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大海 第一百零章:宫城之变(二)
阳光透过窗户映在房中一角,一道光柱出现在眼前。细小的灰尘在光柱中漂浮游动,隐约可见。
经过镇北王的解释,钟烁终于明白西北道赋税繁杂和兵丁摊派严重的原因。
可紧接着,又有一道疑问在钟烁脑海中闪现,钟烁向镇北王问道“王爷所说的宫城之变又是怎么回事?”
镇北王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一旁的慕晓晓“晓晓应该知道这件事吧?”
慕晓晓点了点头,但是眉头却微微皱起“晓晓知道这件事,但听说此事是个禁忌,每个知道此事的人都谈之色变,因此侄女也不知道其中的详细情况。”
镇北王冷哼一声,满脸的不屑“瞒得倒是挺严实。”
看着钟烁和慕晓晓聚精会神,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倾听的模样,镇北王被逗笑了“你们真想知道?”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重重地点头。
镇北王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此事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时燕国还没被灭国,当时的疆域也不是如今的样子。”
“当时,燕、赵、南越三国鼎立,燕国以玄天河为界,据守北方,赵国占据玄天河以南的东南部和西南半部,也就是如今的东南道和西南道半部,而南越国则占据着剩下的西南半部和现如今南越国的疆域。”
“那时老皇帝在位,年号是德兴,太子也不是如今的皇帝。现在的皇帝是当时的大皇子,而当时的太子是三皇子,当时的京都是现在的扬州。”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德兴九年四月十五的夜里,太子和其舅父,也就是当时的丞相张鸿文举兵反叛,攻破宫城。临危之际老皇帝废三皇子太子之位,封大皇子为太子,并将兵符交给大皇子前去京都城外大营调拨右龙卫大军。”
“可等到大皇子带着右龙卫大军冲进皇宫时,老皇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右龙卫大将军虎玉山当面和老皇帝确认太子围攻皇城。虎玉山受老皇帝所托拥立大皇子为下一任皇帝。”
“将宫城内的叛军镇压后,右龙卫开始围捕京城内的叛军。三皇子即废太子自知大势已去,便在东宫饮毒酒自裁,丞相张鸿文在平叛之后被明正典刑。当时跟着废太子谋反的除了丞相张鸿文,还有大将军府,也就是本王的家。”
听到这里,钟烁和慕晓晓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就像是骑着飞驰的骏马,突然之间前面的道路变成万丈深渊,连人带马掉了下去,脑袋完全是空的,整个人都呆住了,四肢没有一点感觉。
镇北王陷入沉默,盯着两人看了许久。
回过神,钟烁和慕晓晓大口大口地喘气,然后齐声说道“这怎么可能呢?”
镇北王苦笑一声说道“你们现在的模样就是本王当初得知消息时的样子,丞相张鸿文是我父的姑丈,也就是本王的姑祖父。”
钟烁和慕晓晓又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镇北王继续说道“可姑祖父和废太子密谋造反一事,当时我父和本王却是一点都不知情,完全被蒙在鼓里,最后还是接到朋友的密信才知道被朝廷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并且留在京都的亲人除了小叔,全都死在了那场叛乱中。”
“京都发生叛乱时,我父正带领军队换防走到半道。被人诬陷谋反,我父陷入两难,不知何去何从。大皇子登基后,经过彻查宣布我父没有参与谋逆,而是废太子挟持大将军府作为自己登基的筹码。”
“可在叛乱发生时,大将军府宁死不从,和废太子派来的叛军展开殊死搏斗。穷途末路之时,老夫人也就是本王的祖母一把火烧了大将军府,而小叔藏在水井里面才苟活下来。因此大皇子登基之后为大将军府平反,诏令我父回京。”
“可当时那种情况,我父也不敢回去,于是大军止步不前,原地待命。大皇子怕我父为了报仇举兵反叛,便派出左龙卫大军和我们对峙。”
“进退维谷之际,燕国狼子野心,见我朝内乱便派兵袭扰边镇。大皇子刚登基不久,为了安定人心,巩固朝局,也为了趁机将兵权逐渐聚拢,大皇子便命令大军开拔至玄天河畔,抵御外敌,转移皇室和我父之间的矛盾。”
“于是,我父心中的怒火有了发泄之地,带领大军全力进攻,连拔燕国数城。大皇子见事态发展有些不对劲,便命令大军停止进攻,暂时休整。但那时我父已经想明白了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我父决定一鼓作气打到燕国都城并州城,进攻途中收集粮食,招揽残兵和流民。在当时给上一口饭就能卖命,因此有很多人来投奔。就这样,我父带领大军彻底将燕国占领,一直打到燕国的最北面,燕勒雪山。”
“国战结束,皇帝仍旧尝试召回我父,但是我父已经不想再回到伤心之地,婉言拒绝了皇帝。大战刚刚结束,燕国破灭,赵国也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国库里面也没多少钱,粮仓也快要见底。万般无奈之下,皇帝封我父为镇北王。因此宫城之变便是王府和皇室对峙的由来。”
听完镇北王的解释,钟烁却皱起眉头,心中充满疑惑“可丞相已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谋逆成功,丞相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并且太子已是皇位的接班人,等老皇帝龙驭归天之后,皇位自然是太子的。两人又为何再行谋逆呢?这不合乎情理啊!”
