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称帝or不称帝
长安。
相府正厅。
一声怒喝惊飞了厅外树上的飞鸟:。
“袁术那厮竟敢僭越称帝?!”
董卓高坐上首,怒声大喝,一掌狠狠拍在身前的几案上。
差点将张与带来给他消暑的水果冰沙拍翻。
下首,李儒、郭汜、张济、牛辅、段煨、樊稠分列两端。
至于张与,因为身无官职,因此坐在了门边的坐席上。
而董卓一声怒喝过后,心中颇不是滋味。
毕竟那可是称帝啊!
谁不想坐上这天下的至尊之位?
他汲汲营营这么久,不惜立新帝杀少帝,挟持天子号令天下。
如此,他都没敢真的迈出这一步,袁术这厮如何敢的?!
董卓发怒,众人见此生怕惹怒董卓,因而纷纷沉默下来。
而李儒则是伸手拈着羊须,闪烁着精光的眼中有一丝不解:
“袁术自称有天子禅位诏书,才敢称帝,可我记得,相国伪造的明明就是封王诏书。
就算是要称,袁术也只能称王啊!”
而且。
因着天子不愿意配合盖下玉玺。
所以李儒就顺手杀了两个跟他作对的官员,取了他们的血去写这诏书。
又因为单凭血书无以为证,他还特意去找了个十岁稚子的手掌,按在了上面。
这诏书。
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拿着假的封王诏书来称帝?
还要举行大典?
这袁术是疯了不成?
虽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从头到尾都是李儒和董卓亲手操办。
但是董卓先前也召集众人商议过此事,所以郭汜等人也是知情的。
闻言。
张与本想接话,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他现在不过是个商贾之流,冒尖太早,立场太明,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
这长安城里,还有个老阴货贾诩呢!
他得时刻防备着才行!
思及此,张与闭口不言,而是暗中观察起众人来。
李儒的话,也引起了众人的疑惑。
厅中一片寂静,还是李儒对面的郭汜最先开口。
只见他双目阴鸷,不以为意道: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反正称王是大逆不道,称帝也是大逆不道。
袁术既然都拿到了称王诏书,改了诏书铤而走险也是有可能的。”
要是他有称王诏书,他也会改诏书称帝的!
不过一字之差罢了!
反正不管称王还是称帝,都是要打的。
既然如此,何不来把大的?
思及此,郭汜眼中闪过一丝暗光,趁机开口怂恿道:
“相国,既然袁术都擅自改诏书称帝了,相国何不也称帝?
如今天子就在皇宫之内,让那小皇帝当众将皇位让于相国有何不可?”
而且小皇帝当着长安百姓的面禅位于相国,不比那劳什子诏书有用的多?
再说了。
一个十岁稚子,见点血都能大病一场,挨一脚连爬都爬不起来的废物,有什么好扶持的?
闻言,董卓有些心动。
毕竟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啊!
然而。
郭汜话落,张与隐晦的观察了郭汜一番。
相比于轮式城外被他逼迫、函谷关外被他戏耍的郭汜。
今日的郭汜,似乎才是他真正的模样。
身带煞气,眉眼之间足见阴狠,走出去都能让百姓自觉退避三舍。
小心的打量着郭汜,张与心里也提高了警惕:
看来,这郭汜也不是省油的灯。
倒是他以前小看了这人了。
说来也是。
历史上。
郭汜飞箭射到献帝御帐的帷帘,只为了射杀李傕。
还逼迫天子掀开御帘,又带兵一路追杀天子。
自然不是好相与的。
相比于董卓还有心留着刘协一条命,这人倒是危险的多了!也更加不守臣纲。
他视百姓于无物,也视天子如器具。
他依稀记得,似乎天子在李傕、郭汜手里的时候,好像连饭都没得吃。
看来,得尽快将郭汜弄出长安!
张与心里暗自盘算。
而前方,李儒的声音响了起来:
“称帝不可!
袁术称帝就引的天下人纷纷讨伐,若是相国此时称帝,那定然也会引起天下人反抗。
别的不说,刘备很有可能鱼死网破!”
