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十九章 除旧布新

    “那就是看上人家的产业了?”王府尹抚摸着颔下的胡须,点了点头“嗯,财帛动人心,那高五娘的家业我倒也听说了过了,每年流入家中黄白之物也有两三千两,这可是一注大财喜,人也生的美貌。怀英,你这可是双喜临门呀!”

    “原来在王公眼里,狄某竟然是这等人?”

    “莫生气,莫生气!怀英,某家不过是戏谑之言罢了!”王府尹笑道“不过老夫还是不明白你为何要出手帮这高五娘,不错,她这般遭遇的确可怜的很,但天下间可怜的人多了,你岂能个个都帮?说到底她还是因为家资甚富又未曾婚配,自然会引来旁人觊觎,伱能帮她这一次,那下一次呢?你总不能帮她一世吧?”

    “王公有所不知!”狄仁杰叹了口气“我出手帮这女子实在是因为觉得可惜了!”他将高五娘以低价承包打制船用铰链来换取保护的事情讲述了一遍,最后道“凭心而论,这女子的见识才智不亚于世间男儿,若非生了女子之躯,又怎么会落到这般境地?再说如果旁人只是谋夺她的家财,还能给她一个归宿也还罢了。但正如她所说的,那些打她主意的人为了侵吞家财,十有**在纳她为妾之后便会害了她的性命,这叫我如何能坐视不理?”

    “那就是出于怜悯之心了?没有别的呢?”王府尹问道“若是这样,老夫倒是有点看错你了!”

    “府尹为何这么说?”狄仁杰问道。

    “人若无怜悯之心,那便与禽兽无异,但人若是只凭一颗好心行事,没有权谋计量,那在这世上也长久不了!老夫本以为怀英你是一个当世奇男子,所以才时常提点你一二的!”

    狄仁杰听到这里,心知这是老上司在考较自己,他稍加思忖后说“在下除了觉得这高五娘有些可惜之外,还觉得她对于未来建造漕船之事颇有助力!”

    “哦?因为那高五娘愿意亏本卖铰链给你?”王府尹笑道。

    “在下倒不是在意这个,说到底,商贾素来求利,亏本的事情可以做一时,做不了一世。属下督造漕船以来,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哪怕有钱,也没法稳定的买到想要的工料。就拿送去长安的那两条漕船来说吧,所用的工料是从建造足够十余条船工料中挑选出来的。这样造一两条没问题,可转运司要用的可是几十几百条船,这么多船光是修补所需的工料就太多了,而那高五娘送来的铰链,件件都质地精良,说明她家的工坊中有独得之秘,像这样的工坊,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找得到的!”

    “嗯!怀英你果然没让我失望!”王府尹笑道“这就对了,人要有好心,但做官不能只凭一颗好心!那这件事情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做?”

    “属下打算用原价购买高五娘的铰链,让她能从我这里赚到足够的钱,还有她在洛阳城里买下的几处宅院也让她拿下来,这样工坊用地的问题也就了结了,这样她才有能力把我手上的造船铁件的订单都接过去。说实话,长安那边大将军在漕船的事情上催的非常紧,伊刺史整宿整宿的睡不好觉,头发都白了不少!”

    “这倒不能怪王大将军!”王府尹喝了口酒“他肩膀上担子也很重,朝廷已经给裴行俭加了单于道行军总管,对突厥叛军用兵应该就是春后的事情了,大军一动,那就是日费千金,没有关东的钱粮,陇右那边饭都吃不上了,何谈打仗!”

    “总算是要对那些反复无常的贼人动手了!”狄仁杰恨声道“若非他们,又怎么会有大非川之败,河湟之地又怎么会落入蕃贼之手?”

    “怀英,老夫之所以当初劝你去为大将军效力,一个是为了你个人的前途,还有一个就是大将军是个做事的人!”王府尹叹了口气“关于他的传言,老夫也听过不少,有好的,也有坏的,但他肯定不是那种身居高位,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眼下的大唐,风雨飘摇,可不是那种能够让守成之辈安寝的太平盛世呀!”

