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大西北实验
吃饭的时候,崔时珍这才想起来问道:“白梅,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晚才回来的,也就比你们早一点。”崔白梅回答道。
现在的大学生也很卷,即使是放假,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毕竟谁也不想落人一步,尤其是崔白梅所学的工程设计专业,要做机械实验,是反复地做无数次。
“你明年就要毕业了吧?会分配到哪里?”陆思行也看向崔白梅问道。
“对对,你们赶紧跟她聊聊,她这专业毕业后去哪上班比较好啊?”苗翠兰赶紧问道,她对这些也不懂,就把希望寄托在崔时珍和陆思行身上。
“妈,这工作都是分配好的,不是我想去哪就去哪的。”崔白梅不满的说道。
“那跟你姐和姐夫商量商量总行吧?我们也不懂这个,你跟他们多聊聊这些。”老实的崔峰说道。
“还有半年你就毕业了,老师应该跟你们说过关于分配的事吧?”陆思行看向崔白梅问道。
一般这种事情,老师们肯定或多或少都是知道些的,就半年的时候,他们学生自己肯定也会想方设法的打听的。
陆思行的侦查能力很强,他一眼就看出来崔白梅肯定是知道的,就是有事情隐瞒了“你有事情没说!”
陆思行说的是肯定句。
大家都看向了崔白梅,后者则是抿起唇低头不语。
崔白梅这副样子,在场的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苗翠兰立刻就急了,她站了起来走到崔白梅身边,焦急的问道:“你这丫头,到底啥事啊?你有啥事没跟我们说?”
“舅妈,你别急!先听白梅把话说清楚。”崔时珍赶紧站起来拉住苗翠兰。
“就是,你急什么,先听孩子说。”崔峰也赶紧开口道。
“哎呦,我这不是在催她说着在吗?这么慢吞吞的,要急死我了。”
苗翠兰心里就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的心没由来的很慌张,上一次这么慌张还是崔修杰要去边境演练,一去就是三年,至今人还没有回来。
“白梅啊,是不是没分配到工作啊,没事的,咱回来找个工作上班也是一样的,就在咱们村的食品厂上班也挺好的......”崔峰想的是,崔白梅的工作肯定是黄了。
据说这两年大学生多了,他们家又没钱又没权的,肯定是给崔白梅分配的工作不好,她不乐意去上班。
就连苗翠兰也是这样想的。
崔白梅摇了摇头,她的眼眶已经红了。
崔白梅突然站起来说道:“爸妈,对不起,我报了大西北的实验。”
“啥,啥实验?”苗翠兰大声问道。
崔峰也是一脸不解的看向崔白梅,又看了看崔时珍和陆思行。
崔时珍不懂所谓的“大西北实验”,但只听到大西北这三个字,就知道这件事不简单了,该不会是她想的那样吧?
大西北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遥远的大西北荒漠上驻扎,做国家武器研究,是国防之重的任务, 也是一项保密任务,它的性质跟边境演练是差不多的性质,只要被选中的人,都是进行封闭式的工作状态,不得与外界联系。
“你不是学工程设计的吗?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能去做什么武器研发?”苗翠兰喃喃地问道,她的预感要成真了。
崔白梅在最初说完那句话之后,她心里压着的大石终于消失了,有了第一次开口,这一次她开口就更顺利了些。
“武器也要做外壳的,那也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需要我们的配合。”崔白梅尽量解释的直白些。
崔峰张了张嘴没说话,他转头想去找烟,可惜他从来不抽烟,在家里转了半圈也没找到烟。
此时,崔时珍倒是有点庆幸,她刚刚让三胞胎出去玩了,正好避免了此时压抑的气氛。
好半晌,大家都不说话。
崔峰从门口的位置又走了过来,他开口说道:“没事,你去吧,孩子大了总要往外面飞的,你可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就是大西北再苦再累,你也是农村出来的娃,吃吃苦为国家做做贡献,挺好的。”
苗翠兰呆坐在板凳上,眼角上的泪水还没擦拭,她突然抬手将眼泪擦拭掉“对,去就去吧,你姐走出去了,你哥也走出去了,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我就知道你迟早有一天也得飞......”苗翠兰将心里的那句话说了出来,早在崔白梅考上大学那天,她就有了预感,身边的哥哥和姐姐,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她怎么可能甘心平庸?
“行了,舅舅舅妈,开心点,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崔时珍这才开口说道,说出来是无比荣耀的一件事,但个中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对,是一个无比荣耀的事呢!”苗翠兰振作了起来。
“去多久?能写信不?”崔峰就问了这两个问题。
崔白梅颓废的坐了下来,她张了张口那话就在嘴边,却很难说出来。
“多久啊?是不是跟你哥一样收信比较慢?”苗翠兰又问道。
崔白梅狠心一闭眼说道:“不能写信,不能打电话,就连我们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只知道是在大西北做实验。”
“老师说了,如果家里人问起,只能说是在大西北做实验。”崔白梅的声音越来越轻。
这就是机密项目的保密之处,也就是现在时代好了,国力强了,在前些年的时候,那些从事科研工作的先驱们,都是一去好些年,家里杳无音信的。
崔白梅的工作还能通知一声家里,但也仅仅是通知一声,不能打电话不能写信,不知道人在哪,等于这个人跟消失了一般。
崔峰晃了晃身子,崔修杰是个男孩子,他尚能做到支持崔修杰去追逐自己的热血梦,但崔白梅他是真舍不得了。
崔时珍在心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代替崔峰和苗翠兰问道:“那要去几年?”
