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米柳京:卧槽这怎么敢打的?
华沙就这么轻易的被德军的二十万人包围了?
在锡梅伊兹庄园的德米特里·米柳京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那是人都懵逼了,他花了几天时间日夜兼程的赶回了圣彼得堡的俄军总参谋部处。
德米特里本来已经退休了,但是现在前线紧张,许多人都请他重新出山整顿大局,本来他还以为事情没那么严重的,在战争爆发前,他做出的预测是德国肯定会将大量的兵力投入到西线一波带走法国,然后再迎击俄国。
这就意味着德国的东线没有兵力优势,就算德国的武器十分先进,但是德国的军队人数完全不如俄国,而且俄国虽然重火力有些稀缺,但按道理说,步枪什么的应该是很足够的才对。
只要在英国动手之前逼德国投降,那英国也只能被迫接受和平条约,英国最重要的是它的海外帝国,所以根本不可能投入那么多的兵力在欧洲,这是一段真空期,法俄愿意接纳美国当盟友也是因为美国距离加拿大跟澳大利亚等英国重要的殖民帝国太近了,而且美国海军在这些年的发展之下也初具规模,英国肯定得全心全意的去先揍垮美国才行。
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但是具体的情况完全超出了预料,几乎德国和英国的每一个操作都在猛抽德米特里的脸,首先是德国并没有用尽全力去跟法国对抗,反而是在马恩河和索姆河地区跟法军鏖战,并没有一鼓作气干掉法国的想法。
而英国也绝非作壁上观,等着德国被打个半残,它派出的远征军在俄军的第一次进攻中顶住了俄军的攻势,没有让俄军趁着德军all in西线的时候成功抢占东普鲁士,这是至关重要的,不然俄军将会得到很多好处,柯尼斯堡可是德国北方的工业中心,这要是俄国来个零元购,那德国这边可就亏大了。
可是这都不会发生,俄军总参谋部在此之前立下了许多对德作战计划,德国的东边是大平原,几乎无险可守,而且一开始主攻的是俄军,飞龙骑脸怎么输?
德米特里先是去沙皇那里报了个到,按道理说,自己才刚复职,需要找沙皇背个书,而且还得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此时的彼得霍夫宫仍然是载歌载舞,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整个上午都很悠闲,他没有参加内阁的会议,也没有跟文臣争执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只是单纯的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已。
这让德米特里感到有些奇怪,他是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元老,亚历山大二世对于战争的狂热是他可以看见的,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每天都会跟将军们待在一起,俄土战争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本人甚至想直接跑到君士坦丁堡去。
以德米特里对亚历山大二世的看法,他一定要亲眼看见自己的军队打下自己想要的领土,这种性格给他本人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因为这种性格再加上改革带来的影响,亚历山大二世遭遇刺杀的次数是最多的,刺杀他的人有许多,有的是敌对的保守派,有的是被他征服的那些国家。
而亚历山大三世则恰恰相反,虽然亚历山大三世对军事兴致寥寥但是对经济则颇有兴趣,亚历山大三世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改善俄国的经济方面,而这的确是让俄国不仅在军事上是个强国,在经济上也是排名靠前的大国。
但同时他又极具妥协性,对国内的旧势力,他采取放任态度,任由国内保守势力倒行逆施,钳制思想发展,教育的普及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加剧了俄国阶级的对立,这也使得俄国的工人运动日益激增,也是俄国参与这场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
他们处理不了工人阶级了,那就只能把他们送上战场,利用德国人枪炮解决问题。
德米特里知道这件事,他本人跟前宰相戈尔恰科夫的态度差不多,都是坚决反对俄国与德国对立的,虽然他们的原因各不相同,戈尔恰科夫从政治的角度看,德国是夹在俄国与法国之间的重要屏障,可以分散法国对地中海以及巴尔干地区的野心,从经济的角度,法国的金融起步早,法国同时也是德国金融的最大竞争对手。
德米特里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是认为现在的俄国跟德国打起来,风险跟收益不成正比,德国是一个军事强国,而俄国的军事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这是任何改革家都没办法解决的,德米特里在得知德国的坦克技术研究出来之后,早就尝试过将其纳入俄军当中了,但是这都被俄国的陆军部否决。
原因是不中用,浪费资金,俄国的情况就是这样,保守势力太强大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进不动,小规模的改革又带来不了可观的收益,所以俄国的陆军即使到了现在也还是那个鬼样子。
德国在华沙的大捷更是说明了这点。
亚历山大三世见到德米特里还是很高兴的,这位元帅可以说是自己的老师,只要德米特里重新回到总参谋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沙皇还单纯的认为俄军的失败是因为指挥官太辣鸡了,才导致的大规模溃败,如果是德米特里,那么无论如何都不会有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亚历山大三世说道,“元帅,有你在,一定能够扭转俄国前线的颓势。”
德米特里还是很务实的,他问道,“陆军部的情况怎么样?尼古拉耶夫维奇大公不是亲自指挥吗?他的能力不亚于我,如果是他指挥,不应该看不出德军的计划,还是说前线的兵力不足?”
