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让王爷去当官?
蒸汽机并非仅仅是蒸汽机本身,其背后是初级工业,因为蒸汽机发展出来的工业制造工具、制造标准、制造人才,是支撑着大明摸索工业之路的中坚力量。
单一看蒸汽机,它只是一个工具,但放在整个工业体系里看,它是一个核心,一个辐射网的中心。
朱允炆高度重视蒸汽机,将其列为机密,要求机械工程院不断迭代与优化蒸汽机,推动蒸汽机走向实用,而实用的一个条件,就是批量化的制造,这也是机械工程院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制造流程与逻辑已经不适合,流水线式的制造,包括实用蒸汽机制造蒸汽机的逻辑正在形成,而这些都属于机密,寻常监生不能进入与观察。
朱允炆示意董伦去忙,然后带着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前往后堂短亭,杨士奇、胡濙陪在左右。
短亭,香茶。
朱允炆深深看了看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三人,开口道:“第一批监生三年肄业,而你们都已经熬过了三批监生,国子监依旧没有给你们肄业凭证,不是你们学问不精,课业不通,而是朕一直没想好如何安置你们。”
朱允熥看着朱允炆,现在说出这样的话,想来是找好去处了。自己不想离开国子监,这里挺好的,有无尽的学问,新颖的观点,激烈的辩论,负责的先生,有趣的同窗。
再说了,国子监通过几年革新,已经执天下学问之牛耳,留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了解更多世间的秘密。
朱高炽在气喘,刚刚走路有点累。
无论朱允炆如何安排自己,都不会亏到哪里去,何况老爹朱棣快回来了,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不能啥赏赐都不给朱棣,可他更大的赏赐给不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朱棣的儿子,也就是自己、朱高煦、朱高燧……
可又能封自己啥
自己是燕王府的世子,以后是要接燕王的,总不能把自己给分出去吧,倒是朱高煦、朱高燧,他们是郡王,也不好封赏啊……
朱济熺没想那么多,目光灼灼,思考着蒸汽机,朱允炆如此重视,甚至将蒸汽机与国运关联在一起,看来是一个厉害的东西,既然如此,自己不能不去见识见识,不就是去匠学院进修两年,反正有的是时间,进修就进修。
朱允炆见三人不应话,看向胡濙,胡濙拿出了三份肄业证书,放在石桌上,道:“这是三位的肄业文书,自今日起,你们可结束国子监的课业。”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吃了一惊,看着桌案上的镶黄大红文书,不由地紧张起来。
朱允熥当即说:“皇兄,我并不想离开国子监。”
朱济熺更是直接:“我不肄业,还需要去匠学院进修两年。”
朱高炽推开肄业文书:“皇上,国子监学问新颖,每日进修总有新的收获,我还想继续修习几年。”
朱允炆摆了摆手,严肃地说:“肄业就是肄业,国子监是学府,不是家。允熥,你长子早夭,次子文坤也只有三岁;高炽,瞻基今年六岁了吧,听说聪颖的很;济熺,你的儿子美圭也六岁了吧,都是聪慧的。若留你们一直在国子监,你们的妻室可免不了去找皇后诉苦,这孩子也总不能没有父亲的陪伴。”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三人也明白,这些年确实亏待家人良多。
朱允炆叹息道:“回家吧,好好陪陪家人,陪陪孩子,国子监不缺你们三个人才。”
朱允熥有些不舍,说:“皇兄,若放我们回家,我们除了教育孩子之外,又能做些什么我等三人虽常住国子监,却也时不时归家,孩子的陪伴与照料,并没有耽误多少。与其让我们待在家中无所事事,不如让我们留在国子监继续进修。”
身为皇室宗亲,孩子的养育、教育,都是有专人负责,别看朱允炆取消了藩王与王爷僚属、护卫,但基本的待遇还是有保障的。
朱济熺赞同朱允熥:“美圭已是六岁,现在也入了初等学院,即便是我们回去,也只能等他下了学堂才可以见到,尚不如我们在国子监,也好给孩子做个榜样,他日掌握了学问,也好教育好孩子不是。”
朱允炆明白朱允熥三人的想法,依旧坚持道:“朕以为你们的学问是到了,继续留在国子监属实有些屈才。朕左思右想,与内阁商议之后,决定给你们一条新的出路,只不过这一条路你们要不要走,就看你们自己了,朕绝不为难。”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三人对视,不知道朱允炆的安排是什么。
朱允熥开口:“皇兄所说的出路是”
朱允炆笑了笑,淡然地吐出了两个字:“当官。”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目瞪口呆,就连不知情的胡濙也瞪大眼,这,这算什么
朱高炽脸上的肉抖动着,肉肉的手指伸到一旁狠狠掐了下,朱允熥深吸了一口冷气,直瞪向朱高炽,一把拍掉朱高炽的手,疼得呲牙咧嘴。
朱济熺看了看朱允熥的表情,知道自己没出现幻听。
当官
朱允炆不是逗我们的吧
自己是晋王,纯正的王爷,朱高炽是燕王府世子,纯正的燕王接班人,朱允熥虽然没有被封,但他是你的弟弟,皇弟啊。
如此尊贵的身份,你让我们去当官,当那些芝麻豆大的官
开什么玩笑!
