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剑指小琉球岛
京师,朝会。
御史魏冕上书:“海贼据守小琉球岛,过往海商深受其害!臣请皇上动用水师,清剿庆元海贼团,以确保海上贸易之路畅通无阻。”
户部给事中张温拿出了种种数据,力证航海贸易、港口税收对朝廷财政的重要性,并总结:“若任由海贼袭扰海商,他日将无商南下,无商北上,朝廷想要互通有无于南洋只能是虚幻。臣请皇上,下旨水师,进军小琉球岛,彻底除掉当地海贼!”
对于突然乱了的东南海域,解缙、杨士奇很是疑惑的,包括铁铉、夏元吉、徐辉祖等人,也很是不理解。
要知道南洋王陈祖义已经被打得找不到踪影了,连个头都不冒一下,零散的海贼们更是闻风丧胆,见行情不妙,纷纷弃船上岸,改了职业。
突然出现了一个庆元海贼团,也说不上突然,建文六年二月阳江船厂被劫事件也有他的一份,只不过这个海贼团消失了很长时间,按理说,面对越发强大的水师船队,他们应该继续躲藏,藏的严严实实,避免被水师发现才对。
可现实是,这个海贼团不仅不再躲藏,反而还明目张胆地干起了抢劫的行当。你愿意抢,找个山沟沟里,喊此路是你开,此树是你栽,没人说啥,可在大海上抢海商,还是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带抢海商,那就是属于找死了。
这种反常的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是怀疑庆元海贼团的海贼头领方天画是不是脑子被撞坏了。
招惹大明水师,这不是正常人会选择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方天画是怎么想的,他毕竟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大明,若大明不作出点行动,给予报复,那就太不正常了。
兵部郎中潘行出班:“皇上,远航贸易安全全赖水道,水道不靖平,远航贸易必会受损。眼下男南洋诸国使臣已差人送来急报,希望朝廷能按《共和贸易书》,保护航道安全,朝廷应立即调水师主力出击,此乃收人心之举。”
朱允炆见造势已然差不多,故作难处地说:“水师清剿海贼并不是难事,朕只怕今日清剿了庆元海贼团,他日还会出现另外一个海贼团占据小琉球岛,继续威胁航道安全啊。”
解缙瞳孔一凝,一串串的消息顿时贯通,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朱允炆想要以清剿庆元海贼团为借口,发兵占领小琉球岛!这个结果,恐怕是朱允炆最想要看到的,换言之,朱允炆才是一切一切的最大受益者!
这到底是庆元海贼团不小心贡献给朱允炆的机会,还是朱允炆在谋划与操纵这一切?解缙感觉朱允炆的目光很是深邃,深邃到了已经无法猜测,无法看穿的地步!
杨士奇眉头微微一皱,旋即舒展开来。
朱允炆是有些反常的,安南欺负大明的时候,朱允炆是愤怒的,甚至是直接动用大军征讨的。帖木儿欺负大明的时候,朱允炆可没有犹豫,而是力主出兵,干他丫的。
可现在呢?
一个小小的庆元海贼团,朱允炆竟然面露难色?
开什么玩笑!
大明水师收拾一个海贼团还需要为难?
反常背后,都是另有隐情。
杨士奇并不在意背后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小琉球岛的位置确实太过重要了,它就在福建东南方向,最窄处不到三百里!
