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无畏之力
有了这**太极心法的加成,萧然的修炼速度飞速提升。原本他已经到达了天人境十重的巅峰,丹田的紫金固体内力已经饱和,后来在荒山有了奇遇后,他增加了红、白两种极寒和极阳两种内力,丹田内的固体内力得到进一步压缩,又有了一定的空间。这一段时间,丹田内原有的这些空间又已经被逐渐填满,又处于一种饱和的状态。
在遇到楚留香等人之前,萧然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再将这些固体内力转化成更加纯净的真气,只是照常修炼,对内力进行压缩,虽然也能获得一些紫金色的真气,但这种真气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幸好遇到楚留香等人后,他终于知道,将固体内力转化为真气,除了不断压缩内力外,还要提升对天地感悟的境界,只有天地感悟的境界越高,固体内力转化为真气的速度才能越快。
前一段时间,萧然刚刚感悟天人感悟第六境创势境,这七天来,萧然除了夜间用于内力修练外,白天大都是在感悟天地之力,可始终触摸不到第七境借力境的边缘。究竟什么才是借力境,借助天地的力量吗?可天地的力量那么多,他到底能借助哪一种力量。
楚留香曾经告诉过他,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悟性不同,所以,每个人所能洞察和感受到的天地之力都会有所不同,普通天人境武者,只能感受并掌握一种天地之力,但悟性高的人就能掌握两种以上的天地之力,而且悟性越高的人,所能感受到的天地之力的种类就会越多,所能掌握的天地之力也会越多。楚留香感受到的天地之力共有五种,分别是风之力,火之力,水之力,雾之力和浩然之力。每掌握一种力量,对于其本身的战力,都是一种不小的提升。比如风之力,可以帮助楚留香借助风的力量,提升行动和攻击的速度,火之力可以帮助楚留香在攻击时,境加攻击的强度和炙热感,雾之力可以增强身法的变化,水之力可以增加武者对水的应用。至于浩然之力,更是少有人能感悟的力量,不但可以让武者自然具有一股浩然之气,而且可以克制一些迷幻之力和其他天地之力的攻击。
像楚留香这种能同时掌握五种天地之力的人,在这世上极为罕见,最多也不超过一手之数。萧然不奢望像大哥那么猛,只希望自己能尽快找到一种属于自己并能掌握的天地之力。可前七天的努力,让他一无所获,多少有些令他丧气。
第八日,又在山洞中静坐了大半日的萧然仍旧没有触摸到借力境的门槛,他决定出山洞去透透气。他没有一步跃上崖顶,而是如同闲庭信步般,踏着气流,如同拾级而上般,一步一步向崖顶走去。才走了几步,便听到一阵“嗡嗡”声向他袭来,不用问,正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那种剧毒野蜂。
以萧然此时的功力,自然不用担心这些野蜂的攻击,他微一运功,身周就出现了一圈防护气罩。毒蜂开始不停的攻击萧然的防护气罩,以它们微小的身体撞击护罩。萧然没有理会他们,自顾自地向崖顶行去。突然,一只野蜂正对着萧然的面门冲来,萧然嘴上露着轻笑,暗叹这些小家伙们的凶悍和顽强。只见这只野蜂猛地一头撞在防护罩上,顿时被弹开了两三尺,这完全是小家伙自身的反震力造成的,萧然根本没有动用任何力量。萧然笑着,看着那个被弹飞的毒蜂,只在那毒蜂被震飞之后,在空中踉踉跄跄地飞了几下,又调整姿势,一头撞来。
这一次,小家伙被撞得更惨,透明的防护罩上,留下了一点它身体受伤后,流出的汁液,它本身又被震飞出去了两、三尺,而且身形明显下坠了一下,显然受伤不轻。可小家伙并没有任何犹豫,调整了一会,又是一头撞来。这一次,它撞来之势显然比前几次更快,“啪”地一声轻响,这小家伙居然在防护气罩上撞了个稀巴烂。
由于这几次冲撞,正好都是冲萧然的面部而来,萧然将上述过程看得一清二楚,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感,一种对勇敢和无畏的尊敬和钦佩。
萧然不愿再让更多毒蜂无畏的牺牲,毕竟每只毒蜂都是一条生命。于是他运功轻轻一跃,便上了崖顶。他在崖边找了一处视野开阔的草地,盘腿坐了下来。此时,已近傍晚,萧然闭目养神,准备看看这里的日落。
可眼睛刚刚闭上,萧然的脑海中居然就又出现了刚才毒蜂奋不顾身,向他正面冲撞而来的场面。特别是最后那一撞,将自己撞得粉身碎骨的场面,更是让他心头再次震憾起来。
“这些毒蜂是群居动物,它们之所以这么奋不顾身的攻击出现在悬崖附近的生物,估计是为了扞卫自己筑在附近的蜂巢。这就像一个国家的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领土,不受外敌的倾害,拿起武器,奋力一击一样。有时,明明知道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和精神。让他们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力量,其实来源于他们对于家人和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而这,也许便是天地之间最强大和伟大的力量吧。
萧然心中想着想着,心情也跟着澎湃起来,内力不自觉地全速运转,他隐约感觉在这种心情的回成下,自己全身充满着热血的激情和强劲的力量。渐渐地,他明显感觉到他所处的这个环境之内,处处都有这种令人热血贲张的力量。他闭着眼,双手伸向空中,仿佛感受到这股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涌入身体之内,他渐渐地站起身来,不,是凌空飘浮了起来。接着,他猛地一拳击向天空,天空中顿时形成一个无比硕大的拳印,无惧无畏地冲向天空,似是要破苍穹而去。
