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采购武器

    接下来一天,李牧计划采购货物,尽快回国。

    采购什么货物,他也有一定的眉目了,目前国内最紧要的就是药品和军事物资。

    军事物资先不考虑,自身没有一定的实力,卖军事物资,容易自找麻烦。

    药品就简单多了,应用范围比军事物资还要广,不但军队用,民间也要用。

    第一个要选择药物就是磺胺,磺胺的发现及使用在二战中对抗细菌感染起很大作用,大量减少了伤兵的死亡率。根据资料,二战中,每个美军士兵都配发了挂在腰带上的急救包,其中便装有一包磺胺粉和一卷绷带。磺胺粉和磺胺药片也是战场救护兵所携带的重要急救药物。

    国内许多抗日片里,磺胺都是一药难求,很多主角经历重重困难,才能拿到磺胺,送到大后方。

    另一方面,自抗战爆发后,日本对华的药物输入施行全面封锁,磺胺这种强效抗菌药属于禁运物资。结果,许多士兵,因为用不上几粒磺胺药丸而死亡。

    和中国不同的是,二战期间,美国的军队却因为有充足的磺胺,大幅降低了伤亡率。

    当然了,当时国内的士兵没有足够的磺胺用,应该还有一个原因,太穷了,没有足够的外汇买这些药。

    另一种当时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又比较稀缺的药物,是抗疟药奎宁。奎宁是从金鸡纳等树木的树皮中提取出的生物碱,可以抑制疟原虫的生长,主要原产地在南美洲。

    抗战时期,因为相应的药品稀缺,海外华人华侨捐助了很多奎宁。

    二十万美元,李牧全部都买成了磺胺、奎宁…以及其他几种国内稀缺的药品。

    采购完东西,李牧没有停留,当天就坐上了飞往曼谷的飞机。

    然后河内、昆明、武汉,这一次路上比上次多用了一天,花了三天时间。

    来到武汉,李牧休息半天,立刻就联系在武汉设有分号,口碑好,有实力的几家大商行。

    如今前线战事正紧,药品稀缺,特别是治疗伤病的药物,极受市场欢迎。

    沟通了一下,简单的谈了一下价格。

    随后李牧来到仓库,把空间里的药品都放在里面,又喊来了和他一同来武汉的警卫连一排二十多人看守仓库。

    随后便带着商号的负责人,亲眼查看验证货物。

    看到这么多药品,几家商行的负责人大喜过望,一通讨价还价,确定了价格,两家大商行决定联合拿下这批药物。

    相比李牧在新加坡的进货价,出售价是它的二点八倍。

    相当于二十万美元,变成了五十六万美元。

    其实这也不算太贵,这些药物按正常流程,从新加坡运往国内,运费不说,还有海关税,一路上还有各种吃拿卡要。

    起码价格翻一倍才能有足够的利润

    再加上目前日本封锁海面,药物稀缺,卖五十八万美元挺合理的。

    不过,这么大笔的交易,在国内只能用法币。

    最终,两家大商行支付给了李牧一百五十八万法币,相当于一百三十四万银元。

    拿到这些钱,李牧也没闲着,当即乘飞机,在国内几个主要的物资集散地城市逛了一圈,手里的钱再次花干净,国内这么长时间囤积滞销的猪鬃,其中有小半数,被他以平均八折的价格拿下了。

    至于剩下的,太散了,也就懒得收集了。

    手握这么多猪鬃,李牧再次踏上了通往新加坡的旅途,仍是住那家酒店,这次由于手里的货源比较大,李牧联系了几家比较大的洋行。

    随着国内的战事越来越热,欧洲的火药味也开始变浓了,猪鬃的行情不减反增,全部出手后,李牧手里的资金,来到一百六十多万美元。

    虽然和洛克菲勒,这样的大亨没法比,人家现在的身价以亿美元为单位,不过放在国内,这个身价绝对不小了。

    资金到了这种规模,接下来投机也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很长时间筹备。不但在国内收购能出口的物品需要时间,在国外采购足够的货品需要时间,把货物在国内出售也需要足够的时间。

    于是,李牧决定把节奏放慢,而且,接下来,随着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他一个人也不行了,必须成立商行。

    这一点倒也方便,新加坡本就是商品物流繁荣之地,各种商号人才极多,南洋的各种华裔知识青年不说,国内也有不少人来这里淘金。

    李牧通过中介,在商业街租下了一栋二层小楼,成立了“远东商行”,接着又开始在报纸上打广告进行招聘。

    随着国内战火连绵,不少人举家来到南洋,再加上西方的冒险者、流浪汉,让这里的人才越发的多了起来。

    经过多轮筛选,李牧招了一位三十多岁,名叫苏铭的人,作为远东商行这边的负责人。

    在苏铭的协助下,一家拥有二十多名雇员的远东商行成立了。商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李牧采购物资,或者协助李牧把从国内带回来的物资出售出去。

    当然,这是主要任务,在完成主要任务之后,也可以自行承接一些业务。比如帮助国内的一些商行出口产品,或者帮助国内的商行进口某些产品。

    总之,商行目前也只是个空架子,并没有多少实际资产。

    订购商品时,直接联系其他洋行,就不用再管了,只要东西进入仓库。

    协助李牧出售商品时,商品怎么运过来的也不用他们操心,只要远东商行协助李牧把仓库里的东西出售就行。

    说起来挺简单的,只要跑跑腿,和其他商行谈合作、签合同就行。

    商行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李牧采购物资。

    这次手里握着一百六十多万美元,再全部采购药品就不行了,不说新加坡目前根本没那么多货,带回国内,短时间也消化不了。

    李牧找人分析了一下,国内目前除了药品和军事物资紧张外,曾经一些需要进口的民用商品,也比较紧俏。

    由于海路被封,进口渠道减少,国内的商行,即便这些物资仍有存货,也都默默的减少供应量,开始囤积。

    供应量减少,再加上遍地硝烟,这些需要进口的商品,价格同样一路飙升,只要运进国内,都能大赚。

    接下来几天,在远东商行的协助下,李牧开始采购各种物资,主要就是战前国内比较紧俏的商品。

    采购完这些,再次采购了一些药品,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各种五金工具,机器零配件,一些通用的器械,国内技术无法生产的钢材等等!

