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明亡真正的黑手
如果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任何王朝都非常短命,那么强如两汉,或者隋唐,都没有超过三百年,哪怕再如何积弱,比如南宋和东晋,人家也依旧有一百多年的命数。无论哪个朝代,无论贫穷还是积弱,在开国时期,都是一样杀气腾腾,积极进取。
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是天灾吗
天灾的原因其实也有,但是大明之大,虽然像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会受到小冰河天气的影响,可湖南、湖北以及江浙、云贵等地,受到的气候影响却非常有限。
刘明遇拿着手指沾了一下茶杯里的水,在桌面上划了一个方块,接着道:“这就好比是一块地,就一百亩,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家两口人种这一百亩地,日子可以过得相当惬意。”
茅元仪隐隐约约明白了刘明遇的想法。
刘明遇没有理会茅元仪,直接用手指一划:“人总是要生孩子的,一对夫妻生六个孩子不多吧三儿三女,这就是三个独立的家庭,将来,这一百亩地一分为三,每个儿子就是三十三亩!”
茅元仪解释道:“侯爷寻常百姓之家,生六个孩子,能孕育三个长大成人就是祖宗保佑了!”
刘明遇点点头道:“好吧,就算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两个儿子再结婚生子,这一百亩地被分成了四份,每户二十五亩,虽然少了点,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有富余。再过十几年,这四户人家的孩子也长大了,也要分田地了,他们把祖先留下来的土地再次进行划分看,现在土地刚好够用,每人都有一块,不会有浪费,而土地的产出交完税后还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盛世。是的,一个从乱世走过来的国家,只要不出大乱子,哪怕国君再怎么无能,经过三四代人的努力,也能迎来一个盛世。”
茅元仪心中默默计算着,明朝从立国到达到国力的顶峰,刚好用了三代人!再往上推,宋朝从开国到富甲天下,也刚好用了五六十年,正好是三代人的时间,再往上推别推了,哪个朝代都是一样,虽然寒风刺骨,茅元仪的额头布满了冷汗。
刘明遇接着道:“历朝历代都经历着开国时期贫穷,三代进入盛世,然后盛极而衰弱,最终遍地烽火,强大一时的帝国轰然倒塌。汉初,刘邦出行,连五匹白马都凑不齐,只能乘牛车出行,到文、景两帝,大汉进入盛世。”
接着唐朝也是一样,李世民虽然文治武功,战功赫赫,可真正让大唐进入鼎盛时期的恰恰是各方面都不优秀的李治,他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明朝其实也是一样,成祖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万国来朝,国力强盛一时。
茅元仪在脑袋里转了一圈,惊讶的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很简单!”
刘明遇笑道:“所有的历史问题,其实都是数学问题,比如说,汉高祖立国当时才多少人口”
“一千三百万!”
“同样,唐朝立国,当时多少人口”
“武德初年,全国二百九十万户,不到九百万人。贞观十三年,全国三百零五万户,口约一千三万零五万人!”
“本朝呢”
“本朝洪武二十六年(393年),两京十三省有总户口数一千零六十五万两千八百七十户,总计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人!”
“文字记录的史料,都是虚的!”
刘明遇撇撇嘴笑道:“秦二世荒淫、隋炀帝荒淫、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荒淫,这个假象误导到很多人,用数字来那就比较直观了,就是我们大明为例,洪武二十六年统计户籍,总计六千万口,当时有多少地”
按照万历时期统计的耕地面积,当时大明有十一亿六千万亩地,比后世略低,主要是当时大对于云贵、湖南、两广的开发远不如后世。
“你现在明白了吗”
“为什么会这样”
茅元仪望着刘明遇惶急的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盛世一大坏处就是物产丰饶,国泰民安,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繁衍后代,所以人口飞快的增长。可人口是需要土地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土地又有限,有限的人口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呢,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容纳的极限之后,盛世也就化作过眼云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争夺越来越少的土地明争暗斗,想不乱都不行,如果这个时候再来几场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可以说,这个国家死定了。”
听着刘明遇风淡云轻的话,茅元仪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事实上,崇祯三年既将过去,距离崇祯十七年还有不过十三年多一点的时间。然而除了刘明遇两世为人,天下间谁敢相信,大明就这么长的寿命了其实,现在的大明,就是一个虚弱的胖子,看上去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可问题是,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刘明遇没有理会茅元仪,而是认真的道:“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土地不可能无限的分割,直到无法再供养那么多人口。富人会大肆置办地产,失去土地的人要么成为农奴,要么流离失所,越往后土地兼并就越厉害。比如说,万历新政!”
