么点钱,你住四进宅子,喝杭州的龙井茶?
还有,顾晨居然从地窖里,搜出了好几箱金银。
估摸着,少说也有十几万两,果然是沿海啊。
挣得多!
方夫人哭着喊着道“御史老爷,不要拿我的钱,那是咱们家祖宗留下的,不是我家老爷贪的。”
事到临头了,居然还在嘴硬。
顾晨拿着方之涯的资料,忍不住拍了她的脸道。
“你家世代务农,至正二十年,你公婆把你小姑子卖去了青楼,这才有钱给你丈夫读书的。”
方夫人没想到他打听得这么清楚,瞬间脑子也转的飞快。
“这……这是我的嫁妆,不是方家的钱财。”
自家丈夫,可是薛大人的人,御史老爷总不能太过分吧?
“你还不说实话?”顾晨怒了“你家只不过是个小地主,比别人过的略好些,哪里来的这么多金银?”
“我告诉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实交代,兴许还不会连累你的母族,否则的话……”
顾晨逼问起来没有任何负担,这是在古代。
动刑逼问都是合法合规的,更何况是区区问几句话?
“我……我……”
方夫人吓得瑟瑟发抖,她到底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内宅妇人,又没读什么书,几下把自己男人干的事全招了。
贪钱都是小事,主要是卖东西给倭寇和外邦谋取利益。
表面上倭寇是敌人、罪犯,实际上人家是生意伙伴。
“不错,生意做挺大,可惜,你家没命花。”
顾晨拿过供状,看着上面的红手印笑的很开心。
“多谢夫人配合,来人,送夫人和她的孩儿们,去狱里头同方大人团圆,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去探监。”
说罢,他就招呼人,把赃银抬走,再给方府贴了封条。
至于赃银,核对无误,签了字据,自然要放在府衙的库房里头,顾晨语重心长对知府李庸道。
“大人可一定要看好这赃银,若是有任何闪失,弄丢了这笔赃银,你怕是不好给陛下交代啊。”
李庸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看好脏银。
他除非疯了,才会在这时候动脏银的心思。
“顾大人,本府也是无奈,薛大人品级在本官之上,他和各位知县、上下官吏沆瀣一气。”
“本府独木难支,又不敢撕破脸,这才……”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就是再怎么小心翼翼。
可在福州的这几年,却也难以拒绝地做了不少错事。
比如睁只眼闭只眼,比如收取各方送来的银钱。
当然,他一个子也没敢花,就等着今天呢。
只盼着陛下看在,他不是故意的份上,能开开恩,饶恕自己的家人,他便感恩不尽了。
“我知道大人的为难。”
顾晨也知道不能逼人入绝境,得让人有希望的道理。
“陛下最是赏罚分明,若是知府大人戴罪立功,助陛下理清福建的政务,陛下自然不会和知府大人计较。”
“自古以来,法不责众嘛,这个道理知府应该明白。”
虽然不包括老朱,可顾晨并不想把官员都给得罪了。
若是当真都给得罪了,怕是自己这工作也不好开展。
李庸听得心中有了希望,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力配合。
戴罪立功,为自己和家人,找一条活路出来。
薛府。
“该死。”
听说自己送的美人,人家居然不收,还把办事的人给抓了,薛大方气得直接摔了茶盏。
“四个御史,四个都不收,陛下是派的什么人来?”
这么难啃?
美人如火的热情,居然都暖不化他们的心?
“相公,既然美人不行,那就用钱试试?”
年轻的小妾用纤细如葱的手,在他身上画着圆圈道。
这世上,有人的地方,就有贪,谁能离得开钱呢?
“先不忙。”
薛大方捉住小妾的手,越想就越觉得不安。
方之涯是他的人,如果被问出什么话来可怎么好?
不行,得想想法子,必须得有这几个御史的把柄。
顾晨可没空管他在想什么,他正在和书吏商量先去哪个县。
“去年十一月,福安县不是才刚刚发生了民变么,那咱们就先抓个典型,拿福安县开刀吧。”
两位书吏都觉得好,一旁光喝茶的徐增寿有些不明白。
“顾大人,你怎么就能确定,福安县里有贪官呢?”
这不还没开始查么?
顾晨和两名书吏对视了一眼,都忍不住带着善意地笑了起来。
“公子还年轻,自然不懂这些,百姓们不过只想填饱肚子有口饭吃,若父母官是个好的。”
“百姓又怎么可能,冒着不要命的危险去造反呢?”
老朱不是就经常说,当年他但凡能把肚子填饱,也不可能会造反,也就绝对不会有朱元璋了么?
“许是那陈友定的旧部撺掇呢?”徐增寿假设道“事情还没有查清,这般武断却也不好吧?”
他今年十六了,是老朱身边的带刀侍卫。
能的老朱如此的看重,他也不是那种绣花枕头。
对政事,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他知道陛下一直不放心福建,就是因为这地方有陈友谅、张士诚旧部,还有通外邦和倭寇奸细。
所以,他认为,不一定就是知县的错。
“公子说的其实也没错。”顾晨道“可公子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过的好,别有用心的人又如何撺掇?”
当年元朝官员如果当人,百姓会放下安稳日子不过去当义军吗?
这说到底,不还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么?
“公子既然疑惑,不如咱们走一趟,公子也就知道了。”
虽然徐达小时候也挺穷的,可这徐老三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发达,自然这孩子也没被社会给毒打过。
福安县属中县,每年大概能交六万石左右的税。
顾晨等人来的时候,完全没看出此地几个月前有过判断,衙役们个个对着百姓笑容满面。
到了县衙,还看到门口的衙役热情招呼过路的百姓。
“这位大哥,有没有状要告?”
“这位大姐,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吗?”
“小家伙,糖葫芦拿好,别掉在地上了。”
“大爷,怎么提那么重的东西,来,我帮你。”
“……”
百姓们也特别会说话,一个赛一个的会夸人。
都说县令好,是清官,是不可多得好官。
顾晨坐在马车里,看着对百姓殷勤备至都"看不见"钦差大人的衙役,嘴角缓缓勾了起来。
很好,他的意思是,这戏台子搭的不错。
比那个不打自招的方之涯,要稍微聪明一些。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