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时已至

    兖州八郡,最北方是凤尾郡。

    当年天武帝攻破大周京师,凤尾郡也是最后才被收服的秦地之一。

    关文定是辽阳勋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属于秦庭之人,因战功卓著,所以被封在此地。

    常言道,人熟是一宝;关家世代居于辽阳,所以关于这座雄城的很多秘密,都瞒不过关家人。

    皇甫英年过古稀,连他都不知道城中有条暗渠,可见此城的建造者,将此事保护的有多隐蔽。

    暗渠之秘,在关家流传了三代,终于在关文定这里派上了用场,可惜为虎作伥。

    ……

    是夜。

    关文定带人摸黑爬进密道,他立功心切,再加上对金银财宝的渴望,让他心跳加速,浑然忘了恐惧。

    关军的服装盔甲,和城中皇甫军一致,夜晚黑暗之中,城内忽然多出一股敌军,其实并不算很突兀。

    辽阳城内虽有巡逻队,那也不可能查遍每个角落,偌大的城池深巷,随便藏个千八百人,还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关文定有心算无心,命所有人赶紧往东城门去赶,只要打开东门迎接乌桓人进来,此事便算大功告成。

    ……

    但凡良将守城,必会命士卒将城门洞堵死,几乎不会给城外之人以可乘之机,故而攻城锤之类的器械,实则很难奏效。

    怕就怕是熟人作案。

    关文定是制定辽阳防务的计划者之一,他对于整个主城的防御体系了然于心,尤其是东门,他更是闭着眼睛都能摸过去。

    辽阳的城墙极高,城门甬道就有十几丈深,现在的甬道内,全部被沙土包填满,活脱堵成了死胡同。

    关文定深知,自己的动作必须要快,城中还有数万兵马,虽说敢战之军不多,那也不是自己这三千人可以对付的。

    能够从城外带进来三千人,已经是最大极限了,期间还要考虑黑夜的掩护因素,以及抢先夺取城门的时间。

    等关军从暗渠内都出来后,时间已经来到下半夜,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如何快速打开城门,这可是个大学问。

    关文定事先告诉士卒,两千人负责抢占城头,五百人负责搬运沙土包,最关键的是要快。

    士气低落的辽阳守军想不到,就在自己背后的黑暗中,正有一群饿狼在向这边扑来,他们被财富冲昏了头脑,发誓要摧毁眼前一切。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皇甫英不肯瓜分财物,那他们就自己来取。

    ……

    辽阳城东西南北四座箭楼,每座城头的中央都挂着一个大铜钟,这是用来示警的,也有互相通信的作用。

    关文定只要控制住铜钟示警,就可以不惊动城中大部分守军。

    辽阳城内部,现有三万余士卒,这三万人不可能人人都睡在城楼上,半夜值守之人毕竟是少数。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城外敌人尚未大举进攻之时,一般城内守军都不会配发军刃,这是为了防止自己人起内讧。

    那么他们的兵器都放在哪里呢?

    每座城池的箭楼旁,都有一座固定的军械库,真等到城外的敌人来攻城,主将才会打开库房,将兵器分发给众人。

    所以,军械库这个要命的地方,也是关文定需要掌控的关键之一。

    他几乎算准了所有要素,只等将士用命,富贵唾手可得。

    关文定是辽阳勋贵子弟,他自幼便耳濡目染的听闻兖王之事,对方的财富、地位、女人,哪个男人不羡慕?

    美人张药儿,哪个男人见了不迷糊?

    关文定也不例外,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梦到过那个女子,可惜自己地位不够,难以一亲芳泽。

    张药儿身份极高,平时根本也不正眼看他,此一番争夺辽阳,关文定财富和女人都要,他才不做选择。

    其实啊,在关文定想来,乌桓人终究是外族,他们来兖州劫掠,充其量是抢些财宝,掳掠些人口奴隶回去,至于城池之类的固定资产,他们不会带走的。

    城池和土地,才是关文定最想得到的东西,人口和财宝,可以让乌桓人带走,这是他们之间的君子协定。

    ……

    时间很快来到凌晨,正在营中熟睡的皇甫英被外面的嘈杂声吵醒,有人在奔跑叫嚷,乱哄哄的听不清楚。

    大将刘不移浑身浴血,“嘭”的推开营门,大声嘶哑呼喊道“将军快随我走!乌桓人杀进来了!”

    “啊!”皇甫英一听这个消息,险些没晕过去,老将军回手抄刀,问道“乌桓人莫非是从天而降不成!”

    刘不移来不及解释,跑过来搀扶老将,恨道“关文定带人占据了东门,他放乌桓人进来的,城中大部士卒已经投降,只剩我麾下人马死战,您快随我走!”

    “呵呵,”皇甫英惨笑一声“事到如今,老夫也活够了,你不必劝我,老夫要与贼人拼死一战,城破我亡!”

    刘不移愣住了“将军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何苦要把性命搭上。”

    “老夫深爱兖土,辽阳一破,百姓必定遭殃,我若不做出个表率,难免被乌桓人轻视,你自己走罢,我不走!”

    “来人呐!把老将军抬起来,随我出西城!”

    “放开我!让我去死!”

    “……”

    十几名健壮的士卒,抬起皇甫英便往外跑,此时恰好为凌晨时分,城中竟罕见的升起了大雾,五步之内不见人影,能见度之低,亘古未有。

    ……………………

    ……………………

    建康十一年十月末,大雾。

    黄之鹿急冲冲的来找赵羽,兴奋道“主公!天时已至,现可升帐聚兵!”

    赵羽拉住他的手,温和道“鹿君慢些讲,天时果真来了么。”

    黄之鹿用手指着帐外的漫天大雾,笃定道“《天时论》有云,久阴大雾必晴,久晴大雾必阴;前几天连续炎炎烈日,此雾过后,定有数日大雨啊。”

    “大雨用兵,道路湿滑,会不会不妥当?”赵羽也是熟读兵书之人,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自古行军打仗,从来没有雨天出击的先例,更没有战而胜之的先例,雨季用兵,实乃大忌。

    。.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