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团圆了
“外祖父。”她乖乖地回了一声。
窗幔外头挂着的流苏碰上车厢发出响声,楚老爷子看着姜妤瘦下去的脸,叹了一口气。若知这孩子的日子过得如此苦,倒不如早就把她接来,何必又闹出离家出走去外面讨生活的下场。
二人许久未见,一老一少坐在一起也不知谈些什么。他问“听延敬说你在外面开了家食肆?”
姜妤马上就想到了楚延敬的那封家书。她如实回答“是,一开始在镇上开的是食肆,后来生意做大了,到县里开的酒楼。”
“我们丫头越发能干了。”
至此,两人就没再聊下去,老年人的精力不如年轻人一样旺盛,刚才替姜妤出了一口恶气,马车上的摇晃更是让人昏昏欲睡。一会儿耳边就传来了楚老爷子的打鼾声。
在这个允许三妻四妾的时代,楚氏老夫妇恩爱有加,一生一世一双人。一共生下了三个孩子,两子一女。
楚老爷子更是给后代做好榜样,定下楚氏家规男子不纳妾,女子不为妾。
原主亲娘作为楚家的幺女,不仅受尽了两位兄长的宠爱,楚氏老夫妇更是拿她当成眼珠子一样心疼。以她的家世本可嫁给更好的男子,却偏偏看中了姜尚书。
这可真是一眼误终生。
这边楚家的男人出姜府接人了,留在府中的女人也赶忙准备好宴席为姜妤接风洗尘。楚家年轻一辈只有两个男丁,没有女娃。
姜妤是唯一的一个。
楚府的宴席已经准备好,就等着人回来呢,楚老夫人坐在屋子里一直等,脖子都要等长了却还是不见动静。
手里的佛珠捻了又捻,耐心耗尽直接往桌上一扔“老二家的,你快去瞅瞅,怎么还不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二夫人苏氏便赶忙出去看。
一旁的大夫人明氏赶紧宽慰道“母亲且放心,谅他们姜府也不敢把人扣下,再说父亲和二弟都亲自去了,准能接来,您就再等等。”
楚老夫人接过大儿媳递过来的佛珠,又重新捻了起来。一颗,两颗……
“来了来了,外甥回来了!”苏氏欢喜地跑进屋内,她在门口看了好一阵,终于让她盼到了楚家的马车,她又回来报信。
楚老太太站起来由两位儿媳搀扶着出了门。姜妤下了马车,又伸手搀着楚老爷子下来。
她行礼“见过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数年未见,不知外祖母身体可好?”
老太太感动的是老泪纵横“好好,我一切都好。好孩子,快起来。”
看着那与亡故幺女有几分相似的面庞,老太太心中百感交集,话匣子一下子打开,里面数不完的话只能暂且搁置下。
孩子都回来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去说。
除了还在外面办事未归家的楚大爷,还有常年不在家的楚延敬。人都齐了。
明氏揽过姜妤的手,牵着人往里走“阿妤,府里已经备好了酒席,就等着你来开席呢!我们的小姑娘终于回来了,叫你舅母真是好等。”
“可不是嘛。”苏氏也在一旁应和。
恍惚间,姜妤的眼角有些湿润。这才是家的样子,温馨而又美好,所有的长辈都来关心,再大的委屈都消失不见了。
众人入了席,坐在正位的是楚老爷子,再接着的是楚老太太和楚二爷,姜妤身边挨着楚延佑和苏氏。
婢女把盖在盘子上的盖子掀开撤下去,一道道菜亮在众人面前,还冒出丝丝热气,是才做好不久的。之前姜妤在镇上的员外家做过席面,厨子要准确掌握好时间,快了让菜凉了不行,慢了耽误事也是不好。
楚老爷子动了筷,众人也纷纷拿起筷子。大户人家,吃饭的筷子上也有讲究,一共分两双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楚延佑先是拿公筷给姜妤夹了鱼“阿妤,你快吃呀,千万别客气。”
明氏拿过姜妤碗给她盛了一碗汤,笑道“延佑,你这孩子没说什么客气不客气的,都是自己家也没外人,都敞开了吃罢。”
“你大伯母说的对,都是一家人。”
