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棒子,是何物?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一千四百零八章棒子,是何物龙江码头。
会同馆大使吕崇、主事王烁逐渐靠岸的蒸汽机船只,见上面只是悬挂着日月旗,便自顾自聊着。
王烁抱着肩膀,抵御过一阵寒风:「今年天冷得有些快。」
吕崇抓了抓胡须,迎风笑道:「可能是今年死的人太多了,老天爷也想早点下一场大雪,将尸体都给盖住。」
王烁咧嘴:「听说张辅把汉城给烧了,用不着大雪掩盖了。」
吕崇心情舒畅:「娘的,活该挫骨扬灰,这群倭军简直是畜生,流亡到东北的朝鲜百姓血泪控诉他们,这些人屠杀的手段,简直令人瞠目结舌。郑和带水军屠尽京都时,不少人觉得残暴,可现在看,郑和做得还是不够彻底啊,只屠尽一个京都怎么够,至少多屠几个地方……」
王烁无奈地摇了摇头。
自从张辅在安南留下人屠之名,大明的人屠就开始变多了起来,郑和是一个,袁岳也是一个,听说袁岳好像去找鞑靼的部落了,估计这家伙的人屠之名还能再上一层……
往年,文臣对人屠之名是厌恶的,是鄙视的,这毕竟有伤天和,有损大明仁和形象。可现如今不一样了,人屠那是将军的荣耀,至少在百姓之中是如此,在一部分官员,尤其是国子监出来的官员里更是如此。
新兴官员的理念很简单:与大明为敌,就应该灭绝。
「来了,整队。」
吕崇看到远处驶来一艘蒸汽机船,船上不止有大明的日月旗,还有一块蓝色的旗帜在飘舞,不用说,这是朝鲜太上王李芳远的使臣队伍。
李芳远终于再次来到了金陵,只不过相对洪武十年大阅兵时苍老了许多。
国破!
百姓流离失所!
李芳远哀伤不已,尤其是被迫将王位传给儿子李褆,更让李芳远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这一次来大明,所为有二。
一是为了请罪,当年图一时利益,暗中将足利幕府的使臣送至金陵,朱允炆是个记仇的皇帝,不当面请罪说清楚,估计这件事不会轻易过去。
二是为了感谢,若不是朱允炆下令大明军队进入朝鲜作战,那此时的朝鲜恐怕已经彻底被倭军占领,亡国是必然之事。
大明之于朝鲜,有救国救民的恩情,身为朝鲜太上王,朝鲜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战事即将结束的时刻,是需要来见一见朱允炆。
迎接的礼仪并不隆重,不见大臣,只有会同馆的官员。
李芳远没有嫌弃什么,随大明官员进入金陵,随后便被应许入宫。
奉天殿没了,朱允炆选择在华盖殿接见李芳远。
李芳远看着朱允炆坚毅的面孔,躬身行礼:「朝鲜太上王李芳远,见过天朝大皇帝。」
「免礼,赐座。」
朱允炆平和地安排着。
李芳远谢恩坐下之后,再次起身请罪:「倭人使臣一事,实乃我等小国贪财……」
朱允炆摆了摆手:「倭人使臣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足利幕府没了,倭军主力也没了,再提这件事已毫无意义。」
李芳远想想也是,毕竟大明水师干掉了足利义持,听说连两个天皇也没活,京都都被杀得连只鸡都没留。
已经没有倭人了,大明将那里改成了定远行省,换言之,那里是大明的领土,那领土之上的百姓,都是定远行省的百姓,也将逐渐同化为大明的百姓。
李芳远只好转而说:「天朝大皇帝怜悯朝鲜国民,派天军征讨倭军,挽朝鲜国民于水火之中,匡扶我等于危难,我代表朝鲜军民,感谢大皇帝与大明,朝鲜将永臣大明……」
朱允炆看了看左右
,左右官员与内侍等纷纷退出大殿。
李芳远有些不知所以,迷茫地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从桌案后走了出来,面色严肃地说:「李芳远,这里只有你我二人,就不要说那些虚言。你也清楚,大明灭了足利幕府,张辅的大军也驻留在朝鲜,只要朕下命令,朝鲜将并入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个行省。」
李芳远脸色一变,心头满是不安。
这不是什么威胁的话,而是随时能变为现实的事。
大明不是没这样干过,安南化交趾,亦力把里化西疆行省,倭国化定远行省,还有消息说,大明准备在南洋之中加设一个行省,以便于管理南洋。
现在朝鲜军民连倭人都打不过,更不要说打大明军队了,只要张辅收到命令,朝鲜顷刻之间便会消失。
朱允炆止住脚步,看着不安的李芳远,沉声说:「但朕想了想,若是大明周围连一个邻国也没有,着实太过寂寞。只要你答应大明三件事,朝鲜李氏王朝依旧可以存续。」
李芳远无奈地低下头:「敢问大皇帝,是哪三件事」
