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遇见神经老师
称呼枪为老兄弟很正常。
枪对于猎人来说,就是保命的手段,很多猎人一生中摸枪的时间比摸老婆的时间都长。
老婆身上有个痔他不一定知道,但枪上哪怕有个小小的划痕,他都心疼不已。
余秋堂先前看到老秦拿枪,就很有想法,既然这老头枪不用了,要是能搞到自己手里,那就是如虎添翼。
有枪有弩,他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麻烦。
枪的优势在于威力大,杀伤力强,但枪声很大,往往打一枪,附近的野物就会跑得干干净净,不可能大获丰收。
弩虽然没有枪的杀伤力强,但弩几乎没有声响,也不会释放出特别的味道。
不过他也知道,老秦肯定不会放手,所以上次也就没说,但这次遇见这么个好机会,他不想因为没有依靠进山而放弃。
这才向老秦提出想法。
果然,老秦的反应虽然不如想象中尖锐,却还是立刻表示反对。
余秋堂笑笑,“秦老哥,你看看啊,我也想去帮你搞桑黄,可你也知道,桑黄可不是像茵陈,三七那些东西,能在山脚下看到。
可要是去深山,没有个武器傍身,我哪里敢去,这不是给野兽当干粮嘛。伱也不会再进山了,枪放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让给我,让它发挥余热?”
“我劝你早点死心,还想打我枪的主意,你想的倒是美,不卖不卖,你要是真不敢去,我就找别人。”老秦笑骂道。
“真的不行啊?”
“绝对不行!”
“那……”余秋堂眼珠子一转,“要不你借我使一次呗。”
“借你?”
“对,借我,我进山帮你搞桑黄,你借我枪用用,这样你既帮朋友完成心愿,帮了朋友的忙,我也赚到了钱,我们都没亏是吧。
再说了,我只是用你的枪做个防备,也不是一定会用,说不定我上去也没碰到特别凶的东西,那枪就会原封不动送还给你呢。”
“这个嘛……”老秦显得有点犹豫。
余秋堂看在眼里,继续添油加醋,“你看你要是不借的话,那我真的上不去,不是我吹,如果我都不行,我们那片山,真正能上去,又能找到桑黄的人可没几个。
你既然答应了朋友,还是希望能帮人家完成心愿嘛,是不是,你只需要出借几日,又不是卖,可能什么损失都没。”
老秦的眼神动了。
他仔细想了余秋堂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他的枪拿在手里,确实好几年没开过了,说句不好听的,枪管差点都被放生锈。
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再次进山的可能性也不断降低,或者残酷点说,他即使在山里能再进去,打到东西,也很难自己带下山。
他确实老了。
只能做点野物贩卖的买卖,过几年年龄再大点,就撂下一切养老。
家里也没有其他人有胆量进山,那枪也就失去流传对象,放在他手里,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只能在寂寞里死去。
“秦老哥,你看吧,如果你愿意的话,我答应你一定想办法搞到桑黄,如果不愿意,那就当你没说过,我没提过,我们还是像以前那样,我卖东西你买。”
说着,余秋堂掸去身上尘土,准备弯腰背筐子走人,他还有很多事呢。
老秦头表情相当胶着,眼看余秋堂要走,这才一咬牙,加重声音说:“行行,借你,借你用一次好了。”
“那感情好。”
余秋堂连忙返回身,笑道:“你放心,我不是那种喜欢说大话的人,答应你的事情,我肯定帮你搞定。那枪呢?”