左一筷子右一勺子,姜妤的碗里装不开了,婢女有眼力见有拿上一只新碗。两个碗里都被装得满满当当。
“你们这是作甚,阿妤自己会夹,被你们这一弄反而倒不好意思了。”老爷子看不太下去了,出声制止她们。
有时候就是这样,别人越是热情,反而越不好意思不自觉的就把自己当成外人,倒不如自己动手来得自在。
听长辈那么一说,众人也不再有所动作了,而是在嘴上招呼姜妤。
“听延敬说你干了吃食生意?何时学会的这等好手艺?好啊,连我们都敢隐瞒。”不得不说,这说话真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明氏是长媳,出自名门,嘴皮子的功夫可是了不得。
这番话听起来仿佛让人忘记了长辈之尊,是以故友的口吻说出,让姜妤融入这个大家庭更近了一步。
姜妤咽下嘴里的饭,说道“是开了个铺子,生意还不错,我总是想着回来做一顿拿手的给你们尝尝,现在可真是逮着了机会。”
在至亲面前,是大可用不着称敬语“您”的,真正的感情不在乎这些虚礼。
老太太立马第一个出声“那感情好啊。能吃到阿妤做的饭,看来我们可是有口福喽。”
多年不见,之前听说这孩子嚣张跋扈惯了,怎么如今见了却不是那个脾性,果真,外边的风言风语是信不得的。
“什么有口福了?是不是趁我不在你们偷吃了好东西?”门被推开,楚大爷回来了。
姜妤忍不住心想不愧是亲生父子,这人未到话先到的本事可真是和楚老爷子学了分毫不差。
明氏接话“是阿妤,阿妤说要给咱们做饭吃呢,可不是有口福了吗?”
“见过大舅舅。”
楚大爷摆手,落了坐“阿妤回来了啊。”
“回来”了,在楚家人心里,是真的把姜妤当成了一家人的。
随着楚大爷的落座,楚府所有能回来的人,终于是团圆了。
。.
窗幔外头挂着的流苏碰上车厢发出响声,楚老爷子看着姜妤瘦下去的脸,叹了一口气。若知这孩子的日子过得如此苦,倒不如早就把她接来,何必又闹出离家出走去外面讨生活的下场。
二人许久未见,一老一少坐在一起也不知谈些什么。他问“听延敬说你在外面开了家食肆?”
姜妤马上就想到了楚延敬的那封家书。她如实回答“是,一开始在镇上开的是食肆,后来生意做大了,到县里开的酒楼。”
“我们丫头越发能干了。”
至此,两人就没再聊下去,老年人的精力不如年轻人一样旺盛,刚才替姜妤出了一口恶气,马车上的摇晃更是让人昏昏欲睡。一会儿耳边就传来了楚老爷子的打鼾声。
在这个允许三妻四妾的时代,楚氏老夫妇恩爱有加,一生一世一双人。一共生下了三个孩子,两子一女。
楚老爷子更是给后代做好榜样,定下楚氏家规男子不纳妾,女子不为妾。
原主亲娘作为楚家的幺女,不仅受尽了两位兄长的宠爱,楚氏老夫妇更是拿她当成眼珠子一样心疼。以她的家世本可嫁给更好的男子,却偏偏看中了姜尚书。
这可真是一眼误终生。
这边楚家的男人出姜府接人了,留在府中的女人也赶忙准备好宴席为姜妤接风洗尘。楚家年轻一辈只有两个男丁,没有女娃。
姜妤是唯一的一个。
楚府的宴席已经准备好,就等着人回来呢,楚老夫人坐在屋子里一直等,脖子都要等长了却还是不见动静。
手里的佛珠捻了又捻,耐心耗尽直接往桌上一扔“老二家的,你快去瞅瞅,怎么还不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二夫人苏氏便赶忙出去看。
一旁的大夫人明氏赶紧宽慰道“母亲且放心,谅他们姜府也不敢把人扣下,再说父亲和二弟都亲自去了,准能接来,您就再等等。”
楚老夫人接过大儿媳递过来的佛珠,又重新捻了起来。一颗,两颗……
“来了来了,外甥回来了!”苏氏欢喜地跑进屋内,她在门口看了好一阵,终于让她盼到了楚家的马车,她又回来报信。
楚老太太站起来由两位儿媳搀扶着出了门。姜妤下了马车,又伸手搀着楚老爷子下来。
她行礼“见过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数年未见,不知外祖母身体可好?”
