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祖传密宝

    彭家五兄弟对视一眼,又齐声道:“我们五兄弟在此立誓,彭家永为大王庄传人,万世不叛。”</br>“是啊,伯仁。”田虎也道:“这是你三师兄和小二郎他们的心意,也是我的意思。”</br>王伦伸手将彭家五兄弟扶起,心中无比激动,暗道今日有田虎等三位师兄弟回归,又有彭家五兄弟的加入,再加上自己四兄妹以及小虎和史进,河北王家已经完全可说是重新崛起于江湖了。</br>现在的王家众人之中,就算不加田虎师兄,梁兴和赵云也都是当世顶尖高手,彭五年纪虽小,但武功却已经明显在自己之上,另外还有四叔王进更是一派武学宗师的境界,如今王家的实力已经丝毫不弱于其他任何的武林世家,今日河北王家终于算是真正地重回武林四大家族之列了。</br>王伦带着王寅、小舞、史进、小虎齐齐抱拳,向田虎、梁兴、赵云及彭家王兄弟躬身行礼,此时已不用再说的半个谢字。</br>周侗与诸葛明风、萧剑芳以及江南武林之人也都过来给王伦道喜,恭贺河北王家重新崛起。</br>众人正在说话之际,却忽听一声狂啸响起,而这啸声中竟然充满了悲痛欲绝之意,王伦等人急忙寻声望去,却见是诸葛梨柱仰天长啸,满头长发冲天而起,状若疯癫,怀中抱着一人,正是诸葛梨柱的妻子朱丽君,只是此时朱丽君面色惨白,似是已无生气。</br>诸葛明风与王伦等人急忙赶了过去,王伦拉住在近前的诸葛梨双,问道:“怎么回事?”</br>诸葛梨双还未说话,眼泪却已流了下来,叹了口气道:“是大嫂,大嫂的伤太重了,没救过来。”</br>王伦刚要上前,却见诸葛梨柱已经抱着妻子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府内走去。</br>王伦待要上前相劝,却听诸葛明风叹了口气道:“不用劝了,梨柱性格执拗,任谁也是劝不来的,只有让他自己慢慢化解,好在梨柱也是知晓大义之人,不会出什么乱子的,请各位放心吧。”</br>王伦等人无奈,也只得作罢,便分头救治其他伤者,王伦走在一众伤者中间,却忽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自己的七个伴当之一,那个年纪最小的欧小七。</br>昨夜一场激战,混战之中,七个伴当都不见了踪影,王伦与朱武也一直都在寻找,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看见一个人影,王伦本以为这几个伴当可能已经全部遇难了,不想就在这时却看见了欧小七。</br>王伦连忙走了过去,却见欧小七已经将另外六个伴当的尸体全都找到了,并排放在一起,尸身上都盖着白布,欧小七坐六个伙伴身前,正在默默地哭泣。</br>“大头领,兄弟们都没了。”欧小七抬头见是王伦来了,跪在地上给王伦磕了个头,还想再说点儿什么,但还未张口,却禁不住哭了出来。</br>萍儿、小舞、史进、小虎、朱武几个一路同行的人也都来到近前,史进等人向这几个殉难的兄弟行了个礼,算是送上最后一程,而萍儿和小舞却早已是落下泪来。</br>欧小七等八个伴当本来都是朱武在少华山时的亲随,后来随朱武在桃花山一起归了王伦,又从桃花山跟着王伦西进陕西,再下江南,一路相随相伴,途中鞍前马后尽心竭力地为王伦等人打点行程,王伦等人也从未将他们看作奴仆佣人,只当是自己兄弟一般相待,数月时间下来,相互之间已是建立了深厚的情谊。</br>不想在江南一役,除了被萍儿派走外出办事不在此处的老八郝默,其余六个兄弟竟然全部战死,欧小七兄弟情深,一时已是哭得肝肠寸断。