“具体情况元帅可能得去问陆军部的人,我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亚历山大三世的话让德米特里惊呆了,你居然不知道吗?你怎么能不知道?
“那好吧,我需要重新检阅一下俄军军备,请陛下将帝国交给我。”
“当然,元帅,帝国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得到政治授权之后,德米特里立刻赶往了斯摩棱斯克的战时指挥部,在这里他找到了尼古拉耶夫维奇,这位大公神色紧张,整个人在指挥部里走来走去,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叹气。
他询问道,“大公,前线的情况怎么样?”
“米柳京吗?我刚得到圣彼得堡的消息,现在俄军的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在华沙被包围了三十万的士兵,德军是三月份开始发起进攻的,从拉多姆到卢布林,沿途的二十多万俄军就那么不堪一击的被德军打败,第三骑兵团的情况也岌岌可危,战争打到现在,即使不算华沙被围的三十万,我们的总伤亡也接近四十万了,而我们预计德军的伤亡最多也就十万,而英军那边情况不好说,但我并不认为涅曼河的战役能挫伤英国的锐气。”
虽然尼古拉耶夫维奇说了那么多,但这些德米特里都并不是很关心,因为这只是战争的表现而已,俄军为什么会输的这么惨,德军主攻的就三个集团军,六十万多一点,加上防御部队,总人数不会超过一百万人,而俄军的前线就堆了三百万人,如果说涅曼河的溃败是因为指挥官冒进,那华沙包围战是个什么情况,俄军怎么就像是被驯服的鸭子一样被德国人撵着乱跑。
“没有关系,华沙是可以抢救的,给我两支哥萨克师,我就可以在德军的薄弱处撕出一个缺口。”
包围战这种战术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在靠近敌侧的一边,德军的防线十分薄弱,而且德军的包围才刚刚达成,饺子皮还很薄,德米特里说的不错,只要给他两支精锐的哥萨克师,要捅破德军的防线其实并不算难。
但尼古拉耶夫维奇又不是傻子,德米特里能想到,他也能想到,但是问题是,这支精锐的哥萨克师要从哪里来?总不能是国策送的吧。
尼古拉耶夫维奇说道,“别说两支哥萨克师了,现在我们在前线的九十个师其中有二十个师是缺乏步枪的,全军有差不多四十万的缺口,一个集团军最多也就两百门火炮。”
德米特里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看着尼古拉耶夫维奇,缺四十万杆步枪,后勤都补不起,那还玩个屁啊?这意味着前线有四十万人是没有步枪的,而且一个集团军就两百门火炮,德国一个集团军是最少都装备有一千门火炮,而且俄军的一个集团军的编制还比德军更大。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全军加起来就一千多门火炮?在这场大炮的战争中,俄军居然只有这么点重火力?
“你不是在开玩笑吗?那么多人在前线,后勤的人在干什么?”
