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截然不同的帝国 (第二更,求订阅)
其实,所谓的“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且富足的生活着!”,这套话术差不多,也就是和后世米帝动不动就说什么“我们给他们带去了自由与z”一样,都是话术而已,但不得不说,这套话术听起来倒也不错。
对于帝国扩张来说,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总好过没有理由吧。
占领?
开什么玩笑。
咱那是解放。
相比于米帝那种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纠结。大明帝国无疑是灵活的,帝国压根就没有纠结什么,直接先扶持一个傀儡,然后等个三五年的功夫就直接“合邦”了。
这操作可一可二,还可三。
别问,问就是民众的选择。
其实在这一点上,朱大皇帝一直都是充分借鉴另一个世界米帝的“成功经验”。虽然米帝很多时候就是当了婊子,没能立住牌坊。
说句难听的,现在大明真是既把婊子当了,还把牌坊给立住了。
当然,相比于米帝带去的战争与毁灭,大明是切切实实的给所有人带去了生活上的改变。
这一点倒不是朱大皇帝自吹自擂,而是有人背书的。
“……大明帝国的工业腾飞,究其根源源自于皇室财团,就是一种类似于国家主导下的工业化模式,在帝国成立之后,皇家财团的主导转变成为国家主导,尽管这样的模式在其它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但却都不像大明帝国走的那么远,在大明帝国,我们目睹了帝国是如何将这种模式推广发展——帝国官方首先制定工业经济发展计划,一边成立国营公司,用于带动某些地区或行业的发展;一边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的流向,充分调动官方以及民间的资本,从而推动了帝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翻看着好友卡尔最后的遗作,弗里德里希的心情显得有点沉重,好友的离世,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但是好友的最后几年无疑是充实的他一直在帝国进行考察,对这个国度的考察,让他收获了许多答案。
“……通过对帝国的农场的研究,我发现帝国农场的模式,与其说是农场,不如说是股份制公司,大明帝国的农场——几乎伴随着其早期发展,表面上看起来,它似乎是属于公司,或者国家,但是实际上,农场的员工,本身就是农场的股东,每一户的股份多少完全一样,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管理层——场长。而这些股东本身又是公司的员工,在他们监督管理层运营……这些农庄其实就是一家员工持股的公司。而且它们的业务都非常突出,就是农业!一点不复杂,在经营过程中得到种种的扶植,比如提供土地——以土地作为股本,国家作为股东成员,派出会计负责财务,对农场经营进行审计。同时设立专门公司收购农产品,由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等。所以帝国的农场经营一直都非常成功……”
坐书桌前的弗德里希翻看着好友的遗作时,在过去几年经商中,他没少和农场打交道,自然知道那些农场的经营是非常成功的。
“农场,对于大明帝国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都被人们所忽视,全世界只看到帝国迅速腾飞的工业,是什么让他们仅仅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赶超了英国?仅仅只是因为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农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新大陆广阔的土地,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土地安置移民,充足的人口是大明帝国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二是农场为其工业化筹集了足够的资金。通过大明帝国过去十二来的进出口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支撑大明工业化的资金,除了帝国财团等来自民间的直接投资之外,帝国官方的投资,恰恰是通过农场的利润分红获得的,仅1880年度,帝国官方统计农场分红为五亿三千万四百万明元,同年,帝国官方工业投资七亿八千万元,其三分之二的投资来自于农场分红。
真正支持大明工业化的恰恰是农业!
早在南华时期,其的出口产品就包括大量的农产品——牛肉、牛奶、皮革、棕榈油、小麦、面粉等等,而在1870年度,帝国的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一亿英镑,占其出口的75%以上!而与此同时大明帝国的进口,也差不多是一亿英镑。如果没有这么农产品,那么大明每年就要承受三千万英镑以上,也就是一亿明元的逆差……”
这些数字是什么?
是卡尔对大明帝国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卡尔一直在认真的研究着观察着这个国家,甚至就连同弗德里希也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这个国家——这几年他一直在这里经商。
“1881年,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第一次突破一千万吨,以此为标志,帝国工业经济超过英国,而早在1878年,帝国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英国……尽管当时全世界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切,但,正是在那一年,大明帝国把英国等传统欧洲国家远远的甩在了身后,直到1881年,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一千万吨时,全世界才惊讶的发现,帝国已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全世界都关注着其如此惊人的工业成就时,似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一点——大明帝国对工人福利的重视,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国家!”
工人福利。
看到这几个字眼时,弗德里希在目光显得有些复杂,卡尔他们在欧洲的时候,曾经一次又一次的为工人的福利大声疾呼,可是他们的疾呼换来的是什么呢?
八小时工作制?
尽管早在十几年前,卡尔等人就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可是,也就不过就是大声疾呼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工厂主会接受。
可是在大明帝国,这一切都是截然不同的。
“在电灯发明之前,工厂的普遍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而在电灯发明之后,工厂的普遍工作时间被延长到14小时以上,在欧美的工人在繁重且超长的工作中,身体饱受摧毁的时候,作为发明电灯的国度,大明帝国并没有因为电灯的发明,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长,却在不断的降低工时,从最高12小时,降低至10个小时,甚至其中还包括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
随后,在卡尔的手稿中提到了大明的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甚至还提到了大明的公租房制度。
“我们常说,帝国的统治是腐朽的,是注定被历史所淘汰的,但是在这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帝国统治——正像其盛德皇帝所言——帝国的责任就是让所有国民幸福、快乐且富足的生活着!”