咱可都是有身份的人,是皇室宗亲,是第一权贵之家,让我们去当官,这玩笑开得有些大了吧。
安装最新版。】
朱济熺表示了自己的疑惑与不满:“皇上,当官不适合我们的身份吧。”
朱允炆点了点头,承认当官拉低了藩王的身份,确实不合适,但不合适不意味着不可以,这是面子问题,不是可行性问题。
现在当藩王真的好吗
自从齐王造反,朱允炆废掉所有藩王,天下藩王入京师,他们即没了封地,也没了僚属,更没了护卫,为了安置他们,朱允炆设置了国营矿产,但除了这些“生意”之外,他们又能做什么
藩王没实权了。
这些藩王,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被圈养在京师的无用之人,即不能出格办事,也不能与其他勋贵联系过密,更多的只能如李景隆一样,整天关在家里,什么事都做不了。
与其无所事事,如同一头猪,不如去当个官,至少手里有一点点权,能办一点点事。
朱允炆很欣赏朱高炽,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胖子,在治理国事上还是有些本事的,如果将他引入朝廷之中,以官员的身份去办事,而不是以燕王府世子的身份,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解决不少麻烦。
王爷掌兵,带兵打仗,守护一方,他们不觉得掉价,现在让他们当官,做点文臣的活,他们竟然会觉得掉价,委屈了
朱济熺如果知道朱允炆的心思,一定会郁闷到吐血,藩王掌兵,那可是实权,哇啦啦的真管用,上面除了皇上,没人能使唤自己,可让我们去当文官,当多大的,总不可能让咱们入内阁,或直接当尚书吧,如果品阶低了,上面一群大官压着,你让我们这些皇室宗亲还怎么活,我们还要不要脸面了
朱允炆品了品茶,轻声说:“哪里有什么不合适,只有愿不愿意罢了。”
朱济熺不愿意,直摇头。
朱允熥没有直接表态,当官相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确实好一些,但问题是,当什么官,办什么事,如果当一闲散小官,那还不如在国子监,如果当一实干官员,倒是可以检验下几年修习来的学问。
至于被人骑在头上欺负
呵,朱允熥不认为有这种可能,哪怕是自己当个不入流的小官,封疆大吏来了,也不可能欺负自己,老哥是皇帝,谁敢欺负
朱高炽在经过最初的错愕与惊讶之后,竟有些心动了。
当官,对自己算不得什么侮辱,也没有人敢侮辱。
最主要的是,当官可以办事,可以锻炼自己的本事,对于一些政务,一些事务,自己是有着见解与想法的,可惜自己只是一个世子,不是朝廷的人,说什么都没用。
自己待在燕王府里,又能做出点什么事来,又能创造出什么价值来
平生所学,当用在实处。
若真的进入官场,无论是为政一方,还是待在朝廷中,自己都可以直接进言,可以处理政务,可以为朝廷分忧,自己的智慧,将与大明王朝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杨士奇看着朱允炆,让三人进入官场的主意自己是知晓的,只不过依旧有些担忧,担忧这三人一旦答应下来,朝廷之中谁能压制这三人。
他们的身份不一般啊,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不是侍郎、尚书、内阁大臣可以惹的,如果官员都顾忌他们的身份,噤若寒蝉,不敢反对,岂不是会造成一股股势力,反而不利于朝堂
杨士奇提醒过朱允炆,可朱允炆却似乎并不介意,或是有着十足的把握去压制、控制他们,让他们能处在文官体系里面办事,而不是超出文官体系以皇室宗亲办事。
朱允炆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但考虑到大明文教、内治是未来数十年的重心,而随着科技萌芽与初级工业的发展,一个千古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便会冲出来,而以自己的智慧,未必能掌控全局!