“今日没带,老家丢着呢,下一集带给你。”老秦看余秋堂一脸小得意,顿时心里暗暗发怵,有种被这小子套路的感觉。
“那就下次,你记住啊。”
“记住了。”
余秋堂这才满意离去,能顺利借到枪,再将弩做好,他就有充足的能力进山了。
哦,不。
严格说起来,还缺两三只狗子。
枪狗和侵刀是猎人常备条件,如果要继续提升标准,那就是弄一个弩,再熬一只鹰。
所谓的左牵苍右擎黄便是如此。
但现在他没精力去研究狗子和鹰的事,只能暂时先紧着最基础的配备来搞。
走出老远,他转头看老秦刚好也看向他,便给老秦做个瞄准的姿势。
老秦没好气地摆摆手,示意他赶紧滚蛋。
总是感觉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了,是老秦此时最真实的感觉。
余秋堂离开野市,专门绕到镇子北面,帮两个孩子各买一个书包,一些本子和铅笔,橡皮,铅笔刀之类的文具,还给两人各买个水壶,用来带水喝。
这时候的水壶都是那种黄水壶,很结实,如果正常使用,怕是一辈子都用不坏,关键时候遇到坏人,还可以抡起砸人。
很多老一辈人临走啥都没留下,就留下个水壶。
将这些东西全部放进筐子,他又补充一些做神仙豆腐拌料的调味品,一些以前没准备够的厨具与工具,渐渐地,筐子就开始重起来。
零零散散,东西还真不少。
日上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饿,感觉时间差不多了,突然想起孩子们上学,没个表可不行。
现在什么都是摸索着做,起来早一会,迟一会都没啥关系,可孩子们读书却是要看好学校时间,迟到会被打手板,罚站,甚至还会让回来喊家长。
想来想去,他便循着记忆,来到西面一家小商场。
这个地方现在只是一个像四合院的地方,里面南北东西都有店铺,里面东西琳琅满目,主要是各种新潮的,从南方引进的商业品。
其中就包括可以看时间的电子表。
有钱人,或者是城里工作的体面人,这个时候如果要戴表,一般都是机械表,主要来自于上海的“海鸥”,还有来自小日子的“西铁城”等等。
普通的老百姓可戴不起这么昂贵的手表。
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的计量单位逐渐从天开始变为小时,分钟,根据日头和影子判断时间的标准已不适合需要,于是从南方引进来的电子表便补充了看取时间的空白。
这时候的电子表也是个稀罕物。
都是从南方带到大西北。
前几年,这里商业交易还没彻底放开,没办法直接进货,容易出事。
能过来的货,都是那些背包客好不容易“转运”过来。
原本在江浙或者广东两三元的表,经过兜兜转转,跑到荣城这种小城市,价格就翻了几番。
余秋堂四处转转,找了个蓝色表盘,白色表带的,上面有个啄木鸟的图案,看起来还不错。
一问价格,别人要块。
他继续发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从砍到块,再也砍不动,只好肉疼拿下。
生活就是这样,算花销的时候,总是想着只要有吃喝住就行,但具体花钱时,到处都要钱,这边一块那边五毛,很快钱就被折腾的所剩无几。
他将表戴到手腕上,准备出来再转转街道,看看还有什么商机,然后顺道去看看妻子。
上次送的丝巾,也不知后续如何,他可要盯紧点,怎么都不可能把妻子被别人给截胡走,那他就真是欲哭无泪。
重生别的都好说,唯独妻子必须是米雅利,他们两个感情深厚,心里可是放不下其他人。
可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两个人迎面而来只是一个照面,他下意识就朝旁边躲去。
可转眼一想,我躲个鬼啊躲,都一把年纪了,两辈子为人,难道还怕他一个老师不成。
没错。
前面刚拐进来的两个人,男的是他小学的数学老师兼校长,而女人是校长的妻子,也是他的语文老师。
只不过,校长是有编制的老师,而女老师则是社请教师。
这些年,因为有文化的人不多,像王庄小学这种山村小学,很难找到足够的老师,于是便出现这种社请教师。
顾名思义,也就是从社会上请的教师。
这些教师水平当然很一般,许多也都只读个初中,勉强能认识一些字,会算一些数。
但放在小学足够了。
想想,这些老师也很不容易,一个月就二十块钱不到,辛辛苦苦教学生,每日承受各种麻烦,收入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一直到很多年后,社情教师才慢慢陆续转正,余秋堂记得这位叫李春娥的老师,转正的时候都快0岁了,几乎没有多久就退休了。
他想着小时候教过自己的老师,估计想着也不认识了,便准备擦肩而过,但转念一想,他不是要给孩子们说上学报名的事吗,刚好碰到校长,那就顺便问问呗。
于是便没有躲避,直接迎面上前,喊了声:“张老师,李老师。”
两位老师如今都是接近四十的年龄,可能因为教育小毛头们耗费精力太多,李老师黑发间密布着白发,她正在看旁边的店铺,听到有人喊她,转头看了眼,立刻眯着小眼睛笑道:“是余秋堂啊,你也在逛街?”