    “是呀!”狄仁杰长叹了一声,深深的点了点头。

    ————————————————————————————————

    三个月后,公元672年春、长安政事堂,午餐时分。

    “大将军!”裴居道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条,递给王文佐“这几个你看一下,觉得哪个合适,就禀告圣上!”

    王文佐接过纸条,发现上面写着几个小字“嘉禾、神龙、延和,这些是?”

    “自然是年号!”裴居道的露出一丝苦笑“难道大将军忘记了?现在大唐的年号还是咸亨三年呢!”

    “该死,我还真是差点忘了!”王文佐一拍大腿,原来他去年发动军事政变,攻入大明宫中迫使李治退位,拥立太子李弘登基,但可能是太过忙乱,居然就一直未曾改易年号。于是乎太极宫中宝座上换了人,年号却没有变,如果说公元671年还可以说反正在一年以内就用着旧年号,勉强还说得过去的话,那咸亨二年都过完了,还不改年号,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改易更新,改年号却拖了几个月,估计后世史书上会说是你我作大臣的失职呀!”

    “幸好现在还是春天,还来得及!”王文佐笑了笑,细看纸条上的年号,裴居道看王文佐看的认真“若是大将军有想好的,说一个也行!”

    “那就算了!”王文佐赶忙摇头,他也知道历朝历代年号往往都是取自《尚书》、《礼记》等经典之中,文辞隽永,用意深远,自己若是随口编一个,被裴居道否定了还好,要是真的用上了那可就遗臭万年了。他认真看了看那几个年号,诸侯道“还是用嘉禾吧!农为国家之本,用这个年号也吉利些!”

    “大将军再挑一个吧!这样一起送到圣上那儿比较好!”

    “那就延和吧!听起来挺吉庆的!”王文佐明白裴居道的意思,像年号这种事情肯定最后是天子定夺,如果只送一个过去,那岂不是越俎代庖,篡夺了天子之权?

    “老夫也觉得延和好,大将军倒是与老夫所见略同呀!”裴居道笑道。

    “不敢!”王文佐打了个哈哈,他从长桌旁的碟子上拿起一枚鸡蛋,随手敲碎蛋壳,相比起裴居道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自己对白煮蛋兴趣更大“王某是个武夫,哪里有那么多学问,就是随便选的!”

    “大将军说的哪里话!”裴居道捻捻流泄至胸的花白胡须“既然要更改年号,那接下来自然是要大赦天下,除旧布新,树立一番新朝气象!”

    “嗯,嗯!”王文佐下意识的哼了两声,食物的香气已经将他的大部分注意力都牵引走了,他虽然对改年号就大赦天下的做法颇为嗤之以鼻,但也不至于向千百年来的政治惯例发起挑战。作为一个实干家,他可没有兴趣把精力消耗在这些旧例上。

    “这么说来大将军是赞同老夫的看法了?”裴居道笑道。

    “赞同什么?”王文佐不解的问道。

    “除旧布新,树立一番新朝气象!”裴居道看着王文佐,眨了眨眼睛。

    王文佐意识到自己可能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他放下手中剥了一半的鸡蛋“侍中说的除旧布新是什么意思?”

    “自然是淘汰旧人,换一批得力的新人了!”裴居道笑道“像六部、中书、门下二省都有许多是前朝留下的旧人,他们做起事情来很多时候都已经改不了了,还是从州县选拔一批俊才替代他们,才能如指臂使!当然,这些人选肯定不是老夫一人定,到时候肯定也要请大将军举荐一批人才的!”

