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娘啊,儿子想搏一搏
明末钢铁大亨817、娘啊,儿子想搏一搏
赵永棠抹了把脸,把自己这段时间里的倒霉经历又复述了一遍。
“儿啊,这可如何是好啊。”老娘也是六神无主了。他家里就是最底层的贫民,哪里有反抗的能力,此时,后悔去替人也晚了。
“娘啊,我也其实这段时间也想明白了。我也没个固定的营生,除了去码头打打零工,就是扛大包。活计一天有,一天没有的。混一天是一天。我到军营后,我发现,我喜欢军营里的生活。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尽管累的很,但是我发现,我喜欢练习大枪,喜欢站队列,喜欢每天令行禁止的生活。”
他浑家卢氏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担忧的说道:“当家的,你是不是发烧了,自古以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兵都是丘八爷,让人又恨又怕的。你怎么还要跑去当兵呢。”
赵永棠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存折,交给老娘,说道:“娘啊,这是我的军饷存折,现在,京营不比从前了。定远伯不克扣军饷,饷银都是按月打进我们的存折内,你们收好了。每个月都可去宣武门的兴禾钱庄去取钱。不经过军官的手,谁也别想贪占我们的银子。”
老太太双手颤巍巍的接过存折,问道:“儿啊,那一个月给你多少军饷啊。”
“现在军饷都是陛下从内帑发的,因为户部根本没钱。每个月五钱银子,要是开拔了,翻倍,一个月一两银子。比我打零工赚的多多了。”
这个钱不算少,周围的街坊邻居,每个月也就二钱多的收入。有些识字的,或者能写会算的,也就三钱多的银子。
戚家军工资高,也就三钱多银子一个月。可见这次整顿京营,崇祯时下了决心的。
老太太说道:“你愿意多挣钱,我也没话说,可当兵是要打仗的。你说过了年就要开拔了。我就担心你的安全啊。”
“娘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我索性横下一条心,上阵去搏一搏。杀敌立功,报效朝廷。说不定能给您老弄个诰命夫人当当。”
他浑家和老娘相对垂泪,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除了跟着去西征,哪里还有什么办法。逃兵是要杀头的。
这时候,门响了,一双儿女回来了。她俩去给街口的咸菜铺子扒大蒜。
姐姐今年十三岁,弟弟只有十岁,但是已经开始为家里劳作了。每扒十斤蒜头,能赚一个铜钱。
浑家和老娘,就承接一些给活计和码头苦力们,浆洗、缝补衣衫的活计。俗称缝穷。这些苦力干着最累的活,只能勉强湖口,很多都是单身汉,衣服破了也只能送到这些人家修补和浆洗。
“爹,你可回来啦”一双儿女跑来,抱着赵永棠大哭。
“乖娃,咱不哭,爹爹给你带回来好吃的了。”赵永棠赶忙把酱猪头撕下两条,塞到一双儿女的手里。
两个孩子看着手里的猪头肉发呆。这两个可怜的娃娃,长这么大就没有吃过肉。大明好多的穷人,一辈子也吃不到几次肉。
“好吃吗,”张永棠问道。
“好吃,爹你也吃。”
赵永棠擦了把眼泪,说道:“你们吃吧,爹爹在军营里天天有肉吃。”
“娘啊,媳妇,咱们今天包饺子,把家里的十多颗白菜和这五斤肉,都剁了。包好了,冻起来。今年咱们好好过个年。等出征了,儿子也要阵前立功,给孩子们搏一个未来。”
老娘和浑家,擦了眼泪,起身和面。一双儿女也跑来帮忙。一家人开心的忙活着,多少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过年能吃到肉馅的饺子呢。
“等包完了饺子,娘、媳妇,我带你们去兴禾超市逛逛。现在,京营的军户给办理粮本儿了。咱们今天就去办了。以后,你们在家就可以去超市买低价的玉米面和其他粮食了。”
浑家高兴的问道:“是不是前院老胡家那种粮本儿,他家在修路的工地上干活,就能办理粮本儿。在兴禾超市,拿着粮票儿,一文钱能买三斤玉米面呢。”
“对,就是那种,要带着户贴去办理。全家都去才行的。现在,定远伯恩典,军户也可以办理了。以后啊,就不怕挨饿了。三斤玉米面,不管是做粥还是贴饼子都够一天吃的了。一个月才三十文钱。多好的事情啊。”赵永棠一边扒着白菜帮子,一边说道。
“等晚上吃完饭,咱们一家都去逛逛。马上就要发第二个月的饷银了。咱们全家每个人,都做一身新衣裳。再做一床新被褥。再买一个铁炉子,买上一千块蜂窝煤。把家里烧的暖烘烘的。”