镇北王点了点头“不错,当时肯定是出现了一个极为紧迫的变故,他们才会举兵反叛。不过当年的真相已经查无可查,很多知情人都死在那晚的变动中。并且自此之后,中书省不再设立独相,而是置左相和右相,将相权一分为二。”
钟烁恍然大悟,下意识地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就在这时,慕晓晓的肚子突然发出咕噜噜的叫声,屋内的所有人都看向慕晓晓。
慕晓晓羞红了脸,连忙低头,手上还不停地扯着钟烁,想让他开口说几句话缓解尴尬。
镇北王向外看了看,笑呵呵地说道“你看看,你看看,本王光顾着说,浑然不觉已经到了这时候。王亮,命人安排席面,别让贵客饿着肚子了。”
慕晓晓抬起头尴尬地笑着“多谢王爷。”
宴饮之后,宾客尽欢,王亮将钟烁和慕晓晓送出酒楼。
直到两人上了马车走远后,王亮才回到镇北王面前笑道“王爷分析的真准,知道钟大人出宫后定然会找时间拜访。”
镇北王喝了口茶“慕晓晓和七公主是情同姐妹,好姐妹遇上此等难事是不会不管的。”
王亮敛起笑容,心里不自觉地有些难受“钟烁和慕姑娘真是好一对郎才女貌,要是王妃在这就好了。”
“早晚会见到的。”
镇北王叹息一声,转身走向临时布置的书房。
许久,镇北王将王亮喊来“将这折子送进宫里。”
“是。”
王亮拿到奏折后,急忙向宫城赶去。
镇北王的折子都是直送到赵乾的桌子上,不通过中书省转递。
紫宸殿
赵乾拿着镇北王送来的奏折,眉头紧锁,手指不停地敲打。
就在这时,内侍走进来“启禀陛下,行人司马德明已到殿外。”
赵乾将奏折放在桌子上“让他进来。”
内侍转身离开。
很快,马德明来到殿内跪下叩头“微臣马德明叩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
赵乾黑着脸端坐在龙椅上,冷声说道“这几天有谁见过镇北王?”
马德明微微一愣,不明白赵乾为什么会突然这样问,但嘴巴却没停“镇北王在西北道多年,和在京官员大都不熟悉,因此明面上见的人不多,只有七公主和左相孙女夫妇二人拜访过。至于暗地里谁和镇北王见过面,行人司暂时还没有任何发现。”
赵乾皱起眉头,疑惑不解“蓝儿?她去找镇北王干什么?”
顿了顿,马德明斟酌着字句,缓缓说道“据查,七公主拜访镇北王是为了自己的婚事,但具体和镇北王说了什么,暂时还没有查到。”
“婚事?”
“是的。”
赵乾冷哼一声,满脸的不悦“这个蓝儿简直是胡闹,太任性了!朕真是宠坏她了。为了一个男人,竟然连家国大事都顾不上了!”
