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玄色之变
随着陈文哲的心念,此时显现在他眼前的,已经不能算是图片,而算是三维立体投影。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可以用心念放大,甚至是让立体图片旋转的虚拟投影。
投影太过真实,很多细节更是秋毫必现!
这样一来,鉴定这件瓷器,就实在是太方便了。
因为很多特征,都已经清洗的展现在陈文哲眼前,比如“竹丝刷痕”。
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随时放大,让他看的更加清楚。
看着眼前放大了的瓷器,陈文哲有点感慨。
他以后是不是鉴定瓷器,都可以先拍照,再利用隋侯之珠的这种能力,从微观方面开始鉴定?
比如现在,眼前的这件瓷鼎,哪里还有什么秘密可以隐藏?
因为它的很多特征,都被放大了,完完全全的呈现在陈文哲的眼前。
像“竹丝刷痕”这种工艺,刚开始应该是一种缺陷。
因为宋代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
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
这种痕迹不只出现在定窑瓷器上,但是其他窑口的刷痕,不如定窑的细密。
所以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
这种痕迹,肯定不是工匠们想要留下的,而是不得不留下。
没想到就因为定窑器的品质,让这种缺陷,也成为了定窑的一道美丽风景。
看着这些竹丝耍痕,陈文哲有点感慨。
之前他居然没有想过,隋侯之珠内部的瓷器图片,居然是可以随着他的心意变化的。
这样一来,他想要研究一些手中没有的古董,就太方便了。
很多古董特有的特征,他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而且是想要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
除了没法触碰,好似古董的所有特征,都能随着图片放大,从而看的更加清楚。
比如现在这只定窑瓷鼎之上的泪痕,这也是定窑的一大主要特征。
定窑毕竟是千年之前的窑口,不管他的水平有多高,一些缺陷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当时的科技,让他们的工艺受到限制,就比如釉面常见''''蜡泪痕”。
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
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
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瓷器,唐至五代定窑瓷并没有这种特征。
这是因为唐代定窑施釉比较薄,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所以无流釉现象。
而北宋的釉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
这种”泪痕”,通常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
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
看到这么清晰,这么标准的泪痕,陈文哲真弄不清楚,这件瓷鼎,到底是不是那件赝品。
不管怎么样,有着这种品相,这种工艺,陈文哲更愿意相信它就是那件北宋重宝白瓷鼎。
控制图片翻了个个,让他的鼎足暴露出来。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算多,主要有平底和圈足两种。
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明显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就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
由于覆烧的发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
然而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完美。
一般足面总是显得不够平整,足面就是圈足与地面接触部分。
这一部分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抚之,明显地感到凹凸不平。
凡北宋定窑圈足器,也就是采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
另外,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两种类型。
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
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现象,但无论大小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几乎无钩手。
鉴定定窑器,最后一点是变形。
定窑的器物,尤其是碗一类,大部分都有一些变形的现象。
如果将整器倒扣于桌面上,会很明显地观察到这种特点。
当然,这是一件精品瓷鼎,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形,要不然也不会作为名传千古的精品,而留下来。
“这不太可能是一件彷品啊!”
陈文哲看着这件重宝,他可不会认为,明代的高手就一定比现代的彷作大师更加厉害。
就目前就市场上定窑的彷品来看,泪痕现象是可以做到的,并且足以乱真。
竹丝刷痕也不难搞定,但是器物的变形,非人力所为。
即使有些故意为之的,也能看出不自然的痕迹。
最后,陈文哲的目光落在了这件瓷器的五彩饕餮纹之上。
此时他看这些饕餮纹,已经不再如同刚开始第一眼看到之时的那么惊讶。
“这是酱釉?或者称之为玄色?就是窑变吧?”
定窑玄色之变,还是十分出名的,甚至一点都不比建窑的窑变来的差。
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定窑是最早的一个窑口,也是品种、式样、纹饰最丰富的一个窑口,更是烧造历史最长的一个窑口。
定窑产品,在当时不仅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爱好,更得到了宫廷的青睐,成为唐、宋代瓷器的一座历史丰碑。
像是定窑的窑变,也是流传很广,甚至还有不少表现这种现象的诗句。
比如七律,咏定窑玄色异变斗笠盏。
陨石突坠夜空珩,天际划出数道凝。
灿若流星时刻道,美如梦境幻无穷。
白胎糯骨坚而细,暗色驼斑艳迹浓。
绝世玄青呈笠盏,定窑传世几无踪。
如果不是懂行的,只是精通,看到这种诗句,也许认为是赞美的星空?
就算是有点专业知识,没准会认为是赞美的建盏吧?
可是,这就是吟咏定窑窑变斗笠盏的诗句。
这么唯美的句子,描写的就是千年前的定窑瓷!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红地凋刻洪福齐天盖碗”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可以用心念放大,甚至是让立体图片旋转的虚拟投影。
投影太过真实,很多细节更是秋毫必现!