老娘心疼的说道:“那得多少钱那,还是省省吧,把钱都存起来。先攒着,给孙女攒嫁妆,给孙子存着好娶媳妇。”
“娘啊,一到冬天,您就上不来气儿,咳嗽。今年咱们弄得暖和些,在抓些药给您治治。这些银子不留了,下个月开拔,饷银就一个月一两银子了。以后咱们攒钱不迟。”
经过一下午的忙活儿,饺子都包好了,放在外面冻得硬邦邦的。一层一个盖帘的堆放在大缸里,上面盖上盖子压上石头,防止被老鼠或者猫吃了。
赵永棠又烧水,和了点泥,把房子外面有裂缝的地方湖了湖,然后出门去。去煤站买了一个人家不要的二手的铁炉子和一套炉筒子。
又买了一千块蜂窝煤。因为他是京营的,煤站给了优惠价格,还负责送到家安装好。
赵永棠又去买了一些废纸。也就是写过字的纸。回家让浑家打了些浆湖,把窗户重新湖了纸,窗缝也仔细湖了一边。
新安装的铁炉子,设计的非常好,既可以走炉筒子,从窗子上的开口排烟,也可以连接炕洞,让烟气同时烧炕。只要用插板封住其中一个烟道就好。
因为买煤超过一千块,炉盖上还有送的铁皮水壶,此时正咕咕的冒着热气。随着蜂窝煤的火头儿起来了,房子里的温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变得十分暖和,因为有了取暖设备,而且冷风也吹不进屋子里了。
屋里温度上来了,老娘也不再咳嗽了。
一家人吃完了晚饭,围坐在烧的暖和的炕上,喝着开水。赵永棠还特意在每个碗里放了一点白砂糖。浑家心疼的赶紧把白糖收起来藏到柜子里。
白糖这种东西,在大明就是奢侈品。可不敢随便糟践。
赵永棠一边一个搂着一双儿女,眼睛红红的。
心里骂道,这他妈的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两个孩子小口小口的喝着滚烫的糖水,烫的直吐舌头。奶奶让他们慢点也没用。
“爹爹,以后咱家都能过这样的日吗。”女儿歪着脑袋问道。
“会的,你们在家要听话,等爹爹打完了仗回来,以后,就会越来越好的。”
鞑靼脑袋最不好砍,所以最值钱。砍一个鞑靼首级,可官升一级,外加20两白银,不要官可以得50两银子。
后来女真越战越勇,和鞑靼一样可怕了。于是,女真人的首级价钱也水涨船高,开始是鞑靼人的一半,到后来就和鞑靼人一样了。
赵永棠心里盘算着,自己这一次要是能多砍几个鞑靼首级,家里就不缺钱了。
赵永棠抹了把脸,把自己这段时间里的倒霉经历又复述了一遍。
“儿啊,这可如何是好啊。”老娘也是六神无主了。他家里就是最底层的贫民,哪里有反抗的能力,此时,后悔去替人也晚了。
“娘啊,我也其实这段时间也想明白了。我也没个固定的营生,除了去码头打打零工,就是扛大包。活计一天有,一天没有的。混一天是一天。我到军营后,我发现,我喜欢军营里的生活。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尽管累的很,但是我发现,我喜欢练习大枪,喜欢站队列,喜欢每天令行禁止的生活。”
他浑家卢氏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担忧的说道:“当家的,你是不是发烧了,自古以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兵都是丘八爷,让人又恨又怕的。你怎么还要跑去当兵呢。”
赵永棠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存折,交给老娘,说道:“娘啊,这是我的军饷存折,现在,京营不比从前了。定远伯不克扣军饷,饷银都是按月打进我们的存折内,你们收好了。每个月都可去宣武门的兴禾钱庄去取钱。不经过军官的手,谁也别想贪占我们的银子。”
老太太双手颤巍巍的接过存折,问道:“儿啊,那一个月给你多少军饷啊。”
“现在军饷都是陛下从内帑发的,因为户部根本没钱。每个月五钱银子,要是开拔了,翻倍,一个月一两银子。比我打零工赚的多多了。”
这个钱不算少,周围的街坊邻居,每个月也就二钱多的收入。有些识字的,或者能写会算的,也就三钱多的银子。
戚家军工资高,也就三钱多银子一个月。可见这次整顿京营,崇祯时下了决心的。
老太太说道:“你愿意多挣钱,我也没话说,可当兵是要打仗的。你说过了年就要开拔了。我就担心你的安全啊。”
“娘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我索性横下一条心,上阵去搏一搏。杀敌立功,报效朝廷。说不定能给您老弄个诰命夫人当当。”
