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东庆易帜
当天空开始飘雪的时候,一支丰江的部队抵达了东庆城下,这支部队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派出了使者,给城内的守军指挥官送上了一份诏书。
没错,是一份诏书,大华帝国皇帝赵宇册封城内守军指挥官刘杰为大将军,希望他能够开城迎接丰江的部队。
这个大将军给的相当的随意,已经知道赵琛投降的东庆守将刘杰以为赵琛将会成为赵宇的大将军才对。
所以他问了一下来送诏书的大唐帝国外交官,这件事情的可信程度究竟如何。
大唐帝国外交官因为有外交的豁免权,所以来送这个消息,他听到刘杰的问题之后笑了笑,直接回答道:“赵琛已经被送到我国去了,所以将军不必担心。”
听到这个回答刘杰微微一愣,然后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他的一个大好机会了:只要他让开道路,让丰江军过去,他在未来的赵宇朝堂一定会有一个好位置。
而那个他担心的赵琛,想必这辈子是不会回来跟他抢位置了:他估计是被大唐帝国抓走泄恨去了,谁让他这么不识时务抵抗的那么顽强呢?当然了,又或者说,谁让他姓赵呢?
“既然大人您保证,那我就相信了这封诏书,我也认为之前先皇对陛下的态度不妥,可奈何人微言轻,实在是没有办法……如今陛下希望返回帝都,我自当遵旨放行……”刘杰竟然熟练的一下子把称呼都改了。
想来也是,帝都那边正打着呢,赵吉也好,赵捷也罢,谁赢了他也要改称呼,不提前训练一下怎么可能?
至于说再多个赵宇,那更简单了,接受两个也是接受,接受三个也是接受,这玩意儿和开后宫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当你觉得一个妻子不够用,需要再增加一个侍妾的时候,早已经突破了心理枷锁,娶第三个第四个也就不会有什么愧疚感了。
“将军放心,您一定不会选错。”那大唐的外交官笑着承诺,然后把一张支票推给了对方:“大华最近战乱不断,物价飞涨,我给将军带来了一些大唐土特产,希望将军不要推辞,一定笑纳。”
看了一眼上面的金额之后,刘杰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他吃空饷喝兵血,欺下瞒上操劳到了如今,人都快六十了,也没贪出这么多钱……
吞了一口唾沫,把土特产塞进了口袋里,刘杰算是彻底成了赵宇家的大唐人。
回报是很立竿见影的,刘杰不仅仅大开城门让丰江的部队路过自己的防区,甚至把自己防区内的弹药和油料都贡献了出来。
千万别小看东庆的物资:东庆北部的黑水城是大华现在唯一的油田,黑水出产的原油基本都需要输送到东庆来进行加工。
所以东庆拥有大华帝国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炼油厂以及各种化工设备,工业规模巨大而且重要。
现在东庆投降了,黑水城也不会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他们那里连驻军都少的可怜,本来一直都是大华帝国最安全的腹地,也根本不需要驻扎太多的军队。
这也就导致了东庆改旗易帜之后,黑水方面没有任何选择,只能跟随东庆一起倒向赵宇。黑水只有一条铁路连通东庆,如果他们不投降,物资瞬间就会被切断,根本没有一点儿办法。
东庆城没开一枪一炮,就改换旗帜,成了名正言顺的丰江军:他们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回报,立刻就拿到了赵宇给出的一笔赏钱。
因为和大唐帝国混久了,赵宇身上也有一些闪光点。他很注重承诺,说给部队的赏赐绝对不敷衍,因为他是迫切需要军队和官员为他卖命的,人家既然卖命,那就必须要给足价格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他欠了那么多钱的原因,把士兵们的胃口喂大了,结果却没有相对应的获利渠道。
要知道,丰江军从开始内战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收入。纯粹就是在靠大唐帝国输血,能坚持到现在唯一的原因就是大唐帝国钱多。
不仅仅在给丰江输血,大唐帝国还为丰江支付了数不清的雇佣各国士兵的费用。
刘杰的投降速度太快了,快到无论是赵捷还是赵吉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当他们听说丰江的军队已经在数十公里之外修建营地的时候,彻底被吓傻了。
尽管丰江的部队还没有展开进攻,可城内互殴的两个人立刻感觉到了压力山大。因为他们在整体实力上还真打不过赵吉的丰江军。
且不说赵琛的80万大军,就是丰江那些部队杀出来,少说也有30万……他们谁能在帝都附近集结起这么多部队?
