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太阳风暴》

    纷纷扰扰的聚餐到晚上九点结束后。众人开始告别。

    临近分别之际,劳丽问穆云海“穆,你有没有想过把你的书拿到英国出版?”

    穆云海考虑后“如果能在英美出版当然好,不过我这本书的内容并不适合英美读者,就是想在那里出版,前提是要有发表的渠道啊!”

    穆云海跟这个年代大多数的文学作者相比,他的功利心非常纯粹。

    但对于劳丽这个英国人来说,穆云海这样的态度并没有什么不妥。

    “穆,我真的觉得你可以考虑考虑,然后发表到我们国家的杂志上。”

    “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劳丽点点头,“当然不容易,不过完全可以试试。你知道的,我的中文还是不错的,我可以帮你翻译稿件。”

    “这倒是个好主意。劳丽老师,在你们国家的杂志上发表稿件,稿费会有多少?”

    “那不一定,就像你说的,这部作品不是很符合我们国家的读者阅读习惯,不过你知道《新左翼评论》吗?”

    “不知道。”

    “《新左翼评论》是我们英国创办时间最长,同时也是和《柳叶刀》杂志一样享誉世界的刊物之一。

    这本杂志并不是纯粹的文学刊物,带有左翼思想,刊物上发表的小说大多来自东欧作家的作品。

    作为一个十八岁的中国青少年作家的书,他们一定很感兴趣,不过不像其他畅销出版社稿费是按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分成,他们给的不是那么多。千字六十到一百英镑之间。”

    相比现如今国内的稿费标准,这个稿费还是很高的,尤其是还有汇率的因素,一千个单词差不多就是不到两千字的水平,如今人民币对英镑的官方汇率是八比一左右。

    也就是说三十万字左右的《你好,旧时光》翻译过后能有十五万单词,按均价八十英镑,就有接近十万元人民币左右。

    如果到黑市上去换,这个数字还能更多,不过海外汇款要经过外汇管理局,只能直接兑换成人民币,没有操作的空间。

    穆云海有点心动了。

    “行,明天就把稿件复印给你。翻译和英国所有事务都交给你,酬劳按20%,你看怎么样?”

    “太好了!我没意见!”劳丽一拍巴掌,“翻译、送稿,出版谈判等事都交给我!”

    “你知道,我的英文水平并不差,等你翻译结束,我们再一起校对。有些中文中的词语怎么能更好地和英语单词贴近,你可能需要我的帮助。”

    “哦尅,就这么说定了。”

    送别了几位外教,穆云海三人回到教师公寓,坐在书房的躺椅上,开始构思青春三部曲完结篇《最好的我们》。

    不等穆云海对《最好的我们》动笔,留学生中和穆云海相处最好的留学生朋友黑大个戴维斯却要回国了。

    受到穆云海的影响,北卡大学教练在看完穆云海的录像后,得知穆云海并无到美国留学的愿望,又积极争取八一队的王治郅,但八一队体制在这年代不可能放一名军人到美国上大学,退而求其次,最后下定决心给戴维斯寄来了一份f,以加强一直以来的薄弱内线。

    戴维斯要到和北卡关系密切的圣约翰中学参加几个月的高中联赛,好适应美国校园篮球的比赛氛围。

    穆云海之所以和戴维斯相处比较融洽,主要有三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和戴维斯合得来,戴维斯身上流淌着美国黑人固有的幽默细胞,还不像班里的白人同学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其他两名黑人留学生那样懒散,神经过敏。

    戴维斯浑身上下都不符合穆云海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他很谦逊,有礼貌,会为身边人考虑,并且没有满嘴的地区俚语和“啊呦”“hat''&nbp;up”等之类的口头禅。

    从这点看,戴维斯在行为上趋近于白人。

    由于前世在国内看多了黑人的负面新闻,穆云海对黑人有一点刻板的歧视心理,哪怕他和戴维斯这种纯正的黑人是朋友,这种印象也没有消失。

    这是戴维斯可贵的地方,他与穆云海性格合拍,又没有穆云海不喜欢的黑人秉性。

    穆云海知道以后的nba里并没有出现戴维斯这个中锋,会不会受自己影响成就戴维斯的nba梦呢!

    和nba里常见的那种好莱坞式的小丑鸭变凤凰的故事情节不同,戴维斯的生活很正常。他的父亲托尼是旧金山一家网络架构师,受公司委派来中国推广网络产品销售并后期维护。

    戴维斯的母亲经常早上九点出门上班,晚上十点回家。戴维斯的母亲吉娜在魔都肯德基做管理工作,她经常给班里的同学送昨天卖剩的食物,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就这一点来说,和大多数黑人相比,戴维斯已经赢太多了,至少他有爸爸妈妈。

    在这一点上,连穆云海都输了。

    五月一号穆云海经过一周的调整,决定暂停《你好!旧时光》,先写一部青春科幻小说《太阳风暴》这部是个中短篇,全篇大约六万字,既然有劳拉这个关系,又被劳丽说的稿费勾得心里痒痒的,优先写更符合欧美读者喜爱的《太阳风暴》试试水。

    书房里,穆云海像往常一样,闭目冥想,疏通下写作思路,在书桌上铺开稿纸。

    故事就在脑海中,关键在于语言的切换,后期有劳丽把关帮忙润色,穆云海不用担心文笔的问题,但至少得让劳丽看懂才行。

    在英国的杂志上发表作品,听着像一件挺没边儿的事,但因为有了劳丽这个中间商,一切似乎变得可行起来。

    管他有枣没枣,先打它三杆子。

    这就是穆云海的想法。

    这本书太短了,国内穆云海这本书不再考虑用报纸连载的方式,直接投稿文学月刊或者直接投给出版社。

    次日,花千树刚到教室坐下。

    林眉就跑过来“大海,校长找你。”

    穆云海一脸晕逼“校长找我?你知道校长找我是什么事吗?”

    林眉瞧一眼周边的人,没答话,只是眼睛闪烁着炙热光芒,定定地看他。

    看林眉不答话,无奈起身,下楼。

    来到办公大楼二楼校长办公室,敲门。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