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只鸭子

    两天后,孙山一行人坐上镖队的车,走在府城的路上。

    孙山看着孙三叔好几车的山货,想不到他的买卖做得那么大,只不过短短三年,就能卖那么多货了。

    孙三叔得意地说:“我一年到头,起码要去府城四次,每次都运那么多货下去,嘿嘿,山货铺的生意可好了。”

    孙三叔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模样。

    看来这三年,孙三叔赚的不少。

    孙二叔的屋子,扩建了三间青砖瓦屋,而孙三叔的屋子扩建了六间青砖瓦屋,规模赶得上老宅了。

    这么一对比,孙三叔这三年的确赚了不少,比老宅这边还风光呢。

    孙山赞许地说:“三叔,想不到你短短三年,就能做得那么大,是做买卖的好手。三叔,你真厉害。”

    孙三叔听到孙山的夸赞,更得意洋洋了。

    随后脸色一垮,非常郁闷地说:“我厉害有屁用,儿子孙子不厉害呢。”

    孙三叔前一秒洋洋自得,后一秒便化成深闺怨妇,向孙山抱怨。

    抱怨广哥儿,永哥儿,德哥儿没鬼用,赚的钱还未有他的多。

    抱怨广哥儿的大儿子,也就是孙三叔的大孙子,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料,连一二三四都不会数。

    又抱怨永哥媳妇生的是闺女,不是儿子,不能去读书。

    接着抱怨德哥儿一把年纪还不成亲,死催烂催才勉强定亲,他跟孙三婶等着抱孙子呢。

    孙山的耳朵又出现500只鸭子呱呱地叫。

    三个男人等于五百只鸭子,孙三叔一人便等于五百只鸭子,创造的噪音,让孙山恨不得原地消失。

    这么一刻好后悔跟孙三叔一起落府城。

    孙山受不了,桂哥儿也受不了,即使隔了一个孙山,桂哥儿依旧听到孙三叔嗡嗡地叫。

    桂哥儿静悄悄地给孙山两团棉花,低声地说:“山哥,这棉花从我的棉衣抽出来的,你快塞入耳朵,三叔太吵了,免得吵到你。”

    孙山赞许地看了一眼桂哥儿,果然是他的好书童,深得他的心。

    经过两天一夜的行程,孙山一行人终于看到广州府的城门了。

    做好交接后,一行人急匆匆地坐着驴车,赶向何家村。

    看着熟悉又庄严的“何家村”村牌坊,孙山心里大喊一声:“何家村,我来了!”

    孙大姑一早就替孙山准备好读书的地方。

    就是一个坐落在何家村里不起眼的二进小院子。

    这个院子刚买不久,准备分家的时候分给三表哥何书晟。

    只不过何家老太太,何父何母还在,他们一家老小还住在何家老宅里。

    孙大姑仔细打量着孙山,心疼地喊:“我们的山子又瘦了,哎,是不是读书好苦?你大表哥当初也像你这样,从长沙府回来,整个人瘦了一圈,补了好久才补回来的。”

    何姑父附和道:“读书本来是件最苦的事,用脑过度呢,哪里不瘦呢。这些天好好补一补,煲多些滋补的汤水让山子喝。”

    孙伯民连忙说道:“大姐,姐夫,山子回来的时候更瘦,这些天在家里已经补过一轮了。当初不仅瘦还黑,这些天才白了一丁点。”

    孙三叔非常赞同地说:“大姐,姐夫,让山子在府城吃香喝辣,呵呵,很快就变得白白胖胖了。考试更有精神头了。”

    孙大姑笑着说:“嗯嗯,的确要好好补一补。在府城比孙家村好,这里吃食更丰盛,想吃什么都有。”

    拉着孙山的手说:“山子,这个院子你跟桂哥儿住,好好在这里读书,好好准备乡试,保证不会有人吵到你。当初你大表哥也是这样的,得要个安静的地方,大姑那边的院子住的人杂,太吵了,可不行。”

    孙山感动地说:“大姑,大姑丈,谢谢你们。想得真周到,辛苦了。”

    何姑丈拍了拍孙山的肩膀,笑着说:“傻小子,客气什么。你安心在这里学习,我保证不会有人吵到你的。”

    晚饭时,孙山等人带着孙家村特产到何家老宅吃了一顿饭。

    孙山仔细打量何家老太太,今年好似八十八了,但整个人看起来像七十八,朱颜鹤发,红光满面,一看就是有福气的老太太。

    何家老太太一点也不糊涂,看到孙山后,立即认出他来了,还记得他要进场。

    非常关心地说:“山子,好好考。老身相信你一定能上榜的。你们孙家的孩子都是聪明的,”

    孙山连忙说道:“老太太,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考的你。这么早过来,麻烦你了。”

    何老太太拍了拍孙山的小脑瓜,乐呵呵地说:“哪里麻烦,我恨不得多一些像你这样来乡试的学子呢。”

    孙山又看了看何大郎和何大嫂,觉得他们两个倒是比三年前发福了,也多了笑容了。

    看了看追着奀仔跑的一男一女小娃子,也难怪他们的状态越来越好了,做了阿爷阿奶,有了孙子孙女,心情自然好很多了。

    吃过晚饭,回去的时候,孙山又收获到何家长辈的金银子,年纪那么大,还收礼物,怪不好意思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第二天一早,孙山晨读完后,跟着孙三叔到山货铺,他想看一看三表哥的山货铺做得怎样。

    毕竟读书,不能死读书,还需要读一本叫“生活”的书。

    乡试不是单纯地考《四书五经》,还会考生活中的人和物。

    山货铺坐落在何家村的村头大街,这里比主街人流没那么多。

    孙山看到“何记山货铺”五个字后,跟着孙三叔走了进去。

    广哥儿看到他们两人后,连忙把他们引入后院。

    广哥儿为人老实,干活兢兢业业,跟孙三叔完全不一样。

    之前孙三叔想广哥儿娶府城的媳妇,只不过娶不到,只好回家找。

    如今广哥儿媳妇也跟着广哥儿在府城干活,生的一对儿女像兜仔和妹猪一样,成为留守儿童,在家里由孙三叔和孙三婶照顾。

    三表哥何书晟在清点货物,孙山觉得有趣,就跟着一起清点。

    何家山货铺不仅卖孙家村的山货,还卖四面八方来的山货。

    他们有散卖,有批发。

    不过卖得最赚钱的方式是向大户人家提供。

    显然三表哥也靠何家的关系,搭上不少大户,所以越做越好。

    孙山想了想,大表哥在京城做官,二表哥管理糖水铺,三表哥管理山货铺,至于四表哥则考上童生后,一直未能进一步,最后通过关系,到官学打杂,一边干活一边准备院试。

    至于何家五郎何书尧则跟在何大郎身后,学习管理家族产业。

    他们何家每个人都找到合适的位置,做着合适的活计。

    喜欢我,孙山,科举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