他浑家和老娘相对垂泪,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除了跟着去西征,哪里还有什么办法。逃兵是要杀头的。
这时候,门响了,一双儿女回来了。她俩去给街口的咸菜铺子扒大蒜。
姐姐今年十三岁,弟弟只有十岁,但是已经开始为家里劳作了。每扒十斤蒜头,能赚一个铜钱。
浑家和老娘,就承接一些给活计和码头苦力们,浆洗、缝补衣衫的活计。俗称缝穷。这些苦力干着最累的活,只能勉强湖口,很多都是单身汉,衣服破了也只能送到这些人家修补和浆洗。
“爹,你可回来啦”一双儿女跑来,抱着赵永棠大哭。
“乖娃,咱不哭,爹爹给你带回来好吃的了。”赵永棠赶忙把酱猪头撕下两条,塞到一双儿女的手里。
两个孩子看着手里的猪头肉发呆。这两个可怜的娃娃,长这么大就没有吃过肉。大明好多的穷人,一辈子也吃不到几次肉。
“好吃吗,”张永棠问道。
“好吃,爹你也吃。”
赵永棠擦了把眼泪,说道:“你们吃吧,爹爹在军营里天天有肉吃。”
“娘啊,媳妇,咱们今天包饺子,把家里的十多颗白菜和这五斤肉,都剁了。包好了,冻起来。今年咱们好好过个年。等出征了,儿子也要阵前立功,给孩子们搏一个未来。”
老娘和浑家,擦了眼泪,起身和面。一双儿女也跑来帮忙。一家人开心的忙活着,多少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过年能吃到肉馅的饺子呢。
“等包完了饺子,娘、媳妇,我带你们去兴禾超市逛逛。现在,京营的军户给办理粮本儿了。咱们今天就去办了。以后,你们在家就可以去超市买低价的玉米面和其他粮食了。”
浑家高兴的问道:“是不是前院老胡家那种粮本儿,他家在修路的工地上干活,就能办理粮本儿。在兴禾超市,拿着粮票儿,一文钱能买三斤玉米面呢。”
“对,就是那种,要带着户贴去办理。全家都去才行的。现在,定远伯恩典,军户也可以办理了。以后啊,就不怕挨饿了。三斤玉米面,不管是做粥还是贴饼子都够一天吃的了。一个月才三十文钱。多好的事情啊。”赵永棠一边扒着白菜帮子,一边说道。
“等晚上吃完饭,咱们一家都去逛逛。马上就要发第二个月的饷银了。咱们全家每个人,都做一身新衣裳。再做一床新被褥。再买一个铁炉子,买上一千块蜂窝煤。把家里烧的暖烘烘的。”
老娘心疼的说道:“那得多少钱那,还是省省吧,把钱都存起来。先攒着,给孙女攒嫁妆,给孙子存着好娶媳妇。”
“娘啊,一到冬天,您就上不来气儿,咳嗽。今年咱们弄得暖和些,在抓些药给您治治。这些银子不留了,下个月开拔,饷银就一个月一两银子了。以后咱们攒钱不迟。”
经过一下午的忙活儿,饺子都包好了,放在外面冻得硬邦邦的。一层一个盖帘的堆放在大缸里,上面盖上盖子压上石头,防止被老鼠或者猫吃了。
赵永棠又烧水,和了点泥,把房子外面有裂缝的地方湖了湖,然后出门去。去煤站买了一个人家不要的二手的铁炉子和一套炉筒子。
又买了一千块蜂窝煤。因为他是京营的,煤站给了优惠价格,还负责送到家安装好。
赵永棠又去买了一些废纸。也就是写过字的纸。回家让浑家打了些浆湖,把窗户重新湖了纸,窗缝也仔细湖了一边。
新安装的铁炉子,设计的非常好,既可以走炉筒子,从窗子上的开口排烟,也可以连接炕洞,让烟气同时烧炕。只要用插板封住其中一个烟道就好。
因为买煤超过一千块,炉盖上还有送的铁皮水壶,此时正咕咕的冒着热气。随着蜂窝煤的火头儿起来了,房子里的温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变得十分暖和,因为有了取暖设备,而且冷风也吹不进屋子里了。
屋里温度上来了,老娘也不再咳嗽了。
一家人吃完了晚饭,围坐在烧的暖和的炕上,喝着开水。赵永棠还特意在每个碗里放了一点白砂糖。浑家心疼的赶紧把白糖收起来藏到柜子里。
白糖这种东西,在大明就是奢侈品。可不敢随便糟践。
赵永棠一边一个搂着一双儿女,眼睛红红的。
心里骂道,这他妈的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两个孩子小口小口的喝着滚烫的糖水,烫的直吐舌头。奶奶让他们慢点也没用。
“爹爹,以后咱家都能过这样的日吗。”女儿歪着脑袋问道。
“会的,你们在家要听话,等爹爹打完了仗回来,以后,就会越来越好的。”
鞑靼脑袋最不好砍,所以最值钱。砍一个鞑靼首级,可官升一级,外加20两白银,不要官可以得50两银子。
后来女真越战越勇,和鞑靼一样可怕了。于是,女真人的首级价钱也水涨船高,开始是鞑靼人的一半,到后来就和鞑靼人一样了。
赵永棠心里盘算着,自己这一次要是能多砍几个鞑靼首级,家里就不缺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