“陛下动员了六百万的军队,但识字的人就那么多,把那么多工业人口拉到前线,这种情况也算是正常的了。”
“六百万?我们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庞大的军队啊?这也太夸张了吧。”
这属实是让德米特里破防了,他没想到前线居然这么臃肿,俄军参谋部在干什么?而且亚历山大三世又不懂军事,他要动员这么多你就真的给他动员这么多啊,俄国虽然也算是个工业国,但是俄国的产能根本就养不活六百万军队,你别说俄国养不活,你六百万大军给德国它也带不动啊。
三百万人的吃穿住行跟六百万人的吃穿住行那可是两个概念,不是单纯的乘于二就好了,人越多管理的成本就越高,你可能需要十倍以上的资源才养得起三百万的军队,俄国的士官本来就不足,几千个士官要管几百万的军队,怎么可能管得过来啊。
所以德米特里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从前线将大部分的士兵撤向莫斯科方向,利用莫斯科的工厂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装备,至于抢救华沙,那已经不重要了。
俄军目前的火力根本就打不动德军,还是务实一点,先稳住局势,保证军队能够正常运转。
……
德军总参谋部这边,比起俄军那边混乱的场面,德军这边则都准备开香槟了,三十万人,那可是三十万人,被德军六个装甲旅以及约二十万的士兵包围了。
德军发起进攻时的兵力并不优势,每一步打的都心惊胆战的,但是事实就是,德军胜利了,戈尔茨一跃成为了德国的国民英雄,俾斯麦听说这件事之后也激动的说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这一战将被镌刻在德意志胜利的荣誉柱上。”而负责进攻的兴登堡和马肯森以及他们旗下的装甲兵团也被称为尖刀,不过接下来的华沙战役就跟他们关系不大了,因为接下来的城市战,坦克最多只能来一些火力支援,到了战争的主角,大炮出场了,在这一战,德军决定效仿曾经的色当战役,用火力来解决这些被围困的俄军。
就在这段真空期里,俄军没有一刻不是在向外寻求帮助的,被围困的俄军指挥官一直在喊话后面指挥的叶夫根尼,让他想想办法,看一下能不能装出一个口子,让俄军好逃出去。
叶夫根尼也不是没有试过,他从后方聚集了三十万的兵力打算冲一波德军的防线,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他们缺乏火炮,三十万的军队总共就五十门火炮,而德军防御最薄弱的地方,火炮的数量也在两百门以上。
俄军可以短暂的击穿一些局部地区,但是德军的防线依然不动如山,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德军是什么日耳曼超人,而是因为一把普通的工兵铲。
德军的士兵在前线挖了三条战壕,少量的战斗部队会在第一条堑壕中,这里就是交火线,七十码之外有一条支援线,这里是在第一条堑壕失手的情况下,还能通过支援线快速夺回堑壕,三百码之外还有一条预备线,德军的战地指挥处一般就在这里。
除了坦克这种能够快速越过堑壕的钢铁巨兽外,光靠普通士兵根本就没办法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打下这种如同要塞般的堑壕。
无论俄军填进去多少人命,这条战线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吃掉这个集团军级别的饺子,还是花了德国一点时间的,华沙这座城市作为沙俄的大城,本身拥有一定的自给自足能力,还是有点麻烦的,不过德军也不是没有办法,除了用火力折磨城内的守军之外,德军重点轰击了华沙的工业区,以及最重要的粮仓。
在第一周,华沙就陷入了断粮的危机,到了后面,越来越多支俄军向德军投降,华沙几乎沦陷。
喜欢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
在锡梅伊兹庄园的德米特里·米柳京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那是人都懵逼了,他花了几天时间日夜兼程的赶回了圣彼得堡的俄军总参谋部处。
德米特里本来已经退休了,但是现在前线紧张,许多人都请他重新出山整顿大局,本来他还以为事情没那么严重的,在战争爆发前,他做出的预测是德国肯定会将大量的兵力投入到西线一波带走法国,然后再迎击俄国。
这就意味着德国的东线没有兵力优势,就算德国的武器十分先进,但是德国的军队人数完全不如俄国,而且俄国虽然重火力有些稀缺,但按道理说,步枪什么的应该是很足够的才对。
只要在英国动手之前逼德国投降,那英国也只能被迫接受和平条约,英国最重要的是它的海外帝国,所以根本不可能投入那么多的兵力在欧洲,这是一段真空期,法俄愿意接纳美国当盟友也是因为美国距离加拿大跟澳大利亚等英国重要的殖民帝国太近了,而且美国海军在这些年的发展之下也初具规模,英国肯定得全心全意的去先揍垮美国才行。
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但是具体的情况完全超出了预料,几乎德国和英国的每一个操作都在猛抽德米特里的脸,首先是德国并没有用尽全力去跟法国对抗,反而是在马恩河和索姆河地区跟法军鏖战,并没有一鼓作气干掉法国的想法。
而英国也绝非作壁上观,等着德国被打个半残,它派出的远征军在俄军的第一次进攻中顶住了俄军的攻势,没有让俄军趁着德军all in西线的时候成功抢占东普鲁士,这是至关重要的,不然俄军将会得到很多好处,柯尼斯堡可是德国北方的工业中心,这要是俄国来个零元购,那德国这边可就亏大了。
可是这都不会发生,俄军总参谋部在此之前立下了许多对德作战计划,德国的东边是大平原,几乎无险可守,而且一开始主攻的是俄军,飞龙骑脸怎么输?
