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盛庸活命
盛庸,现在是独立团的一名火夫。
从一个领兵几十万的大将军,到一个火夫,盛庸没有心理落差,反而感恩戴德。
自从上次坑洞阻击叛军,盛庸头脑发热,违反军令,对朱高煦主动出击,出现不必要的伤亡后。
朱允炆盛怒,为了给死去的兄弟们一个交代,为了独立团的团规,朱允炆一狠心,是要杀盛庸的。
李景隆求情,林忠求情,孙大求情,独立团凡是有官职的所有人求情,可是被朱允炆全部回绝了。战场抗命,违反团规,朱允炆要给组建不久的独立团好好上一课,团规军纪,不是儿戏。
盛庸被五花大绑,刽子手都已经准备好了。
独立团的所有人懵了,他们是真没想到,皇上居然来真的,真的要杀盛庸大将军。理由:战场抗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盛庸主动出击,并未造成太大的损失,60多个士兵战死,这对打仗来说,伤亡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朱允炆却不行,不仅带领所有人悼念了死去的战士,更是下令,让林忠记住他们的名字,等将来战争结束,双倍的抚恤金要交给他们的家人。
朱允炆对普通士兵的重视,让所有人诧异,也让他们感动。原来,皇帝和他们同吃同住,把他们当兄弟,让他们都好好地活着,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杀掉盛庸,真的是太可惜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正是皇上急需用人之际。
跟着盛庸来投奔的那些人急了,他们都是盛庸的死忠,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盛庸被杀。
三百多人齐刷刷跪在朱允炆的营帐外,为盛庸求情,朱允炆依然没有松口,最后,独立团上下所有人,凡是在的,没有外出任务的,全部跪在朱允炆营帐外,为盛庸求情。
朱允炆骑虎难下,杀还是不杀?
如果杀了,势必会寒了兄弟们的心,如果不杀,团规,军纪形同虚设,战场抗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
朱允炆来到营帐外,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兄弟们,我是朱允炆,大明皇帝,但你们每个人,在我心里都无比重要,我要组建的,不是一支临时阻击叛军的队伍,你们将来在我的计划里,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会影响整个大明,和现在你们心中认为的军队都不一样,盛庸战场抗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也许你们觉得这是一件小事”
“但在我心中,这是一件大事,你们有人可能认为我杀盛庸,是杀鸡儆猴,对,你们说对了,违反团规,违反军纪,所有人都一样,在团规和军纪面前,人人平等,别说是盛庸,就是曹国公,包括我在内,如果违反,也要受到惩罚”
“独立团谁最大?不是我,也不是曹国公,而是团规,军纪,在团规和军纪面前,军官没有特权,而是要更严格地去执行,否则,你就不配做一名合格的独立团军官”
“不是我狠心,非要杀盛庸将军,他犯的错,很严重,因为他的战场抗命,造成了63名士兵死亡,我想问你们,这63个人不是你们的兄弟吗?”