赵捷有点儿打退堂鼓的意思了:他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冒险来到帝都只是看到了机会而已。现在的问题是,他看到的机会已经彻底失去了。
如果继续坚持在这里,恐怕他就要被丰江军包围起来干掉了。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所以他开始考虑带兵退回山冲的可能性。
想走其实是来得及的,赵捷在帝都的兵力虽少,但却非常精锐,只要赵捷说走,他们就可以立即轻装简从开始撤退。
控制着帝都南路的他,完全可以从容的撤退到平风。他现在思考的,是退回到平风之后的事情。
尽管他到时候还可以掌控平风、巨田、山冲等城市和地区,但是理论上他那个时候已经成为地方割据的诸侯了,根本不具备对抗朝廷的实力。
那种情况基本等于慢性自杀,等赵宇收拾完了赵吉之后,就会南下平定他这么一个危险的割据势力。
有大唐帝国帮助,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而到了那个时候他的背后是山,根本就无路可退。
向南他倒是可以打通去入蜀城的道路,但是虽然那里叫做入蜀,现如今却已经成了“入秦”的通道。秦国之前进攻蜀国,已经切断了大华与蜀国的联系。
这样一来,他赵捷基本上就等于说是瓮中之鳖,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赵捷开始思考,思考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保住自己的小命:他想到了三个选项。
第一个就是现在就投降赵吉,联合赵吉对抗赵宇。处于对彼此的需要,赵吉只要不傻,短时间内就不可能对他不利。
两个人报团取暖,虽然局面艰难了一些,但是多少可以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也都有一个不错的退路。
第二条路就是他现在立即向丰江方面投降,尽管他的野心暴露,赵宇一定会防范他,但是只要他放弃兵权,老老实实当一个闲散王爷,估计也有条活路。
不过这种把自己的小命放在别人手中的感觉确实不太好,赵捷并不太倾向这个选择。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投降秦国:到时候献上部队和领土,秦国方面肯定会非常高兴,这个选择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秦国没有任何理由为难投诚的赵捷。
这个选项虽然安全,却和第二个选项一样,只能放弃兵权,老老实实做一个富家翁。赵捷纠结的地方就在于此:他不太甘愿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什么赵捷没有投降大唐帝国的选择呢?因为他现在还不知道赵宇已经把归光卖给大唐帝国了。
赵宇签订的密约是要等他成为大华帝国皇帝之后才能公布于众的,不然支持他的许多人都会对他心生不满。
任何一个时代,大家对卖国求荣的货色都是反感的,这是正常的思维反应。
赵捷不知道自己的控制区和大唐帝国有接壤,自然不可能有投降大唐帝国的心思。
在赵捷盘算着自己的后路的时候,赵吉却在皇宫里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赵捷有的跑,他是连跑都没资格跑的。
如果他离开了帝都,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拥戴他这个所谓的“大华正统皇帝”呢?还没登基称帝呢,就失去了帝都,他这个皇帝岂不成了一个笑话?
