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五柳先生传
从和前任上节目开始爆火正文卷第311章五柳先生传立在他对面的汪森看在眼里,见到朱加捧着一个手机就看到了一条消息,便笑成这个样子,露出了满脸的疑惑,开口问道:
“什么消息啊?让你笑得这么开心,你中大奖了啊?”
朱加把自己的手机往旺盛面前一推,轻轻敲了敲手机屏幕,开心地说道:
“这可比我中大奖,要让我高兴多了呀,看到没?我老板的新书又来了!”
“我操!”
周文明直接就从自己的椅子上面弹了起来。
即便是淡定如他,即便是见乱了大场面,和很多朝阳文学奖级别的作家都可以畅聊的周文明……
此时此刻在面对着宋词的这一条消息的时候,整个人也不淡定了起来:
“不是,我说宋词老师这个产量也太恐怖了吧,竹林七贤那本新书才过了多久啊?这就已经算是老书了!?”
朱加微微昂起了脑袋,眼中充满了骄傲自得的样子,仿佛写出了新书的就是他自己一样:
“你也不看看我老板是谁呀,千年一遇的绝世奇才,人家分分钟能写百万字的大长篇!竹林七贤才20来万字,这根本就要不了多久!来,我看看他这次的这个文档啊,才十几万字呀,那这就更简单了呀!”
朱加把自己的鼠标放在了宋词发过来的电子文档上面,犹豫了一会儿之后,目光落在了周文明的身上,还是没有选择将这个电子文档打开。
周文明瞬间就明白了,朱加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他直接站到了朱加的身边,轻轻地捏了捏他的肩膀说道:
“不是,这你还需要背着我呀?我知道你现在应该是第1个看到你老板新书稿子的人了吧?但是我这都赶上了,你不让我看一下,我这回去我肯定睡不着觉的,!
“艾玛,你点开放在这,我坐在这……我只看我又不说话,而且我肯定不会到处传播宋词新书的消息了呀,我又不是傻子!”
周文明一边给朱加捏肩膀,脸上露出了讨好的笑意,两只小手更是不断在他的肩膀上来回的游动着。
朱加轻轻哼唧了两声说道:“你把你的手机掏出来放在我的桌子上,先说好,只许看!脑子不许记!”
“放心放心,我什么样的人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吗?我守口如瓶的好吗!”
朱加深深地看了汪森两眼,这才没能忍住自己老友的哀求,终于把这个名为陶渊明的电子文档给打开了。
一上来,出现在两个人面前的便是一篇名为五柳先生传的文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两个人对视一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浓浓的疑惑与不解。
不知道宋词这篇文章一上来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从这篇文章的名字陶渊明三个字能看得出来,这一次依旧是延续了竹林七贤篇写人物的方式。
陶渊明应该就是目前发表的新书的主人公了吧?
两个人抱着好奇与疑惑接着往下看。
于是,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的形象出现在了两个人的面前。
……
……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
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梗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其叔父陶夔的推荐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
“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的故事依旧和竹林七贤的故事一样,带着些许的传奇色彩出现在了两个人的面前。
“老朱,我现在特别好奇,这晋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样子呀?现在从竹林七贤篇和陶渊明篇都能看得出来,这个朝代很一般呀!”
周文明从目前故事的只言片语句中,可以看得出故事背景里面的朝代确实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了。
但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宋词还没有直接写出来。
朱加点了点头说道:“这个陶渊明的时代和竹林七贤的时代跨了一两百年吧,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没有给我们交代,我们接着往下看一看呢,不过这篇字数只有10来万字,我感觉应该故事背景也交代不出来!”
周文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分析:“我倒是觉得吧,宋词构思的想法应该是用那么几个人物先把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给点出来,这样让我们对这个时代有了一些的了解之后,他最后再出一部总书,来讲述时代背景所有的故事,我觉得这应该是他的写作想法和思路……”
“你说的很有道理。”
两个人凑在了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着,有几个编辑在外面透过透明的玻璃,看到两个人凑在一起的样子,都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
“什么消息啊?让你笑得这么开心,你中大奖了啊?”