    最后采购的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看似国内的需求量不大,但利润绝对低不了。

    一通采购下来,差不多花掉了一百四十万美元。

    这么多的物资,在国内全部卖掉,需要不少的时间。从国内采购物资,量也小不了,需要更长的时间筹备。

    那么,这次回国,时间不能浪费,李牧决定把自己的保安团好好练一练,武装一下,规模再扩大几倍。

    毕竟,乱世,手里有兵,比什么都实在。

    接下来就是采购军械,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新加坡不但云集了各国商人,同样有不少军火商。

    在远东商行的参谋下,李牧接触了一家代理德**械的商行。

    德**军械虽然价格比较贵,质量却是上乘的,看了看对方提供的武器清单,kr98k步枪就在最上面,这是一九三五年新推出的一款步枪,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毛瑟98k。

    作为二战期间,德军装备的制式步枪,从1935年开始服役,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都是德国陆军的标配。

    这款步枪内部内置了5发弹仓,枪的长度达到了1.1米,有效射程为800米,的射速大约为15发每分钟,是二战期间极为经典的一款步枪。

    1935年到1945年期间,该型步枪大约生产了1450万支左右,伴随德军从开战到投降。

    又看了看价格,不出意外,每杆毛瑟98k,配五百发子弹,以美元计价,单价四十五美元。

    上面还标注了,库存两千八。

    又往下看了看,24手榴弹,以美元计价,单枚0.45美元。

    接下来还有各种枪械火炮,连装甲车都有。

    只是,以保安团士兵现在的状态,除了打个枪,扔个手榴弹,别说装甲车了,连炮都不会开。

    这些,也只能看看。

    最终,李牧包圆了两千八百杆毛瑟九八k,手榴弹采购了三万枚,又采购了德制gr34型中型迫击炮三十门。

    这款迫击炮最大射程2400米,最大射速25发/分钟,全重57公斤,弹药重量3.5公斤,大概需要四名士兵配合。

    二战期间,因为其精确的射击精度与高射速,而博得同盟国士兵的交口称赞,并几乎参与了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每一次的战役。

    相比各种型号的火炮,迫击炮的操作比较简单,好好的培训一下,应该很快就能学会。

    三十门迫击炮,每门配备了三百发炮弹,单价一千一百美元。

    三十门合计三万三千美元。

    三万枚手榴弹,每门单价0.45美元,总价1.35万美元。

    两千八百杆毛瑟九八k,配有五百发子弹,单价四十五美元,总价十二万六千美元。

    总计:17.25万美元,换算成银元,大概价值四十三万袁大头。

    虽然采购了这么多德械,不过火力方面仍然偏弱,次日李牧再次联系了一家口碑不错的代理军械的商行。

    看了看供货单,很快选定了目标,一百把勃朗宁手枪,每把配一千发子弹,单价七十美元。

    这些手枪,可以给警卫用,未来军队里的军官,每人也要配一把。

    接下来,还要加强一下军队的火力配置,光靠步枪也不行。

    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着名的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的正式名称为zb-26型轻机枪,只是因其出产于捷克,人们喜欢以捷克式称之。

    要问抗战时期,国内军队装备的什么武器最为着名,捷克式轻机枪一定少不了。就像亮剑里面,李云龙抱着冲锋的那一款枪就是捷克式轻机枪。

    不过,李云龙明显使用不当,这枪并不能抱着这么冲锋。

    这款轻机枪,也是抗战时期,国内军队为数不多对付小本子的利器。据说,进口加自制,抗战时期,捷克式轻机枪在国内少说有十几万把,也算为抗战做了不小的贡献。

    不过,这款轻机枪价钱不菲,随着工艺成熟,这些年虽然价格落下了一些,但仍然不便宜。

    一把捷克式轻机枪,配两千发子弹,价格二百二十美元。

    李牧想了想,买了一百八十把,三万九千六百美元。

    到时候搞个团直属机枪连,每个班再配上一听。火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最后,李牧又花了两万美元,买了几艘能在内河通航的汽艇,这才罢手。

    如此一番采购,手里的钱也花了个七七八八,李牧没有耽搁,次日便坐上了飞机,返回武汉。

    回到武汉之后,他并没有忙着出手货物,这次涉及的物资太多了,未来可以想象还会更多,国内同样需要成立一个商行,来替他处理这些事情。

    由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上海也是烽火连绵,沿海地区一片风声鹤唳,不少人都逃到内地必祸。

    武汉三镇,在此时国内大名鼎鼎,又是九省通衢,水路交通要道,还有不少外国租界,是不少人避难的目标。

    因此,前方的战火,让它此时显得有几分畸形的繁华,各种人才更是疯狂涌入,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

    李牧在汉口英租界买下了一栋小楼,成立了牧武商行,正式开始招兵买马。

    短短一个多星期功夫,一家拥有八十多名雇员的商行便组建完成。为此,李牧又从南阳那边抽调了上百人过来,三十人配勃朗宁,负责在城内护卫商行。手枪隐秘,方便在市内行动。

    另外七十人,配上毛瑟九八k,以商团护卫的名义,在城外守卫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