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重丁口,不重人口
数据对不上,说明人口普查存在极大漏洞,如果将这些材料简单汇总交给朝廷,那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恐怕依旧是一个谜团。
朱高炽在国子监学习过数据统计,也明白人口在休养生息的时候会出现明显增长,五十万人口的基数,十四年时间,不可能只增加三万多人。
试想下,上海县十一万户,十四年生了三万多人,均摊下来,至少有八万户十几年连一个孩子都没出生,除非八万户上海县百姓都打了光棍或都没了生育能力,否则这个数据绝对是错误的。
毕竟,十几年来上海县没遭遇过特大旱灾、水灾,建文朝之后,过重的徭役得到缓解,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人口外迁。
再说了,松江府这些年发展速度很快,上海县距离太仓州也不算远,是远航贸易的重要据点,不少商人进入松江府、苏州府购置田产、宅地,上海县仅仅是商人带入的落籍人口就不在少数,怎么可能出现仅仅增加七千多户,三万多人的滑稽数据
朱高炽端起茶碗,吹了一口气:“照身帖的数量是份,用这个数据核算下,相对洪武二十四年,人口增长率是多少。”
曾慎等人连忙盘算,严光祖给出了结果:“若是以照身帖为准,相较洪武二十四年,上海县增加人口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人口年增长率大致是两个点。”
邵翼点头:“若是按今年黄册汇总数据比对洪武二十四年数据,上海县每年增加人口只有两千多人,人口年增长率连零点五个点都不到。”
朱高炽眯着眼,开口道:“今年黄册汇总数据绝对是错的,用照身帖来统算,虽然只有两个点,但考虑到十二岁以下孩童不发放照身帖,仅给予照身牌,这个数据可能是对得上的,推测下上海县十二岁以下孩童有多少。”
国子监曾经做过人口统计学分析,十二岁以下孩童在人口中的占比大致是百分之十八,按照这个标准来推测,上海县十二岁以下人口数量是人,与照身帖份相加,合人。
曾慎很快厘算出来相关数据,道:“若是以照身帖加照身牌人口数据来推算,相对于洪武二十四年,人口增加了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年均人口增长率是百分之三点七,这个数据符合国子监人口增长率在百分之三点五至百分之四之间的统算结果。”
周佑、严光祖与邵翼等人看着这个结果很是惊讶,朱高炽也面如寒霜。
如果以照身帖数量加推测照身牌数量为准,上海县人口已经达到了人,但黄册户籍统算的结果却只有人,足足少报了人!
近二十三万人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个结果属实令人震惊!
严光祖面色凝重,低声说:“这个漏洞实在是太大了。”
周佑也很清楚,就一个小小的上海县,少报人口二十几万,哪怕是推测出点偏差,至少也少报了十五六万人,这简直是很难想象的事,一旦被皇上知道,不晓得会牵连多少人,上海县要倒霉,松江府要倒霉,参与核查人口的御史、国子监监生,都要倒霉!
事太大了。
朱高炽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地方瞒报了人口,将意味着贪腐的存在。
朝廷征税,只按照黄册中的人丁田亩上赋税,而那些没有在黄册之中的人口,朝廷是一文钱赋税都收不上来。
朝廷收不上来,不意味着地方收不上来,二十几万人口中除去孩童部分,还有十万人口没有上报,十万人折合两万户,哪怕是一户一两钱钞,那就是惊人的两万钱钞。
“换一县核算!”
