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接潜艇

    深夜,53号舰从锚泊地起航,从牛六甲海峡东入口进入,很快把航速提升到了30节,一路超车狂飙进入了牛六甲海峡。

    紧接着,53号舰保持30节的高航速在国际航道上狂飙,轮机舱把油门踩到底,操舵手陈韵全神贯注把住方向舵,一路见船超船,目标是三百海里外的牛六甲西北入口。

    十一个小时后,即当天深夜,53号舰按时抵达了指定海域。

    这是接到命令后,53号舰的最新动作。

    李海想不到战指给过来的任务真的是护航,但是护航的对象并非商船,而是从印度洋返航的潜艇。

    接到潜艇后,53号舰掉头,以12节的航速再次进入牛六甲海峡,在它下面,则是一条风尘仆仆的p常规动力潜艇,在水下保持着12节的航速,在53号舰的掩护下通过牛六甲海峡。

    潜艇部队总是神神秘秘的,其中又以黑鱼部队最为神秘,即便是接应,李海也没能从接应对象那里得到更多的情报通报,命令也没有更多的任务背景说明,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在指定的地点把接应目标护送回港。

    常海洲看出了李海的疑惑,便介绍道,“牛六甲海峡窄而浅,潜艇在这里几乎不能发挥作用,没有水面舰艇同行的话,他们每次通过海峡都提心吊胆,以前我们舰经常协同潜艇前出印度洋搞训练,后来越来越多的新舰艇服役了,嗯,具体来说是我舰参加亚丁湾护航之后,就再没有接远洋训练任务,不过接潜艇这活,我舰倒是干了不少。”

    李海低声问,“受伤的潜艇?”

    常海洲笑着摇头,“哪有那么多受伤的潜艇,就是以防万一,你也知道牛六甲海峡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一次我的确没有往这块想,放心,很轻松的任务。我估摸着把他们送到港后,上级也会让我们直接回港休整。”

    虽然这次出海时间不长,但是强度上是远胜于以往任何一次的,官兵们的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好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又是春节期间,心理上的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护送潜艇到港,同时转入休整,这是好消息。

    李海与常海洲等人制定了护送计划,制定了几套备用计划,考虑到要纵向穿过整个南海海域,另外还制定了两套应急计划。根据潜艇的实际情况,航速受到限制,一切顺利的话,预计抵达五亚港需要五天的时间。

    53号舰的指战员们并不认为此次护送任务简单,倘若简单,上级不会要求53号舰接受战场补给。

    在刚刚和盎格萨逊海盗进行了一次持续数日的大范围海上对抗之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上级基于谨慎做出这样的安排是有理有据的。

    对53号舰的官兵们来说,这样的任务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一点也不比摆开车马干一场来得小,尽管他们不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

    此时的53号舰的作战能力恢复到了满血状态,载机已经完成了维修,此前受损的一些光学设备也进行了更换,就算是再遇到万吨级别的作战舰艇,也有一搏之力。

    李海是有好战基因的,可是这一次他务必谨慎,把避战放到了第一位。他深知潜艇的安全是第一位,完好无损返回港口任务才算是圆满完成。

    他不同以往的表现让常海洲等人感到诧异,在此前的作战指挥中,他们同样感受到了李海内心深处浓浓的求战**。

    显然,李海并非他们所认为的只有满腔热血的年轻指挥员,这一点与明星舰长苏鲁东有很大的差异。

    苏鲁东便是一心渴望战斗在战场建功立业的年轻指挥员。护送这一类任务落在他身上,他是会认为上级对他是大材小用的。

    但李海的态度很端正,心态放得很平。

    常海洲认为这是李海胜苏鲁东一筹的地方——心境更成熟。

    五天的航程里,李海没闲着,请示战指,和潜艇沟通,利用时间搞了好几次协同演练。如空潜协同作战、三位一体反潜作战、中继通讯等多种科目的演练,夯实了53号舰的多种作战能力。

    老舰长刘海亢经常这么干,区别在于,增加额外训练内容的时候,基层官兵或多或少是有怨言怨气的,累得半死的情况下难得有时间休息一下,增加额外训练内容是绝对不受欢迎的。

    可是这一次,基层官兵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怨气,训练热情高涨,以至于庄小莹轻而易举地写了一篇“长时高强度实战训练背景下的加强训练,53号舰官兵用实际行动诠释‘用我必胜’”的长篇通讯,次日发表在军报一版。