这就是借力境吗?萧然心中一阵狂喜,他终于迈入了天人感悟的第七个境界,而且,他所领悟的第一种天地之力,居然是无畏之力。这种力量和浩然之力都是最难被人感悟的天地之力之一。
喜欢我跨今而来
在遇到楚留香等人之前,萧然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再将这些固体内力转化成更加纯净的真气,只是照常修炼,对内力进行压缩,虽然也能获得一些紫金色的真气,但这种真气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幸好遇到楚留香等人后,他终于知道,将固体内力转化为真气,除了不断压缩内力外,还要提升对天地感悟的境界,只有天地感悟的境界越高,固体内力转化为真气的速度才能越快。
前一段时间,萧然刚刚感悟天人感悟第六境创势境,这七天来,萧然除了夜间用于内力修练外,白天大都是在感悟天地之力,可始终触摸不到第七境借力境的边缘。究竟什么才是借力境,借助天地的力量吗?可天地的力量那么多,他到底能借助哪一种力量。
楚留香曾经告诉过他,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悟性不同,所以,每个人所能洞察和感受到的天地之力都会有所不同,普通天人境武者,只能感受并掌握一种天地之力,但悟性高的人就能掌握两种以上的天地之力,而且悟性越高的人,所能感受到的天地之力的种类就会越多,所能掌握的天地之力也会越多。楚留香感受到的天地之力共有五种,分别是风之力,火之力,水之力,雾之力和浩然之力。每掌握一种力量,对于其本身的战力,都是一种不小的提升。比如风之力,可以帮助楚留香借助风的力量,提升行动和攻击的速度,火之力可以帮助楚留香在攻击时,境加攻击的强度和炙热感,雾之力可以增强身法的变化,水之力可以增加武者对水的应用。至于浩然之力,更是少有人能感悟的力量,不但可以让武者自然具有一股浩然之气,而且可以克制一些迷幻之力和其他天地之力的攻击。
像楚留香这种能同时掌握五种天地之力的人,在这世上极为罕见,最多也不超过一手之数。萧然不奢望像大哥那么猛,只希望自己能尽快找到一种属于自己并能掌握的天地之力。可前七天的努力,让他一无所获,多少有些令他丧气。
第八日,又在山洞中静坐了大半日的萧然仍旧没有触摸到借力境的门槛,他决定出山洞去透透气。他没有一步跃上崖顶,而是如同闲庭信步般,踏着气流,如同拾级而上般,一步一步向崖顶走去。才走了几步,便听到一阵“嗡嗡”声向他袭来,不用问,正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那种剧毒野蜂。
以萧然此时的功力,自然不用担心这些野蜂的攻击,他微一运功,身周就出现了一圈防护气罩。毒蜂开始不停的攻击萧然的防护气罩,以它们微小的身体撞击护罩。萧然没有理会他们,自顾自地向崖顶行去。突然,一只野蜂正对着萧然的面门冲来,萧然嘴上露着轻笑,暗叹这些小家伙们的凶悍和顽强。只见这只野蜂猛地一头撞在防护罩上,顿时被弹开了两三尺,这完全是小家伙自身的反震力造成的,萧然根本没有动用任何力量。萧然笑着,看着那个被弹飞的毒蜂,只在那毒蜂被震飞之后,在空中踉踉跄跄地飞了几下,又调整姿势,一头撞来。
这一次,小家伙被撞得更惨,透明的防护罩上,留下了一点它身体受伤后,流出的汁液,它本身又被震飞出去了两、三尺,而且身形明显下坠了一下,显然受伤不轻。可小家伙并没有任何犹豫,调整了一会,又是一头撞来。这一次,它撞来之势显然比前几次更快,“啪”地一声轻响,这小家伙居然在防护气罩上撞了个稀巴烂。
由于这几次冲撞,正好都是冲萧然的面部而来,萧然将上述过程看得一清二楚,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感,一种对勇敢和无畏的尊敬和钦佩。
萧然不愿再让更多毒蜂无畏的牺牲,毕竟每只毒蜂都是一条生命。于是他运功轻轻一跃,便上了崖顶。他在崖边找了一处视野开阔的草地,盘腿坐了下来。此时,已近傍晚,萧然闭目养神,准备看看这里的日落。
可眼睛刚刚闭上,萧然的脑海中居然就又出现了刚才毒蜂奋不顾身,向他正面冲撞而来的场面。特别是最后那一撞,将自己撞得粉身碎骨的场面,更是让他心头再次震憾起来。
“这些毒蜂是群居动物,它们之所以这么奋不顾身的攻击出现在悬崖附近的生物,估计是为了扞卫自己筑在附近的蜂巢。这就像一个国家的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领土,不受外敌的倾害,拿起武器,奋力一击一样。有时,明明知道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和精神。让他们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力量,其实来源于他们对于家人和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而这,也许便是天地之间最强大和伟大的力量吧。
萧然心中想着想着,心情也跟着澎湃起来,内力不自觉地全速运转,他隐约感觉在这种心情的回成下,自己全身充满着热血的激情和强劲的力量。渐渐地,他明显感觉到他所处的这个环境之内,处处都有这种令人热血贲张的力量。他闭着眼,双手伸向空中,仿佛感受到这股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涌入身体之内,他渐渐地站起身来,不,是凌空飘浮了起来。接着,他猛地一拳击向天空,天空中顿时形成一个无比硕大的拳印,无惧无畏地冲向天空,似是要破苍穹而去。
这就是借力境吗?萧然心中一阵狂喜,他终于迈入了天人感悟的第七个境界,而且,他所领悟的第一种天地之力,居然是无畏之力。这种力量和浩然之力都是最难被人感悟的天地之力之一。
喜欢我跨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