朱高炽并没有立即拿着这些问题去找夏元吉,而是选择继续盘查。
曾慎、周佑等人继续翻找黄册,调查了松江府华亭、南桥、柘林三县,又调查了苏州府同里、平望、千墩等县,所有县的数据都与照身帖发放数量对不上,只不过测算下来,数据都没有上海县人口缺额如此夸张,多数只有一万乃至几千的差额,数据虽有错但不离谱。
朱高炽看着一个个数据,严肃地说:“看其他县数据,总也是对不上的,至少说明黄册或照身帖数据有一个是错误的。照身帖的发放与核准,由地方衙门制作,稽查司负责监督与发放,黄册数据由地方衙门直接负责……”
曾慎等人默不作声,数据不会撒谎,但人却可以伪造数据。
朱高炽拿着一叠数据,起身道:“你们继续查验其他县府,我去找夏尚书。”
夏元吉正在核准去年地方布政使司财政,听朱高炽求见,便安排人请入。
面对燕王世子,夏元吉并没有表现出低人一等的卑微,反而是平和地看着走路不太方便的朱高炽,安排落座后,开口问:“看来你在户部司找到了问题。”
朱高炽愣了下,没想到夏元吉竟然知晓自己的来意,起身递上一份数据图表,严肃地说:“上海县人口统算对不上,其他县数据也对不上,这不利于人口普查。”
夏元吉低头扫了一眼,便点了点头:“是啊,这些数据对不上。”
朱高炽疑惑地问:“夏尚书知道这些问题”
夏元吉微微点头。
朱高炽有些惊讶,夏元吉公务繁忙,他竟也知道这些数据的问题,既然他知道,为何没有上报,为何没有督促地方改进
面对满是疑问的朱高炽,夏元吉感叹道:“地方黄册编写,人口统算,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胆大包天,隐匿了丁口,而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人口。”
所谓丁口,即纳税成年男子。
朱高炽有些不理解夏元吉的意思。
夏元吉解释道:“地方统算人员并非是国子监出身,也没有进入过数学院进修,他们在统算方法上存在问题。即便是国子监派遣了一部分人进入地方协助调查,但因为人手有限,职位有限,很难主导地方人口普查。上海县人口普查的数据,缺少的人口是妇人,而不是人丁。”
朱高炽瞪大眼,连忙说:“妇人妇人就不是大明子民了吗他们缘何敢少算如此多的妇人”
夏元吉哀叹一声。
朝廷官府统算地方人口,最看重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女人的数量,而是丁口的数量,也就是纳税人的数量。
因为黄册编制,赋税征收,都不是面向女人的,而是面向丁口的,丁口是最核心的数据,统计的时候,不会过多关注这一家有几个妇人,哪怕是你有本事娶了八个老婆,朝廷也可以直接记一个人,因为纳税的时候,是按照丁口与田亩数量来算的,不是按照总人数来算的。
同样,分配田亩的时候,也没女人什么份,都是按照丁口来分配田亩。一丁分多少亩地,哪怕你老婆再多,你还是一个丁口,官府该给你的土地就这么多。
朱高炽恍然大悟,感情上海县人口统计的时候,忽视了一大部分妇人,甚至一家五口中,连妇人都没算进去,直接给写成了三口或四口。
怪不得上海县男女比例失调,不符合常理,感情是人口统计只重男丁的结果。如果加上十几万女子,这数据倒也是对得上。
但照身帖不一样,照身帖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身份证明,除了十二岁以下孩童是照身牌,其他人都需要办理照身帖,而这个数据是相当准确的。
朱高炽郁闷地看着夏元吉:“既然夏尚书知道其中问题,为何不发文书命地方重新核对数据”
夏元吉一摊手:“因为地方缺乏足够的人才。数学成为主课业进入国子监,进入府县与社学,这才几年,地方上精于统算的,县衙里能有三人算是不错了,可三人如何去处理几十万人口的调查,何况一些乡里数据统算过于模糊,想要重新造册重新统算,又是一件麻烦事。”
朱高炽头疼。
夏元吉说的是事实,地方上的官吏即便是了解寻常的算术,也根本没有数据统计的能力,缺乏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具、逻辑。
朱高炽看着夏元吉,询问:“若是如此,那我们人口统计还有什么意义,总不能拿着一份失真的数据交给皇上吧”
夏元吉含笑看着朱高炽:“所以,你们来了户部司。”
朱高炽吃惊不已,终于明白过来,自己这是被朱允炆给“算计”了,他不是不知道户部人口统计中的问题,他只是需要一批人来解决这个问题,自己与曾慎等人是数学院中的佼佼者,进入户部司正是合了朱允炆的心意!
