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影帝朱温

    五代十国政要群星璀璨,就演技来说朱温可以排到第二,第一那非杨行密不可。

    因为杨行密装瞎子,老婆在他面前给他戴绿帽子都装作不知。

    朱温影帝排名第二,也是实至名归。

    一个无赖当上皇帝,没有超高表演演技那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很可能早就挂掉了。

    且看朱温下面历史记录的表演。

    李茂贞大开城门让昭宗出城。

    大忠臣朱温已经身穿素服站在城外请罪,这一举动让昭宗皇帝感到惊恐,他迅速派出使臣宣读了赦免朱温一切罪过的诏书。

    因为昭宗听说朱温为人爱猜忌,他还撤去了身边的亲、勋、翊三卫仪仗,仅留下金吾将军。

    朱温投唐已经20年,这还是他首次见到当朝皇帝。

    他一见昭宗皇帝,便立即跪倒在地,他两眼含泪哭泣,那眼泪说来就来,展现出极大的忠诚的样子。

    估计是朱温想起自己这么多年不容易,曾经遭受的苦难了。

    昭宗被朱温也感动的不行,于是,君臣二人相拥而泣。

    昭宗扶起朱温后,感慨地说:“大唐之江山有卿才得以再安,朕之性命有卿才得以保全。”

    他还亲自解下腰间的玉带赐给朱温。

    为了继续表示对昭宗的忠诚,做臣子的朱温单枪匹马在队伍前方引导,一直做秀,直走了十多里路后,他才让朱友伦代替他领兵护卫。

    第二日,崔胤率领文武百官在兴平迎接昭宗皇帝,昭宗也正式恢复了崔胤的官职。

    天复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昭宗终于回到了长安。

    然而,昭宗他并未因此迎来转机,反而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命运。

    回到长安后,昭宗仍然寄人篱下,毫无自由可言。

    回京的第二天,朱温开始了换脸。

    他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联合崔胤一起为昭宗递上了一道冗长的奏章。奏章的大概意思是:把大唐当权宦官全部铲除!

    昭宗因此无条件地答应了朱温的要求。朱温于同日将昭宗新任命的左军中尉等七百多名宫廷从业者抓了起来,并将这些人集中到内侍全部杀害。

    偌大的宫廷只留下三十多名打扫宫廷的黄衣小太监。

    朱温又传令将朝廷外派到地方的宦官全部就地处决,宦官的兵权则被崔胤取得,其兼领六军十二卫。

    不久,昭宗便赐给朱温“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称号。

    封朱温手下的第一谋士敬翔为“迎銮协赞功臣”。

    朱温的一部分等将领则被封为“迎銮果毅功臣”,至于都头以下的将士则被赐以“四镇靖难功臣”的荣誉。

    近臣韩偓,在昭宗被刘季述幽禁期间,曾设法营救;在昭宗被劫持到凤翔之后,他始终不离不弃。他深受昭宗信赖,故而在他回京之后,昭宗有意将其提拔为宰相。

    然而,韩偓身为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秉持着名士的风度,韩偓婉言谢绝了昭宗的提拔,反而举荐了自己的老师御史大夫赵崇和兵部侍郎王赞来担任宰相。

    崔胤担忧自己的权力会被二人瓜分,于是请求朱温为他出头。

    朱温得知此事后,立即入宫向昭宗表示坚决反对,昭宗无奈只得答应。

    朱温并未就此罢手,反而将韩偓贬为濮州司马。

    不久后,韩偓离京上任,昭宗亲自相送。

    两人紧握双手,泪眼相对,昭宗感慨道:“韩爱卿此去,不知何时候才能再重逢。”

    韩偓含泪哽咽道:

    “为臣实在不忍目睹陛下将被朱温篡位弑杀。”

    言罢,两人洒泪而别。

    此时,朱温的野心已路人皆知,昭宗只能极力讨好朱温。

    昭宗任命自己的皇七子辉王李祚为诸道兵马元帅,而朱温则担任副元帅,并兼任太尉之职,晋封为梁王。

    至此,昭宗这个皇帝已彻底被朱温架空。

    朱温离皇位仅一步之遥,而昭宗无论再做出何种让步,都已无济于事。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大唐帝国的命运已岌岌可危。

    朱温正在得意洋洋的时候,他东方邻居给他闹腾了一下。

    王师范实际上是个书呆子,16 岁就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他一开始文雅好儒,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很会和其他军阀搞关系,让老百姓在战乱中能喘口气,其他军阀都夸他。

    王师范管着平卢的时候,旁边的地方太平、泰宁、感化等都被朱温给占了。王师范也不敢跟朱温开战,于是投降了朱温。

    王师范这个人有个特点,他孝顺,也很尊重长辈。

    有一次,他舅舅醉酒杀人,死者家属将其控告。

    王师范一开始想拿钱安抚对方,结果被拒,于是他认为应遵从法律,依法便处死了他的舅舅。

    他母亲由此非常生气,一连三年都愿意不见到他。

    但王师范还是坚持每天几次去拜访母亲,他母亲不让进屋,就在屋外下拜,问安,并希望她原谅自己。

    每次青州有新县令来上任时,王师范都会亲自准备仪仗去迎接,还下跪,自称“百姓王师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有部下劝他说道:“您是首领,这样做显得太谦卑了。”