“老师还能认出我啊?”余秋堂脱口问道。
“那有认不出的,你就没什么变化嘛,头还是这么平,眼睛还是又大又花,我带了你三年,咋能认不出来,你说呢,张老师?”
“哈哈,谁还能逃过你李老师的火眼金睛。”
张老师名叫张甲申,其实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温和,在学校里,他可是一个大魔头,笑面虎,几乎没有人不怕他,只要是他带过的学生。
他当初带数学,每次发卷子的时候,就会在讲台上放几个教鞭,学生如果达不到六十分,每差分就是一教鞭,往往是一组没抽过去,教鞭就断的所剩无几。
当初,这狗日的还撕烂过学生的耳朵。
他总是笑眯眯地将学生喊到讲台上,等学生走到身边,就一个巴掌将学生从讲台上打下去。
简直就跟个神经病一样。
余秋堂当初学习一般,挨打是家常便饭,顿不顿脸就被打得又红又肿。
手有时候则是肿得饭碗都拿不住。
但他偏偏还不敢给父亲说,要是告诉父亲,那对不起,父亲立刻会进行下半场。
所以,毕业这么多年,甚至都已经活了一辈子,看到张甲申,下意识还会想着躲,可见这家伙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多严重。
但,这种慌乱只是片刻的事。
很快他就平静下来。
都是死过一次的人,还怕这个做球,难道他再厉害,还能比阎王厉害。
再说,现在的自己也不是他学生,谁怕谁呢。
“两位老师逛街啊?”
“嗯,来随便转转,你呢,一个人来的?”李老师脾气倒挺好,她个子矮矮的,身体胖胖的,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线。
但她也会体罚学生,只是没有她男人那么变态。
这个年代,就没有不体罚学生的老师,只是程度轻重而已,这个时候哪个老师真不打学生,反而会被学生欺负,根本不可能教好课。
余秋堂笑道,“嗯,我也来转转,”他决定有话直说,不拖泥带水,便对张甲申道:“张校长,我们新学期是不是要报名了?”
“是啊,没几天了,就在下周五,咋了,你还关心这个事,可是家里有人要上学?”
“不愧是老师,一猜就着,”余秋堂急忙一个高帽甩出去,急忙顺着溜道:“我有一个侄女,一个侄子,想送到学校读书。”
“那行啊,就让来报名呗。”
“但有个问题,他们的年龄稍微大了点。”余秋堂略显为难。
“年龄大了,有多大?”张甲申谈到工作,立刻变得慎重起来,刚才腰还因为个头太高,为了适应妻子身高,特意佝偻着,如今又挺得笔直。
“一个九岁,一个十三。”
“这么大了,那不行!”
张甲申一听年龄,根本没有考虑,直接摇头否决。
“虽然我们没规定一年级入学年龄,但你十几岁的人,和七八岁的孩子放在一起,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九岁那个勉强能收,十三岁的就算了吧。”
“校长……”
“余秋堂,我的风格你是知道的,能行就能行,不能就不能,我也不和你多啰嗦,小的那个过几天带来报名,大的学校确实没法子要,你另外想办法吧。”
本章完
:..00
..。..
