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忠烈千秋(第一更,求订阅)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第947章忠烈千秋(第一更,求订阅)
忠烈祠,既是供奉阵亡官兵的祭祠所在,同样也是国家公墓,位于应天南郊的忠烈祠占地达数百公顷,这片规模宏大的墓地,尽是一片绿色,看起来宛如国防绿一般。和所有的墓地一样,这里显得有些冷清,绿色的墓地上,只有几条白色绵延到远处,那是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墓碑,数量虽然不多,但这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在公墓的入口处,是一座华夏式城门式的牌坊,牌坊中央门廊上书“忠烈千秋”,右侧门廊上书“成仁”,左侧门廊上书“取义”,此取自于文天祥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再往里走,沿着通道两侧的松柏,就能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式建筑,那里就是忠烈祠了,它的形制借鉴了唐代的含元殿——完全出自朱大皇帝之手,他凭借回忆绘制了后世对含元殿的复原草图,然后将草图交给建筑师们,历时三年才建成这座大型宫殿式建筑,从其建成的那天起,就是整个南美最具华夏风韵的华夏式建筑。
不建皇宫建忠祠!
由此可见大明与历朝历代的不同!
忠烈祠不仅供奉着大明阵亡将士的牌位,同样也供奉着自先秦起到明末的华夏忠臣义士的牌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华夏文明的传承。
毕竟立国于南美的大明,不过只是华夏数千年历史中的一员,华夏的先贤英烈们可以在这里得到一年四祭。
对于大明而言这里既是祭祀先烈的忠烈祠,也同样是一个纪念中心,他右翼侧殿是先贤祠,供奉着华夏先贤,而左翼侧殿是游就馆,展示着大明军队的武备以及缴获的各国兵器,从其建成的那天起,就经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参观。
今天和往日一样,有从应天学校过来的小学生来这里参观,与往日不同的是,平日里静悄悄的忠烈祠显得有点“喧嚣”。
“砰!砰……”
整齐的排枪声,从空旷墓地里传来时,正在进行参观着学生们,纷纷的立正,他们目视着枪声传来的方向。烈士的葬礼正在进行着,战争总是会死人的,每天都是阵亡战士的骨灰从前线送到应天,在忠烈祠的公墓里每天都会有葬礼进行着。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如茵的绿地上,在白色的墓碑之间,顺着枪声的方向走去,这些年少的学生们,对于军人的葬礼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些向往,毕竟,在大明的中学课文中,就有军人葬礼的描述。
庄严且肃穆。
这是他们第一次目睹军的葬礼,但是与书上的描术不同的是,今天这里没有亲人的抽泣声。
“砰……”
待学生们走近后,他们看到了十几米开外正在进行着的葬礼。
六名持枪的军人,举着步枪对着空中鸣枪。
“预备……放!”
“砰!”
枪声再次随着军士的口令声响起,尽管枪声让学生们的身体微微惊颤了一下,但是此时他们的神色却变得的更加的肃穆。
学生们自觉的排成排对着墓地行着军礼。
“砰!”
“都……都……都、都……都、都……”
礼枪声结束之后,军号手拿起军号吹响了熄灯号,低沉的熄灯号声此时显得极其的肃穆。
墓前,没有送行的亲人,只有六名身着礼服的士兵站在那里,即将入土的棺材上盖着国旗,这是属于军人的荣耀,
伴着低沉且肃穆的熄灯号,站立在棺旁的六名士兵同时抬起国旗,他们的手上戴着白手套,然后轻轻的把沿中线国旗合拢,战士们按照标准的折旗步骤,站立军棺两侧六手相交,动作轻缓的将国旗折起。
领队的士官双臂交拢将国旗合抱在胸前,然后缓缓的走前墓地前的士兵。
“这面旗帜,以皇帝陛下和国家的名义,献给您!用以感激您的兄弟为帝国做出的光荣、忠诚且可敬的贡献,谨以这面旗帜表达整个国家以及帝**团对他的感激之情。”
孩子们甚至可以背下这段话,这是写在书本上的“赠旗语”,按道理是应该交给阵亡官兵亲人的,如果他们没有亲人,则交给他的兄弟——战友。
事实上,在大明许多阵亡的战士都没有亲人,他们孤身一人飘洋过海来到这里,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忠诚缔造了这个国家,为华夏民族开拓了这片土地,他们被安葬在忠烈祠,他们理应得到祭奠与愐怀。
士官的声音低沉,他用双手把国旗轻轻的送到战友的面前,尽管一切就像是流程一般,但当战士接过国旗的时候,他同样用双臂将其抱在胸前,像是拥抱着自己的兄弟一般。
完成“赠旗礼”后,士官向年青的战士敬了一个军礼,他的动作轻缓,似乎充满了不舍,此时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的肃穆……
以皇帝陛下和国家的名义缅怀他们,感激他们!
在大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背出这句话,是军人的牺牲奠定了这个国家的一切,也正因如此,他们值得人们去尊重,也必须得到人们的尊重与缅怀。
十七年!