顿了顿,赵乾看向马德明“从现在开始,将七公主的行踪全都汇报给朕,要一字不落地汇报!”
“是!”
将心中的怒火压下去,赵乾继续问道“那钟烁夫妇见镇北王又是为了何事?”
“根据相府传来的消息,是因为镇北王在二人成婚时送了贺礼,钟烁夫妇才去拜访的。”
见不是什么要紧事,赵乾摆了摆手。
马德明转身离开。
赵乾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身上好似有千斤重担,有气无力地说道“出去走走。”
说罢,赵乾起身向殿外走去,王忠等内侍和千牛备身等近卫紧紧跟着。
时至傍晚,阳光也不再炽热,赵乾走在沧桑的地砖上,内心沉甸甸的。
二十多年来,赵乾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今天。
可随着一封奏折的到来,又将赵乾拉回二十多年前步履薄冰的日子。赵乾走啊走,每走一步,似乎都要耗费很大的力气。
夕阳将赵乾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就好像生命都被影子逐渐侵蚀。
赵乾来到宫城最高处,他扶着栏杆凝神静气,望着气势恢弘的宫城,二十多年来的一幕幕仿佛电影一般在赵乾的脑海中快速播放。
劲风肆虐,带动衣袂呼呼作响,赵乾心中五味杂陈。
许久,赵乾终于轻声喊道“赵忠。”
太监总管赵忠急忙上前“奴才在。”
赵乾握紧了栏杆,心中的万般无奈化作轻飘飘的话语“传旨,封九公主赵晗儿为太平公主,下嫁镇北王世子皇甫辰,封世子皇甫辰为安郡王。”
听到是九公主嫁进王府,太监总管赵忠面露惊色,眼睛瞪得溜圆,一时间难以相信。
不等赵忠缓过劲,赵乾继续说道“宁妃温婉贤淑、蕙质兰心、教养有道,特晋为宁贵妃,十一皇子赵秉信日渐稳重,堪为国事,故封为崇郡王,准在朝听事,为国效命。”
“奴才遵旨。”
说罢,赵忠转身离开。
封贵妃、公主和王爷这样的旨意只能他这个地位的太监去宣读。
inf。inf
经过镇北王的解释,钟烁终于明白西北道赋税繁杂和兵丁摊派严重的原因。
可紧接着,又有一道疑问在钟烁脑海中闪现,钟烁向镇北王问道“王爷所说的宫城之变又是怎么回事?”
镇北王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一旁的慕晓晓“晓晓应该知道这件事吧?”
慕晓晓点了点头,但是眉头却微微皱起“晓晓知道这件事,但听说此事是个禁忌,每个知道此事的人都谈之色变,因此侄女也不知道其中的详细情况。”
镇北王冷哼一声,满脸的不屑“瞒得倒是挺严实。”
看着钟烁和慕晓晓聚精会神,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倾听的模样,镇北王被逗笑了“你们真想知道?”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重重地点头。
镇北王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此事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时燕国还没被灭国,当时的疆域也不是如今的样子。”
“当时,燕、赵、南越三国鼎立,燕国以玄天河为界,据守北方,赵国占据玄天河以南的东南部和西南半部,也就是如今的东南道和西南道半部,而南越国则占据着剩下的西南半部和现如今南越国的疆域。”
“那时老皇帝在位,年号是德兴,太子也不是如今的皇帝。现在的皇帝是当时的大皇子,而当时的太子是三皇子,当时的京都是现在的扬州。”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德兴九年四月十五的夜里,太子和其舅父,也就是当时的丞相张鸿文举兵反叛,攻破宫城。临危之际老皇帝废三皇子太子之位,封大皇子为太子,并将兵符交给大皇子前去京都城外大营调拨右龙卫大军。”
“可等到大皇子带着右龙卫大军冲进皇宫时,老皇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右龙卫大将军虎玉山当面和老皇帝确认太子围攻皇城。虎玉山受老皇帝所托拥立大皇子为下一任皇帝。”
“将宫城内的叛军镇压后,右龙卫开始围捕京城内的叛军。三皇子即废太子自知大势已去,便在东宫饮毒酒自裁,丞相张鸿文在平叛之后被明正典刑。当时跟着废太子谋反的除了丞相张鸿文,还有大将军府,也就是本王的家。”
听到这里,钟烁和慕晓晓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就像是骑着飞驰的骏马,突然之间前面的道路变成万丈深渊,连人带马掉了下去,脑袋完全是空的,整个人都呆住了,四肢没有一点感觉。
镇北王陷入沉默,盯着两人看了许久。
回过神,钟烁和慕晓晓大口大口地喘气,然后齐声说道“这怎么可能呢?”
