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暗度陈仓、背水一战

    十里营。

    乡大院旧址。

    自家获得一级城镇中心后,铁匠铺的规模扩大十倍。

    如今这些拥有圆形土窑、风车鼓风、水车锻压等奇怪设施的建筑,已经延绵到500米外的东湖边,并且宽达200米。

    原本余阳打算搞个超大规模的钢构大棚,把这一切罩起来。

    省得令外界起疑,或者被北美卫星拍摄下来拿去研究。

    但转念一想,我说这东西可以造飞机,你信吗?

    啥?不仅不信,还说离谱?

    那就对了。

    这是天然原生态伪装。

    “怪不得挂爹,装都不装了。”

    “原来是这样。”

    余阳恍然大悟之下,也就让哥哥们把超高精密飞机零件,明目张胆的从里面搬出来,再大摇大摆的送往三元重工进行组装。

    而经过一个半月的忙碌。

    继amg虎王之后,自家成功复刻了银河商务机机王。

    并把航电系统转移过来,从韩垓西临时农用机场起飞,在黄河水面上完成试飞、巡航等试验。

    别说,靠近黄河就是好。

    否则在人口密集的东山,如何进行飞机实验?

    随后自家又成功复刻了y8运输机机王。

    但考虑到自家只有3架y8,两架用于飞往南洋,给友好寺庙配送瓜果蔬菜,一架用于飞往偏远地区,空投药品等等。

    余阳思索再三,用没了航电系统的原商务机,找y8设计制造商-陕地飞机制造公司,换了一套y8航电系统的使用权和后续开发权。

    然而把相关技术拿到手,研究之后发现,自家巨亏。

    因为y8运输机是70年代的产物,航电设计并不复杂。

    别说跟银河商务机相比,甚至比不上amg虎王。

    还好,自家拿到了后续开发权,无论今后怎么改,都不会侵犯陕地飞机制造的专利技术。

    但自家为了弥补亏损,最终还是对沈城飞机制造接下来的订单,也就是高性能j10b,提高了代工价格。

    每架涨幅50%。

    如果去掉航电系统,单架造价2亿蓝色伟人钞。

    沈城飞机制造没得选,只能按照上级指示,贷款代支付20架高性能j10b的40亿全额预付款。

    至于空部什么时候支付给沈城飞机制造公司货款,那就不是自家考虑的问题了。

    而铁匠铺每个月只能产出一架j10b。

    意味着自家的铁匠铺在未来两年中,必须加班加点搞生产。

    余阳考虑到模具制造、数控机床等生意,感觉赚这点钱依旧巨亏。

    但没有武力,就无法保家,只能咬牙接下。

    等处理完这些事儿。

    其回到砖窑办公区。

    却见随身保镖常福、常寿,走到洽谈区翻箱倒柜。

    “怎么了?”

    “大当家,有没有飞机驾驶技术?”

    “嗯?别告诉我,战斗机你们也能骑?”

    “难道战斗机不是坐骑?”

    “好像是。”

    “那就对了,并且导弹跟投射长矛一模一样,专业对口。”

    “???”

    可惜自家没有导弹技术,也造不出导弹。

    只能把那门从土里挖出来的高炮,安装在商务机腹部。

    但这样一来,凭借高强度机身和高性能引擎拉进敌我距离,一炮下去,敌军可能团灭,但商务机也有可能被后坐力震的散架。

    “别学了,还是多研究研究降落伞吧。”

    余阳说完,走进办公室。

    两名洗护高管已经等待多时。

    “大当家。”

    “坐。”

    组建三元日化,远比余阳想象的简单。

    一是国内洗护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大量从业人员待业在家,由于处于春节假期,许多人尚未被外资的洗护企业吸纳。

    如今收到两位洗护行业知名高管的召唤,听说可以加入三元农业,哪管是卖菜,还是卖药,当天就上了梁山。

    然后签订保密协议,再呼朋唤友一起来‘卖药’。

    接着忽悠友商,忽悠竞争对手……

    也就导致挂靠在三元制药名下的三元日化销售团队,犹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

    二是洗护企业败亡,导致大量日化厂闲置,或荒废,或等待转让,或准备转型,自家买下来,再供应浓缩草本洗护精华,也就有了大量洗护用品供应站。

    更甚至把国内洗护企业的直营店、商场店、商场柜台盘下来,自家还拥有了销售渠道。

    因此三元药业的规模,在短短一周内翻了一倍。

    现在只等洗护产品到位,以及老主持拍摄完纪录片,三元药业再把属于洗护产品的店面和柜台转让给三元日化。

    到时候,自家就可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三元日化遍大街。

    余阳给两名高管加油打气,也算施加压力,“两位,进口药降价的协商会议,你们应该也听说了,这对我们三元制药和三元药业,会构成致命打击。”

    “再就是西王被海外各国列入禁进口清单,三一豆油库存卖不动了。”

    “而我们的牛肉、猪肉,又被列入畜疫区……”

    “可以说,日化洗护是我们唯一活路,唯有背水一战,我敬二位一杯。”

    俩高管顿时红了眼,“大当家放心,一个字,不是我俩死,就是他们亡!”

    “没这么严重。”

    ……

    2月23号。

    经过两轮简单商议,以北美为首的药企纷纷宣布,为了推动东方发展,也为了援助东方经济建设,对总计195款进口药品降价80%,对277款进口药品降价60%,对35款特效药,降价50%。

    同时又对东方500多款药品的专利授权费,施行全免、减免、永久授权等决定。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有绝症患者的家属,激动的泪流满面。

    不论能不能治好,至少不用那么多钱。

    有轻微绝症症状的患者,高呼有救了。

    至少确实治好。

    也有众多医院,当天拉起横幅,笑迎八方客……

    在这种背景下,开业不足一個月的三元制药,营业额锐减。

    包括流动坐诊的真·中医专家、中医教授、岐黄传人,一天下来也接待不了几个患者。

    旋即,全世界忽然涌现出大量中医药造假的新闻。

    诸多科研机构,以及报刊杂志,引以科学技术,深度解析中草药治病理论,什么吸收慢,什么药不对症,什么虚假成分过多。

    最终只有一个字:拖。

    要么把病拖到自然痊愈。

    要么把患者活活拖死。

    紧接着,一大群‘受害者’现身说法,以各种凄惨经历,痛诉中医药害人不浅。

    在这期间,真正的中医药专家,肯定想反驳。

    但东方的新闻媒体逐渐资本化,为了小小的2万块钱广告费,都能聘请连证都没有的‘著名专家’,然后违背祖宗遗愿,大肆卖假药,如今在滔天资本左右下,哪会理会真专家。

    本章完)本章完)本章完)本章完)本章完)本章完)本章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