枪对于猎人来说,就是保命的手段,很多猎人一生中摸枪的时间比摸老婆的时间都长。
老婆身上有个痔他不一定知道,但枪上哪怕有个小小的划痕,他都心疼不已。
余秋堂先前看到老秦拿枪,就很有想法,既然这老头枪不用了,要是能搞到自己手里,那就是如虎添翼。
有枪有弩,他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麻烦。
枪的优势在于威力大,杀伤力强,但枪声很大,往往打一枪,附近的野物就会跑得干干净净,不可能大获丰收。
弩虽然没有枪的杀伤力强,但弩几乎没有声响,也不会释放出特别的味道。
不过他也知道,老秦肯定不会放手,所以上次也就没说,但这次遇见这么个好机会,他不想因为没有依靠进山而放弃。
这才向老秦提出想法。
果然,老秦的反应虽然不如想象中尖锐,却还是立刻表示反对。
余秋堂笑笑,“秦老哥,你看看啊,我也想去帮你搞桑黄,可你也知道,桑黄可不是像茵陈,三七那些东西,能在山脚下看到。
可要是去深山,没有个武器傍身,我哪里敢去,这不是给野兽当干粮嘛。伱也不会再进山了,枪放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让给我,让它发挥余热?”
“我劝你早点死心,还想打我枪的主意,你想的倒是美,不卖不卖,你要是真不敢去,我就找别人。”老秦笑骂道。
“真的不行啊?”
“绝对不行!”
“那……”余秋堂眼珠子一转,“要不你借我使一次呗。”
“借你?”
“对,借我,我进山帮你搞桑黄,你借我枪用用,这样你既帮朋友完成心愿,帮了朋友的忙,我也赚到了钱,我们都没亏是吧。
再说了,我只是用你的枪做个防备,也不是一定会用,说不定我上去也没碰到特别凶的东西,那枪就会原封不动送还给你呢。”
“这个嘛……”老秦显得有点犹豫。
余秋堂看在眼里,继续添油加醋,“你看你要是不借的话,那我真的上不去,不是我吹,如果我都不行,我们那片山,真正能上去,又能找到桑黄的人可没几个。
你既然答应了朋友,还是希望能帮人家完成心愿嘛,是不是,你只需要出借几日,又不是卖,可能什么损失都没。”
老秦的眼神动了。
他仔细想了余秋堂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他的枪拿在手里,确实好几年没开过了,说句不好听的,枪管差点都被放生锈。
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再次进山的可能性也不断降低,或者残酷点说,他即使在山里能再进去,打到东西,也很难自己带下山。
他确实老了。
只能做点野物贩卖的买卖,过几年年龄再大点,就撂下一切养老。
家里也没有其他人有胆量进山,那枪也就失去流传对象,放在他手里,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只能在寂寞里死去。
“秦老哥,你看吧,如果你愿意的话,我答应你一定想办法搞到桑黄,如果不愿意,那就当你没说过,我没提过,我们还是像以前那样,我卖东西你买。”
说着,余秋堂掸去身上尘土,准备弯腰背筐子走人,他还有很多事呢。
老秦头表情相当胶着,眼看余秋堂要走,这才一咬牙,加重声音说:“行行,借你,借你用一次好了。”
“那感情好。”
余秋堂连忙返回身,笑道:“你放心,我不是那种喜欢说大话的人,答应你的事情,我肯定帮你搞定。那枪呢?”
