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黄世仁和周扒皮
俞三郎见女儿关注几个孩子,心里一动。
他本来是想着找两个强壮点的妇人,一来能看门庇护,二来也能帮着妻子干点体力活,见着女儿这般,才想起女儿身边连个年纪相当的玩伴都没有。
俞三郎想着干脆等回去的时候再带两个小丫头,陪着红豆一起玩。
段庄头很快就发现了主家的目光,立刻会意的抬手,招过几个在地里拔草顺便挖野菜的孩子。
“三妹四妹,你们过来!”段庄头把孩子中的两个年纪最大的小丫头叫到了主家跟前。
庄子里早就知道换了主人的事儿,这会儿见段庄头陪着几个人,不禁暗自猜测哪一个是新的主家。
两个小丫头被段庄头叫到跟前,面上有些惶恐,黝黑的小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紧张的盯着段庄头,不敢朝着俞家等人身上看。
“老爷夫人,少爷小姐,这是钱一钱二的妹子,就叫三妹和四妹。”段庄头介绍了一句。
钱三妹和钱四妹,一个十岁一个八岁,都是知道事儿的年纪了,赶紧给俞家人行礼。
许氏看了一眼又看向丈夫,悄悄的点了点头,表示这两个丫头虽然看着寒酸,但礼上没错。
俞三郎便对女儿笑道:“红豆,前面都是庄稼,又晒又累,我们去看看就好,回头给你说,你就跟这两个丫头去四处玩玩可好?”
俞红豆远眺了一下前方大片的庄稼地,又抬头瞅瞅天上越升越高的日头,欣然点头,同意了自家爹爹的建议。
她也想知道看上去挺气派的庄子,怎么庄户看上去这么惨,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有什么内情。
钱三妹和钱四妹在庄子里长大,耳濡目染的也知道,如果能叫主家看中,就可以脱离庄子进城生活,不然一辈子都得困在这个庄子,不能走出去一步。
现在有机会跟小姐相处,自然心存敬畏和期待,便想卯着劲儿的讨好小姐。
俞红豆见两个小姑娘有些拘谨,便主动开口问道:“庄子里有什么好看的花草吗?”
“最好看的花应该是前院的月季,好看不说还香得很,还有就是正院前面的荷花,能摘荷叶和莲蓬。”钱三妹犹豫了一下,紧张的回答。
“还有其他的吗?”前面俞红豆都知道了,但她孤陋寡闻还真没见过荷花精油。
而且荷花做成精油也太浪费了。
“姐,要不就带小姐去后山吧?”钱四妹鼓起勇气拽了姐姐一下。
“庄子后山有个山头,全是黄色的野花,整个山头几乎都铺满了。”钱三妹也想到这个,便顺着妹妹的意思给小姐提了这个。
听到铺满这个描述,俞红豆起了兴趣,她现在就希望有一种便宜量大,最好还是香气怡人的野花,能够让她任意的霍霍。
“走,去看看!”俞红豆拿出当家做主的气势。
要去后山,就得路过庄户聚居的地方,庄户聚居的地方就在庄稼地的边缘。
俞红豆看到地边半截土洞半截草棚的庄户聚居地的时候,一脸震惊。
前世她在村里也不是没见过穷困人家,甚至在网上还看到过更穷困更偏僻的山区的惨状。
穿书过来的时候,俞红豆不可接受的是匪夷所思的剧情,却从来没对生活环境有什么怨气,因为见过更惨的。
俞红豆没敢进屋,只扒着门往屋里看了一眼,里面就是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地窖。
土墙泥炕,炕上铺着一些已经压碎了的稻草,灶台上甚至没有铁锅,只有一个大瓦罐。
俞红豆此时此刻觉得黄世仁都不能形容作为庄主的自己了,那绝对是黄世仁和周扒皮结合体啊。
“为什么不盖房子?我瞧着庄子里不少石头和树。”俞红豆知道自己这话问得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儿,但她是真好奇。
按说守着庄子,石头和木头这些应该不缺才是,最起码能建个木头屋子吧?