镇北王苦笑一声说道“你们现在的模样就是本王当初得知消息时的样子,丞相张鸿文是我父的姑丈,也就是本王的姑祖父。”
钟烁和慕晓晓又吃了一惊,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镇北王继续说道“可姑祖父和废太子密谋造反一事,当时我父和本王却是一点都不知情,完全被蒙在鼓里,最后还是接到朋友的密信才知道被朝廷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并且留在京都的亲人除了小叔,全都死在了那场叛乱中。”
“京都发生叛乱时,我父正带领军队换防走到半道。被人诬陷谋反,我父陷入两难,不知何去何从。大皇子登基后,经过彻查宣布我父没有参与谋逆,而是废太子挟持大将军府作为自己登基的筹码。”
“可在叛乱发生时,大将军府宁死不从,和废太子派来的叛军展开殊死搏斗。穷途末路之时,老夫人也就是本王的祖母一把火烧了大将军府,而小叔藏在水井里面才苟活下来。因此大皇子登基之后为大将军府平反,诏令我父回京。”
“可当时那种情况,我父也不敢回去,于是大军止步不前,原地待命。大皇子怕我父为了报仇举兵反叛,便派出左龙卫大军和我们对峙。”
“进退维谷之际,燕国狼子野心,见我朝内乱便派兵袭扰边镇。大皇子刚登基不久,为了安定人心,巩固朝局,也为了趁机将兵权逐渐聚拢,大皇子便命令大军开拔至玄天河畔,抵御外敌,转移皇室和我父之间的矛盾。”
“于是,我父心中的怒火有了发泄之地,带领大军全力进攻,连拔燕国数城。大皇子见事态发展有些不对劲,便命令大军停止进攻,暂时休整。但那时我父已经想明白了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我父决定一鼓作气打到燕国都城并州城,进攻途中收集粮食,招揽残兵和流民。在当时给上一口饭就能卖命,因此有很多人来投奔。就这样,我父带领大军彻底将燕国占领,一直打到燕国的最北面,燕勒雪山。”
“国战结束,皇帝仍旧尝试召回我父,但是我父已经不想再回到伤心之地,婉言拒绝了皇帝。大战刚刚结束,燕国破灭,赵国也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国库里面也没多少钱,粮仓也快要见底。万般无奈之下,皇帝封我父为镇北王。因此宫城之变便是王府和皇室对峙的由来。”
听完镇北王的解释,钟烁却皱起眉头,心中充满疑惑“可丞相已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使谋逆成功,丞相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并且太子已是皇位的接班人,等老皇帝龙驭归天之后,皇位自然是太子的。两人又为何再行谋逆呢?这不合乎情理啊!”