“今日没带,老家丢着呢,下一集带给你。”老秦看余秋堂一脸小得意,顿时心里暗暗发怵,有种被这小子套路的感觉。
“那就下次,你记住啊。”
“记住了。”
余秋堂这才满意离去,能顺利借到枪,再将弩做好,他就有充足的能力进山了。
哦,不。
严格说起来,还缺两三只狗子。
枪狗和侵刀是猎人常备条件,如果要继续提升标准,那就是弄一个弩,再熬一只鹰。
所谓的左牵苍右擎黄便是如此。
但现在他没精力去研究狗子和鹰的事,只能暂时先紧着最基础的配备来搞。
走出老远,他转头看老秦刚好也看向他,便给老秦做个瞄准的姿势。
老秦没好气地摆摆手,示意他赶紧滚蛋。
总是感觉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了,是老秦此时最真实的感觉。
余秋堂离开野市,专门绕到镇子北面,帮两个孩子各买一个书包,一些本子和铅笔,橡皮,铅笔刀之类的文具,还给两人各买个水壶,用来带水喝。
这时候的水壶都是那种黄水壶,很结实,如果正常使用,怕是一辈子都用不坏,关键时候遇到坏人,还可以抡起砸人。
很多老一辈人临走啥都没留下,就留下个水壶。
将这些东西全部放进筐子,他又补充一些做神仙豆腐拌料的调味品,一些以前没准备够的厨具与工具,渐渐地,筐子就开始重起来。
零零散散,东西还真不少。
日上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饿,感觉时间差不多了,突然想起孩子们上学,没个表可不行。
现在什么都是摸索着做,起来早一会,迟一会都没啥关系,可孩子们读书却是要看好学校时间,迟到会被打手板,罚站,甚至还会让回来喊家长。
想来想去,他便循着记忆,来到西面一家小商场。
这个地方现在只是一个像四合院的地方,里面南北东西都有店铺,里面东西琳琅满目,主要是各种新潮的,从南方引进的商业品。
其中就包括可以看时间的电子表。
有钱人,或者是城里工作的体面人,这个时候如果要戴表,一般都是机械表,主要来自于上海的“海鸥”,还有来自小日子的“西铁城”等等。
普通的老百姓可戴不起这么昂贵的手表。
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的计量单位逐渐从天开始变为小时,分钟,根据日头和影子判断时间的标准已不适合需要,于是从南方引进来的电子表便补充了看取时间的空白。
这时候的电子表也是个稀罕物。
都是从南方带到大西北。
前几年,这里商业交易还没彻底放开,没办法直接进货,容易出事。
能过来的货,都是那些背包客好不容易“转运”过来。
原本在江浙或者广东两三元的表,经过兜兜转转,跑到荣城这种小城市,价格就翻了几番。
余秋堂四处转转,找了个蓝色表盘,白色表带的,上面有个啄木鸟的图案,看起来还不错。
一问价格,别人要块。
他继续发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从砍到块,再也砍不动,只好肉疼拿下。
生活就是这样,算花销的时候,总是想着只要有吃喝住就行,但具体花钱时,到处都要钱,这边一块那边五毛,很快钱就被折腾的所剩无几。
他将表戴到手腕上,准备出来再转转街道,看看还有什么商机,然后顺道去看看妻子。
上次送的丝巾,也不知后续如何,他可要盯紧点,怎么都不可能把妻子被别人给截胡走,那他就真是欲哭无泪。
重生别的都好说,唯独妻子必须是米雅利,他们两个感情深厚,心里可是放不下其他人。
可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两个人迎面而来只是一个照面,他下意识就朝旁边躲去。
可转眼一想,我躲个鬼啊躲,都一把年纪了,两辈子为人,难道还怕他一个老师不成。
没错。
前面刚拐进来的两个人,男的是他小学的数学老师兼校长,而女人是校长的妻子,也是他的语文老师。
只不过,校长是有编制的老师,而女老师则是社请教师。
这些年,因为有文化的人不多,像王庄小学这种山村小学,很难找到足够的老师,于是便出现这种社请教师。
顾名思义,也就是从社会上请的教师。
这些教师水平当然很一般,许多也都只读个初中,勉强能认识一些字,会算一些数。
但放在小学足够了。
想想,这些老师也很不容易,一个月就二十块钱不到,辛辛苦苦教学生,每日承受各种麻烦,收入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一直到很多年后,社情教师才慢慢陆续转正,余秋堂记得这位叫李春娥的老师,转正的时候都快0岁了,几乎没有多久就退休了。
他想着小时候教过自己的老师,估计想着也不认识了,便准备擦肩而过,但转念一想,他不是要给孩子们说上学报名的事吗,刚好碰到校长,那就顺便问问呗。
于是便没有躲避,直接迎面上前,喊了声:“张老师,李老师。”
两位老师如今都是接近四十的年龄,可能因为教育小毛头们耗费精力太多,李老师黑发间密布着白发,她正在看旁边的店铺,听到有人喊她,转头看了眼,立刻眯着小眼睛笑道:“是余秋堂啊,你也在逛街?”