朱加把自己的手机往旺盛面前一推,轻轻敲了敲手机屏幕,开心地说道:
“这可比我中大奖,要让我高兴多了呀,看到没?我老板的新书又来了!”
“我操!”
周文明直接就从自己的椅子上面弹了起来。
即便是淡定如他,即便是见乱了大场面,和很多朝阳文学奖级别的作家都可以畅聊的周文明……
此时此刻在面对着宋词的这一条消息的时候,整个人也不淡定了起来:
“不是,我说宋词老师这个产量也太恐怖了吧,竹林七贤那本新书才过了多久啊?这就已经算是老书了!?”
朱加微微昂起了脑袋,眼中充满了骄傲自得的样子,仿佛写出了新书的就是他自己一样:
“你也不看看我老板是谁呀,千年一遇的绝世奇才,人家分分钟能写百万字的大长篇!竹林七贤才20来万字,这根本就要不了多久!来,我看看他这次的这个文档啊,才十几万字呀,那这就更简单了呀!”
朱加把自己的鼠标放在了宋词发过来的电子文档上面,犹豫了一会儿之后,目光落在了周文明的身上,还是没有选择将这个电子文档打开。
周文明瞬间就明白了,朱加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他直接站到了朱加的身边,轻轻地捏了捏他的肩膀说道:
“不是,这你还需要背着我呀?我知道你现在应该是第1个看到你老板新书稿子的人了吧?但是我这都赶上了,你不让我看一下,我这回去我肯定睡不着觉的,!
“艾玛,你点开放在这,我坐在这……我只看我又不说话,而且我肯定不会到处传播宋词新书的消息了呀,我又不是傻子!”
周文明一边给朱加捏肩膀,脸上露出了讨好的笑意,两只小手更是不断在他的肩膀上来回的游动着。
朱加轻轻哼唧了两声说道:“你把你的手机掏出来放在我的桌子上,先说好,只许看!脑子不许记!”
“放心放心,我什么样的人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吗?我守口如瓶的好吗!”
朱加深深地看了汪森两眼,这才没能忍住自己老友的哀求,终于把这个名为陶渊明的电子文档给打开了。
一上来,出现在两个人面前的便是一篇名为五柳先生传的文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两个人对视一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浓浓的疑惑与不解。
不知道宋词这篇文章一上来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从这篇文章的名字陶渊明三个字能看得出来,这一次依旧是延续了竹林七贤篇写人物的方式。
陶渊明应该就是目前发表的新书的主人公了吧?
两个人抱着好奇与疑惑接着往下看。
于是,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的形象出现在了两个人的面前。
……
……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
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梗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其叔父陶夔的推荐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
“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的故事依旧和竹林七贤的故事一样,带着些许的传奇色彩出现在了两个人的面前。
“老朱,我现在特别好奇,这晋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样子呀?现在从竹林七贤篇和陶渊明篇都能看得出来,这个朝代很一般呀!”
周文明从目前故事的只言片语句中,可以看得出故事背景里面的朝代确实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了。
但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宋词还没有直接写出来。
朱加点了点头说道:“这个陶渊明的时代和竹林七贤的时代跨了一两百年吧,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没有给我们交代,我们接着往下看一看呢,不过这篇字数只有10来万字,我感觉应该故事背景也交代不出来!”
周文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分析:“我倒是觉得吧,宋词构思的想法应该是用那么几个人物先把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给点出来,这样让我们对这个时代有了一些的了解之后,他最后再出一部总书,来讲述时代背景所有的故事,我觉得这应该是他的写作想法和思路……”
“你说的很有道理。”
两个人凑在了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着,有几个编辑在外面透过透明的玻璃,看到两个人凑在一起的样子,都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