这样一来,鉴定这件瓷器,就实在是太方便了。
因为很多特征,都已经清洗的展现在陈文哲眼前,比如“竹丝刷痕”。
最重要的是,他可以随时放大,让他看的更加清楚。
看着眼前放大了的瓷器,陈文哲有点感慨。
他以后是不是鉴定瓷器,都可以先拍照,再利用隋侯之珠的这种能力,从微观方面开始鉴定?
比如现在,眼前的这件瓷鼎,哪里还有什么秘密可以隐藏?
因为它的很多特征,都被放大了,完完全全的呈现在陈文哲的眼前。
像“竹丝刷痕”这种工艺,刚开始应该是一种缺陷。
因为宋代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
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
这种痕迹不只出现在定窑瓷器上,但是其他窑口的刷痕,不如定窑的细密。
所以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
这种痕迹,肯定不是工匠们想要留下的,而是不得不留下。
没想到就因为定窑器的品质,让这种缺陷,也成为了定窑的一道美丽风景。
看着这些竹丝耍痕,陈文哲有点感慨。
之前他居然没有想过,隋侯之珠内部的瓷器图片,居然是可以随着他的心意变化的。
这样一来,他想要研究一些手中没有的古董,就太方便了。
很多古董特有的特征,他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而且是想要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
除了没法触碰,好似古董的所有特征,都能随着图片放大,从而看的更加清楚。
比如现在这只定窑瓷鼎之上的泪痕,这也是定窑的一大主要特征。
定窑毕竟是千年之前的窑口,不管他的水平有多高,一些缺陷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当时的科技,让他们的工艺受到限制,就比如釉面常见''''蜡泪痕”。
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
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
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瓷器,唐至五代定窑瓷并没有这种特征。
这是因为唐代定窑施釉比较薄,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所以无流釉现象。
而北宋的釉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
这种”泪痕”,通常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
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
看到这么清晰,这么标准的泪痕,陈文哲真弄不清楚,这件瓷鼎,到底是不是那件赝品。
不管怎么样,有着这种品相,这种工艺,陈文哲更愿意相信它就是那件北宋重宝白瓷鼎。
控制图片翻了个个,让他的鼎足暴露出来。
定窑器物的底足类型不算多,主要有平底和圈足两种。
而其圈足具有与其它窑口器物圈足,明显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就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烧成型的定窑器上。
由于覆烧的发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将露胎处移至器上。
然而裹上釉层的器足,在外观上的表现并不那么完美。
一般足面总是显得不够平整,足面就是圈足与地面接触部分。
这一部分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抚之,明显地感到凹凸不平。
凡北宋定窑圈足器,也就是采用覆烧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
另外,定窑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两种类型。
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见竹丝刷痕,刷痕呈同心圆。
而小圈足器则无这种现象,但无论大小圈足,足均极浅,足墙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过肩,几乎无钩手。
鉴定定窑器,最后一点是变形。
定窑的器物,尤其是碗一类,大部分都有一些变形的现象。
如果将整器倒扣于桌面上,会很明显地观察到这种特点。
当然,这是一件精品瓷鼎,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形,要不然也不会作为名传千古的精品,而留下来。
“这不太可能是一件彷品啊!”
陈文哲看着这件重宝,他可不会认为,明代的高手就一定比现代的彷作大师更加厉害。
就目前就市场上定窑的彷品来看,泪痕现象是可以做到的,并且足以乱真。
竹丝刷痕也不难搞定,但是器物的变形,非人力所为。
即使有些故意为之的,也能看出不自然的痕迹。
最后,陈文哲的目光落在了这件瓷器的五彩饕餮纹之上。
此时他看这些饕餮纹,已经不再如同刚开始第一眼看到之时的那么惊讶。
“这是酱釉?或者称之为玄色?就是窑变吧?”
定窑玄色之变,还是十分出名的,甚至一点都不比建窑的窑变来的差。
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定窑是最早的一个窑口,也是品种、式样、纹饰最丰富的一个窑口,更是烧造历史最长的一个窑口。
定窑产品,在当时不仅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爱好,更得到了宫廷的青睐,成为唐、宋代瓷器的一座历史丰碑。
像是定窑的窑变,也是流传很广,甚至还有不少表现这种现象的诗句。
比如七律,咏定窑玄色异变斗笠盏。
陨石突坠夜空珩,天际划出数道凝。
灿若流星时刻道,美如梦境幻无穷。
白胎糯骨坚而细,暗色驼斑艳迹浓。
绝世玄青呈笠盏,定窑传世几无踪。
如果不是懂行的,只是精通,看到这种诗句,也许认为是赞美的星空?
就算是有点专业知识,没准会认为是赞美的建盏吧?
可是,这就是吟咏定窑窑变斗笠盏的诗句。
这么唯美的句子,描写的就是千年前的定窑瓷!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红地凋刻洪福齐天盖碗”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