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第十六章:中国文字的统一性

    当天下午,我们坐高铁返回上州。在车上,春来问道:“师父,你连刷视频都在做学问”我笑道:“春来,干我们这一行的,看文章不是文章,刷视频不是视频。在处处留心。看到一个东西,你保留下来,自己再辨别真伪去比较,去伪存真,久而久之,你什么都懂。所以我看视频,什么搞笑的,唱歌的,一律滑过。见到有用的,我就反复看几遍。然后研究它有不有道理。”春来说:“我记住了,留心处处皆学问。”回到上州后,我就开始教他讲算八字基础知识。当然,这个就不详写了。要写本几十万字的书才说得清楚。不是番外这十万字能够说清楚的。我教春来也准备教两三年,还不能保证他能毕业。除了每天教他一点算八字的基本知识外。我主要是跟他说文解字,毕竟这是我的强项。白天很忙,我只能晚上教他。有一天晚上,我对春来说:“中国文字有系统性,你慢慢学,就会理清这其中的关系。”春来点点头。我写下【牙齿】,问道:“牙齿是表示一个意思还是两个意思”春来说:“一个意思。”我摇摇头,说道:“不对。长在前面这排的才叫齿,长得后面,主要用来咀嚼食物的才叫牙。不叫怎么叫【咬牙切齿】呢你试一下,咬牙是不是咬后面的,你总不能咬前面的吧。”春来试了一下,说:“真的是这样。”我说:“不咬牙,只切齿。你试一下。”春来试了一下。我说:“你去照照镜子。”他照了镜子回来,做出一副怪样,说:“丑死了。”我笑道:“男人做这个动作一定不好看。这是礼仪培训公司专门训练空姐和礼仪小姐的,叫微笑。”春来一拍大腿:“对啊,真是这样。”我喝了一口茶,说道:“所以过去要求女性是【笑不露齿】,没有笑不露牙。”春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这时,我才告诉他,古人先把文字刻在龟背上,叫甲骨文,后来刻在竹片上,叫竹简。为了节约占地面积,尽量保持一个字一个意思。比如衣,就是衣,裤,不是现在写的衣服。现在用纸写,用电脑写,空间无限大,我们就随意水文字,不怕没空间。你看那些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全是水文章。当然,鲍尔日的除外。”春来发出鹅鹅鹅,曲项向青天的狂笑。我说:“记住,中国古代文字,多半以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甚至一个字代表两个意思,叫通假字。”春来给我加了茶水,说道:“跟老师学习就是好,能把一件事讲得清清楚楚。”我开始教他草字头的字。芽:草字头+牙。什么意思呢,就是发芽。你记住,这个【芽】是看不见的,是在种子内部长出一点点芽。萌:草字头+明。什么意思呢。就出突出表层之外的叫才萌。草可以见到日,月了才叫萌。茁:草字头+出。表示这个芽长出来了,准备长壮一点,巩固一下基础。所以有【茁壮成长】一说。茎:草字头+劲字一边。表示芽长主干了。旁边还生出了枝叶。花:草字头+化。表示芽产生变化了。生出了其他东西。荣:草字头+宝盖头+木,表示芽长得枝繁叶茂了。英:草字旁+央。央字有二层意思,一层是正中,一层是完结。这里是指完结,英就是要谢幕了,叫【落英缤纷】所以,这个【英】字,不宜用来单独取名,什么刘英、张英,李英……取三个字,含英字,是可以的。这几个字,表示了芽的一生。那么造字的时候,虽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你仔细去看这些字的甲骨文,金文就更加形象。因为中国文字多半是象形文字。那么,测字的时候。你就可以将字的意义,与他要测的方向结合起来。我以找对象为例。比如:他要测个【芽】字,问婚姻,你就说:有点点眉目。他测个【萌】字,你就说:应该见过面了。测个【茎】字,你就说,要努力追啊,把关系加深。主动去认识她的家人吧。茎,就是要长枝枝叶叶了。测个【茁】字,你说:感情正是加深之中。测个【花】字。你就说,你这个肯定拉手接吻了。测个【荣】字。你就说,应该快结婚了吧。测个【英】字,你就说,这个要注意,对方思想有点动摇,不要凉了这碗黄茶菜。当然,我说的是最基础的话,你可以根据这个意思说很多。举了草字头,春来的问题就一大堆。他问:“【苗】是什么意思”“长在田里的草。”“【萋】是什么意思”“非常多的草。”他说:“原来是这个意思啊。”我问:“你能生崽吗”春来摇头笑道:“不能。”“只有你妻子能生,而且能生很多,所以草字头+妻,代表很多。【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写那洲上生满了很多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是写离别之情,实在有【很多】话要说。思念的草在疯长。”春来快要从椅子上滑下来,惊叹道:“我从初中到大学的语言老师,根本就讲不出您这个水平,只晓得要我背课文,估计他自己都不清楚,这个【萋】是怎么来的。”“嗯,这句话,我觉得你没说假话。他根本不晓得【萋】是因为下面有个妻,才表示很多。中国人把女性称为生育繁衍的母体。只有母体才能代表多。”春来问:“那么节是什么意思”我说:“节不是草头,是竹头。竹头+即。”“薄是什么意思”“这个好理解,草片都比较薄。”我最后给春来总结道:“凡是草头,就跟草木有关。”春来说:“菩萨的【菩】呢”“【菩提树】啊。”“苍茫的【苍】呢。”“青色,是草的颜色。”“东莞的【莞】呢”“指水葱一样的植物。东莞是公元33年立县,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东莞。因为境内盛产莞草,可编草席。”春来感叹:“师父,你这个要读多少书啊什么都知道。”......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