“老师还能认出我啊?”余秋堂脱口问道。
“那有认不出的,你就没什么变化嘛,头还是这么平,眼睛还是又大又花,我带了你三年,咋能认不出来,你说呢,张老师?”
“哈哈,谁还能逃过你李老师的火眼金睛。”
张老师名叫张甲申,其实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温和,在学校里,他可是一个大魔头,笑面虎,几乎没有人不怕他,只要是他带过的学生。
他当初带数学,每次发卷子的时候,就会在讲台上放几个教鞭,学生如果达不到六十分,每差分就是一教鞭,往往是一组没抽过去,教鞭就断的所剩无几。
当初,这狗日的还撕烂过学生的耳朵。
他总是笑眯眯地将学生喊到讲台上,等学生走到身边,就一个巴掌将学生从讲台上打下去。
简直就跟个神经病一样。
余秋堂当初学习一般,挨打是家常便饭,顿不顿脸就被打得又红又肿。
手有时候则是肿得饭碗都拿不住。
但他偏偏还不敢给父亲说,要是告诉父亲,那对不起,父亲立刻会进行下半场。
所以,毕业这么多年,甚至都已经活了一辈子,看到张甲申,下意识还会想着躲,可见这家伙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多严重。
但,这种慌乱只是片刻的事。
很快他就平静下来。
都是死过一次的人,还怕这个做球,难道他再厉害,还能比阎王厉害。
再说,现在的自己也不是他学生,谁怕谁呢。
“两位老师逛街啊?”
“嗯,来随便转转,你呢,一个人来的?”李老师脾气倒挺好,她个子矮矮的,身体胖胖的,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线。
但她也会体罚学生,只是没有她男人那么变态。
这个年代,就没有不体罚学生的老师,只是程度轻重而已,这个时候哪个老师真不打学生,反而会被学生欺负,根本不可能教好课。
余秋堂笑道,“嗯,我也来转转,”他决定有话直说,不拖泥带水,便对张甲申道:“张校长,我们新学期是不是要报名了?”
“是啊,没几天了,就在下周五,咋了,你还关心这个事,可是家里有人要上学?”
“不愧是老师,一猜就着,”余秋堂急忙一个高帽甩出去,急忙顺着溜道:“我有一个侄女,一个侄子,想送到学校读书。”
“那行啊,就让来报名呗。”
“但有个问题,他们的年龄稍微大了点。”余秋堂略显为难。
“年龄大了,有多大?”张甲申谈到工作,立刻变得慎重起来,刚才腰还因为个头太高,为了适应妻子身高,特意佝偻着,如今又挺得笔直。
“一个九岁,一个十三。”
“这么大了,那不行!”
张甲申一听年龄,根本没有考虑,直接摇头否决。
“虽然我们没规定一年级入学年龄,但你十几岁的人,和七八岁的孩子放在一起,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九岁那个勉强能收,十三岁的就算了吧。”
“校长……”
“余秋堂,我的风格你是知道的,能行就能行,不能就不能,我也不和你多啰嗦,小的那个过几天带来报名,大的学校确实没法子要,你另外想办法吧。”
本章完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