朱允炆的话,让现场鸦雀无声。
朱允炆继续说道:“生命只有一次,你们自己要珍惜,作为独立团的军官,如果不把自己手下兄弟的生命当回事,趁早给我滚出独立团”
朱允炆的话,很糙,但是,听到每个人的心里,却是暖暖的。从朱允炆的话里,也听得出,皇帝对于他们每个人的重视。
“等将来战争结束了,我会对你们更加严格,我要打造一支有钢铁一般意志的军队,你们是星星之火,将来,你们都要承担大明所有军队的改革大计,算了,说了你们也不明白”
是的,朱允炆说不明白,眼前的这些人,他们的思维怎么可能跟得上意识超前的朱允炆。
朱允炆继续说道:“今天,我给你们一个面子,今天是第一次,也是独立团的最后一次,如果今后再有人违反团规,违反军纪,该罚就罚,该杀就杀,如果你们还像今天一样都来求情,那么独立团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独立团会立刻解散”
“都听明白了吗?”,朱允炆严肃地大声质问道。
“明白”,所有人用力地回答朱允炆的质问。
“盛庸,你的命暂且留着吧,你记住,你欠独立团所有人的一条命,你要好好地活着,要对得起兄弟们对你的一番诚意,即日起,你去伙房吧,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强求,你可以退出,从独立团永久除名,你自己做选择”
说完,朱允炆并没有等盛庸回答,独自回了营帐。
“谢皇上”,所有人朝着朱允炆的营帐大喊。
“谢皇上不杀之恩,臣必定肝脑涂地......”,盛庸愧疚地跪在地上,头触地面,刚刚皇上的一番话,他听得真切,他是后来才加入皇上这个独立团的,对于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盛庸以为就是简单的阻击叛军的行军速度。
通过刚刚皇上的一番话,盛庸明白了,这不是一支简单的队伍,它有比阻击叛军更重要的任务。纪律严明是一支队伍的基本,这一点,作为带过兵的盛庸比谁都清楚,可是皇上要把这支队伍带成什么样的队伍,盛庸也不知道。
回到营帐的朱允炆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也舍不得杀盛庸,可形势逼得他不得不这么做。
就算是给盛庸一个教训,给独立团的所有人上了一课吧。挺好的。
盛庸的命,总算是保住了,这是独立团所有人的胜利吗?普通人只能听懂朱允炆对士兵的重视,却听不出朱允炆话里的其他含义。
李景隆和林忠却听明白了。
皇上建立独立团,根本不是简单地阻击叛军,而是有更大的目的,大的连李景隆和林忠都无法想象。
皇帝已经在考虑打败叛军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的形势对朝廷不利,朱棣叛军士气正盛,势如破竹,京城岌岌可危,皇帝为什么如此自信?
是盲目自信?还是胸有成竹?
林忠无法判断,但是李景隆却清楚,如果能按照皇帝的计划一步一步进展顺利,肯定能一举歼灭叛军。
但是,皇帝的计划会顺利吗?铁铉能拿下北平吗?能和徐辉祖合兵一处,南下和京城大军形成对叛军的合围吗?
不管怎么说,通过盛庸这件事情,独立团所有人明白了团规和军纪在皇上心中的位置,每个人也开始自觉的遵守纪律,从心底不敢拿团规和军纪不当回事。
也通过独立团全体给盛庸求情,所有人更加团结了。
从一个领兵几十万的大将军,到一个火夫,盛庸没有心理落差,反而感恩戴德。
自从上次坑洞阻击叛军,盛庸头脑发热,违反军令,对朱高煦主动出击,出现不必要的伤亡后。
朱允炆盛怒,为了给死去的兄弟们一个交代,为了独立团的团规,朱允炆一狠心,是要杀盛庸的。
李景隆求情,林忠求情,孙大求情,独立团凡是有官职的所有人求情,可是被朱允炆全部回绝了。战场抗命,违反团规,朱允炆要给组建不久的独立团好好上一课,团规军纪,不是儿戏。
盛庸被五花大绑,刽子手都已经准备好了。
独立团的所有人懵了,他们是真没想到,皇上居然来真的,真的要杀盛庸大将军。理由:战场抗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盛庸主动出击,并未造成太大的损失,60多个士兵战死,这对打仗来说,伤亡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朱允炆却不行,不仅带领所有人悼念了死去的战士,更是下令,让林忠记住他们的名字,等将来战争结束,双倍的抚恤金要交给他们的家人。
朱允炆对普通士兵的重视,让所有人诧异,也让他们感动。原来,皇帝和他们同吃同住,把他们当兄弟,让他们都好好地活着,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但是杀掉盛庸,真的是太可惜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正是皇上急需用人之际。
跟着盛庸来投奔的那些人急了,他们都是盛庸的死忠,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盛庸被杀。
三百多人齐刷刷跪在朱允炆的营帐外,为盛庸求情,朱允炆依然没有松口,最后,独立团上下所有人,凡是在的,没有外出任务的,全部跪在朱允炆营帐外,为盛庸求情。
朱允炆骑虎难下,杀还是不杀?