朱高炽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朱允熥是一个博学变通的人,朱济熺是一个善于精研的人,他们都是大明的人才,未来的变局里,需要他们的力量。
.
单一看蒸汽机,它只是一个工具,但放在整个工业体系里看,它是一个核心,一个辐射网的中心。
朱允炆高度重视蒸汽机,将其列为机密,要求机械工程院不断迭代与优化蒸汽机,推动蒸汽机走向实用,而实用的一个条件,就是批量化的制造,这也是机械工程院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制造流程与逻辑已经不适合,流水线式的制造,包括实用蒸汽机制造蒸汽机的逻辑正在形成,而这些都属于机密,寻常监生不能进入与观察。
朱允炆示意董伦去忙,然后带着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前往后堂短亭,杨士奇、胡濙陪在左右。
短亭,香茶。
朱允炆深深看了看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三人,开口道:“第一批监生三年肄业,而你们都已经熬过了三批监生,国子监依旧没有给你们肄业凭证,不是你们学问不精,课业不通,而是朕一直没想好如何安置你们。”
朱允熥看着朱允炆,现在说出这样的话,想来是找好去处了。自己不想离开国子监,这里挺好的,有无尽的学问,新颖的观点,激烈的辩论,负责的先生,有趣的同窗。
再说了,国子监通过几年革新,已经执天下学问之牛耳,留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了解更多世间的秘密。
朱高炽在气喘,刚刚走路有点累。
无论朱允炆如何安排自己,都不会亏到哪里去,何况老爹朱棣快回来了,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不能啥赏赐都不给朱棣,可他更大的赏赐给不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朱棣的儿子,也就是自己、朱高煦、朱高燧……
可又能封自己啥
自己是燕王府的世子,以后是要接燕王的,总不能把自己给分出去吧,倒是朱高煦、朱高燧,他们是郡王,也不好封赏啊……
朱济熺没想那么多,目光灼灼,思考着蒸汽机,朱允炆如此重视,甚至将蒸汽机与国运关联在一起,看来是一个厉害的东西,既然如此,自己不能不去见识见识,不就是去匠学院进修两年,反正有的是时间,进修就进修。
朱允炆见三人不应话,看向胡濙,胡濙拿出了三份肄业证书,放在石桌上,道:“这是三位的肄业文书,自今日起,你们可结束国子监的课业。”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吃了一惊,看着桌案上的镶黄大红文书,不由地紧张起来。
朱允熥当即说:“皇兄,我并不想离开国子监。”
朱济熺更是直接:“我不肄业,还需要去匠学院进修两年。”
朱高炽推开肄业文书:“皇上,国子监学问新颖,每日进修总有新的收获,我还想继续修习几年。”
朱允炆摆了摆手,严肃地说:“肄业就是肄业,国子监是学府,不是家。允熥,你长子早夭,次子文坤也只有三岁;高炽,瞻基今年六岁了吧,听说聪颖的很;济熺,你的儿子美圭也六岁了吧,都是聪慧的。若留你们一直在国子监,你们的妻室可免不了去找皇后诉苦,这孩子也总不能没有父亲的陪伴。”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三人也明白,这些年确实亏待家人良多。
朱允炆叹息道:“回家吧,好好陪陪家人,陪陪孩子,国子监不缺你们三个人才。”
朱允熥有些不舍,说:“皇兄,若放我们回家,我们除了教育孩子之外,又能做些什么我等三人虽常住国子监,却也时不时归家,孩子的陪伴与照料,并没有耽误多少。与其让我们待在家中无所事事,不如让我们留在国子监继续进修。”
身为皇室宗亲,孩子的养育、教育,都是有专人负责,别看朱允炆取消了藩王与王爷僚属、护卫,但基本的待遇还是有保障的。
朱济熺赞同朱允熥:“美圭已是六岁,现在也入了初等学院,即便是我们回去,也只能等他下了学堂才可以见到,尚不如我们在国子监,也好给孩子做个榜样,他日掌握了学问,也好教育好孩子不是。”
朱允炆明白朱允熥三人的想法,依旧坚持道:“朕以为你们的学问是到了,继续留在国子监属实有些屈才。朕左思右想,与内阁商议之后,决定给你们一条新的出路,只不过这一条路你们要不要走,就看你们自己了,朕绝不为难。”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三人对视,不知道朱允炆的安排是什么。
朱允熥开口:“皇兄所说的出路是”
朱允炆笑了笑,淡然地吐出了两个字:“当官。”
朱允熥、朱高炽、朱济熺目瞪口呆,就连不知情的胡濙也瞪大眼,这,这算什么
朱高炽脸上的肉抖动着,肉肉的手指伸到一旁狠狠掐了下,朱允熥深吸了一口冷气,直瞪向朱高炽,一把拍掉朱高炽的手,疼得呲牙咧嘴。
朱济熺看了看朱允熥的表情,知道自己没出现幻听。
当官
朱允炆不是逗我们的吧
自己是晋王,纯正的王爷,朱高炽是燕王府世子,纯正的燕王接班人,朱允熥虽然没有被封,但他是你的弟弟,皇弟啊。
如此尊贵的身份,你让我们去当官,当那些芝麻豆大的官
开什么玩笑!