崔白梅抬头看了一眼崔时珍,缓缓说道:“五到十年。”
“昨晚才回来的,也就比你们早一点。”崔白梅回答道。
现在的大学生也很卷,即使是放假,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毕竟谁也不想落人一步,尤其是崔白梅所学的工程设计专业,要做机械实验,是反复地做无数次。
“你明年就要毕业了吧?会分配到哪里?”陆思行也看向崔白梅问道。
“对对,你们赶紧跟她聊聊,她这专业毕业后去哪上班比较好啊?”苗翠兰赶紧问道,她对这些也不懂,就把希望寄托在崔时珍和陆思行身上。
“妈,这工作都是分配好的,不是我想去哪就去哪的。”崔白梅不满的说道。
“那跟你姐和姐夫商量商量总行吧?我们也不懂这个,你跟他们多聊聊这些。”老实的崔峰说道。
“还有半年你就毕业了,老师应该跟你们说过关于分配的事吧?”陆思行看向崔白梅问道。
一般这种事情,老师们肯定或多或少都是知道些的,就半年的时候,他们学生自己肯定也会想方设法的打听的。
陆思行的侦查能力很强,他一眼就看出来崔白梅肯定是知道的,就是有事情隐瞒了“你有事情没说!”
陆思行说的是肯定句。
大家都看向了崔白梅,后者则是抿起唇低头不语。
崔白梅这副样子,在场的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苗翠兰立刻就急了,她站了起来走到崔白梅身边,焦急的问道:“你这丫头,到底啥事啊?你有啥事没跟我们说?”
“舅妈,你别急!先听白梅把话说清楚。”崔时珍赶紧站起来拉住苗翠兰。
“就是,你急什么,先听孩子说。”崔峰也赶紧开口道。
“哎呦,我这不是在催她说着在吗?这么慢吞吞的,要急死我了。”
苗翠兰心里就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的心没由来的很慌张,上一次这么慌张还是崔修杰要去边境演练,一去就是三年,至今人还没有回来。
“白梅啊,是不是没分配到工作啊,没事的,咱回来找个工作上班也是一样的,就在咱们村的食品厂上班也挺好的......”崔峰想的是,崔白梅的工作肯定是黄了。
据说这两年大学生多了,他们家又没钱又没权的,肯定是给崔白梅分配的工作不好,她不乐意去上班。
就连苗翠兰也是这样想的。
崔白梅摇了摇头,她的眼眶已经红了。
崔白梅突然站起来说道:“爸妈,对不起,我报了大西北的实验。”
“啥,啥实验?”苗翠兰大声问道。
崔峰也是一脸不解的看向崔白梅,又看了看崔时珍和陆思行。
崔时珍不懂所谓的“大西北实验”,但只听到大西北这三个字,就知道这件事不简单了,该不会是她想的那样吧?
大西北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遥远的大西北荒漠上驻扎,做国家武器研究,是国防之重的任务, 也是一项保密任务,它的性质跟边境演练是差不多的性质,只要被选中的人,都是进行封闭式的工作状态,不得与外界联系。
“你不是学工程设计的吗?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能去做什么武器研发?”苗翠兰喃喃地问道,她的预感要成真了。
崔白梅在最初说完那句话之后,她心里压着的大石终于消失了,有了第一次开口,这一次她开口就更顺利了些。
“武器也要做外壳的,那也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需要我们的配合。”崔白梅尽量解释的直白些。
崔峰张了张嘴没说话,他转头想去找烟,可惜他从来不抽烟,在家里转了半圈也没找到烟。
此时,崔时珍倒是有点庆幸,她刚刚让三胞胎出去玩了,正好避免了此时压抑的气氛。
好半晌,大家都不说话。
崔峰从门口的位置又走了过来,他开口说道:“没事,你去吧,孩子大了总要往外面飞的,你可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就是大西北再苦再累,你也是农村出来的娃,吃吃苦为国家做做贡献,挺好的。”
苗翠兰呆坐在板凳上,眼角上的泪水还没擦拭,她突然抬手将眼泪擦拭掉“对,去就去吧,你姐走出去了,你哥也走出去了,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我就知道你迟早有一天也得飞......”苗翠兰将心里的那句话说了出来,早在崔白梅考上大学那天,她就有了预感,身边的哥哥和姐姐,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她怎么可能甘心平庸?
“行了,舅舅舅妈,开心点,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崔时珍这才开口说道,说出来是无比荣耀的一件事,但个中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对,是一个无比荣耀的事呢!”苗翠兰振作了起来。
“去多久?能写信不?”崔峰就问了这两个问题。
崔白梅颓废的坐了下来,她张了张口那话就在嘴边,却很难说出来。
“多久啊?是不是跟你哥一样收信比较慢?”苗翠兰又问道。
崔白梅狠心一闭眼说道:“不能写信,不能打电话,就连我们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只知道是在大西北做实验。”
“老师说了,如果家里人问起,只能说是在大西北做实验。”崔白梅的声音越来越轻。
这就是机密项目的保密之处,也就是现在时代好了,国力强了,在前些年的时候,那些从事科研工作的先驱们,都是一去好些年,家里杳无音信的。
崔白梅的工作还能通知一声家里,但也仅仅是通知一声,不能打电话不能写信,不知道人在哪,等于这个人跟消失了一般。
崔峰晃了晃身子,崔修杰是个男孩子,他尚能做到支持崔修杰去追逐自己的热血梦,但崔白梅他是真舍不得了。
崔时珍在心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代替崔峰和苗翠兰问道:“那要去几年?”
崔白梅抬头看了一眼崔时珍,缓缓说道:“五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