李明顺也不建议撤出帝都,因为一旦帝都丢失,他们无论向西还是向西南撤退都会被动万分。他的出发点是纯粹的军事考虑,并没有站在赵吉的角度去看问题。
帝都在大华帝国并非只是一个政治中心那么简单,它还是一个面向西边的绝对交通枢纽。
它向南连通重要的西北四城,是压制监督秦国的绝对后方;向西南又控制着大华帝国的西南三城,是沟通蜀国的交通要道。
可如果丢了帝都,那么在交通上,就等于分割了西北和西南,让大华帝国剩余的领土再不相连。
也就是说,无论赵吉向什么方向撤退,他都要瞬间丢掉一半剩余的领土,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那几乎就等于说是亡国了。
所以,在李明顺看来,赵吉哪怕想要与丰江军议和,也必须要守住帝都,这是唯一的机会,因为一旦帝都丢失,丰江军就不屑与赵吉议和了。
没错,是一份诏书,大华帝国皇帝赵宇册封城内守军指挥官刘杰为大将军,希望他能够开城迎接丰江的部队。
这个大将军给的相当的随意,已经知道赵琛投降的东庆守将刘杰以为赵琛将会成为赵宇的大将军才对。
所以他问了一下来送诏书的大唐帝国外交官,这件事情的可信程度究竟如何。
大唐帝国外交官因为有外交的豁免权,所以来送这个消息,他听到刘杰的问题之后笑了笑,直接回答道:“赵琛已经被送到我国去了,所以将军不必担心。”
听到这个回答刘杰微微一愣,然后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他的一个大好机会了:只要他让开道路,让丰江军过去,他在未来的赵宇朝堂一定会有一个好位置。
而那个他担心的赵琛,想必这辈子是不会回来跟他抢位置了:他估计是被大唐帝国抓走泄恨去了,谁让他这么不识时务抵抗的那么顽强呢?当然了,又或者说,谁让他姓赵呢?
“既然大人您保证,那我就相信了这封诏书,我也认为之前先皇对陛下的态度不妥,可奈何人微言轻,实在是没有办法……如今陛下希望返回帝都,我自当遵旨放行……”刘杰竟然熟练的一下子把称呼都改了。
想来也是,帝都那边正打着呢,赵吉也好,赵捷也罢,谁赢了他也要改称呼,不提前训练一下怎么可能?
至于说再多个赵宇,那更简单了,接受两个也是接受,接受三个也是接受,这玩意儿和开后宫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当你觉得一个妻子不够用,需要再增加一个侍妾的时候,早已经突破了心理枷锁,娶第三个第四个也就不会有什么愧疚感了。
“将军放心,您一定不会选错。”那大唐的外交官笑着承诺,然后把一张支票推给了对方:“大华最近战乱不断,物价飞涨,我给将军带来了一些大唐土特产,希望将军不要推辞,一定笑纳。”
看了一眼上面的金额之后,刘杰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他吃空饷喝兵血,欺下瞒上操劳到了如今,人都快六十了,也没贪出这么多钱……
吞了一口唾沫,把土特产塞进了口袋里,刘杰算是彻底成了赵宇家的大唐人。
回报是很立竿见影的,刘杰不仅仅大开城门让丰江的部队路过自己的防区,甚至把自己防区内的弹药和油料都贡献了出来。
千万别小看东庆的物资:东庆北部的黑水城是大华现在唯一的油田,黑水出产的原油基本都需要输送到东庆来进行加工。
所以东庆拥有大华帝国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炼油厂以及各种化工设备,工业规模巨大而且重要。
现在东庆投降了,黑水城也不会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他们那里连驻军都少的可怜,本来一直都是大华帝国最安全的腹地,也根本不需要驻扎太多的军队。
这也就导致了东庆改旗易帜之后,黑水方面没有任何选择,只能跟随东庆一起倒向赵宇。黑水只有一条铁路连通东庆,如果他们不投降,物资瞬间就会被切断,根本没有一点儿办法。
东庆城没开一枪一炮,就改换旗帜,成了名正言顺的丰江军:他们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回报,立刻就拿到了赵宇给出的一笔赏钱。
因为和大唐帝国混久了,赵宇身上也有一些闪光点。他很注重承诺,说给部队的赏赐绝对不敷衍,因为他是迫切需要军队和官员为他卖命的,人家既然卖命,那就必须要给足价格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他欠了那么多钱的原因,把士兵们的胃口喂大了,结果却没有相对应的获利渠道。
要知道,丰江军从开始内战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收入。纯粹就是在靠大唐帝国输血,能坚持到现在唯一的原因就是大唐帝国钱多。
不仅仅在给丰江输血,大唐帝国还为丰江支付了数不清的雇佣各国士兵的费用。
刘杰的投降速度太快了,快到无论是赵捷还是赵吉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当他们听说丰江的军队已经在数十公里之外修建营地的时候,彻底被吓傻了。
尽管丰江的部队还没有展开进攻,可城内互殴的两个人立刻感觉到了压力山大。因为他们在整体实力上还真打不过赵吉的丰江军。
且不说赵琛的80万大军,就是丰江那些部队杀出来,少说也有30万……他们谁能在帝都附近集结起这么多部队?