德米特里先是去沙皇那里报了个到,按道理说,自己才刚复职,需要找沙皇背个书,而且还得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此时的彼得霍夫宫仍然是载歌载舞,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整个上午都很悠闲,他没有参加内阁的会议,也没有跟文臣争执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只是单纯的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已。
这让德米特里感到有些奇怪,他是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元老,亚历山大二世对于战争的狂热是他可以看见的,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每天都会跟将军们待在一起,俄土战争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本人甚至想直接跑到君士坦丁堡去。
以德米特里对亚历山大二世的看法,他一定要亲眼看见自己的军队打下自己想要的领土,这种性格给他本人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因为这种性格再加上改革带来的影响,亚历山大二世遭遇刺杀的次数是最多的,刺杀他的人有许多,有的是敌对的保守派,有的是被他征服的那些国家。
而亚历山大三世则恰恰相反,虽然亚历山大三世对军事兴致寥寥但是对经济则颇有兴趣,亚历山大三世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改善俄国的经济方面,而这的确是让俄国不仅在军事上是个强国,在经济上也是排名靠前的大国。
但同时他又极具妥协性,对国内的旧势力,他采取放任态度,任由国内保守势力倒行逆施,钳制思想发展,教育的普及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加剧了俄国阶级的对立,这也使得俄国的工人运动日益激增,也是俄国参与这场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
他们处理不了工人阶级了,那就只能把他们送上战场,利用德国人枪炮解决问题。
德米特里知道这件事,他本人跟前宰相戈尔恰科夫的态度差不多,都是坚决反对俄国与德国对立的,虽然他们的原因各不相同,戈尔恰科夫从政治的角度看,德国是夹在俄国与法国之间的重要屏障,可以分散法国对地中海以及巴尔干地区的野心,从经济的角度,法国的金融起步早,法国同时也是德国金融的最大竞争对手。
德米特里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是认为现在的俄国跟德国打起来,风险跟收益不成正比,德国是一个军事强国,而俄国的军事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这是任何改革家都没办法解决的,德米特里在得知德国的坦克技术研究出来之后,早就尝试过将其纳入俄军当中了,但是这都被俄国的陆军部否决。
原因是不中用,浪费资金,俄国的情况就是这样,保守势力太强大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进不动,小规模的改革又带来不了可观的收益,所以俄国的陆军即使到了现在也还是那个鬼样子。
德国在华沙的大捷更是说明了这点。
亚历山大三世见到德米特里还是很高兴的,这位元帅可以说是自己的老师,只要德米特里重新回到总参谋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沙皇还单纯的认为俄军的失败是因为指挥官太辣鸡了,才导致的大规模溃败,如果是德米特里,那么无论如何都不会有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亚历山大三世说道,“元帅,有你在,一定能够扭转俄国前线的颓势。”
德米特里还是很务实的,他问道,“陆军部的情况怎么样?尼古拉耶夫维奇大公不是亲自指挥吗?他的能力不亚于我,如果是他指挥,不应该看不出德军的计划,还是说前线的兵力不足?”
“具体情况元帅可能得去问陆军部的人,我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亚历山大三世的话让德米特里惊呆了,你居然不知道吗?你怎么能不知道?
“那好吧,我需要重新检阅一下俄军军备,请陛下将帝国交给我。”
“当然,元帅,帝国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得到政治授权之后,德米特里立刻赶往了斯摩棱斯克的战时指挥部,在这里他找到了尼古拉耶夫维奇,这位大公神色紧张,整个人在指挥部里走来走去,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叹气。
他询问道,“大公,前线的情况怎么样?”
“米柳京吗?我刚得到圣彼得堡的消息,现在俄军的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在华沙被包围了三十万的士兵,德军是三月份开始发起进攻的,从拉多姆到卢布林,沿途的二十多万俄军就那么不堪一击的被德军打败,第三骑兵团的情况也岌岌可危,战争打到现在,即使不算华沙被围的三十万,我们的总伤亡也接近四十万了,而我们预计德军的伤亡最多也就十万,而英军那边情况不好说,但我并不认为涅曼河的战役能挫伤英国的锐气。”
虽然尼古拉耶夫维奇说了那么多,但这些德米特里都并不是很关心,因为这只是战争的表现而已,俄军为什么会输的这么惨,德军主攻的就三个集团军,六十万多一点,加上防御部队,总人数不会超过一百万人,而俄军的前线就堆了三百万人,如果说涅曼河的溃败是因为指挥官冒进,那华沙包围战是个什么情况,俄军怎么就像是被驯服的鸭子一样被德国人撵着乱跑。
“没有关系,华沙是可以抢救的,给我两支哥萨克师,我就可以在德军的薄弱处撕出一个缺口。”
包围战这种战术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在靠近敌侧的一边,德军的防线十分薄弱,而且德军的包围才刚刚达成,饺子皮还很薄,德米特里说的不错,只要给他两支精锐的哥萨克师,要捅破德军的防线其实并不算难。
但尼古拉耶夫维奇又不是傻子,德米特里能想到,他也能想到,但是问题是,这支精锐的哥萨克师要从哪里来?总不能是国策送的吧。
尼古拉耶夫维奇说道,“别说两支哥萨克师了,现在我们在前线的九十个师其中有二十个师是缺乏步枪的,全军有差不多四十万的缺口,一个集团军最多也就两百门火炮。”
德米特里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看着尼古拉耶夫维奇,缺四十万杆步枪,后勤都补不起,那还玩个屁啊?这意味着前线有四十万人是没有步枪的,而且一个集团军就两百门火炮,德国一个集团军是最少都装备有一千门火炮,而且俄军的一个集团军的编制还比德军更大。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全军加起来就一千多门火炮?在这场大炮的战争中,俄军居然只有这么点重火力?