老太太感动的是老泪纵横“好好,我一切都好。好孩子,快起来。”
看着那与亡故幺女有几分相似的面庞,老太太心中百感交集,话匣子一下子打开,里面数不完的话只能暂且搁置下。
孩子都回来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去说。
除了还在外面办事未归家的楚大爷,还有常年不在家的楚延敬。人都齐了。
明氏揽过姜妤的手,牵着人往里走“阿妤,府里已经备好了酒席,就等着你来开席呢!我们的小姑娘终于回来了,叫你舅母真是好等。”
“可不是嘛。”苏氏也在一旁应和。
恍惚间,姜妤的眼角有些湿润。这才是家的样子,温馨而又美好,所有的长辈都来关心,再大的委屈都消失不见了。
众人入了席,坐在正位的是楚老爷子,再接着的是楚老太太和楚二爷,姜妤身边挨着楚延佑和苏氏。
婢女把盖在盘子上的盖子掀开撤下去,一道道菜亮在众人面前,还冒出丝丝热气,是才做好不久的。之前姜妤在镇上的员外家做过席面,厨子要准确掌握好时间,快了让菜凉了不行,慢了耽误事也是不好。
楚老爷子动了筷,众人也纷纷拿起筷子。大户人家,吃饭的筷子上也有讲究,一共分两双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楚延佑先是拿公筷给姜妤夹了鱼“阿妤,你快吃呀,千万别客气。”
明氏拿过姜妤碗给她盛了一碗汤,笑道“延佑,你这孩子没说什么客气不客气的,都是自己家也没外人,都敞开了吃罢。”
“你大伯母说的对,都是一家人。”
左一筷子右一勺子,姜妤的碗里装不开了,婢女有眼力见有拿上一只新碗。两个碗里都被装得满满当当。
“你们这是作甚,阿妤自己会夹,被你们这一弄反而倒不好意思了。”老爷子看不太下去了,出声制止她们。
有时候就是这样,别人越是热情,反而越不好意思不自觉的就把自己当成外人,倒不如自己动手来得自在。
听长辈那么一说,众人也不再有所动作了,而是在嘴上招呼姜妤。
“听延敬说你干了吃食生意?何时学会的这等好手艺?好啊,连我们都敢隐瞒。”不得不说,这说话真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明氏是长媳,出自名门,嘴皮子的功夫可是了不得。
这番话听起来仿佛让人忘记了长辈之尊,是以故友的口吻说出,让姜妤融入这个大家庭更近了一步。
姜妤咽下嘴里的饭,说道“是开了个铺子,生意还不错,我总是想着回来做一顿拿手的给你们尝尝,现在可真是逮着了机会。”
在至亲面前,是大可用不着称敬语“您”的,真正的感情不在乎这些虚礼。
老太太立马第一个出声“那感情好啊。能吃到阿妤做的饭,看来我们可是有口福喽。”
多年不见,之前听说这孩子嚣张跋扈惯了,怎么如今见了却不是那个脾性,果真,外边的风言风语是信不得的。
“什么有口福了?是不是趁我不在你们偷吃了好东西?”门被推开,楚大爷回来了。
姜妤忍不住心想不愧是亲生父子,这人未到话先到的本事可真是和楚老爷子学了分毫不差。
明氏接话“是阿妤,阿妤说要给咱们做饭吃呢,可不是有口福了吗?”
“见过大舅舅。”
楚大爷摆手,落了坐“阿妤回来了啊。”
“回来”了,在楚家人心里,是真的把姜妤当成了一家人的。
随着楚大爷的落座,楚府所有能回来的人,终于是团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