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反向和谈?!

    “谈和?”

    襄王府内的崇祯听到这个字眼的时候,整个人的心神一下子被揪了起来,眼里闪过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

    “怎么可能议和?朕……朕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独不可接受议和。”崇祯眉毛拧成疙瘩,怒目圆睁。

    襄王府的下人和丫鬟们听到世子房间内发出的声响,一个個全都躲的远远的。

    好在他们知道,世子自从落水后,整个人的性情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连几天之后,他们也习惯了。

    ……

    不仅是崇祯,

    还有那些文臣百官们,听说之后也一个个全都跪在了宫门之外。

    特别是刚刚经历了皇帝在朝堂之上将厂卫的权力收回的事情之后,黄氏俊等人觉得机会来了。

    一个个跪在乾清宫外,哭天抢地。

    朱常淦走到门外看着众人,“众爱卿,不知何事啊?”

    按理说臣子觐见,理应在乾清宫内,但朱常淦就是单纯的不想让他们进去。

    礼部尚书黄氏俊第一个站了出来,“陛下,臣等听说后金来人,意与我大明和谈,不知道可有此事?”

    “不错,确有其事。”朱常淦点头老神在在的说道“你们知道的挺快嘛,竟然比朕知道的还要早。”

    “陛下,大明之社稷受之于天,不幸事势危迫,当效死守之义也,然而有权焉……”光禄卿周至发跪倒在地痛苦流涕道。

    “陛下,臣私以为,如有人愿与后金和谈,必国贼也!”吏部左侍郎范复粹拜倒在地,大声咒骂道,只是他的目光却时不时的看向杨嗣昌。

    “陛下,窃国者当诛……”

    外面的大臣一个个跪倒在地,悲痛声、咒骂声。

    杨嗣昌的脸上,青一阵,紫一阵,异常的难看。

    别说是他,就连王承恩的脸色也是极其的难看,这些文官们与其说是骂杨嗣昌,还不如说是在骂皇帝。

    因为正是皇帝看了杨嗣昌的奏疏之后,才有了这一幕。

    朱常淦冷笑地瞅着眼前这批文臣,大明朝是有骨气的,但这“骨气”很怪。

    每次有人想出来解决办法的时候,就有人出来阻止,他们就是这些文官,一辈子不干实务的言官,一辈子负责骂人。

    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慷他人之慨,就好比一个妙龄少女落水,有一个男人准备下去救人,文官这是开骂了男女授受不亲,你这种心怀歹意之人,怎么能下去救人,结果那男人也不敢救,只能眼睁睁看着少女淹死。

    黄氏俊此时再次站出来说道“陛下,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朱常淦却是打断了他,“你说的这话,朕知道,但这话不是大明祖训,而是出自《东谷赘言》,嘉靖年间的熬英所写。”

    “你们能拿出来祖制来说服朕吗?”

    “祖制……”黄氏俊不由愣了一下,因为以往,他们这些文官正是用祖制、圣人之言,站在舆论的制高点,来指点江山。

    朱常淦愤然道“不割地?”

    “单拿哈密来说,大明朝设立了指挥使的地方,却被蒙古人拿了?安南(越南)呢?,还有辽东,北方的疆域多了都那么多,都哪儿去了?”

    “不赔款?”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带兵直捣北京,要求开放互市,大明迫于俺答汗兵威被迫开放马市并赔款。后来又出尔反尔关闭马市,俺答汗立刻再次出兵明朝,四处掳掠人民财宝,大明还不是不了了之?”

    朱常淦看着他们继续说道“至于你们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就更不成立了。”

    “太祖建都南京,后来暨定的都城是西安,即便成祖迁都之后,多次远征蒙古,疆域到达捕鱼儿海,但那又怎么样,后世子孙多次割地再加上蒙古的进攻,大片领土丢失,北京才成了国门,这么丢人的事情,你们也好意思讲出来?”

    朱常淦厉声呵斥道“伱在影射谁?是要刨朕的祖坟吗?”

    “臣……臣并非有意污蔑先帝爷!”黄氏俊额头上一层豆大的汗珠。

    众多臣子也是一阵张口结舌、面红耳赤。

    因为皇帝说的句句属实。

    朱常淦看着一众的文臣武将,“不过,你们倒是给朕提了一个醒,既然后金有使者来,那我们谈还是要谈的。”

    “但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礼部尚书黄氏俊,朕就交给你来谈。”

    “我?”黄氏俊一下子懵逼了,心里“咯噔”一下,顿时面如土色。

    两条腿有些发软,整个人委顿在地。

    自己刚刚才说出的这句金箍咒,怎么转头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朱常淦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黄尚书,你是万历历丁未年的殿试第一、状元及第,才气袭人,朕看好你。”

    “不用慌着谈成,慢慢来,最好能拖个几个月,能拖个一年半载的最好。”

    ……

    襄王府,崇祯呆愣愣的站在原地,喉结滚动,“这算哪门子和谈……反向和谈?”

    他怎么也没想到,朱常淦竟然这么议和,如此反向议和?

    这能和谈成功吗?

    殊不知,朱常淦压根就没有想着去真正议和,他只是想借着和谈去拖一下满清,麻痹一下满清,暗中发展火器。

    崇祯的面子什么的,他才不在乎。

    但他相信一句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就更不要指望在谈判桌上拿回来。

    ……

    已经走回乾清宫的朱常淦凝神,眼前出现了一道道蓝色的字体。

    「姓名朱常淦」

    「主线任务拯救大明朝完成度20/10000」

    「大明朝国运值-10010,(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运为负,天灾**不断。)」

    「已延续大明国祚15天」

    「现代寿命奖励15天」

    「资金奖励4109589元」

    主线任务涨了5个点,但大明的国祚却是一下子涨了三倍,直接从五天,涨到了15天。

    这仅只是一个决定,就有如此大的成效,若是黄氏俊可以拖的时间更长,可以想象,延续大明国祚的时间也会越长。

    他不禁有些迫不及待,当那些火器出现在辽东战场上时,会延续大明多少天国祚?

    ……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