万历元年(573年),张居正成为首辅,同时开始颁布“考成法”经过万历新政,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可以说,大明有了张居正,财政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阶级矛盾也得到了缓解,只是非常可惜,随着小日子开始入侵朝鲜,作为大明的小弟,大明自然不能不管,经过先后两次战争,大明出兵前其四万,后期八万人马,最终打败了小日子。
可问题是,大明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一下子耗尽了。
其实大明的财政危机,从万历后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随着建奴的崛起,朝廷花在辽东的军费越来越多,而最最最要命的是,满朝士绅是不用交税的,但国家没有税收无法运行,怎么办
只好往那些农民身上收税了。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少,赋税却越来越沉重,最后,他们也失去了土地,那些土地要么抛荒了,要么被像士绅大户大户给兼并了,不管是哪种情况,国家都永远地失去了这份税收。
刘明遇苦笑道:“随着土地兼并,国家的税源日益枯萎,财政入不敷出,但要做的事情却一件都没有少,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必定完蛋。伴随帝国崩溃的,永远是血流成河的战争,而战争必将吞噬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大家疯了似的杀啊杀,杀啊杀,一直杀到千里无人烟,一直杀到人口减少到这片土地可以承受的甚至还有大量荒地的地步,战争结束了。”
茅元仪的脸色越来越惨白,他的身子狠狠一颤,声音沙哑道:“然后再过三四代人,盛世就开始了”
“对。”
茅元仪神情惊骇,手微微发抖道:“接着,由于国泰民安,物资充裕,人口飞速增加,一直递增到土地无法容纳的地步,然后,乱世来临了”
“你现在终于明白了!”
刘明遇拍了拍茅元仪的肩膀道:“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受能力达到均衡的一个时期而已,与君王贤明与否无关。只要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就算是一头猪,也能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反过来,一旦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有限的土地再也养不活那么多人了,就只好来一场人为的大灭绝,将人口数量强行削减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相当于系统清零,重新来过。几千年来,全世界都在重复着这个过程,不同的是我们大乱之后总是能大治,而有的地方大乱之后就是没完没了的乱,持续上千年都不消停而已。”
有句话说得,在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刘明遇不像其他人,会把明亡的原因按在把士绅阶层的头上,把儒家和士绅一棍子打死,任何一个阶层都是属于时代的产物,存在必定有存在的价值。
比如说,在门阀政治时期,门阀的作用,其实是为了对抗占据北方的鲜卑。那个时侯,汉人的命不如狗,大家需要抱团取暖。
于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以及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等一大批门阀趁乱世而起,他们掌握着兵权、财富、土地和人物,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与拓跋氏对等谈条件。后来,五代十国乱世,血流漂杵,天下所有人都意识到,武夫当权,肆无忌惮的滥杀无辜。
在那种情况下,以文御武的观点逐渐成型,大宋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而不是门阀政治时期的王与司马共天下。当门阀消亡之后,士绅趁势而起。
在恢复旧河山,重建秩序方面,士绅其实是起到促进作用,那个时代的士绅做的事情,就像现在的刘明遇做的一样,他有钱,有工具,可以带着百姓在废墟上建立新家园。
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后,特别是东林党的成立,士绅阶层就遇到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冲击。有人认为东林党代表江南士绅。
士绅是什么他们掌握着国家权力,难道不会像宋朝一样,宋朝才多大点地方,一年可以收上来多少税
一亿多贯,为什么大明一旦征收商税就是与民争利
什么时候,民变成了资本家的代表答案是东林党成立,东林党表面上代表的是江南士绅,其实还不如说是代表着江南资本家。
如果真是士绅,征收商税的政策肯定会成功实施,大明也不至于商税收入不过三十多万两银子。
东林党只是工具,明末江南资本家的一件工具。
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是天灾吗
天灾的原因其实也有,但是大明之大,虽然像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会受到小冰河天气的影响,可湖南、湖北以及江浙、云贵等地,受到的气候影响却非常有限。
刘明遇拿着手指沾了一下茶杯里的水,在桌面上划了一个方块,接着道:“这就好比是一块地,就一百亩,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家两口人种这一百亩地,日子可以过得相当惬意。”
茅元仪隐隐约约明白了刘明遇的想法。
刘明遇没有理会茅元仪,直接用手指一划:“人总是要生孩子的,一对夫妻生六个孩子不多吧三儿三女,这就是三个独立的家庭,将来,这一百亩地一分为三,每个儿子就是三十三亩!”