“石头和木头都是主家的,我们不敢动,也没钱买。”钱三妹如实的告诉小姐。
俞红豆想想前面气派的正院,沉默了。
“小姐,庄头说今年庄子能留下四成收获,已经是很大的惊喜了,以前留下三成我们没饿着,现在四成不仅能吃饱,还能多点余头。”钱三妹见气氛不好,连忙解释。
“对啊小姐,我听说有的庄子才留两成,还有人饿死呢。”钱四妹点头,她因为年纪不大,很多时候大人聊外面的事儿都不避着她。
“小姐,我们还是去看花吧,我给你编花环和手环。”钱三妹看小姐不高兴,有些着急。
“我给你小姐编一个。”钱四妹兴奋的在前面带路。
俞红豆顺水推舟,只是震惊和沉默改变不了任何事,她得做出实践行动。
慢慢来吧,总得先把这边的情况都了解透了,说不上还有比做角皂更迅速更稳妥的来钱办法呢。
这个想法刚刚从俞红豆的脑海中闪过,她就看到了一座金山。
真的是金色的山,不高的山包上,从底层向上逐渐蔓延,铺满了金黄色的菊花,比当初看《满城尽带黄金甲》时人工铺设的菊花更为美丽和震撼。
俞红豆深吸一口气,嘴角忍不住上升八度,竟然是黄菊花!
黄菊花有疏风清热,生津润喉,养目解酒的功效。
俞红豆有一段十分迷各种菊花茶,一来泡在养生壶中颜值高,能诱惑她多喝水,二来菊花茶养生效果好,喝起来清新甘甜。
尤其是黄菊,因为颜色和花瓣不易脱落,花朵完整性高,是养生达人·俞红豆最喜爱的一种花茶。
这会儿好像没人拿来泡茶,但黄菊也算做一种药草,只是应用的少,因为同类效果的药草太多了。
俞红豆决定先摘点黄菊回去泡茶尝尝,是不是后世那个味儿,如果可以,怎么搞一个卖点,兴起一阵风雅养生的热潮。
就跟当初动不动就搞个舅舅给外甥外甥女买鞋子,妈妈给女儿买罐头,姑姑给侄女买红衣服之类的“风俗”一样。
他本来是想着找两个强壮点的妇人,一来能看门庇护,二来也能帮着妻子干点体力活,见着女儿这般,才想起女儿身边连个年纪相当的玩伴都没有。
俞三郎想着干脆等回去的时候再带两个小丫头,陪着红豆一起玩。
段庄头很快就发现了主家的目光,立刻会意的抬手,招过几个在地里拔草顺便挖野菜的孩子。
“三妹四妹,你们过来!”段庄头把孩子中的两个年纪最大的小丫头叫到了主家跟前。
庄子里早就知道换了主人的事儿,这会儿见段庄头陪着几个人,不禁暗自猜测哪一个是新的主家。
两个小丫头被段庄头叫到跟前,面上有些惶恐,黝黑的小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紧张的盯着段庄头,不敢朝着俞家等人身上看。
“老爷夫人,少爷小姐,这是钱一钱二的妹子,就叫三妹和四妹。”段庄头介绍了一句。
钱三妹和钱四妹,一个十岁一个八岁,都是知道事儿的年纪了,赶紧给俞家人行礼。
许氏看了一眼又看向丈夫,悄悄的点了点头,表示这两个丫头虽然看着寒酸,但礼上没错。
俞三郎便对女儿笑道:“红豆,前面都是庄稼,又晒又累,我们去看看就好,回头给你说,你就跟这两个丫头去四处玩玩可好?”
俞红豆远眺了一下前方大片的庄稼地,又抬头瞅瞅天上越升越高的日头,欣然点头,同意了自家爹爹的建议。
她也想知道看上去挺气派的庄子,怎么庄户看上去这么惨,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有什么内情。
钱三妹和钱四妹在庄子里长大,耳濡目染的也知道,如果能叫主家看中,就可以脱离庄子进城生活,不然一辈子都得困在这个庄子,不能走出去一步。
现在有机会跟小姐相处,自然心存敬畏和期待,便想卯着劲儿的讨好小姐。
俞红豆见两个小姑娘有些拘谨,便主动开口问道:“庄子里有什么好看的花草吗?”