如果杀了,势必会寒了兄弟们的心,如果不杀,团规,军纪形同虚设,战场抗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
朱允炆来到营帐外,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兄弟们,我是朱允炆,大明皇帝,但你们每个人,在我心里都无比重要,我要组建的,不是一支临时阻击叛军的队伍,你们将来在我的计划里,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会影响整个大明,和现在你们心中认为的军队都不一样,盛庸战场抗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也许你们觉得这是一件小事”
“但在我心中,这是一件大事,你们有人可能认为我杀盛庸,是杀鸡儆猴,对,你们说对了,违反团规,违反军纪,所有人都一样,在团规和军纪面前,人人平等,别说是盛庸,就是曹国公,包括我在内,如果违反,也要受到惩罚”
“独立团谁最大?不是我,也不是曹国公,而是团规,军纪,在团规和军纪面前,军官没有特权,而是要更严格地去执行,否则,你就不配做一名合格的独立团军官”
“不是我狠心,非要杀盛庸将军,他犯的错,很严重,因为他的战场抗命,造成了63名士兵死亡,我想问你们,这63个人不是你们的兄弟吗?”
朱允炆的话,让现场鸦雀无声。
朱允炆继续说道:“生命只有一次,你们自己要珍惜,作为独立团的军官,如果不把自己手下兄弟的生命当回事,趁早给我滚出独立团”
朱允炆的话,很糙,但是,听到每个人的心里,却是暖暖的。从朱允炆的话里,也听得出,皇帝对于他们每个人的重视。
“等将来战争结束了,我会对你们更加严格,我要打造一支有钢铁一般意志的军队,你们是星星之火,将来,你们都要承担大明所有军队的改革大计,算了,说了你们也不明白”
是的,朱允炆说不明白,眼前的这些人,他们的思维怎么可能跟得上意识超前的朱允炆。
朱允炆继续说道:“今天,我给你们一个面子,今天是第一次,也是独立团的最后一次,如果今后再有人违反团规,违反军纪,该罚就罚,该杀就杀,如果你们还像今天一样都来求情,那么独立团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独立团会立刻解散”
“都听明白了吗?”,朱允炆严肃地大声质问道。
“明白”,所有人用力地回答朱允炆的质问。
“盛庸,你的命暂且留着吧,你记住,你欠独立团所有人的一条命,你要好好地活着,要对得起兄弟们对你的一番诚意,即日起,你去伙房吧,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强求,你可以退出,从独立团永久除名,你自己做选择”
说完,朱允炆并没有等盛庸回答,独自回了营帐。
“谢皇上”,所有人朝着朱允炆的营帐大喊。
“谢皇上不杀之恩,臣必定肝脑涂地......”,盛庸愧疚地跪在地上,头触地面,刚刚皇上的一番话,他听得真切,他是后来才加入皇上这个独立团的,对于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盛庸以为就是简单的阻击叛军的行军速度。
通过刚刚皇上的一番话,盛庸明白了,这不是一支简单的队伍,它有比阻击叛军更重要的任务。纪律严明是一支队伍的基本,这一点,作为带过兵的盛庸比谁都清楚,可是皇上要把这支队伍带成什么样的队伍,盛庸也不知道。
回到营帐的朱允炆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也舍不得杀盛庸,可形势逼得他不得不这么做。
就算是给盛庸一个教训,给独立团的所有人上了一课吧。挺好的。
盛庸的命,总算是保住了,这是独立团所有人的胜利吗?普通人只能听懂朱允炆对士兵的重视,却听不出朱允炆话里的其他含义。
李景隆和林忠却听明白了。
皇上建立独立团,根本不是简单地阻击叛军,而是有更大的目的,大的连李景隆和林忠都无法想象。
皇帝已经在考虑打败叛军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的形势对朝廷不利,朱棣叛军士气正盛,势如破竹,京城岌岌可危,皇帝为什么如此自信?
是盲目自信?还是胸有成竹?
林忠无法判断,但是李景隆却清楚,如果能按照皇帝的计划一步一步进展顺利,肯定能一举歼灭叛军。
但是,皇帝的计划会顺利吗?铁铉能拿下北平吗?能和徐辉祖合兵一处,南下和京城大军形成对叛军的合围吗?
不管怎么说,通过盛庸这件事情,独立团所有人明白了团规和军纪在皇上心中的位置,每个人也开始自觉的遵守纪律,从心底不敢拿团规和军纪不当回事。
也通过独立团全体给盛庸求情,所有人更加团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