朱允炆抬手,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朝鲜国民全面推行汉化,无论官府还是百姓,都以汉文化为准,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所说的便是大明的音调。」
李芳远没有反对,毕竟朝鲜也没自己的文字,官方实用的都是汉文,普及到百姓底层,消除地方话,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朱允炆不等李芳远表态,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第二,朝鲜国永世与大明修好,不得做伤害大明与大明百姓的事,这一点需要写入朝鲜律令之中。违背者,罪加四等。」
李芳远深吸一口气。
这罪总共分五等,犯点错加个四等,这不就是死刑了。这也就意味着,凡是伤害大明与大明百姓的人,都得按律弄死
「若是大明百姓……」
李芳远不甘心。
朱允炆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大明百姓有错,那就交给大明官府来处置,你在怀疑大明官员无法秉公处事不成」
「不敢。」
李芳远低头。
大明是强横的,大明皇帝是霸道的,国小国弱,就只能选择依附与臣服,没有其他出路。
第二个要求的提出,简直确定了大明人在朝鲜的超然地位,这种地位让李芳远想到了元朝时期的人等制度,只是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如此想。
「那第三个条件」
李芳远内心很是不安,第二个条件已经到顶了,那第三个条件岂不是更过分
朱允炆看着李芳远,缓缓地说:「将偷盗罪改为死罪。」
「啊」
李芳远愣住了,眨了眨眼,感觉自己好像听错了。
偷盗罪改为死罪
这是什么要求,来得匪夷所思,在这种场合,说这种条件,怎么感觉有些虚幻。
朱允炆转身坐了回去:「你没听错,朕也没说错,对于朝鲜国民,对于你们那一片土地,朕要求你们在律令之中,将偷盗罪改为死罪。朕不希望听到你们偷盗华夏的汉字,说是你们朝鲜的汉字,不希望听到你们偷盗华夏的端午节,说是朝鲜的端午节……」
李芳远张大嘴,有点反应不过来。
哪个浑蛋,哪个哈皮会偷盗大明的东西冠在自己脑袋上
我们朝鲜国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出如此无耻、如此不要脸之事
是个认识字的人都知道这是华夏的字,是个有点文化的人就知道端午节是华夏的,哪怕是混混,也清楚没有华夏,朝鲜人现在还光屁股走路呢,顶多加几片叶子或几片兽皮。
「这是断不能发生之事。」
李芳远自信地说。
朱允炆呵呵冷笑,摇了摇头:「你现在说断不可能,朕是相信的,可再过几百年,谁又说得清楚呢。朕要求你们如此,是为了你们好,别活成棒子啊……」
「棒子,是何物」
李芳远发现自己有些不了解朱允炆,也不太了解大明文化了。
朱允炆没有解释,棒子不是东西这种事给李芳远说了也没用,只是让那里的百姓记住,偷盗这种事,做不得。
朝鲜要不要消灭,朱允炆考虑了很久。
考虑到倭国没有了,东北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随着兀良哈的灭亡,女真的同化,鞑靼与瓦剌即将到来的失败,朝鲜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孤国,除了臣服大明,仰仗大明,再无任何出路。
这虽然是一个临海国家,可已经类似于「内陆」,只要大明愿意,他们连一艘船都跑不出去。
最主要的是,同化朝鲜,用文化彻底占领朝鲜,也是一种占领。何况自己总不能当个皇帝,将所有事都给办完了,总得给朱文奎留点处理外交政务的余地。
再说了,留下朝鲜,有助于安抚西洋诸国不安的内心,让他们知道,大明虽然霸道,但也是真心实意帮助听话的小弟。
至于日后朱文奎未来是不是看李氏王朝不顺眼,一脚踩没了,那就不关朱允炆的事了。
李芳远全都答应下来,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
朱允炆当着李芳远的面,下达了旨意,命张辅留部分军队继续清理倭军残部,平定乱民,大军主力撤回辽东休整。
张辅必须退了,因为后勤有些跟不上,尤其是冬日开始到来,军士是夏日出征,再不回去,可就要冻死了。
现在的主战场,是鞑靼与瓦剌。
朱允炆不知道朱棣现在有没有出瀚海,也不清楚阿鲁台与本雅失里在哪里。