镇北王点了点头“不错,当时肯定是出现了一个极为紧迫的变故,他们才会举兵反叛。不过当年的真相已经查无可查,很多知情人都死在那晚的变动中。并且自此之后,中书省不再设立独相,而是置左相和右相,将相权一分为二。”
钟烁恍然大悟,下意识地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就在这时,慕晓晓的肚子突然发出咕噜噜的叫声,屋内的所有人都看向慕晓晓。
慕晓晓羞红了脸,连忙低头,手上还不停地扯着钟烁,想让他开口说几句话缓解尴尬。
镇北王向外看了看,笑呵呵地说道“你看看,你看看,本王光顾着说,浑然不觉已经到了这时候。王亮,命人安排席面,别让贵客饿着肚子了。”
慕晓晓抬起头尴尬地笑着“多谢王爷。”
宴饮之后,宾客尽欢,王亮将钟烁和慕晓晓送出酒楼。
直到两人上了马车走远后,王亮才回到镇北王面前笑道“王爷分析的真准,知道钟大人出宫后定然会找时间拜访。”
镇北王喝了口茶“慕晓晓和七公主是情同姐妹,好姐妹遇上此等难事是不会不管的。”
王亮敛起笑容,心里不自觉地有些难受“钟烁和慕姑娘真是好一对郎才女貌,要是王妃在这就好了。”
“早晚会见到的。”
镇北王叹息一声,转身走向临时布置的书房。
许久,镇北王将王亮喊来“将这折子送进宫里。”
“是。”
王亮拿到奏折后,急忙向宫城赶去。
镇北王的折子都是直送到赵乾的桌子上,不通过中书省转递。
紫宸殿
赵乾拿着镇北王送来的奏折,眉头紧锁,手指不停地敲打。
就在这时,内侍走进来“启禀陛下,行人司马德明已到殿外。”
赵乾将奏折放在桌子上“让他进来。”
内侍转身离开。
很快,马德明来到殿内跪下叩头“微臣马德明叩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
赵乾黑着脸端坐在龙椅上,冷声说道“这几天有谁见过镇北王?”
马德明微微一愣,不明白赵乾为什么会突然这样问,但嘴巴却没停“镇北王在西北道多年,和在京官员大都不熟悉,因此明面上见的人不多,只有七公主和左相孙女夫妇二人拜访过。至于暗地里谁和镇北王见过面,行人司暂时还没有任何发现。”
赵乾皱起眉头,疑惑不解“蓝儿?她去找镇北王干什么?”
顿了顿,马德明斟酌着字句,缓缓说道“据查,七公主拜访镇北王是为了自己的婚事,但具体和镇北王说了什么,暂时还没有查到。”
“婚事?”
“是的。”
赵乾冷哼一声,满脸的不悦“这个蓝儿简直是胡闹,太任性了!朕真是宠坏她了。为了一个男人,竟然连家国大事都顾不上了!”
顿了顿,赵乾看向马德明“从现在开始,将七公主的行踪全都汇报给朕,要一字不落地汇报!”
“是!”
将心中的怒火压下去,赵乾继续问道“那钟烁夫妇见镇北王又是为了何事?”
“根据相府传来的消息,是因为镇北王在二人成婚时送了贺礼,钟烁夫妇才去拜访的。”
见不是什么要紧事,赵乾摆了摆手。
马德明转身离开。
赵乾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身上好似有千斤重担,有气无力地说道“出去走走。”
说罢,赵乾起身向殿外走去,王忠等内侍和千牛备身等近卫紧紧跟着。
时至傍晚,阳光也不再炽热,赵乾走在沧桑的地砖上,内心沉甸甸的。
二十多年来,赵乾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今天。
可随着一封奏折的到来,又将赵乾拉回二十多年前步履薄冰的日子。赵乾走啊走,每走一步,似乎都要耗费很大的力气。
夕阳将赵乾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就好像生命都被影子逐渐侵蚀。
赵乾来到宫城最高处,他扶着栏杆凝神静气,望着气势恢弘的宫城,二十多年来的一幕幕仿佛电影一般在赵乾的脑海中快速播放。
劲风肆虐,带动衣袂呼呼作响,赵乾心中五味杂陈。
许久,赵乾终于轻声喊道“赵忠。”
太监总管赵忠急忙上前“奴才在。”
赵乾握紧了栏杆,心中的万般无奈化作轻飘飘的话语“传旨,封九公主赵晗儿为太平公主,下嫁镇北王世子皇甫辰,封世子皇甫辰为安郡王。”
听到是九公主嫁进王府,太监总管赵忠面露惊色,眼睛瞪得溜圆,一时间难以相信。
不等赵忠缓过劲,赵乾继续说道“宁妃温婉贤淑、蕙质兰心、教养有道,特晋为宁贵妃,十一皇子赵秉信日渐稳重,堪为国事,故封为崇郡王,准在朝听事,为国效命。”
“奴才遵旨。”
说罢,赵忠转身离开。
封贵妃、公主和王爷这样的旨意只能他这个地位的太监去宣读。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