茅元仪解释道:“侯爷寻常百姓之家,生六个孩子,能孕育三个长大成人就是祖宗保佑了!”
刘明遇点点头道:“好吧,就算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两个儿子再结婚生子,这一百亩地被分成了四份,每户二十五亩,虽然少了点,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有富余。再过十几年,这四户人家的孩子也长大了,也要分田地了,他们把祖先留下来的土地再次进行划分看,现在土地刚好够用,每人都有一块,不会有浪费,而土地的产出交完税后还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盛世。是的,一个从乱世走过来的国家,只要不出大乱子,哪怕国君再怎么无能,经过三四代人的努力,也能迎来一个盛世。”
茅元仪心中默默计算着,明朝从立国到达到国力的顶峰,刚好用了三代人!再往上推,宋朝从开国到富甲天下,也刚好用了五六十年,正好是三代人的时间,再往上推别推了,哪个朝代都是一样,虽然寒风刺骨,茅元仪的额头布满了冷汗。
刘明遇接着道:“历朝历代都经历着开国时期贫穷,三代进入盛世,然后盛极而衰弱,最终遍地烽火,强大一时的帝国轰然倒塌。汉初,刘邦出行,连五匹白马都凑不齐,只能乘牛车出行,到文、景两帝,大汉进入盛世。”
接着唐朝也是一样,李世民虽然文治武功,战功赫赫,可真正让大唐进入鼎盛时期的恰恰是各方面都不优秀的李治,他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明朝其实也是一样,成祖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万国来朝,国力强盛一时。
茅元仪在脑袋里转了一圈,惊讶的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很简单!”
刘明遇笑道:“所有的历史问题,其实都是数学问题,比如说,汉高祖立国当时才多少人口”
“一千三百万!”
“同样,唐朝立国,当时多少人口”
“武德初年,全国二百九十万户,不到九百万人。贞观十三年,全国三百零五万户,口约一千三万零五万人!”
“本朝呢”
“本朝洪武二十六年(393年),两京十三省有总户口数一千零六十五万两千八百七十户,总计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人!”
“文字记录的史料,都是虚的!”
刘明遇撇撇嘴笑道:“秦二世荒淫、隋炀帝荒淫、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荒淫,这个假象误导到很多人,用数字来那就比较直观了,就是我们大明为例,洪武二十六年统计户籍,总计六千万口,当时有多少地”
按照万历时期统计的耕地面积,当时大明有十一亿六千万亩地,比后世略低,主要是当时大对于云贵、湖南、两广的开发远不如后世。
“你现在明白了吗”
“为什么会这样”
茅元仪望着刘明遇惶急的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盛世一大坏处就是物产丰饶,国泰民安,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繁衍后代,所以人口飞快的增长。可人口是需要土地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土地又有限,有限的人口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呢,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容纳的极限之后,盛世也就化作过眼云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争夺越来越少的土地明争暗斗,想不乱都不行,如果这个时候再来几场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可以说,这个国家死定了。”
听着刘明遇风淡云轻的话,茅元仪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事实上,崇祯三年既将过去,距离崇祯十七年还有不过十三年多一点的时间。然而除了刘明遇两世为人,天下间谁敢相信,大明就这么长的寿命了其实,现在的大明,就是一个虚弱的胖子,看上去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可问题是,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刘明遇没有理会茅元仪,而是认真的道:“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土地不可能无限的分割,直到无法再供养那么多人口。富人会大肆置办地产,失去土地的人要么成为农奴,要么流离失所,越往后土地兼并就越厉害。比如说,万历新政!”
