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喝灵泉水

    李向明的身体来到现实世界的医务室,自己办公室内。

    “咳咳咳!”

    没几分钟,他的办公室门被敲响。

    “进来!”他说道。

    赵浅浅脸上带着笑,推开门,走进他办公室。

    李向明脸上露出微笑问道:

    “浅浅,你怎么来了?”

    “没事,我跟前没病人了,过来跟你说说话,画作寄出去了吗?”赵浅浅问道。

    “寄出去了!”

    李向明点了下头,随即继续说:“工作人员说三天之内寄到,我估计一两天就寄到了,四九城又不远,就在旁边。”

    “应该很快就能寄到,我听向红姐说,你大哥也来纺织厂工作了?”赵浅浅说道。

    “没错,我大哥也来纺织厂工作了,没想到我大哥是烈士家属,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大伯,当初参加打鬼子的战争牺牲了。

    他当初的战友,这一次找上来,问了我们家的情况,给我大哥安排了工作。”

    李向明笑道。

    “这可真是太好了,那以后你大哥可就是职工了,你们家好几个职工,日子比以前要好多了!”

    “是啊!”

    李向明点了点头。

    随后他们继续聊着天,等医务室又进来病人以后,赵浅浅才出去接待病人。

    等到下班以后,李向明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自己二姐去找自己大哥和大嫂,他的大哥和大嫂今天也到了纺织厂上班。

    来到保卫科办公室,找到大哥和大嫂,李向明跟他大哥说道:

    “大哥,你们怎么回去,要不你们骑自行车回去吧!”

    “不用,这个自行车,还是你和向红骑回去,我俩走着回去就行。”

    李向东十分兴奋,高兴地继续道:

    “三弟,今天厂里就给我分配了房子,中午的时候我跟你大嫂,还去看了那房子位置不错,面积有六七十平米。”

    “是吗?这可真是太好了!”

    李向明也为他大哥而高兴。

    他大哥脸上止不住的露出笑容,他大嫂也是一样。

    “大哥,还是你们骑着自行车吧!你们骑回去,我跟三弟走回去。”

    李向红也跟他大哥客气道。

    “不用,不用,我们俩现在浑身一股劲儿,走回去完全没问题!行了,你们赶紧走!”

    李向东大手一挥就要让二妹和三弟向走。

    “要不这样,让二姐捎着大嫂回去,咱们俩走着回去。”

    李向明提议道。

    “这样就能行吗?”李向东迟疑道。

    “行,叫二姐捎着大嫂回去,二姐上次还骑过一次自行车,绝对没问题。”李向明笑了笑。

    “不用,我不累,走回去就行!”

    李向明大嫂乐呵地说道,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工人,从知道开始,他就很是高兴。

    “我捎着大嫂回去!”

    李向红也说道。

    “那行吧!”

    李向东看了媳妇一样,挠了挠头。

    “真不用!”

    李向明大嫂摆了摆手。

    “大嫂,你坐吧!”

    李向明督促道。

    “是啊!大嫂,来吧!”

    李向红也督促道。

    接下来,在几人的劝说下,李向红骑着自行车捎着大嫂往家走。

    李向明则跟李向东一起,走路回家。

    路上清风徐徐,风景独好。

    回到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吃饭聊天,随后又都纷纷去睡觉,继续着日子,继续着生活。

    ……

    李向明的画作在邮寄出去后,很快被人看到。

    这幅画作的主题是农民,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画面中,一位老农正在田地里辛勤耕种,汗水湿透了衣背,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这幅画作被送到评委们的面前,他们纷纷被画中的细节和情感所打动。

    评委们惊讶于李向明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

    他们一致认为,这幅画作展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传递出了对他们辛勤劳作的敬意和赞美。

    一位评委感慨地说:

    “这幅画作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辛勤与坚韧,他们的付出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李向明通过这幅画作,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应该尊重和感激那些为我们提供食物的农民。”

    另一位评委也赞叹不已:

    “李向明的画作不仅技艺高超,更充满了人文关怀。”

    “画面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农民的皮肤纹理,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阳光透过皮肤,映照出劳动者们的辛勤与坚韧。”

    “在画作中,李向明巧妙地运用了光影的变化,通过明暗对比,将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画面中的老农,背对着阳光,阳光从他的背后洒下,勾勒出他辛勤劳作的轮廓。这一光影处理不仅突出了农民的形象,也赋予了画面一种立体感和动态感。”

    “此外,李向明对色彩的运用也颇具匠心。”

    “他巧妙地运用了温暖的色调来表现农民的肤色,使画面更具有生命力。”

    “同时,他用冷色调来描绘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农民的形象。”

    “在画作的细节处理上,李向明更是下足了功夫。”

    “他细致地描绘了农民的手、脸和身体,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皮肤的质感。”

    “这种对细节的精致描绘,不仅展现了李向明扎实的绘画功底,也体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好!”

    “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