“你不是在开玩笑吗?那么多人在前线,后勤的人在干什么?”
“陛下动员了六百万的军队,但识字的人就那么多,把那么多工业人口拉到前线,这种情况也算是正常的了。”
“六百万?我们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么庞大的军队啊?这也太夸张了吧。”
这属实是让德米特里破防了,他没想到前线居然这么臃肿,俄军参谋部在干什么?而且亚历山大三世又不懂军事,他要动员这么多你就真的给他动员这么多啊,俄国虽然也算是个工业国,但是俄国的产能根本就养不活六百万军队,你别说俄国养不活,你六百万大军给德国它也带不动啊。
三百万人的吃穿住行跟六百万人的吃穿住行那可是两个概念,不是单纯的乘于二就好了,人越多管理的成本就越高,你可能需要十倍以上的资源才养得起三百万的军队,俄国的士官本来就不足,几千个士官要管几百万的军队,怎么可能管得过来啊。
所以德米特里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从前线将大部分的士兵撤向莫斯科方向,利用莫斯科的工厂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装备,至于抢救华沙,那已经不重要了。
俄军目前的火力根本就打不动德军,还是务实一点,先稳住局势,保证军队能够正常运转。
……
德军总参谋部这边,比起俄军那边混乱的场面,德军这边则都准备开香槟了,三十万人,那可是三十万人,被德军六个装甲旅以及约二十万的士兵包围了。
德军发起进攻时的兵力并不优势,每一步打的都心惊胆战的,但是事实就是,德军胜利了,戈尔茨一跃成为了德国的国民英雄,俾斯麦听说这件事之后也激动的说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这一战将被镌刻在德意志胜利的荣誉柱上。”而负责进攻的兴登堡和马肯森以及他们旗下的装甲兵团也被称为尖刀,不过接下来的华沙战役就跟他们关系不大了,因为接下来的城市战,坦克最多只能来一些火力支援,到了战争的主角,大炮出场了,在这一战,德军决定效仿曾经的色当战役,用火力来解决这些被围困的俄军。
就在这段真空期里,俄军没有一刻不是在向外寻求帮助的,被围困的俄军指挥官一直在喊话后面指挥的叶夫根尼,让他想想办法,看一下能不能装出一个口子,让俄军好逃出去。
叶夫根尼也不是没有试过,他从后方聚集了三十万的兵力打算冲一波德军的防线,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他们缺乏火炮,三十万的军队总共就五十门火炮,而德军防御最薄弱的地方,火炮的数量也在两百门以上。
俄军可以短暂的击穿一些局部地区,但是德军的防线依然不动如山,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德军是什么日耳曼超人,而是因为一把普通的工兵铲。
德军的士兵在前线挖了三条战壕,少量的战斗部队会在第一条堑壕中,这里就是交火线,七十码之外有一条支援线,这里是在第一条堑壕失手的情况下,还能通过支援线快速夺回堑壕,三百码之外还有一条预备线,德军的战地指挥处一般就在这里。
除了坦克这种能够快速越过堑壕的钢铁巨兽外,光靠普通士兵根本就没办法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打下这种如同要塞般的堑壕。
无论俄军填进去多少人命,这条战线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吃掉这个集团军级别的饺子,还是花了德国一点时间的,华沙这座城市作为沙俄的大城,本身拥有一定的自给自足能力,还是有点麻烦的,不过德军也不是没有办法,除了用火力折磨城内的守军之外,德军重点轰击了华沙的工业区,以及最重要的粮仓。
在第一周,华沙就陷入了断粮的危机,到了后面,越来越多支俄军向德军投降,华沙几乎沦陷。
喜欢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