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史前艺术精品

    远古时期,还没有标准尺寸概念。

    所以制做出的彩陶器,不可能出现同一规格;

    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同一造型、同一图案。

    先民们制作陶器时,采用敷泥脱胎法,泥条盘筑法,堆塑手捏法,使用原始慢轮修整。

    这样制造出的陶器,不可能十分规整,有轻微的变形,表面有凹凸感。

    当时工艺水平有限,生产的陶器内接口处多为粗糙,瓶口不十分圆润规整,两边的瓶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大小不一。

    各种文化类型的彩陶,有其独特的类型类别。

    如果要收藏,收藏者应多看书,多接触实物,将类型特点熟记于心。

    胎质、器型都有了,那么就剩下彩绘。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

    如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

    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

    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

    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人类审美意识的逐步增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逐渐开始对陶器进行刻意的装饰。

    于是,便有了彩陶这种艺术品。

    绘彩,是制作彩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在已制好的陶坯上,用彩色颜料绘出一幅幅稚拙、古朴、雅致的装饰图案。

    这使极为普通的陶器在陶工灵巧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珍贵的史前艺术精品。

    既然要上彩绘,那么就一定要有颜料和工具。

    我国最早的彩陶源于大地湾文化,其色彩是偏暗的红彩;

    之后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主要以黑彩为主,并有少量的白彩;

    半山与马厂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棕色复合彩。

    在有些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些矿物颜料。

    经过多年的综合研究,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学术界对多种颜料的矿物成分和着色剂,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彩陶之所以斑斓绚丽的原理。

    彩陶是先绘彩后烧制,因此,所选矿物颜色必须要耐高温,在高温下显色却不分解,仍能保持原有颜色。

    早在数万年以前,人类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大自然的赏赐。

    山顶洞人在死者身上,布撒红色的赤铁矿粉粒,用矿粉染红各类装饰品;

    大地湾二期的房址中,发现有当时的人们在居住面铺,撒的一层红色赤铁矿粉。

    由此可见,人类对矿物颜料的认识及使用,经历了数万年的历程,红色早巳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色彩。

    所以,就自自然然的出现了红彩。

    将大地湾一期陶钵,以及广河地巴坪半山类型陶壶上的红彩取样,经检验测定,其显色元素为铁,显色物相为氧化铁。

    出土的矿物颜料是赤铁矿的风化物赭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有的地方,还使用含铁量很高的红黏土,作为红色颜料。

    赤铁矿在自然界较为多见,容易获取,所以红彩成了人们早期彩绘的主要选择。

    他们用红色表达着自己的激情,又用红色象征着对幸福的企盼。

    除了红彩之外,在远古时期,使用最多的应该是黑彩。

    黑彩是甘省彩陶中,最常见的色彩。

    据对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火烧沟文化、辛店文化采样标本分析,结果表明显色元素是铁和锰,显色物相为四氧化三铁。

    其矿物以磁铁矿,与黑锰矿为主。

    马家窑文化中的黑彩中,首次发现了锌铁尖晶石。

    这几种矿物均属尖晶石系矿物,其中,锌铁尖晶石、黑锰矿烧成以后颜色较黑,磁铁矿则偏蓝。

    而这正是马家窑文化黑彩漆黑发亮的原因。

    甘省博物馆和临夏州博物馆,曾做过一些实验。

    如果用纯锰矿颜料绘制彩陶,在高温下锰元素全部分解;

    若使用含锰赤铁矿,在稀释较淡的情况下,彩陶烧成后只显红色;

    较浓的情况下,则显黑褐色。

    这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史前陶工已认识到含锰赤铁矿。

    即赤铁矿与磁铁矿的混合矿物颜料,具有两种不同的呈色性能。

    并且熟练掌握了浓淡的变化规律,使其满足于绘彩的需要。

    彩陶当中,除了那几种常见的,使用数量再多的就是棕色。

    在半山、马厂类型的部分彩陶中,出现了既不红也不黑的棕色纹饰。

    棕彩与黑彩的化学成分相同,但锰的含量低于黑彩,铁的含量高于黑彩,可能是在颜料中搀和了红黏土。

    现代通过实验分析认为,此时已使用了黑、红两种颜料的复合颜料。

    通过配色后,色调发生了变化,彩陶的色彩层次因此也更为丰富。

    接下来是白色,仰韶中期开始,出现了个别白彩。

    至马家窑类型时,白彩增多。

    大地湾三期出土的白彩,经射线衍射分析,显色物为较纯的石英粉末。

    马家窑类型的白彩,其主要成分为石膏或方解石。

    采集到矿物颜料后,要经过加工方能使用。

    首先,将颜料矿物砸碎,然后需研成细粉末,越细的颜料附着力越好。

    将研成的细末加水调和成颜料浆,或调成混合颜料。

    在甘省出土文物中,因彩陶发达,颜料及其加工工具常有出土。

    大地湾的先民们惯于使用石斧,用它将颜料矿物砸碎。

    因此,出土的石斧上常沾有颜料。

    出土的上百件研磨石、研磨盘,无疑是研磨颜料的成套工具。

    研磨石有圆形、圆锥形、椭圆柱形,均有一个光滑的研磨面;

    研磨盘形状多样,但都有一凹陷的磨坑。

    有的研磨盘非常精致,磨面青黑光亮,呈一规整的圆形。

    在兰市白道沟坪遗址窑场,出土的两件工具,一件为石质研磨盘,一件是高边分格的陶盘。

    陶盘内留有鲜艳的紫红颜色,当为调色盘。

    颜料调好后,最后的工序就是绘彩。

    绘彩时究竟使用何种工具,因无实物出土,难以定论。

    但根据对甘省彩陶的观察,不难发现许多彩陶花纹,在不经意间留有尖细的笔锋。

    这样就可以推测,是用类似毛笔的工具所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