南洋商人想要北上进入江浙、京师、天津等地,必然需要经过福建与小琉球岛之间的海峡,如果不控制小琉球岛,只是打打海贼,并不能真正确保海峡航道的安全。
没错,朝廷为了保障这一道海峡安全,控制了澎湖列岛,但问题是,澎湖列岛处在小琉球岛的西南部,而小琉球岛的北部却没有大明的军事力量。
拿下小琉球岛对于大明南洋贸易来说极为重要,是一处应该控制的战略要地,既然朱允炆想要,那就打下来吧,反正那里现在也没国家,听说还都是不开化的野猴子。
在众官员积极请令之后,杨士奇走出来:“皇上,臣以为,小琉球岛并无国家,也无人节制,很容易成为海贼聚集、停留之地,滋生祸乱。朝廷要想保海道安全,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就是占据小琉球岛,将其纳入朝廷的管辖之内,只有如此,才能绝去海贼袭扰东南之害。”
朱允炆深深看着杨士奇,连连点头:“杨爱卿说得很有道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夏元吉暗暗叹了一口气。
原以为建文七年没这么多折腾事,可以轻松过去,可现在看,朱允炆并不打算平淡、枯燥地走过这一年啊。
水师打下小琉球岛应该是没什么难度的问题,难就难在,小琉球岛如何开发,如何固守上,那里的土著还不开化,未必服管,不依靠土著,就必须移民或军屯,而这两个选项的背后,都意味着一大笔财政支出。
但夏元吉也清楚,小琉球岛确实是重要的,打下来之后,即可以作为贸易中转站,也可以作为一个军士要塞,那里应该还能种植点五谷,只要解决了粮食与物资问题,就可以成为大明在海外的一个重要岛屿。
户部支持,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给予支持。
兵部尚书铁铉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对小琉球岛上的土著也没什么怜悯之心,干脆利索地主张占据小琉球岛,土著为奴隶,贩卖至矿场,补充国库。
这是卖奴卖上瘾了……
朝廷意见统一,朱允炆下发了进取小琉球岛的旨意,时间定为九月二十五日。
没有匆促进军,是因为水师需要时间准备,而此番动员的兵力也不再是单纯的水师力量,还有京军一万军士,所需要的口粮、物资、都需要筹备与解决。
大明军士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清剿海贼,而是占领小琉球岛,作战任务不同,所需要的兵力自然也是不同。
合计两万五千军士,这个数量放在小琉球岛上,并不起眼。可大明就要靠这两万五千军士,开拓一座岛的领土,让其真正成为大明的治下之地,彻底烙上中国印!
朱允炆命李坚为大将军,陈挥、谭渊为副将军,命吕毅、高忠光、张子华、诸葛瑾等西域战斗时立下军功的众将随军出征,以期快速打开局面,控制住局势。
考虑到高山族的弓箭有些厉害,朱允炆再一次命令索靖、杜渐等人带侦察兵八百参战,以解决丛林、高山中的敌人。
京军在调动,水师在调动,一道道旨意从京师离开,传向不同的方向。
朱允炆回到武英殿,盯着大明舆图,看着东南方向的小琉球岛,拿起日月旗插了上去,轻声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以后没有乡愁了,想来就来,没有人阻止你们了。”
在朱允炆下了征讨庆元海贼团、进取小琉球岛旨意的第三天,郁新的文书便送入京师。
内阁。
解缙、杨士奇看着坐在一旁的朱允炆,心头很是沉重。
朱允炆扬了扬手中郁新的文书,愤然地说:“好啊,这就是朕治下的福建,好好的一项利民之策,被搞成了害民之策!一亩竹林,一百亩竹林,他们真敢运作!从上至下,福建多少府县,多少官吏,竟没有一人敢上报此事,是畏惧布政使的威严,还是拿了人好处,不方便开口?!”
解缙也没有想到福建的问题是如此严重,福建布政使司竟敢篡改朝廷文书、法令,找各种方法,挖各种漏洞欺压百姓,还笼络地方府县,形成地方势力!
杨士奇有些担忧郁新,他现在就如同羊入虎口,王仲和若是发起疯来,郁新很可能会性命不保。不过,郁新不是寻常之人,他警惕,机敏,有能力,应该还不会让事态变得太过严重。
解缙看着朱允炆阴郁的脸色,开口:“皇上,王仲和控制福建,力主三司,朝廷应及早应对,早点抓捕其入狱,押解京师,不宜拖延太久,以生变故。”
杨士奇赞同解缙的看法:“郁阁在发这一封文书时,并没有见过王仲和,可见此人嚣张跋扈,甚至在心里拒绝承认郁阁为福建巡抚。臣认为,福建乱局的根本在于王仲和,擒贼先擒王,只要控制了王仲和,乱局必解。至于福建官场问题,还应在处置王仲和之后再作商议。”
朱允炆点了点头:“地方官场治理是顽疾,其难度远甚京师!福建问题现在爆出来也好,至少可以让朕清醒,地方上的问题层出不穷,远谈不上清明!福建官场问题,就全权交给郁新处置吧。”
杨士奇有些担忧:“皇上,郁巡抚身边的力量有些单薄……”
朱允炆镇定地笑了笑:“单薄吗?朕认为足够了。”
杨士奇、解缙对视了一眼,彼此都有些疑惑。
兵部之中,铁铉翘着二郎腿,不时抖动着,哼唱着:“明修栈道人皆晓,暗度陈仓鬼不知……”
御史魏冕上书:“海贼据守小琉球岛,过往海商深受其害!臣请皇上动用水师,清剿庆元海贼团,以确保海上贸易之路畅通无阻。”
户部给事中张温拿出了种种数据,力证航海贸易、港口税收对朝廷财政的重要性,并总结:“若任由海贼袭扰海商,他日将无商南下,无商北上,朝廷想要互通有无于南洋只能是虚幻。臣请皇上,下旨水师,进军小琉球岛,彻底除掉当地海贼!”