哪怕自己不来户部司,朱允炆也一定会从数学院里抽调人员过来,负责这些数据的厘清与处理。
朱高炽无奈地摇了摇头:“若是如此的话,人口统计的数据依旧是一个笼统的结果,而非是实际。”
夏元吉认可的点了点头:“在没有大量人才支撑的情况下,只依靠地方、御史、少量监生,朝廷根本不可能掌握真实的数据,哪怕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数据,也应该是相对真实的,我相信你的能力,一定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结果。”
朱高炽了然。
户部司接下来的任务,必须在黄册的基础上,结合照身帖数据,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在一个个数据之中,添加一个系数,以确保人口统算的相对客观。
夏元吉看着朱高炽离去的身影,嘴角的笑缓缓收敛起来,地方统算数据不精准,而照身帖的强制推行确实为抹查人口提供了依据,但问题是,照身帖并没有涵盖十二岁以下孩童。
这没有关系,人口抽查,找出孩童占比,这点事地方上还是可以办得到的。相信用不了多久,大明到底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人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
朱高炽在国子监学习过数据统计,也明白人口在休养生息的时候会出现明显增长,五十万人口的基数,十四年时间,不可能只增加三万多人。
试想下,上海县十一万户,十四年生了三万多人,均摊下来,至少有八万户十几年连一个孩子都没出生,除非八万户上海县百姓都打了光棍或都没了生育能力,否则这个数据绝对是错误的。
毕竟,十几年来上海县没遭遇过特大旱灾、水灾,建文朝之后,过重的徭役得到缓解,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人口外迁。
再说了,松江府这些年发展速度很快,上海县距离太仓州也不算远,是远航贸易的重要据点,不少商人进入松江府、苏州府购置田产、宅地,上海县仅仅是商人带入的落籍人口就不在少数,怎么可能出现仅仅增加七千多户,三万多人的滑稽数据
朱高炽端起茶碗,吹了一口气:“照身帖的数量是份,用这个数据核算下,相对洪武二十四年,人口增长率是多少。”
曾慎等人连忙盘算,严光祖给出了结果:“若是以照身帖为准,相较洪武二十四年,上海县增加人口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人口年增长率大致是两个点。”
邵翼点头:“若是按今年黄册汇总数据比对洪武二十四年数据,上海县每年增加人口只有两千多人,人口年增长率连零点五个点都不到。”
朱高炽眯着眼,开口道:“今年黄册汇总数据绝对是错的,用照身帖来统算,虽然只有两个点,但考虑到十二岁以下孩童不发放照身帖,仅给予照身牌,这个数据可能是对得上的,推测下上海县十二岁以下孩童有多少。”
国子监曾经做过人口统计学分析,十二岁以下孩童在人口中的占比大致是百分之十八,按照这个标准来推测,上海县十二岁以下人口数量是人,与照身帖份相加,合人。
曾慎很快厘算出来相关数据,道:“若是以照身帖加照身牌人口数据来推算,相对于洪武二十四年,人口增加了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年均人口增长率是百分之三点七,这个数据符合国子监人口增长率在百分之三点五至百分之四之间的统算结果。”
周佑、严光祖与邵翼等人看着这个结果很是惊讶,朱高炽也面如寒霜。
如果以照身帖数量加推测照身牌数量为准,上海县人口已经达到了人,但黄册户籍统算的结果却只有人,足足少报了人!
近二十三万人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个结果属实令人震惊!
严光祖面色凝重,低声说:“这个漏洞实在是太大了。”
周佑也很清楚,就一个小小的上海县,少报人口二十几万,哪怕是推测出点偏差,至少也少报了十五六万人,这简直是很难想象的事,一旦被皇上知道,不晓得会牵连多少人,上海县要倒霉,松江府要倒霉,参与核查人口的御史、国子监监生,都要倒霉!
事太大了。
朱高炽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地方瞒报了人口,将意味着贪腐的存在。
朝廷征税,只按照黄册中的人丁田亩上赋税,而那些没有在黄册之中的人口,朝廷是一文钱赋税都收不上来。
朝廷收不上来,不意味着地方收不上来,二十几万人口中除去孩童部分,还有十万人口没有上报,十万人折合两万户,哪怕是一户一两钱钞,那就是惊人的两万钱钞。
“换一县核算!”