    而王师范则表示:“我这是表率,是对本地长官的尊重,以我为例,好让后代不忘本。”

    王师范在收到在凤翔发出来的勤王诏书时,前宰相张浚差人给他送来书信,劝他起兵反抗朱温。

    宰相张浚和朱温有仇,这信写给了很多人,大道理越写越好。王师范便听了他的劝,起兵讨伐朱温,并与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结盟。

    他派遣诸位将领采取遍地开花战术袭击朱温的后方,想夺取朱温的多个城市。

    王师范就是个书呆子,他的遍地开花政策,无论理论上和实际上根本都行不通。

    成功的只有后来享誉一时的名将刘鄩,当时刘鄩还没有成名,只是一名牙将。

    刘鄩率领着一支仅有五百人却身经百战、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然地从一个隐蔽的水洞中潜入了兖州城。

    此时此刻,城中的百姓们正沉浸在梦乡之中。

    当黎明的曙光划破天际时,城中的人们纷纷从睡梦中醒来,当他们睁开眼睛望向城头时,惊讶地发现原本飘扬的旗帜已经不知何时被换成了陌生的旗号。

    刘鄩及其部下在夜幕的掩护下成功地突破了兖州城的防线,并迅速占领了关键地点。

    他们行动敏捷、配合默契,没有引起太多的警觉和抵抗。

    就这样,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刘鄩则凭借着他出色的智谋和果敢的决断,成功地实现了这次惊险刺激的攻城计划。

    在攻下兖州后,他立刻去了葛从周家里,拜访葛从周的母亲,对他妻子也很有礼数,对城中百姓更是丝毫不侵犯,还真有几分古代儒将的风度呢!

    但是王师范派往其他州城的人马全部宣告失败。

    王师范派另一名牙将张居厚带二百精兵去华州,他们推着小车,假扮商人,混进了华州城。

    华州城防主官娄敬思一看,这二百个强壮的汉子傻乎乎地闯进来,怎么看都不像做生意的。

    娄敬思派人就去问问情况,结果张沉不住气马上打杀起来。

    崔胤听说了立刻组织人马抵抗。张居厚人数太少,没多久就被打败了,张居厚等最后还被汴军给逮住了,整个计划都招了。

    王师范为了迷惑朱温,还派使者去汴州送友好信,结果被留守汴州的节度判官裴迪轻松识破。

    裴迪还用重金利诱使者,使者哪经得起这诱惑呀,直接就把王师范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全告诉裴迪了。

    王师范的计划已经泄密了,后面就无法实施。

    朱温遣朱友宁、葛从周带兵进攻王师范。

    王师范自知难敌,遂遣使分向河东李克用、淮南杨行密求援。

    事实上,李克用在王师范起事之初,便欲借机出兵凤翔。然而,他前脚刚发兵,李茂贞后脚就将昭宗拱手送与朱温。

    李克用虽怒不可遏,却也无计可施,只得撤军。

    杨行密收到王师范的求援后,马上派出两支队伍,一支去攻打宿州,另一支就是由号称“王铁枪”的淮南猛将王茂章带领。

    王茂章武力值排名第六,一路旗开得胜,和王师范的弟弟来州刺史王师诲顺利会师。

    朱温军队这边,在攻博昌城时,朱友宁下令将四周的百姓们抓来,一共集结了约十万民夫在城下堆土筑山。待山头逼近城墙时,又将这些无辜的百姓们驱赶至山上,尽数杀戮。

    汴军借百姓尸首之梯破城后又开始屠城,城中军民无一幸免。

    朱友宁屠杀无辜百姓,犯了天谴。这种是随意杀百姓的是魔鬼,不会有好报。

    登州兵寨,朱友宁军与王师范部昌城军队一直决战到天亮。

    王茂章一开始按兵不动,他在等朱友宁的军队跟敌人激战了一整晚,士兵们都疲惫不堪时再动手。他率领淮南精兵和王师范的军队一起,向朱友宁发起了猛攻。

    果然,朱友宁的军队经过一夜苦战,根本无力抵挡这股如狼似虎的新生力量。不长时间,朱友宁军几乎全军覆没,朱友宁也战死于沙场,他的首级被王茂章送回了淮南。

    听到朱友宁战死,朱温怒火中烧,那可是他的亲侄子,立即集齐了二十万精锐部队,亲自挂帅,征讨王师范。

    王师范率领他的部队,倒是很勇敢地迎向朱温的军队,要决一死战。然而,他的军队最终未能抵挡住朱温军队的猛烈攻势,王胜范军溃败而逃。

    这一败仗使得王师范心有余悸,再也不敢轻易发起战斗,变得小心翼翼,梦想不是说大话,得有战略战术,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

    喜欢南唐晚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