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煤矿
瘫坐在椅子上,仿佛完全被抽走精气神的李恪,听到齐如松的话,却只是勉强挤出了一丝丝的笑容,艰难道“孤是大魏庸王,救民于水火是孤的本分,何况,孤也是在救自己啊。”
李恪也不知自己为何会突然之间如此,几乎在听到契丹人撤军的一刹那,他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突然被抽走,整个人都没了精神,甚至一丝力气都提不起来。
后来他回想,方才后知后觉的认为,自己可能是之前身心太过于紧张,随后又瞬间放松下来的应激反应。
随后李恪便直接昏睡了过去,且不知昏睡了多久,反正等他苏醒过来时,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李恪连忙叫来随身小太监,让对方服侍自己更衣,自己要去城中看看善后情况如何了。
然小太监一听到李恪的话,脸上顿时露出一抹愕然之色,旋即才缓缓对李恪道“主子,您都昏睡两天了,城墙那边,早就善后完成了。城里也已经恢复了秩序。”
“而且打从中午,苏大人和齐指挥使便一直在外面候着等您醒来呢。”
听到对方的话,李恪着实有些哑然。
自己都已经昏睡了两天了?
接着他赶紧让小太监宣苏洵和齐如松进来。
此时的苏洵与齐如松,也已经恢复了之前的精气神,二者看到李恪苏醒后,皆是长长松了口气。
随后三人先聊几句后,便开始向李恪通报起了此一役的战况。
按照齐如松与苏洵的统计,这一战下来,昆阳守军方面共计阵亡316人,重伤43人,轻伤112人,百姓伤亡为零。
而契丹人方面,则是损失惨重。
按照统计,仅仅是战死者,就已经达到1700余人,重伤和轻伤保守估计也在2500人左右。
以如此小的代价获得如此大的战果,即便是放眼整个大魏历史也屈指可数。
当然这一战最最重要的,则是保证了契丹人最起码一两年内不再敢轻易犯边。
现在,对于李恪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安稳的发展环境,只要自己能获得一段安稳的发育期,等到自己逐渐点开了科技树,拥有了绝对的实力,那时就算是契丹人前来,李恪也毫不畏惧。
而除了这一点,这一战还给李恪带来了一样好东西,那就是契丹人的上千匹战马。
战马在任何朝代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前世大汉之所以能在数十年间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匈奴,除了天降卫霍两大猛男,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朝在文景时期就开始大力培育战马。
以致从汉朝开国时,全国找不到四匹纯白马匹,到武帝时期已经拥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还有后世的大送,之所以武力值拉胯,其主要原因就是战马稀缺,建立不起来属于自己的规模骑兵部队。
而现在李恪一下子就获得了一千多匹战马,这如何不让他高兴。
不过此时李恪却并不想立马就用这一千多匹战马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
其一,是自己是藩王,按照大魏律制,藩王组建部队等同于谋反,现在朝廷里的人正找不到弄死自己的借口呢,自己当然不能傻乎乎的去授人以柄。
其二,就算朝廷允许自己组建骑兵,李恪也组建不了,因为以目前李恪的家底根本养不起。
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军团,一年下来各种开销少则万两,李恪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卖香皂赚的钱,全都搭在这里。
而且现在李恪还有一个相对于建立骑兵部队,更加迫切的需求。
那就是用这一千匹战马去补充人力不足的缺口!
现在李恪难得拥有一个稳定的发育期,所以接下来肯定是要尽可能的快速发育才是。
但以目前昆阳城的人力,显然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野心。
而这一千多匹战马,恰恰就能勉强补上这个缺口。
以后无论是耕地还是运输各种材料,这些战马都将是完美的选择,而且相比于牛车,马的速度不知要快上几倍。
接下来,就是让城里的木工,大批量的打造马车和马用耕犁了。
李恪正想着,忽然听到苏洵道“而且殿下,除了这一千多匹战马,老夫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不知殿下是否感兴趣。”
李恪闻言,微微蹙眉,连忙问道“苏老还收获了什么,速速讲来听听。”
苏洵点头一笑,缓缓道“殿下可记得,几日前,你曾向我询问过,昆阳附近可有煤矿之事?”
李恪疑惑的点了点头“孤记得,但当时苏老回复我说,昆阳周边并没有煤矿,苏老突然说起这个是为什么?”
苏洵哈哈大笑两声,随即又道“殿下实不相瞒,您当时说完这件事,老夫便一直记在心上,而这一次,在审问契丹人俘虏时,老夫还特地让人问了问他们,可否知道煤矿的消息,您猜如何?他们当中的一人,还当真知道一处煤矿所在。”
苏洵脸上突然露出一抹兴奋之色,继续道“而且,那煤矿距离昆阳,仅不到百里!”
闻言,李恪顿时瞪大了眼睛,兴奋的问道“确有其事?若是真的,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李恪简直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之情。
煤炭啊,那可是自己接下来发展的重要一环啊,只要自己能获得足够的煤炭,也就可以将太多太多的想法付诸实施了。
李恪当即拍板道“苏老,那你现在速速派人前去格式,另外,还要尽可能的勘测出那煤矿的大小来。”
闻言,苏洵只是微微一笑,道“殿下请放心,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老夫就已经派人去了。”
听到这话,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转头看向齐如松,问道“齐指挥使,那三百多阵亡将士的家眷如何抚恤了?”