前线的战报,传递的速度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容我调理下身体,要连着吃二十一天的中药,这段时间腾点空休息下,过个两周左右时间,恢复两更,还请理解。」
会同馆大使吕崇、主事王烁逐渐靠岸的蒸汽机船只,见上面只是悬挂着日月旗,便自顾自聊着。
王烁抱着肩膀,抵御过一阵寒风:「今年天冷得有些快。」
吕崇抓了抓胡须,迎风笑道:「可能是今年死的人太多了,老天爷也想早点下一场大雪,将尸体都给盖住。」
王烁咧嘴:「听说张辅把汉城给烧了,用不着大雪掩盖了。」
吕崇心情舒畅:「娘的,活该挫骨扬灰,这群倭军简直是畜生,流亡到东北的朝鲜百姓血泪控诉他们,这些人屠杀的手段,简直令人瞠目结舌。郑和带水军屠尽京都时,不少人觉得残暴,可现在看,郑和做得还是不够彻底啊,只屠尽一个京都怎么够,至少多屠几个地方……」
王烁无奈地摇了摇头。
自从张辅在安南留下人屠之名,大明的人屠就开始变多了起来,郑和是一个,袁岳也是一个,听说袁岳好像去找鞑靼的部落了,估计这家伙的人屠之名还能再上一层……
往年,文臣对人屠之名是厌恶的,是鄙视的,这毕竟有伤天和,有损大明仁和形象。可现如今不一样了,人屠那是将军的荣耀,至少在百姓之中是如此,在一部分官员,尤其是国子监出来的官员里更是如此。
新兴官员的理念很简单:与大明为敌,就应该灭绝。
「来了,整队。」
吕崇看到远处驶来一艘蒸汽机船,船上不止有大明的日月旗,还有一块蓝色的旗帜在飘舞,不用说,这是朝鲜太上王李芳远的使臣队伍。
李芳远终于再次来到了金陵,只不过相对洪武十年大阅兵时苍老了许多。
国破!
百姓流离失所!
李芳远哀伤不已,尤其是被迫将王位传给儿子李褆,更让李芳远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这一次来大明,所为有二。
一是为了请罪,当年图一时利益,暗中将足利幕府的使臣送至金陵,朱允炆是个记仇的皇帝,不当面请罪说清楚,估计这件事不会轻易过去。
二是为了感谢,若不是朱允炆下令大明军队进入朝鲜作战,那此时的朝鲜恐怕已经彻底被倭军占领,亡国是必然之事。
大明之于朝鲜,有救国救民的恩情,身为朝鲜太上王,朝鲜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战事即将结束的时刻,是需要来见一见朱允炆。
迎接的礼仪并不隆重,不见大臣,只有会同馆的官员。
李芳远没有嫌弃什么,随大明官员进入金陵,随后便被应许入宫。
奉天殿没了,朱允炆选择在华盖殿接见李芳远。
李芳远看着朱允炆坚毅的面孔,躬身行礼:「朝鲜太上王李芳远,见过天朝大皇帝。」
「免礼,赐座。」
朱允炆平和地安排着。
李芳远谢恩坐下之后,再次起身请罪:「倭人使臣一事,实乃我等小国贪财……」
朱允炆摆了摆手:「倭人使臣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足利幕府没了,倭军主力也没了,再提这件事已毫无意义。」
李芳远想想也是,毕竟大明水师干掉了足利义持,听说连两个天皇也没活,京都都被杀得连只鸡都没留。
已经没有倭人了,大明将那里改成了定远行省,换言之,那里是大明的领土,那领土之上的百姓,都是定远行省的百姓,也将逐渐同化为大明的百姓。
李芳远只好转而说:「天朝大皇帝怜悯朝鲜国民,派天军征讨倭军,挽朝鲜国民于水火之中,匡扶我等于危难,我代表朝鲜军民,感谢大皇帝与大明,朝鲜将永臣大明……」
朱允炆看了看左右
,左右官员与内侍等纷纷退出大殿。
李芳远有些不知所以,迷茫地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从桌案后走了出来,面色严肃地说:「李芳远,这里只有你我二人,就不要说那些虚言。你也清楚,大明灭了足利幕府,张辅的大军也驻留在朝鲜,只要朕下命令,朝鲜将并入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个行省。」
李芳远脸色一变,心头满是不安。
这不是什么威胁的话,而是随时能变为现实的事。
大明不是没这样干过,安南化交趾,亦力把里化西疆行省,倭国化定远行省,还有消息说,大明准备在南洋之中加设一个行省,以便于管理南洋。
现在朝鲜军民连倭人都打不过,更不要说打大明军队了,只要张辅收到命令,朝鲜顷刻之间便会消失。
朱允炆止住脚步,看着不安的李芳远,沉声说:「但朕想了想,若是大明周围连一个邻国也没有,着实太过寂寞。只要你答应大明三件事,朝鲜李氏王朝依旧可以存续。」
李芳远无奈地低下头:「敢问大皇帝,是哪三件事」
朱允炆抬手,伸出一根手指:「第一,朝鲜国民全面推行汉化,无论官府还是百姓,都以汉文化为准,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所说的便是大明的音调。」