咱可都是有身份的人,是皇室宗亲,是第一权贵之家,让我们去当官,这玩笑开得有些大了吧。
安装最新版。】
朱济熺表示了自己的疑惑与不满:“皇上,当官不适合我们的身份吧。”
朱允炆点了点头,承认当官拉低了藩王的身份,确实不合适,但不合适不意味着不可以,这是面子问题,不是可行性问题。
现在当藩王真的好吗
自从齐王造反,朱允炆废掉所有藩王,天下藩王入京师,他们即没了封地,也没了僚属,更没了护卫,为了安置他们,朱允炆设置了国营矿产,但除了这些“生意”之外,他们又能做什么
藩王没实权了。
这些藩王,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被圈养在京师的无用之人,即不能出格办事,也不能与其他勋贵联系过密,更多的只能如李景隆一样,整天关在家里,什么事都做不了。
与其无所事事,如同一头猪,不如去当个官,至少手里有一点点权,能办一点点事。
朱允炆很欣赏朱高炽,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胖子,在治理国事上还是有些本事的,如果将他引入朝廷之中,以官员的身份去办事,而不是以燕王府世子的身份,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解决不少麻烦。
王爷掌兵,带兵打仗,守护一方,他们不觉得掉价,现在让他们当官,做点文臣的活,他们竟然会觉得掉价,委屈了
朱济熺如果知道朱允炆的心思,一定会郁闷到吐血,藩王掌兵,那可是实权,哇啦啦的真管用,上面除了皇上,没人能使唤自己,可让我们去当文官,当多大的,总不可能让咱们入内阁,或直接当尚书吧,如果品阶低了,上面一群大官压着,你让我们这些皇室宗亲还怎么活,我们还要不要脸面了
朱允炆品了品茶,轻声说:“哪里有什么不合适,只有愿不愿意罢了。”
朱济熺不愿意,直摇头。
朱允熥没有直接表态,当官相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确实好一些,但问题是,当什么官,办什么事,如果当一闲散小官,那还不如在国子监,如果当一实干官员,倒是可以检验下几年修习来的学问。
至于被人骑在头上欺负
呵,朱允熥不认为有这种可能,哪怕是自己当个不入流的小官,封疆大吏来了,也不可能欺负自己,老哥是皇帝,谁敢欺负
朱高炽在经过最初的错愕与惊讶之后,竟有些心动了。
当官,对自己算不得什么侮辱,也没有人敢侮辱。
最主要的是,当官可以办事,可以锻炼自己的本事,对于一些政务,一些事务,自己是有着见解与想法的,可惜自己只是一个世子,不是朝廷的人,说什么都没用。
自己待在燕王府里,又能做出点什么事来,又能创造出什么价值来
平生所学,当用在实处。
若真的进入官场,无论是为政一方,还是待在朝廷中,自己都可以直接进言,可以处理政务,可以为朝廷分忧,自己的智慧,将与大明王朝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杨士奇看着朱允炆,让三人进入官场的主意自己是知晓的,只不过依旧有些担忧,担忧这三人一旦答应下来,朝廷之中谁能压制这三人。
他们的身份不一般啊,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不是侍郎、尚书、内阁大臣可以惹的,如果官员都顾忌他们的身份,噤若寒蝉,不敢反对,岂不是会造成一股股势力,反而不利于朝堂
杨士奇提醒过朱允炆,可朱允炆却似乎并不介意,或是有着十足的把握去压制、控制他们,让他们能处在文官体系里面办事,而不是超出文官体系以皇室宗亲办事。
朱允炆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但考虑到大明文教、内治是未来数十年的重心,而随着科技萌芽与初级工业的发展,一个千古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便会冲出来,而以自己的智慧,未必能掌控全局!
朱高炽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朱允熥是一个博学变通的人,朱济熺是一个善于精研的人,他们都是大明的人才,未来的变局里,需要他们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