“最好看的花应该是前院的月季,好看不说还香得很,还有就是正院前面的荷花,能摘荷叶和莲蓬。”钱三妹犹豫了一下,紧张的回答。
“还有其他的吗?”前面俞红豆都知道了,但她孤陋寡闻还真没见过荷花精油。
而且荷花做成精油也太浪费了。
“姐,要不就带小姐去后山吧?”钱四妹鼓起勇气拽了姐姐一下。
“庄子后山有个山头,全是黄色的野花,整个山头几乎都铺满了。”钱三妹也想到这个,便顺着妹妹的意思给小姐提了这个。
听到铺满这个描述,俞红豆起了兴趣,她现在就希望有一种便宜量大,最好还是香气怡人的野花,能够让她任意的霍霍。
“走,去看看!”俞红豆拿出当家做主的气势。
要去后山,就得路过庄户聚居的地方,庄户聚居的地方就在庄稼地的边缘。
俞红豆看到地边半截土洞半截草棚的庄户聚居地的时候,一脸震惊。
前世她在村里也不是没见过穷困人家,甚至在网上还看到过更穷困更偏僻的山区的惨状。
穿书过来的时候,俞红豆不可接受的是匪夷所思的剧情,却从来没对生活环境有什么怨气,因为见过更惨的。
俞红豆没敢进屋,只扒着门往屋里看了一眼,里面就是个连窗户都没有的地窖。
土墙泥炕,炕上铺着一些已经压碎了的稻草,灶台上甚至没有铁锅,只有一个大瓦罐。
俞红豆此时此刻觉得黄世仁都不能形容作为庄主的自己了,那绝对是黄世仁和周扒皮结合体啊。
“为什么不盖房子?我瞧着庄子里不少石头和树。”俞红豆知道自己这话问得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儿,但她是真好奇。
按说守着庄子,石头和木头这些应该不缺才是,最起码能建个木头屋子吧?
“石头和木头都是主家的,我们不敢动,也没钱买。”钱三妹如实的告诉小姐。
俞红豆想想前面气派的正院,沉默了。
“小姐,庄头说今年庄子能留下四成收获,已经是很大的惊喜了,以前留下三成我们没饿着,现在四成不仅能吃饱,还能多点余头。”钱三妹见气氛不好,连忙解释。
“对啊小姐,我听说有的庄子才留两成,还有人饿死呢。”钱四妹点头,她因为年纪不大,很多时候大人聊外面的事儿都不避着她。
“小姐,我们还是去看花吧,我给你编花环和手环。”钱三妹看小姐不高兴,有些着急。
“我给你小姐编一个。”钱四妹兴奋的在前面带路。
俞红豆顺水推舟,只是震惊和沉默改变不了任何事,她得做出实践行动。
慢慢来吧,总得先把这边的情况都了解透了,说不上还有比做角皂更迅速更稳妥的来钱办法呢。
这个想法刚刚从俞红豆的脑海中闪过,她就看到了一座金山。
真的是金色的山,不高的山包上,从底层向上逐渐蔓延,铺满了金黄色的菊花,比当初看《满城尽带黄金甲》时人工铺设的菊花更为美丽和震撼。
俞红豆深吸一口气,嘴角忍不住上升八度,竟然是黄菊花!
黄菊花有疏风清热,生津润喉,养目解酒的功效。
俞红豆有一段十分迷各种菊花茶,一来泡在养生壶中颜值高,能诱惑她多喝水,二来菊花茶养生效果好,喝起来清新甘甜。
尤其是黄菊,因为颜色和花瓣不易脱落,花朵完整性高,是养生达人·俞红豆最喜爱的一种花茶。
这会儿好像没人拿来泡茶,但黄菊也算做一种药草,只是应用的少,因为同类效果的药草太多了。
俞红豆决定先摘点黄菊回去泡茶尝尝,是不是后世那个味儿,如果可以,怎么搞一个卖点,兴起一阵风雅养生的热潮。
就跟当初动不动就搞个舅舅给外甥外甥女买鞋子,妈妈给女儿买罐头,姑姑给侄女买红衣服之类的“风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