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弟弟妹妹

    武英殿。

    陈瑛带着名单和盖着玉玺的字条离开后,朱允炆走出武英殿,仰望天空,许久未动。

    小东子跟在朱允炆身后,也仰望天空,他不明白,皇帝在看什么,更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

    突然,朱允炆问道:“小东子,你说,陈瑛能把这件事情办好吗?”

    “呃......”,小东子咽了口唾沫,说道:“皇上知人善任,陈大人一定会把皇上交办的差事办好的”

    “呵呵,你知道陈瑛要做什么吗?”

    “奴婢......知道,皇上是想要勋贵手中的土地,分给天下的老百姓”

    朱允炆意味深长地看了小东子一眼,想说些什么,却始终没有说出口。

    没人会了解现在朱允炆的心思,土地不过是让百姓能吃饱饭而已,可以提升国力,可提升毕竟是有限的,这不是朱允炆的目标,他是一国之君,他有更宏大的目标。

    “小东子,咱们走吧,去坤宁宫,今日朕不是安排了家宴吗”

    “是皇上,刚刚皇后娘娘已经派人通知奴婢,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皇上”

    “走吧”

    小东子赶紧一招手,龙辇来到朱允炆身前,小东子扶着朱允炆上了龙辇。

    不知道是不是小东子的错觉,他感觉今日的皇上特别的累,有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尤其是陈瑛陈大人离开后,皇上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小东子”

    “奴婢在”

    “朕问你,如果将来天下的勋贵都和朕为敌,你觉得朕该怎么办?”

    “皇上,这怎么可能呢?”,小东子大惊失色地说道。

    “呵呵”,朱允炆惨笑一声,说道:“算了,说了你也不懂,朕现在打压的是天下的地主阶级,扶持的是资产阶级,哎”

    朱允炆长叹一声,这一声叹息,道出朱允炆心中的无奈。

    的确,小东子根本听不懂皇帝在说什么,在他的心里,皇帝打败了强大的朱棣叛军,天下再无和皇上能抗衡的力量。

    也如小东子所想,现在天下太平,如果朱允炆不采用过激的办法去对付剩余的藩王,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势力造反。

    如果朱允炆选择躺平,完全可以,甚至一生不用操太多心,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

    可现在的朱允炆是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人,他心中始终有一种责任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他现在是大明朝的带路人。

    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对世界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也是欧洲各国大航海时代的开始。

    整个明朝时期,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欧洲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历史影响重大。

    让世界基本封闭的各大洲连成了一个整体,也为后来欧洲各国在全世界的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为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市场。

    而此时的大明在干什么?

    为了防御倭寇和海上的不安全因素,在实施海禁,海上贸易全是由朝廷主导的朝贡贸易,大大阻碍的海上贸易的发展。

    欧洲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他们是为了掠夺财富,而明朝也出现了自己伟大的航海家,就是朱棣手下的大将马三保,后朱棣赐名郑和。

    朱棣一面命郑和带着大量的中土特产和财物,四处赠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笼络周边国家,和诸国建立关系,一面威慑各国,彰显大明国威,满足朱棣心中“万国顺服”的虚荣心。

    从历史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件事情,朱允炆依然会去做,但下西洋的目的要改变,下西洋的思维要改变。

    下西洋,是为了促进和各国的贸易,促进大明的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强盛,而不是去彰显大明国威。

    目的不同,思维观念也不同,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朱允炆已经想了好久,现在的大明和世界,还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贸易往来,该如何促进大明的经济发展?

    朱允炆想到的办法就是,先形成大明内部经济的内循环,大明国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市场相对于现在的世界,已经足够大了。

    土改,只是朱允炆内部经济循环的第一步。

    朱允炆选择了一条十分艰难的路,只为大明能在通往世界强国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这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朱允炆,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

    “皇上驾到”小东子的喊声,把龙辇上思绪万千的朱允炆拉回了现实。

    “皇上,坤宁宫到了”

    “哦”,朱允炆点点头,龙辇落地,小东子搀扶皇帝走下龙辇。

    “恭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坤宁宫院内,黄瑶和周乔,太子朱文奎,平康,,还有几个丫鬟跪迎皇帝的到来,但是前面还有两个穿着华丽的小姑娘,朱允炆并不认识,旁边还有两个男子,一个十七八岁,另一个在朱允炆眼里还是个孩童。

    “嘶”,朱允炆看着这些人,心中有些纳闷,悄悄问身边的小东子道:“小东子,怎么这么多人?”

    今天不是家宴吗?怎么这么多不认识的人?

    小东子立马就明白了,皇上不认识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皇上,那是宜伦公主和南平公主,那两位是衡王和徐王”,小东子赶紧小声地提醒道。

    “是朕的弟弟和妹妹”,朱允炆小声自语,又连忙说道:“都是自家人,都赶紧起来吧,不必拘礼”

    朱允炆笑容满面来到两个小姑娘跟前,看着大一点的那个问道:“你是宜伦吧?”

    “哥,难道外面传言是真的?你真的不认识人了吗?”

    “谣言不可信,怎么?难道我叫错了吗?”,朱允炆笑着问道。

    “没错是没错,可是我感觉哥看见我很陌生的样子”,面前的女子正是朱允炆的十五岁的同胞妹妹,宜伦公主。

    “呵呵,俗话说,女大十八变,好久没见你们,你们都长大了,变的更漂亮了,变得朕都不敢认你们了,呵呵”

    “哥,给,这是我为哥哥求的平安玉佩,愿哥哥平平安安”,宜伦开心地双手拿着一个玉佩递到朱允炆眼前。

    “谢谢你,哥哥收下了”,朱允炆笑着,接过玉佩,挂在了腰间。

    宜伦见朱允炆把玉佩挂在了腰带上,笑的更开心了。

    “你是南平吧?”,朱允炆看着宜伦旁边的一个小女孩说道,这是朱允炆的同胞妹妹,南平公主,今年11岁。

    “哥哥,我是南平,这是我亲手绣的荷包,送给哥哥”

    “呵呵呵”,朱允炆笑了,旁边的黄瑶和周乔也都笑了。

    “哎呀,都和你说了,女孩子的荷包是不能随便送人,那是送给心上人的,不能送给哥哥,你就是不听”,宜伦在一旁着急地说道。

    “哼,我才不管那些呢,这个荷包是我缝了好久才缝好的,我就是要送给哥哥,什么心上人,我才不要,我也不要嫁人”

    “呵呵呵”,众人又笑了。

    朱允炆也笑了,笑的有些牵强,眼前的这个妹妹只有十岁左右,怎么现在就有不嫁人的想法呢?为什么?

    朱允炆可是清楚地记得,这个南平公主,历史记载,一生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