对于突然乱了的东南海域,解缙、杨士奇很是疑惑的,包括铁铉、夏元吉、徐辉祖等人,也很是不理解。
要知道南洋王陈祖义已经被打得找不到踪影了,连个头都不冒一下,零散的海贼们更是闻风丧胆,见行情不妙,纷纷弃船上岸,改了职业。
突然出现了一个庆元海贼团,也说不上突然,建文六年二月阳江船厂被劫事件也有他的一份,只不过这个海贼团消失了很长时间,按理说,面对越发强大的水师船队,他们应该继续躲藏,藏的严严实实,避免被水师发现才对。
可现实是,这个海贼团不仅不再躲藏,反而还明目张胆地干起了抢劫的行当。你愿意抢,找个山沟沟里,喊此路是你开,此树是你栽,没人说啥,可在大海上抢海商,还是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带抢海商,那就是属于找死了。
这种反常的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是怀疑庆元海贼团的海贼头领方天画是不是脑子被撞坏了。
招惹大明水师,这不是正常人会选择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方天画是怎么想的,他毕竟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大明,若大明不作出点行动,给予报复,那就太不正常了。
兵部郎中潘行出班:“皇上,远航贸易安全全赖水道,水道不靖平,远航贸易必会受损。眼下男南洋诸国使臣已差人送来急报,希望朝廷能按《共和贸易书》,保护航道安全,朝廷应立即调水师主力出击,此乃收人心之举。”
朱允炆见造势已然差不多,故作难处地说:“水师清剿海贼并不是难事,朕只怕今日清剿了庆元海贼团,他日还会出现另外一个海贼团占据小琉球岛,继续威胁航道安全啊。”
解缙瞳孔一凝,一串串的消息顿时贯通,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朱允炆想要以清剿庆元海贼团为借口,发兵占领小琉球岛!这个结果,恐怕是朱允炆最想要看到的,换言之,朱允炆才是一切一切的最大受益者!
这到底是庆元海贼团不小心贡献给朱允炆的机会,还是朱允炆在谋划与操纵这一切?解缙感觉朱允炆的目光很是深邃,深邃到了已经无法猜测,无法看穿的地步!
杨士奇眉头微微一皱,旋即舒展开来。
朱允炆是有些反常的,安南欺负大明的时候,朱允炆是愤怒的,甚至是直接动用大军征讨的。帖木儿欺负大明的时候,朱允炆可没有犹豫,而是力主出兵,干他丫的。
可现在呢?
一个小小的庆元海贼团,朱允炆竟然面露难色?
开什么玩笑!
大明水师收拾一个海贼团还需要为难?
反常背后,都是另有隐情。
杨士奇并不在意背后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小琉球岛的位置确实太过重要了,它就在福建东南方向,最窄处不到三百里!