万历元年(573年),张居正成为首辅,同时开始颁布“考成法”经过万历新政,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可以说,大明有了张居正,财政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阶级矛盾也得到了缓解,只是非常可惜,随着小日子开始入侵朝鲜,作为大明的小弟,大明自然不能不管,经过先后两次战争,大明出兵前其四万,后期八万人马,最终打败了小日子。
可问题是,大明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一下子耗尽了。
其实大明的财政危机,从万历后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随着建奴的崛起,朝廷花在辽东的军费越来越多,而最最最要命的是,满朝士绅是不用交税的,但国家没有税收无法运行,怎么办
只好往那些农民身上收税了。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少,赋税却越来越沉重,最后,他们也失去了土地,那些土地要么抛荒了,要么被像士绅大户大户给兼并了,不管是哪种情况,国家都永远地失去了这份税收。
刘明遇苦笑道:“随着土地兼并,国家的税源日益枯萎,财政入不敷出,但要做的事情却一件都没有少,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必定完蛋。伴随帝国崩溃的,永远是血流成河的战争,而战争必将吞噬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大家疯了似的杀啊杀,杀啊杀,一直杀到千里无人烟,一直杀到人口减少到这片土地可以承受的甚至还有大量荒地的地步,战争结束了。”
茅元仪的脸色越来越惨白,他的身子狠狠一颤,声音沙哑道:“然后再过三四代人,盛世就开始了”
“对。”
茅元仪神情惊骇,手微微发抖道:“接着,由于国泰民安,物资充裕,人口飞速增加,一直递增到土地无法容纳的地步,然后,乱世来临了”
“你现在终于明白了!”
刘明遇拍了拍茅元仪的肩膀道:“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受能力达到均衡的一个时期而已,与君王贤明与否无关。只要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就算是一头猪,也能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反过来,一旦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有限的土地再也养不活那么多人了,就只好来一场人为的大灭绝,将人口数量强行削减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相当于系统清零,重新来过。几千年来,全世界都在重复着这个过程,不同的是我们大乱之后总是能大治,而有的地方大乱之后就是没完没了的乱,持续上千年都不消停而已。”
有句话说得,在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刘明遇不像其他人,会把明亡的原因按在把士绅阶层的头上,把儒家和士绅一棍子打死,任何一个阶层都是属于时代的产物,存在必定有存在的价值。
比如说,在门阀政治时期,门阀的作用,其实是为了对抗占据北方的鲜卑。那个时侯,汉人的命不如狗,大家需要抱团取暖。
于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以及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等一大批门阀趁乱世而起,他们掌握着兵权、财富、土地和人物,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与拓跋氏对等谈条件。后来,五代十国乱世,血流漂杵,天下所有人都意识到,武夫当权,肆无忌惮的滥杀无辜。
在那种情况下,以文御武的观点逐渐成型,大宋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而不是门阀政治时期的王与司马共天下。当门阀消亡之后,士绅趁势而起。
在恢复旧河山,重建秩序方面,士绅其实是起到促进作用,那个时代的士绅做的事情,就像现在的刘明遇做的一样,他有钱,有工具,可以带着百姓在废墟上建立新家园。
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后,特别是东林党的成立,士绅阶层就遇到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冲击。有人认为东林党代表江南士绅。
士绅是什么他们掌握着国家权力,难道不会像宋朝一样,宋朝才多大点地方,一年可以收上来多少税
一亿多贯,为什么大明一旦征收商税就是与民争利
什么时候,民变成了资本家的代表答案是东林党成立,东林党表面上代表的是江南士绅,其实还不如说是代表着江南资本家。
如果真是士绅,征收商税的政策肯定会成功实施,大明也不至于商税收入不过三十多万两银子。
东林党只是工具,明末江南资本家的一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