</br>朱武坐到欧小七身边,搂着欧小七的肩膀,想起这几个兄弟从前日夜在自己身边的情形,不由得伤心,眼泪已是默默垂落。</br>王伦也来到欧小七身边坐下相陪,过了一会儿,王伦见欧小七已经渐渐止住悲声,便道:“我只知道你叫小七,这可是你的本名吗?”</br>“回大头领。”欧小七点点头道:“我本家姓欧,单名一个鹏字,在家族兄弟中排名第七,所以大家都叫我小七。”</br>“欧鹏!”王伦心中一动,脱口而出道;“摩云金翅?”</br>欧小七明显被吓了一跳,惊异地看着王伦,奇怪地道;“我这绰号只是家中玩伴戏耍时随意取的,外人从不得知,大头领是如何知道的?”</br>“欧鹏,黄州‘摩云’欧家第七子。”朱武却在一旁接话道:“黄州欧家世代祖传造‘车’绝技,最擅制造各种车辆,小到普通百姓日常所用代步车辆,大到战阵所用兵车战车,以及云梯登楼,无不能造,大宋军中所用攻城破阵器械皆为欧家所造,也算为大宋立下战功无数。</br>欧鹏,欧小七,欧家第七子,自幼学得家传秘技,造车技艺在欧家青年一代之中首屈一指,无人能及,身手武艺更是上佳,甚是善使一杆大滚刀,又因一身轻功了得,最能窜高纵远,所以族中子弟称其为摩云金翅。</br>只是欧鹏虽然技艺高绝,奈何出身低微,只因乃是庶出,便为欧家其余诸子所不容,时常受到其他兄弟的排挤,在欧家几无容身之地,便早有弃家而去之意。</br>只因母亲尚在,需人奉养,欧鹏只得忍辱负重,直至三年前母亲去世,欧鹏再无留恋,便毅然离家出走,流落江湖,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便上了少华山。”</br>欧鹏越听越惊,直愣愣地看着朱武,说道:“小弟当年上少华山时,只因不想借这欧家的名气,便随意编了个由头,并未向朱大哥吐露家世,也未报真名,只以小七为名,朱大哥却怎的知道得如此详细?”</br>朱武苦笑了一下,却只是摇了摇头没有说话。</br>王伦看了朱武一眼,心道这朱武好生厉害,竟然将欧鹏的身世调查得如此清楚,而欧鹏自己却毫不知情,当真是心细如尘,不愧有神机军师之名,将来也必是大有可用之人。</br>“小七。”王伦向朱武送去一个赞许的眼神,转头又对欧鹏道:“你先不要管我们是如何知道的,以后你就还是跟在我和朱大哥身边,现在还是先将兄弟们好好安葬,让他们入土为安吧。”</br>“是。”欧小七答应一声,擦干脸上的泪痕,便与诸葛家清理尸体的族人一同前去埋葬兄弟们的遗体。</br>王伦与朱武也站起身来搭手帮忙,却忽见从府门外有两匹快马疾驰而入,马上两名骑手也都身着大宋官军服色。</br>两名骑手进府之后,便立即翻身下马,奔到周侗面前,拜倒抱拳说道:“掌门师伯,江宁守军已经回防,离江宁城已不足五十里,我们是否应该立即撤出江宁府?”</br>“起来吧。”周侗点了点头,两名骑手便立即起身站在一旁。</br>周侗招手将王伦和卢俊义等人聚到身旁,然后便来到诸葛明风与萧剑芳等一众江南武林人士面前。</br>“诸葛贤弟,萧老弟。”周侗抱拳说道:“诸位武林同道,我等来时为了蒙蔽方腊,因此擅自闯了江宁军械库,用了宋军的号衣,冒充江宁守军,这才将方腊惊走。</br>我等此举虽是为了救人,但私盗军库,冒充官军,其罪非轻,现在正牌江宁守军已经回防,若是撞见我等在此,必起冲突,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立即离去,就此别过,还望恕罪。”