“回殿下,末将已经上报朝廷,不日朝廷就会下发抚恤。”
李恪点了点头,随后道“好,苏老,以个人名义,给每个阵亡将士发十两银子的贴金。”
苏洵闻言点了点头,齐如松则是感激涕零,正欲下跪谢恩,就忽闻外面传来一道
inf。inf
李恪也不知自己为何会突然之间如此,几乎在听到契丹人撤军的一刹那,他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突然被抽走,整个人都没了精神,甚至一丝力气都提不起来。
后来他回想,方才后知后觉的认为,自己可能是之前身心太过于紧张,随后又瞬间放松下来的应激反应。
随后李恪便直接昏睡了过去,且不知昏睡了多久,反正等他苏醒过来时,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李恪连忙叫来随身小太监,让对方服侍自己更衣,自己要去城中看看善后情况如何了。
然小太监一听到李恪的话,脸上顿时露出一抹愕然之色,旋即才缓缓对李恪道“主子,您都昏睡两天了,城墙那边,早就善后完成了。城里也已经恢复了秩序。”
“而且打从中午,苏大人和齐指挥使便一直在外面候着等您醒来呢。”
听到对方的话,李恪着实有些哑然。
自己都已经昏睡了两天了?
接着他赶紧让小太监宣苏洵和齐如松进来。
此时的苏洵与齐如松,也已经恢复了之前的精气神,二者看到李恪苏醒后,皆是长长松了口气。
随后三人先聊几句后,便开始向李恪通报起了此一役的战况。
按照齐如松与苏洵的统计,这一战下来,昆阳守军方面共计阵亡316人,重伤43人,轻伤112人,百姓伤亡为零。
而契丹人方面,则是损失惨重。
按照统计,仅仅是战死者,就已经达到1700余人,重伤和轻伤保守估计也在2500人左右。
以如此小的代价获得如此大的战果,即便是放眼整个大魏历史也屈指可数。
当然这一战最最重要的,则是保证了契丹人最起码一两年内不再敢轻易犯边。
现在,对于李恪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安稳的发展环境,只要自己能获得一段安稳的发育期,等到自己逐渐点开了科技树,拥有了绝对的实力,那时就算是契丹人前来,李恪也毫不畏惧。
而除了这一点,这一战还给李恪带来了一样好东西,那就是契丹人的上千匹战马。
战马在任何朝代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前世大汉之所以能在数十年间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匈奴,除了天降卫霍两大猛男,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朝在文景时期就开始大力培育战马。
以致从汉朝开国时,全国找不到四匹纯白马匹,到武帝时期已经拥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还有后世的大送,之所以武力值拉胯,其主要原因就是战马稀缺,建立不起来属于自己的规模骑兵部队。
而现在李恪一下子就获得了一千多匹战马,这如何不让他高兴。
不过此时李恪却并不想立马就用这一千多匹战马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
其一,是自己是藩王,按照大魏律制,藩王组建部队等同于谋反,现在朝廷里的人正找不到弄死自己的借口呢,自己当然不能傻乎乎的去授人以柄。
其二,就算朝廷允许自己组建骑兵,李恪也组建不了,因为以目前李恪的家底根本养不起。
一支千人规模的骑兵军团,一年下来各种开销少则万两,李恪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卖香皂赚的钱,全都搭在这里。
而且现在李恪还有一个相对于建立骑兵部队,更加迫切的需求。
那就是用这一千匹战马去补充人力不足的缺口!
现在李恪难得拥有一个稳定的发育期,所以接下来肯定是要尽可能的快速发育才是。
但以目前昆阳城的人力,显然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野心。
而这一千多匹战马,恰恰就能勉强补上这个缺口。
以后无论是耕地还是运输各种材料,这些战马都将是完美的选择,而且相比于牛车,马的速度不知要快上几倍。
接下来,就是让城里的木工,大批量的打造马车和马用耕犁了。
李恪正想着,忽然听到苏洵道“而且殿下,除了这一千多匹战马,老夫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不知殿下是否感兴趣。”
李恪闻言,微微蹙眉,连忙问道“苏老还收获了什么,速速讲来听听。”
苏洵点头一笑,缓缓道“殿下可记得,几日前,你曾向我询问过,昆阳附近可有煤矿之事?”
李恪疑惑的点了点头“孤记得,但当时苏老回复我说,昆阳周边并没有煤矿,苏老突然说起这个是为什么?”
苏洵哈哈大笑两声,随即又道“殿下实不相瞒,您当时说完这件事,老夫便一直记在心上,而这一次,在审问契丹人俘虏时,老夫还特地让人问了问他们,可否知道煤矿的消息,您猜如何?他们当中的一人,还当真知道一处煤矿所在。”
苏洵脸上突然露出一抹兴奋之色,继续道“而且,那煤矿距离昆阳,仅不到百里!”
闻言,李恪顿时瞪大了眼睛,兴奋的问道“确有其事?若是真的,那可就真是太好了!”
李恪简直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心里的兴奋之情。
煤炭啊,那可是自己接下来发展的重要一环啊,只要自己能获得足够的煤炭,也就可以将太多太多的想法付诸实施了。
李恪当即拍板道“苏老,那你现在速速派人前去格式,另外,还要尽可能的勘测出那煤矿的大小来。”
闻言,苏洵只是微微一笑,道“殿下请放心,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老夫就已经派人去了。”
听到这话,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转头看向齐如松,问道“齐指挥使,那三百多阵亡将士的家眷如何抚恤了?”
“回殿下,末将已经上报朝廷,不日朝廷就会下发抚恤。”
李恪点了点头,随后道“好,苏老,以个人名义,给每个阵亡将士发十两银子的贴金。”
苏洵闻言点了点头,齐如松则是感激涕零,正欲下跪谢恩,就忽闻外面传来一道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