对于帝国扩张来说,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总好过没有理由吧。
占领?
开什么玩笑。
咱那是解放。
相比于米帝那种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纠结。大明帝国无疑是灵活的,帝国压根就没有纠结什么,直接先扶持一个傀儡,然后等个三五年的功夫就直接“合邦”了。
这操作可一可二,还可三。
别问,问就是民众的选择。
其实在这一点上,朱大皇帝一直都是充分借鉴另一个世界米帝的“成功经验”。虽然米帝很多时候就是当了婊子,没能立住牌坊。
说句难听的,现在大明真是既把婊子当了,还把牌坊给立住了。
当然,相比于米帝带去的战争与毁灭,大明是切切实实的给所有人带去了生活上的改变。
这一点倒不是朱大皇帝自吹自擂,而是有人背书的。
“……大明帝国的工业腾飞,究其根源源自于皇室财团,就是一种类似于国家主导下的工业化模式,在帝国成立之后,皇家财团的主导转变成为国家主导,尽管这样的模式在其它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但却都不像大明帝国走的那么远,在大明帝国,我们目睹了帝国是如何将这种模式推广发展——帝国官方首先制定工业经济发展计划,一边成立国营公司,用于带动某些地区或行业的发展;一边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的流向,充分调动官方以及民间的资本,从而推动了帝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翻看着好友卡尔最后的遗作,弗里德里希的心情显得有点沉重,好友的离世,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但是好友的最后几年无疑是充实的他一直在帝国进行考察,对这个国度的考察,让他收获了许多答案。
“……通过对帝国的农场的研究,我发现帝国农场的模式,与其说是农场,不如说是股份制公司,大明帝国的农场——几乎伴随着其早期发展,表面上看起来,它似乎是属于公司,或者国家,但是实际上,农场的员工,本身就是农场的股东,每一户的股份多少完全一样,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管理层——场长。而这些股东本身又是公司的员工,在他们监督管理层运营……这些农庄其实就是一家员工持股的公司。而且它们的业务都非常突出,就是农业!一点不复杂,在经营过程中得到种种的扶植,比如提供土地——以土地作为股本,国家作为股东成员,派出会计负责财务,对农场经营进行审计。同时设立专门公司收购农产品,由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等。所以帝国的农场经营一直都非常成功……”
坐书桌前的弗德里希翻看着好友的遗作时,在过去几年经商中,他没少和农场打交道,自然知道那些农场的经营是非常成功的。
“农场,对于大明帝国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都被人们所忽视,全世界只看到帝国迅速腾飞的工业,是什么让他们仅仅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赶超了英国?仅仅只是因为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农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新大陆广阔的土地,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土地安置移民,充足的人口是大明帝国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二是农场为其工业化筹集了足够的资金。通过大明帝国过去十二来的进出口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支撑大明工业化的资金,除了帝国财团等来自民间的直接投资之外,帝国官方的投资,恰恰是通过农场的利润分红获得的,仅1880年度,帝国官方统计农场分红为五亿三千万四百万明元,同年,帝国官方工业投资七亿八千万元,其三分之二的投资来自于农场分红。
真正支持大明工业化的恰恰是农业!
早在南华时期,其的出口产品就包括大量的农产品——牛肉、牛奶、皮革、棕榈油、小麦、面粉等等,而在1870年度,帝国的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一亿英镑,占其出口的75%以上!而与此同时大明帝国的进口,也差不多是一亿英镑。如果没有这么农产品,那么大明每年就要承受三千万英镑以上,也就是一亿明元的逆差……”
这些数字是什么?
是卡尔对大明帝国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卡尔一直在认真的研究着观察着这个国家,甚至就连同弗德里希也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这个国家——这几年他一直在这里经商。
“1881年,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第一次突破一千万吨,以此为标志,帝国工业经济超过英国,而早在1878年,帝国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英国……尽管当时全世界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切,但,正是在那一年,大明帝国把英国等传统欧洲国家远远的甩在了身后,直到1881年,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一千万吨时,全世界才惊讶的发现,帝国已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全世界都关注着其如此惊人的工业成就时,似乎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一点——大明帝国对工人福利的重视,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国家!”
工人福利。
看到这几个字眼时,弗德里希在目光显得有些复杂,卡尔他们在欧洲的时候,曾经一次又一次的为工人的福利大声疾呼,可是他们的疾呼换来的是什么呢?
八小时工作制?
尽管早在十几年前,卡尔等人就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可是,也就不过就是大声疾呼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工厂主会接受。
可是在大明帝国,这一切都是截然不同的。
“在电灯发明之前,工厂的普遍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而在电灯发明之后,工厂的普遍工作时间被延长到14小时以上,在欧美的工人在繁重且超长的工作中,身体饱受摧毁的时候,作为发明电灯的国度,大明帝国并没有因为电灯的发明,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长,却在不断的降低工时,从最高12小时,降低至10个小时,甚至其中还包括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
随后,在卡尔的手稿中提到了大明的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甚至还提到了大明的公租房制度。
“我们常说,帝国的统治是腐朽的,是注定被历史所淘汰的,但是在这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帝国统治——正像其盛德皇帝所言——帝国的责任就是让所有国民幸福、快乐且富足的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