    有人说,因为李海和庄小莹是好朋友,因此做出了针对性的动作,目的是上军报。

    在常海洲等人看来这是无稽之谈。

    庄小莹大量时间在基层采访,李海基本扎在了舰桥,二人见面的次数极少,最关键的是,常海洲等人很清楚李海并不是喜好面子工程的人,如果他是,他有更好的办法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根本不需要等到现在。

    一路有惊无险回到了五亚基地的时候恰逢早晨,立于舰桥通道手扶护栏的李海看到稍显陌生的港口水道两侧的高级旅游酒店时,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到这里,他才真正的放下心来。

    各种风格的旅游酒店在海湾沿岸排列开,沙滩上赶早的游客如织,五颜六色的遮阳伞错落有致,暖而清醒的海风徐徐拂面而过,一派祥和安宁。

    常海洲指着军港对面说,“我刚当兵那会,这边全是农田海防林,听当地的老百姓说,海边盐分高很多农作物种不活,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我们有几个码头就在这块,你看,那边的游艇码头所在的区域就是,后来部队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把这边的所有地都移交了出去。”

    笑了笑,他指了指军港,道,“十多年前,地方政府想让我们把那边的海岸线移交一部分,差点就这么干了,得亏当时坚持下来了,否定咱们就没有足够的码头用了。”

    多年以前许多地方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好在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部队也没有短视,为后来的迅速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李海说,“即便如此,这里的空间也饱和了,一个港口集中了三个支队外加一个航空兵师,太拥挤了。”

    “早两年就在传,大船要分到新港那边去,新港建成了之后,三大支队的大船却没什么动静,不知道上级是怎样考虑的。”常海洲道。

    李海想到当为民提到过的事情,便道,“可能是等新航母吧。”

    “新航母,萨安欧诺号的母港已经定了啊。”常海洲皱眉道。

    萨安欧诺号和里奥宁号的母港都在第一舰队的管辖范围之内,一般来说,母港确定之后,不会轻易改变。

    “新航母。”李海咬着字又说了一遍。

    常海洲猛然想到了还在船台上的那条看不出什么模样的新航母,顿时咧嘴笑了起来。

    三大舰队里,实力最强的是第三舰队,甚至在某个时期里,其余两个舰队加起来也赶不上第三舰队。

    但是,尽管航母直属最高统帅部指挥,但是它们的母港却全都在北方,受限于物理距离,航母要支援南海方向需要更多的时间,快速反应能力受到限制。

    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要么在南方合适的地方修建航母临时母港,要么在选南方选一个地方作为新航母的母港。显然,后者更加靠谱。

    一个港口并不是能够靠泊航母就万事大吉了,要具备基基本的维修保养能力,要具备补给能力,附近要有具备完整舰载机保障能力的机场。

    几个条件筛选下来,五亚是最合适的。

    相较于直升机机场,固定翼飞机的保障相当复杂,对机场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对土地的使用面积更大,几个条件下来,也惟有五亚最合适。

    新航母进驻五亚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当然,这些都只是李海这些基层指挥军官的猜测,最终花落谁家依然是未知数。

    靠岸的时候,庄小莹找到李海,道,“接到新任务,我这边直接飞越丹了,向你告别。”

    “越丹?”李海惊讶道,“那边有什么大活动么?”

    越丹是个存在感较弱的而且没什么石油资源的中东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岸,与沙特接壤,经济不怎么样,但社会长期稳定,旅游较发达,幸福指数较高,并不是一个国际热点地区。

    庄小莹说,“有个防展,本来国外防展是另一个同事负责的,不过她在待产,我就请示上级顶上去了。”

    越丹国际防务与军警展览会,李海眼前飘过这样一个名称,在军事这块,越丹也就这个防务展比较老牌且有较高知名度了。

    “挺不错的展览会,你从五亚机场走对吧,我安排人送你。”李海说。

    庄小莹笑着答应下来,部队接送本来就是规定,她也知道李海不能亲自送,刚到港,李海的事多着呢。

    送庄小莹上车,李海和常海洲等人马不停蹄地赶往作战中心作报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