南洋商人想要北上进入江浙、京师、天津等地,必然需要经过福建与小琉球岛之间的海峡,如果不控制小琉球岛,只是打打海贼,并不能真正确保海峡航道的安全。
没错,朝廷为了保障这一道海峡安全,控制了澎湖列岛,但问题是,澎湖列岛处在小琉球岛的西南部,而小琉球岛的北部却没有大明的军事力量。
拿下小琉球岛对于大明南洋贸易来说极为重要,是一处应该控制的战略要地,既然朱允炆想要,那就打下来吧,反正那里现在也没国家,听说还都是不开化的野猴子。
在众官员积极请令之后,杨士奇走出来:“皇上,臣以为,小琉球岛并无国家,也无人节制,很容易成为海贼聚集、停留之地,滋生祸乱。朝廷要想保海道安全,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就是占据小琉球岛,将其纳入朝廷的管辖之内,只有如此,才能绝去海贼袭扰东南之害。”
朱允炆深深看着杨士奇,连连点头:“杨爱卿说得很有道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夏元吉暗暗叹了一口气。
原以为建文七年没这么多折腾事,可以轻松过去,可现在看,朱允炆并不打算平淡、枯燥地走过这一年啊。
水师打下小琉球岛应该是没什么难度的问题,难就难在,小琉球岛如何开发,如何固守上,那里的土著还不开化,未必服管,不依靠土著,就必须移民或军屯,而这两个选项的背后,都意味着一大笔财政支出。
但夏元吉也清楚,小琉球岛确实是重要的,打下来之后,即可以作为贸易中转站,也可以作为一个军士要塞,那里应该还能种植点五谷,只要解决了粮食与物资问题,就可以成为大明在海外的一个重要岛屿。
户部支持,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给予支持。
兵部尚书铁铉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对小琉球岛上的土著也没什么怜悯之心,干脆利索地主张占据小琉球岛,土著为奴隶,贩卖至矿场,补充国库。
这是卖奴卖上瘾了……
朝廷意见统一,朱允炆下发了进取小琉球岛的旨意,时间定为九月二十五日。
没有匆促进军,是因为水师需要时间准备,而此番动员的兵力也不再是单纯的水师力量,还有京军一万军士,所需要的口粮、物资、都需要筹备与解决。
大明军士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清剿海贼,而是占领小琉球岛,作战任务不同,所需要的兵力自然也是不同。
合计两万五千军士,这个数量放在小琉球岛上,并不起眼。可大明就要靠这两万五千军士,开拓一座岛的领土,让其真正成为大明的治下之地,彻底烙上中国印!
朱允炆命李坚为大将军,陈挥、谭渊为副将军,命吕毅、高忠光、张子华、诸葛瑾等西域战斗时立下军功的众将随军出征,以期快速打开局面,控制住局势。
考虑到高山族的弓箭有些厉害,朱允炆再一次命令索靖、杜渐等人带侦察兵八百参战,以解决丛林、高山中的敌人。
京军在调动,水师在调动,一道道旨意从京师离开,传向不同的方向。
朱允炆回到武英殿,盯着大明舆图,看着东南方向的小琉球岛,拿起日月旗插了上去,轻声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以后没有乡愁了,想来就来,没有人阻止你们了。”
在朱允炆下了征讨庆元海贼团、进取小琉球岛旨意的第三天,郁新的文书便送入京师。
内阁。
解缙、杨士奇看着坐在一旁的朱允炆,心头很是沉重。
朱允炆扬了扬手中郁新的文书,愤然地说:“好啊,这就是朕治下的福建,好好的一项利民之策,被搞成了害民之策!一亩竹林,一百亩竹林,他们真敢运作!从上至下,福建多少府县,多少官吏,竟没有一人敢上报此事,是畏惧布政使的威严,还是拿了人好处,不方便开口?!”
解缙也没有想到福建的问题是如此严重,福建布政使司竟敢篡改朝廷文书、法令,找各种方法,挖各种漏洞欺压百姓,还笼络地方府县,形成地方势力!
杨士奇有些担忧郁新,他现在就如同羊入虎口,王仲和若是发起疯来,郁新很可能会性命不保。不过,郁新不是寻常之人,他警惕,机敏,有能力,应该还不会让事态变得太过严重。
解缙看着朱允炆阴郁的脸色,开口:“皇上,王仲和控制福建,力主三司,朝廷应及早应对,早点抓捕其入狱,押解京师,不宜拖延太久,以生变故。”
杨士奇赞同解缙的看法:“郁阁在发这一封文书时,并没有见过王仲和,可见此人嚣张跋扈,甚至在心里拒绝承认郁阁为福建巡抚。臣认为,福建乱局的根本在于王仲和,擒贼先擒王,只要控制了王仲和,乱局必解。至于福建官场问题,还应在处置王仲和之后再作商议。”
朱允炆点了点头:“地方官场治理是顽疾,其难度远甚京师!福建问题现在爆出来也好,至少可以让朕清醒,地方上的问题层出不穷,远谈不上清明!福建官场问题,就全权交给郁新处置吧。”
杨士奇有些担忧:“皇上,郁巡抚身边的力量有些单薄……”
朱允炆镇定地笑了笑:“单薄吗?朕认为足够了。”
杨士奇、解缙对视了一眼,彼此都有些疑惑。
兵部之中,铁铉翘着二郎腿,不时抖动着,哼唱着:“明修栈道人皆晓,暗度陈仓鬼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