</br>诸葛明风与萧剑芳等人对周侗的相救之恩万分感激,实是不想让周侗就此离去,但也都知道形势如此,自是不敢挽留,当下便纷纷抱拳行礼,躬身相送。</br>送别之际,诸葛明风却从身边取出一物,捧在胸前,向周侗道:“今日前辈与伯仁以及俊义等诸位贤侄,相救我江南武林之恩,晚辈没齿不忘,王伦贤侄更有几位兄弟为救我等而遇难,晚辈实是无以为报。</br>现在晚辈特备一件家传之物作为回赠,想了表晚辈心意,只是此等俗物,晚辈也知前辈必不肯收,便想将此物送于王伦贤侄,不知前辈意下如何?”</br>周侗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诸葛明风便将一幅卷轴送到王伦面前,说道:“贤侄,这是我家中祖传‘木牛流马’的构造图纸,传自于家祖三国诸葛武候,这图纸虽非什么宝物,但想来也还有些用处,就此送于贤侄,贤侄万万不要推辞。”</br>木牛流马这四个字在诸葛明风的嘴里说出来,好似轻描淡写,毫不在意,但在场众人却无不大哗,只因木牛流马的名气太过响亮,这天下又有谁人不知。</br>而关于木牛流马的传说已是由来已久,相传在当年汉未三国之时,蜀汉政权执意北伐蓸魏,但蜀道艰难,道路崎岖,军队后勤粮草的供应极为困难,而为了解决军队后勤补给的问题,蜀汉丞相诸葛亮便发明了木牛流马,专门用来运送粮草物资。</br>世代传言这木牛流马极为神奇,不但登山渡水如履平地,而且不用人畜之力拖拉,便能够靠自力行走,实不知是以何力驱动。</br>而最为神奇的,是这木牛流马的设计极为精巧,据说在木牛流马的内部有一总枢开关,一旦将这开关闭锁,木牛流马便不再运转,任何人也无法再行驱动半分。</br>当年蓸魏的统帅司马懿也曾盗得几匹木牛流马,想要为已所用,但盗来之时这些木牛流马的总枢开关却早就已经被闭锁上了,任由蓸魏士兵如何鞭策驱使,就是不为所动,如同死牛死马。</br>后来司马懿也曾指派高手匠人将盗来的木牛流马进行拆解,想要仿造,但耗尽无数人力物力也未能成功,可见诸葛亮制造的这木牛流马是何等的精密复杂,巧夺天工。</br>只可惜如此精巧之物,却随着诸葛亮星陨五丈原后便即失传,后世再无人能得木牛流马的制造使用之法,世上也再未有木牛流马现世,后世之人也只当这些不过都是传说而已,从未当真。</br>不想今日却有木牛流马的构造图纸出世,而且这图纸千百年来竟是就藏于诸葛家中,而此时诸葛明风却又要将这旷世奇宝送于王伦,众人哪能不惊。</br>王伦两世为人,又怎能没听说过木牛流马的传说,也当然知道这木牛流马的神奇,但王伦却也从未当真,不过是当作一个传说而已,却不想这世上竟然真的有木牛流马存在。</br>若是真能依照这图纸造出木牛流马,那日后必有大用,只是此物太过贵重,王伦又怎敢轻易收下,当下连便忙推辞道:“此物乃是诸葛家族世代相传的至宝,何等贵重,小侄又怎么能收,还请叔父收回。”</br>诸葛明风却叹了口气道:“贤侄有所不知,此物虽好,但于我诸葛家却已是毫无用处,此物在我家中留传千百年,却无一人能够看懂。</br>现今我诸葛家族只以武学为重,另外于行军打仗的兵法阵法之上也算有些心得,但在这机械制造,奇巧之术方面却早已是无人钻研,此物再存于我家便是暴殄天物,再者,如今江南已是多事之地,天下一旦有变,此物要是不幸落入歹人之手,便是必成祸患。</br>与其将来让此物落入恶人之手,助纣为虐,还不如送于可能用上此物之人,而据为叔浅见,伯仁贤侄胸怀大志,志存高远,将来必成大器,此物交到你的手中,我才能放心,贤侄切莫推辞,定要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