毕竟,皇帝都不是皇帝了。
刘备还有什么忌讳?
说起刘备,郭汜就恨得牙痒痒。
毕竟他在刘备那该死的军师手里,接连吃了两次大亏了!
因此,李儒话落,郭汜当即便开口道:
“那小皇帝本来就是跟刘备一伙的!要不然哪来的衣带诏?!
我看这小皇帝心眼儿可多得很!
干脆请相国称帝,免得后患无穷!”
董卓闻言,确实颇为动心。
袁术区区小儿都能称帝,他堂堂相国难道就不能?
郭汜的话实在是大逆不道,众人都不敢随意接茬。
而见董卓似乎动心,张与看准时机,小声开口,语带不解地问:
“相国,我们一开始不就是想要让刘备他们内部乱起来吗?
现在袁术一个人帮我们吸引走了那么多敌人,不是更好吗?”
这话一出,董卓一怔:
是啊!
原本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
但袁术……
董卓拧着眉头,还是不愿意放弃称帝的机会。
而张与见董卓没有生气,看了一眼众人,又开口道:
“反正相国说的是封王,称帝说不定如郭将军所言,是袁术自己搞的。
我们不承认便是,而且相国也可以喊喊口号,指责袁术天子根本没有下禅位诏书。
然后让天子下诏讨伐袁术,相国再派一大将,守着函谷关。
要是曹操打赢了袁术,我们就从函谷关而出,端了曹操老家。
要是曹操没打赢,转过头打我们,有人守着函谷关,我们也很安全不是?”
这话,正好戳中了李儒的想法。
他压根就不想谈论称帝的话题。
但是也不好直接阻拦董卓。
张与这么一说,倒是给了他开口的机会。
他淡淡瞥了一眼张与,见他满脸都是‘茫然不解’,也收回了眼神,转而对董卓道:
“等两败俱伤之时,趁机出兵。
而后让天子禅位,然后相国称帝,此乃最佳计策。”
相府正厅。
一声怒喝惊飞了厅外树上的飞鸟:。
“袁术那厮竟敢僭越称帝?!”
董卓高坐上首,怒声大喝,一掌狠狠拍在身前的几案上。
差点将张与带来给他消暑的水果冰沙拍翻。
下首,李儒、郭汜、张济、牛辅、段煨、樊稠分列两端。
至于张与,因为身无官职,因此坐在了门边的坐席上。
而董卓一声怒喝过后,心中颇不是滋味。
毕竟那可是称帝啊!
谁不想坐上这天下的至尊之位?
他汲汲营营这么久,不惜立新帝杀少帝,挟持天子号令天下。
如此,他都没敢真的迈出这一步,袁术这厮如何敢的?!
董卓发怒,众人见此生怕惹怒董卓,因而纷纷沉默下来。
而李儒则是伸手拈着羊须,闪烁着精光的眼中有一丝不解:
“袁术自称有天子禅位诏书,才敢称帝,可我记得,相国伪造的明明就是封王诏书。
就算是要称,袁术也只能称王啊!”
而且。
因着天子不愿意配合盖下玉玺。
所以李儒就顺手杀了两个跟他作对的官员,取了他们的血去写这诏书。
又因为单凭血书无以为证,他还特意去找了个十岁稚子的手掌,按在了上面。
这诏书。
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拿着假的封王诏书来称帝?
还要举行大典?
这袁术是疯了不成?
虽说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从头到尾都是李儒和董卓亲手操办。
但是董卓先前也召集众人商议过此事,所以郭汜等人也是知情的。
闻言。
张与本想接话,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他现在不过是个商贾之流,冒尖太早,立场太明,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
这长安城里,还有个老阴货贾诩呢!
他得时刻防备着才行!