李芳远没有反对,毕竟朝鲜也没自己的文字,官方实用的都是汉文,普及到百姓底层,消除地方话,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朱允炆不等李芳远表态,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第二,朝鲜国永世与大明修好,不得做伤害大明与大明百姓的事,这一点需要写入朝鲜律令之中。违背者,罪加四等。」
李芳远深吸一口气。
这罪总共分五等,犯点错加个四等,这不就是死刑了。这也就意味着,凡是伤害大明与大明百姓的人,都得按律弄死
「若是大明百姓……」
李芳远不甘心。
朱允炆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大明百姓有错,那就交给大明官府来处置,你在怀疑大明官员无法秉公处事不成」
「不敢。」
李芳远低头。
大明是强横的,大明皇帝是霸道的,国小国弱,就只能选择依附与臣服,没有其他出路。
第二个要求的提出,简直确定了大明人在朝鲜的超然地位,这种地位让李芳远想到了元朝时期的人等制度,只是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如此想。
「那第三个条件」
李芳远内心很是不安,第二个条件已经到顶了,那第三个条件岂不是更过分
朱允炆看着李芳远,缓缓地说:「将偷盗罪改为死罪。」
「啊」
李芳远愣住了,眨了眨眼,感觉自己好像听错了。
偷盗罪改为死罪
这是什么要求,来得匪夷所思,在这种场合,说这种条件,怎么感觉有些虚幻。
朱允炆转身坐了回去:「你没听错,朕也没说错,对于朝鲜国民,对于你们那一片土地,朕要求你们在律令之中,将偷盗罪改为死罪。朕不希望听到你们偷盗华夏的汉字,说是你们朝鲜的汉字,不希望听到你们偷盗华夏的端午节,说是朝鲜的端午节……」
李芳远张大嘴,有点反应不过来。
哪个浑蛋,哪个哈皮会偷盗大明的东西冠在自己脑袋上
我们朝鲜国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出如此无耻、如此不要脸之事
是个认识字的人都知道这是华夏的字,是个有点文化的人就知道端午节是华夏的,哪怕是混混,也清楚没有华夏,朝鲜人现在还光屁股走路呢,顶多加几片叶子或几片兽皮。
「这是断不能发生之事。」
李芳远自信地说。
朱允炆呵呵冷笑,摇了摇头:「你现在说断不可能,朕是相信的,可再过几百年,谁又说得清楚呢。朕要求你们如此,是为了你们好,别活成棒子啊……」
「棒子,是何物」
李芳远发现自己有些不了解朱允炆,也不太了解大明文化了。
朱允炆没有解释,棒子不是东西这种事给李芳远说了也没用,只是让那里的百姓记住,偷盗这种事,做不得。
朝鲜要不要消灭,朱允炆考虑了很久。
考虑到倭国没有了,东北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随着兀良哈的灭亡,女真的同化,鞑靼与瓦剌即将到来的失败,朝鲜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孤国,除了臣服大明,仰仗大明,再无任何出路。
这虽然是一个临海国家,可已经类似于「内陆」,只要大明愿意,他们连一艘船都跑不出去。
最主要的是,同化朝鲜,用文化彻底占领朝鲜,也是一种占领。何况自己总不能当个皇帝,将所有事都给办完了,总得给朱文奎留点处理外交政务的余地。
再说了,留下朝鲜,有助于安抚西洋诸国不安的内心,让他们知道,大明虽然霸道,但也是真心实意帮助听话的小弟。
至于日后朱文奎未来是不是看李氏王朝不顺眼,一脚踩没了,那就不关朱允炆的事了。
李芳远全都答应下来,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
朱允炆当着李芳远的面,下达了旨意,命张辅留部分军队继续清理倭军残部,平定乱民,大军主力撤回辽东休整。
张辅必须退了,因为后勤有些跟不上,尤其是冬日开始到来,军士是夏日出征,再不回去,可就要冻死了。
现在的主战场,是鞑靼与瓦剌。
朱允炆不知道朱棣现在有没有出瀚海,也不清楚阿鲁台与本雅失里在哪里。
前线的战报,传递的速度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容我调理下身体,要连着吃二十一天的中药,这段时间腾点空休息下,过个两周左右时间,恢复两更,还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