在过去的十七年间,许多人的习惯和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十七年前,军人是当差吃粮的丘八,而现在呢?军人是神圣且令人尊重的。
是什么铸就了这一切,是军人的牺牲,军人的勇敢,当然还有就是国家发自骨子里对军人的推崇以及诸多的保障,而不是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军人是令人尊重的职业”。
为了表示对军人的敬重,大明用许多看似有些教条化的东西,用细微到繁琐的条令去保障军人生前以及身后的利益,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关切,让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军人地位的不同寻常。
此时,在这些魂归忠烈祠的忠烈之士的葬礼上,这些神情肃穆的学生们,又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比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军葬”更加的直观,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anyanapp安卓苹果均可。】
忠烈祠,既是供奉阵亡官兵的祭祠所在,同样也是国家公墓,位于应天南郊的忠烈祠占地达数百公顷,这片规模宏大的墓地,尽是一片绿色,看起来宛如国防绿一般。和所有的墓地一样,这里显得有些冷清,绿色的墓地上,只有几条白色绵延到远处,那是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墓碑,数量虽然不多,但这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在公墓的入口处,是一座华夏式城门式的牌坊,牌坊中央门廊上书“忠烈千秋”,右侧门廊上书“成仁”,左侧门廊上书“取义”,此取自于文天祥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再往里走,沿着通道两侧的松柏,就能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式建筑,那里就是忠烈祠了,它的形制借鉴了唐代的含元殿——完全出自朱大皇帝之手,他凭借回忆绘制了后世对含元殿的复原草图,然后将草图交给建筑师们,历时三年才建成这座大型宫殿式建筑,从其建成的那天起,就是整个南美最具华夏风韵的华夏式建筑。
不建皇宫建忠祠!
由此可见大明与历朝历代的不同!
忠烈祠不仅供奉着大明阵亡将士的牌位,同样也供奉着自先秦起到明末的华夏忠臣义士的牌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华夏文明的传承。
毕竟立国于南美的大明,不过只是华夏数千年历史中的一员,华夏的先贤英烈们可以在这里得到一年四祭。
对于大明而言这里既是祭祀先烈的忠烈祠,也同样是一个纪念中心,他右翼侧殿是先贤祠,供奉着华夏先贤,而左翼侧殿是游就馆,展示着大明军队的武备以及缴获的各国兵器,从其建成的那天起,就经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参观。
今天和往日一样,有从应天学校过来的小学生来这里参观,与往日不同的是,平日里静悄悄的忠烈祠显得有点“喧嚣”。
“砰!砰……”
整齐的排枪声,从空旷墓地里传来时,正在进行参观着学生们,纷纷的立正,他们目视着枪声传来的方向。烈士的葬礼正在进行着,战争总是会死人的,每天都是阵亡战士的骨灰从前线送到应天,在忠烈祠的公墓里每天都会有葬礼进行着。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如茵的绿地上,在白色的墓碑之间,顺着枪声的方向走去,这些年少的学生们,对于军人的葬礼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些向往,毕竟,在大明的中学课文中,就有军人葬礼的描述。
庄严且肃穆。
这是他们第一次目睹军的葬礼,但是与书上的描术不同的是,今天这里没有亲人的抽泣声。
“砰……”
待学生们走近后,他们看到了十几米开外正在进行着的葬礼。
六名持枪的军人,举着步枪对着空中鸣枪。
“预备……放!”
“砰!”
枪声再次随着军士的口令声响起,尽管枪声让学生们的身体微微惊颤了一下,但是此时他们的神色却变得的更加的肃穆。
学生们自觉的排成排对着墓地行着军礼。
“砰!”
“都……都……都、都……都、都……”
礼枪声结束之后,军号手拿起军号吹响了熄灯号,低沉的熄灯号声此时显得极其的肃穆。
墓前,没有送行的亲人,只有六名身着礼服的士兵站在那里,即将入土的棺材上盖着国旗,这是属于军人的荣耀,
伴着低沉且肃穆的熄灯号,站立在棺旁的六名士兵同时抬起国旗,他们的手上戴着白手套,然后轻轻的把沿中线国旗合拢,战士们按照标准的折旗步骤,站立军棺两侧六手相交,动作轻缓的将国旗折起。
领队的士官双臂交拢将国旗合抱在胸前,然后缓缓的走前墓地前的士兵。
“这面旗帜,以皇帝陛下和国家的名义,献给您!用以感激您的兄弟为帝国做出的光荣、忠诚且可敬的贡献,谨以这面旗帜表达整个国家以及帝**团对他的感激之情。”
孩子们甚至可以背下这段话,这是写在书本上的“赠旗语”,按道理是应该交给阵亡官兵亲人的,如果他们没有亲人,则交给他的兄弟——战友。
事实上,在大明许多阵亡的战士都没有亲人,他们孤身一人飘洋过海来到这里,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忠诚缔造了这个国家,为华夏民族开拓了这片土地,他们被安葬在忠烈祠,他们理应得到祭奠与愐怀。
士官的声音低沉,他用双手把国旗轻轻的送到战友的面前,尽管一切就像是流程一般,但当战士接过国旗的时候,他同样用双臂将其抱在胸前,像是拥抱着自己的兄弟一般。
完成“赠旗礼”后,士官向年青的战士敬了一个军礼,他的动作轻缓,似乎充满了不舍,此时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的肃穆……
以皇帝陛下和国家的名义缅怀他们,感激他们!
在大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背出这句话,是军人的牺牲奠定了这个国家的一切,也正因如此,他们值得人们去尊重,也必须得到人们的尊重与缅怀。
十七年!
在过去的十七年间,许多人的习惯和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十七年前,军人是当差吃粮的丘八,而现在呢?军人是神圣且令人尊重的。
是什么铸就了这一切,是军人的牺牲,军人的勇敢,当然还有就是国家发自骨子里对军人的推崇以及诸多的保障,而不是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军人是令人尊重的职业”。
为了表示对军人的敬重,大明用许多看似有些教条化的东西,用细微到繁琐的条令去保障军人生前以及身后的利益,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关切,让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军人地位的不同寻常。
此时,在这些魂归忠烈祠的忠烈之士的葬礼上,这些神情肃穆的学生们,又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比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军葬”更加的直观,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anyanapp安卓苹果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