思及此,张与闭口不言,而是暗中观察起众人来。
李儒的话,也引起了众人的疑惑。
厅中一片寂静,还是李儒对面的郭汜最先开口。
只见他双目阴鸷,不以为意道: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反正称王是大逆不道,称帝也是大逆不道。
袁术既然都拿到了称王诏书,改了诏书铤而走险也是有可能的。”
要是他有称王诏书,他也会改诏书称帝的!
不过一字之差罢了!
反正不管称王还是称帝,都是要打的。
既然如此,何不来把大的?
思及此,郭汜眼中闪过一丝暗光,趁机开口怂恿道:
“相国,既然袁术都擅自改诏书称帝了,相国何不也称帝?
如今天子就在皇宫之内,让那小皇帝当众将皇位让于相国有何不可?”
而且小皇帝当着长安百姓的面禅位于相国,不比那劳什子诏书有用的多?
再说了。
一个十岁稚子,见点血都能大病一场,挨一脚连爬都爬不起来的废物,有什么好扶持的?
闻言,董卓有些心动。
毕竟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啊!
然而。
郭汜话落,张与隐晦的观察了郭汜一番。
相比于轮式城外被他逼迫、函谷关外被他戏耍的郭汜。
今日的郭汜,似乎才是他真正的模样。
身带煞气,眉眼之间足见阴狠,走出去都能让百姓自觉退避三舍。
小心的打量着郭汜,张与心里也提高了警惕:
看来,这郭汜也不是省油的灯。
倒是他以前小看了这人了。
说来也是。
历史上。
郭汜飞箭射到献帝御帐的帷帘,只为了射杀李傕。
还逼迫天子掀开御帘,又带兵一路追杀天子。
自然不是好相与的。
相比于董卓还有心留着刘协一条命,这人倒是危险的多了!也更加不守臣纲。
他视百姓于无物,也视天子如器具。
他依稀记得,似乎天子在李傕、郭汜手里的时候,好像连饭都没得吃。
看来,得尽快将郭汜弄出长安!
张与心里暗自盘算。
而前方,李儒的声音响了起来:
“称帝不可!
袁术称帝就引的天下人纷纷讨伐,若是相国此时称帝,那定然也会引起天下人反抗。
别的不说,刘备很有可能鱼死网破!”
毕竟,皇帝都不是皇帝了。
刘备还有什么忌讳?
说起刘备,郭汜就恨得牙痒痒。
毕竟他在刘备那该死的军师手里,接连吃了两次大亏了!
因此,李儒话落,郭汜当即便开口道:
“那小皇帝本来就是跟刘备一伙的!要不然哪来的衣带诏?!
我看这小皇帝心眼儿可多得很!
干脆请相国称帝,免得后患无穷!”
董卓闻言,确实颇为动心。
袁术区区小儿都能称帝,他堂堂相国难道就不能?
郭汜的话实在是大逆不道,众人都不敢随意接茬。
而见董卓似乎动心,张与看准时机,小声开口,语带不解地问:
“相国,我们一开始不就是想要让刘备他们内部乱起来吗?
现在袁术一个人帮我们吸引走了那么多敌人,不是更好吗?”
这话一出,董卓一怔:
是啊!
原本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
但袁术……
董卓拧着眉头,还是不愿意放弃称帝的机会。
而张与见董卓没有生气,看了一眼众人,又开口道:
“反正相国说的是封王,称帝说不定如郭将军所言,是袁术自己搞的。
我们不承认便是,而且相国也可以喊喊口号,指责袁术天子根本没有下禅位诏书。
然后让天子下诏讨伐袁术,相国再派一大将,守着函谷关。
要是曹操打赢了袁术,我们就从函谷关而出,端了曹操老家。
要是曹操没打赢,转过头打我们,有人守着函谷关,我们也很安全不是?”
这话,正好戳中了李儒的想法。
他压根就不想谈论称帝的话题。
但是也不好直接阻拦董卓。
张与这么一说,倒是给了他开口的机会。
他淡淡瞥了一眼张与,见他满脸都是‘茫然不解’,也收回了眼神,转而对董卓道:
“等两败俱伤之时,趁机出兵。
而后让天子禅位,然后相国称帝,此乃最佳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