赵捷有点儿打退堂鼓的意思了:他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冒险来到帝都只是看到了机会而已。现在的问题是,他看到的机会已经彻底失去了。
如果继续坚持在这里,恐怕他就要被丰江军包围起来干掉了。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所以他开始考虑带兵退回山冲的可能性。
想走其实是来得及的,赵捷在帝都的兵力虽少,但却非常精锐,只要赵捷说走,他们就可以立即轻装简从开始撤退。
控制着帝都南路的他,完全可以从容的撤退到平风。他现在思考的,是退回到平风之后的事情。
尽管他到时候还可以掌控平风、巨田、山冲等城市和地区,但是理论上他那个时候已经成为地方割据的诸侯了,根本不具备对抗朝廷的实力。
那种情况基本等于慢性自杀,等赵宇收拾完了赵吉之后,就会南下平定他这么一个危险的割据势力。
有大唐帝国帮助,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而到了那个时候他的背后是山,根本就无路可退。
向南他倒是可以打通去入蜀城的道路,但是虽然那里叫做入蜀,现如今却已经成了“入秦”的通道。秦国之前进攻蜀国,已经切断了大华与蜀国的联系。
这样一来,他赵捷基本上就等于说是瓮中之鳖,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赵捷开始思考,思考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保住自己的小命:他想到了三个选项。
第一个就是现在就投降赵吉,联合赵吉对抗赵宇。处于对彼此的需要,赵吉只要不傻,短时间内就不可能对他不利。
两个人报团取暖,虽然局面艰难了一些,但是多少可以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家也都有一个不错的退路。
第二条路就是他现在立即向丰江方面投降,尽管他的野心暴露,赵宇一定会防范他,但是只要他放弃兵权,老老实实当一个闲散王爷,估计也有条活路。
不过这种把自己的小命放在别人手中的感觉确实不太好,赵捷并不太倾向这个选择。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投降秦国:到时候献上部队和领土,秦国方面肯定会非常高兴,这个选择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秦国没有任何理由为难投诚的赵捷。
这个选项虽然安全,却和第二个选项一样,只能放弃兵权,老老实实做一个富家翁。赵捷纠结的地方就在于此:他不太甘愿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什么赵捷没有投降大唐帝国的选择呢?因为他现在还不知道赵宇已经把归光卖给大唐帝国了。
赵宇签订的密约是要等他成为大华帝国皇帝之后才能公布于众的,不然支持他的许多人都会对他心生不满。
任何一个时代,大家对卖国求荣的货色都是反感的,这是正常的思维反应。
赵捷不知道自己的控制区和大唐帝国有接壤,自然不可能有投降大唐帝国的心思。
在赵捷盘算着自己的后路的时候,赵吉却在皇宫里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赵捷有的跑,他是连跑都没资格跑的。
如果他离开了帝都,那么还有多少人愿意拥戴他这个所谓的“大华正统皇帝”呢?还没登基称帝呢,就失去了帝都,他这个皇帝岂不成了一个笑话?
李明顺也不建议撤出帝都,因为一旦帝都丢失,他们无论向西还是向西南撤退都会被动万分。他的出发点是纯粹的军事考虑,并没有站在赵吉的角度去看问题。
帝都在大华帝国并非只是一个政治中心那么简单,它还是一个面向西边的绝对交通枢纽。
它向南连通重要的西北四城,是压制监督秦国的绝对后方;向西南又控制着大华帝国的西南三城,是沟通蜀国的交通要道。
可如果丢了帝都,那么在交通上,就等于分割了西北和西南,让大华帝国剩余的领土再不相连。
也就是说,无论赵吉向什么方向撤退,他都要瞬间丢掉一半剩余的领土,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那几乎就等于说是亡国了。
所以,在李明顺看来,赵吉哪怕想要与丰江军议和,也必须要守住帝都,这是唯一的机会,因为一旦帝都丢失,丰江军就不屑与赵吉议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