    “这老儿还真是胃口大!”王文佐腹诽道,裴居道方才那番话态度很明显,就是乘着改易年号的机会,对朝堂上来一次大清洗,把那些用不好,看不顺眼的旧人们都去掉,换上自己看中的人才。为了争取王文佐的支持,他也让出一部分名额来给王文佐,但世代公卿的他肯定比王文佐对大唐的官场更熟悉,夹袋里可用的人才也更多,大清洗之后他能分到的蛋糕也更多。

    “大将军,你觉得如何?”裴居道问道。

    “除旧布新自然是好事,不过该用谁,该不用谁此乃天子的权柄,非我们人臣所能置喙!”

    裴居道没有说话,他费力的看着王文佐,似乎想要确定对方方才那番话的意思,几分钟后他似乎终于理解了王文佐的意思,面上立刻失去了原有的生气,就好像个蜡面具,脸还是那种脸,人却不是那个人了。

    “大将军说的是!”然后他站起身,慢吞吞的向长案的另一端走去,拿起一枚鸡蛋,剥了起来。

    在政事堂廊下的另一端,刘培吉正和平日里一样,和胡右丞站在廊柱旁,小心的窥视着裴居道和王文佐的交谈。

    “看样子这老儿又在大将军那儿碰了一鼻子灰!”刘培吉看到裴居道走开了,幸灾乐祸的笑道“活该!”

    “干嘛,当初的事情你还记着呀!”胡右丞一边喝着饮子,一边笑道“都过去多久了,你这人呀,真是的,裴侍中估计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你了!”

    “那老东西,神气不了几天了!”刘培吉冷哼了一声“你知道吗?前些日子陛下出城时路过杨思俭府上时,进去坐了快一时辰!”

    “去杨思俭府上?”胡右丞愣住了“这和裴侍中有什么关系?杨思俭的女儿不是早就死了吗?”

    “你懂什么,这叫余情未了!”刘培吉道“要不然陛下会待那么久?错了,否则陛下杨府的门都不会进!”

    “好,好,就算如你说的那样,陛下对杨思俭的女儿余情未了,可人都死了,又不能起死回生,这至多让裴皇后有些不痛快,还能伤到裴侍中分毫?”

    “你这就不懂了吧?”刘培吉得意的笑道“杨思俭的女儿是死了,可他府中还有个侄女,据说与他的女儿容貌颇为相似,而且更年轻,更漂亮!”

    “啊?还有这等事?”胡右丞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去了“杨思俭厉害呀,居然还有这一招后手,厉害,厉害!对了,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情,自从那次陛下去了杨府,后来又过了几天圣驾又经过杨府,陛下入府喝了几口茶,此后每个一段时间,陛下就会去杨府一次,你说裴老儿是不是神气不了几天了?”

    “这倒是,陛下本是个念旧情的!当初他对杨思俭的那个女儿就很是喜爱,若非后来出了那桩事情,这侍中原本应该是杨思俭的,现在看来,说不定这侍中的位置还是他的!”

    “侍中算什么!”刘培吉冷笑了一声“你别忘了,到现在为止,皇后的肚皮可是一点动静还没有。要是杨思俭的那个侄女肚皮争点气,嘿嘿嘿!那可就有的是裴老儿头疼得了!”

    “这倒是,母以子贵嘛!”胡右丞笑道“本以为是裴侍中赢了,现在看来还没定!”说到这里,他看了看左右,笑道“刘侍郎,我前几日路过渭口广通仓,看到河面上有几条水轮船,那应该就是装运漕粮的船吧?”

    “嗯,怎么了?”

    “我当时看那漕船奔走如飞,也亏得大将军妙思,这等快船,想必渭口那边存了不少粮食吧?”胡右丞问道。

    刘培吉看了胡右丞一眼,突然笑了起来“怎么?你今年仓里的粮食屯多了?”

    刘培吉这个问题问的颇有意味,当时富贵人家普遍都在秋天收粮,春天出售粮食,博取其间的差价,尤其是关中地区人口稠密,粮食不足,外运的漕粮限于运输条件数量很有限,这个生意更是有利可图,甚至借了钱去收粮,然后春天出售都有得赚。

    最近订阅掉的很厉害,希望大家支持,这里先多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