朱高炽并没有立即拿着这些问题去找夏元吉,而是选择继续盘查。
曾慎、周佑等人继续翻找黄册,调查了松江府华亭、南桥、柘林三县,又调查了苏州府同里、平望、千墩等县,所有县的数据都与照身帖发放数量对不上,只不过测算下来,数据都没有上海县人口缺额如此夸张,多数只有一万乃至几千的差额,数据虽有错但不离谱。
朱高炽看着一个个数据,严肃地说:“看其他县数据,总也是对不上的,至少说明黄册或照身帖数据有一个是错误的。照身帖的发放与核准,由地方衙门制作,稽查司负责监督与发放,黄册数据由地方衙门直接负责……”
曾慎等人默不作声,数据不会撒谎,但人却可以伪造数据。
朱高炽拿着一叠数据,起身道:“你们继续查验其他县府,我去找夏尚书。”
夏元吉正在核准去年地方布政使司财政,听朱高炽求见,便安排人请入。
面对燕王世子,夏元吉并没有表现出低人一等的卑微,反而是平和地看着走路不太方便的朱高炽,安排落座后,开口问:“看来你在户部司找到了问题。”
朱高炽愣了下,没想到夏元吉竟然知晓自己的来意,起身递上一份数据图表,严肃地说:“上海县人口统算对不上,其他县数据也对不上,这不利于人口普查。”
夏元吉低头扫了一眼,便点了点头:“是啊,这些数据对不上。”
朱高炽疑惑地问:“夏尚书知道这些问题”
夏元吉微微点头。
朱高炽有些惊讶,夏元吉公务繁忙,他竟也知道这些数据的问题,既然他知道,为何没有上报,为何没有督促地方改进
面对满是疑问的朱高炽,夏元吉感叹道:“地方黄册编写,人口统算,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们胆大包天,隐匿了丁口,而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人口。”
所谓丁口,即纳税成年男子。
朱高炽有些不理解夏元吉的意思。
夏元吉解释道:“地方统算人员并非是国子监出身,也没有进入过数学院进修,他们在统算方法上存在问题。即便是国子监派遣了一部分人进入地方协助调查,但因为人手有限,职位有限,很难主导地方人口普查。上海县人口普查的数据,缺少的人口是妇人,而不是人丁。”
朱高炽瞪大眼,连忙说:“妇人妇人就不是大明子民了吗他们缘何敢少算如此多的妇人”
夏元吉哀叹一声。
朝廷官府统算地方人口,最看重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女人的数量,而是丁口的数量,也就是纳税人的数量。
因为黄册编制,赋税征收,都不是面向女人的,而是面向丁口的,丁口是最核心的数据,统计的时候,不会过多关注这一家有几个妇人,哪怕是你有本事娶了八个老婆,朝廷也可以直接记一个人,因为纳税的时候,是按照丁口与田亩数量来算的,不是按照总人数来算的。
同样,分配田亩的时候,也没女人什么份,都是按照丁口来分配田亩。一丁分多少亩地,哪怕你老婆再多,你还是一个丁口,官府该给你的土地就这么多。
朱高炽恍然大悟,感情上海县人口统计的时候,忽视了一大部分妇人,甚至一家五口中,连妇人都没算进去,直接给写成了三口或四口。
怪不得上海县男女比例失调,不符合常理,感情是人口统计只重男丁的结果。如果加上十几万女子,这数据倒也是对得上。
但照身帖不一样,照身帖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身份证明,除了十二岁以下孩童是照身牌,其他人都需要办理照身帖,而这个数据是相当准确的。
朱高炽郁闷地看着夏元吉:“既然夏尚书知道其中问题,为何不发文书命地方重新核对数据”
夏元吉一摊手:“因为地方缺乏足够的人才。数学成为主课业进入国子监,进入府县与社学,这才几年,地方上精于统算的,县衙里能有三人算是不错了,可三人如何去处理几十万人口的调查,何况一些乡里数据统算过于模糊,想要重新造册重新统算,又是一件麻烦事。”
朱高炽头疼。
夏元吉说的是事实,地方上的官吏即便是了解寻常的算术,也根本没有数据统计的能力,缺乏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具、逻辑。
朱高炽看着夏元吉,询问:“若是如此,那我们人口统计还有什么意义,总不能拿着一份失真的数据交给皇上吧”
夏元吉含笑看着朱高炽:“所以,你们来了户部司。”
朱高炽吃惊不已,终于明白过来,自己这是被朱允炆给“算计”了,他不是不知道户部人口统计中的问题,他只是需要一批人来解决这个问题,自己与曾慎等人是数学院中的佼佼者,进入户部司正是合了朱允炆的心意!
哪怕自己不来户部司,朱允炆也一定会从数学院里抽调人员过来,负责这些数据的厘清与处理。
朱高炽无奈地摇了摇头:“若是如此的话,人口统计的数据依旧是一个笼统的结果,而非是实际。”
夏元吉认可的点了点头:“在没有大量人才支撑的情况下,只依靠地方、御史、少量监生,朝廷根本不可能掌握真实的数据,哪怕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数据,也应该是相对真实的,我相信你的能力,一定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结果。”
朱高炽了然。
户部司接下来的任务,必须在黄册的基础上,结合照身帖数据,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在一个个数据之中,添加一个系数,以确保人口统算的相对客观。
夏元吉看着朱高炽离去的身影,嘴角的笑缓缓收敛起来,地方统算数据不精准,而照身帖的强制推行确实为抹查人口提供了依据,但问题是,照身帖并没有涵盖十二岁以下孩童。
这没有关系,人口抽查,找出孩童占比,这点事地方上还是可以办得到的。相信用不了多久,大明到底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人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