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私货不上税(二更)
“说清楚!”
朱允炆威严地说。
市舶司是朱允炆开源的重要渠道,对外贸易之所以热,就是因为有利可寻。商人有利,市舶司也应该有利,拿出这部分利来支撑大明财政,这是朱允炆的设想。
虽然不好说进出口贸易是大明财政的马车吧,但至少也应该是个手推车。
现在算什么,破柴一堆
朱允炆开始有些理解朱元璋了,市舶司不赚钱还天天亏本,这生意搁谁谁也不干啊,关门才是大吉……
方何感觉一股冷风吹来,身体就如裸露在外一样冰寒,不由打了个哆嗦:“要不我们换个地方,详细说”
“就在这里!”
朱允炆的语气不容抗拒。
方何只好搓了搓脸,说:“市舶司原本是有些结余的,只不过因为抽分给价,都给出去了。”
“抽分给价”
朱允炆微微皱眉。
夏元吉连忙解释:“外来贡使前来,除了带有贡品之外,往往还携带有私货。太祖时,朝廷收其贡品,给等价之物作赏赐。对于非贡品等私货,则全部给价收购,不让其劳顿于贸易之中。后来改为抽分制,眼下市舶司多遵照洪武时期规矩办事,怕依旧执行的是官抽六分,给价以偿之的规矩。”
方何有些惊讶地看着夏元吉,此人竟然对市舶司运作如此了解,连连点头:“没错。只不过官家为了体现天朝优待,在给价上往往超出市价颇多,甚至给价是其货物市价的三五倍。”
“这不是,使臣见私货利大,来朝贡时会大量携带私货,往年不过与贡品相等,眼下已是贡品数倍之多,市舶司还需抽分给价,以大笔钱钞购置其私货六成,且每每是高价,市舶司能留住利才怪……”
“岂有此理!”
朱允炆不由怒喊,这算什么,把自己当冤大头
夏元吉与杨士奇旁观着,毫无压力,你皇上要发脾气也怨不着我们两位,要算账,你得去找老朱,这是他定下的规矩。
朱允炆很郁闷,抽分,看似是官府征税,实际上是包办买卖,而且还是亏本买来啊,按照这个法子,市舶司不倒闭才怪。
“不抽分,不可以吗”
杨士奇问。
方何苦涩摇头:“不抽分,他们这些货物就需要在这市舶司亦或是京师会同馆发卖,若在市舶司卖出去尚还好说,若是卖不出去,市舶司还需要安排人员帮其运载货物至京师,一路之上花销也是不少啊。而且贡使多是千里、万里迢迢而来,朝廷不给其好处,他们又怎么会再来皇上想要万邦来贺,咱们这些当官员的,不就应该吃了亏也要满足皇上吗”
朱允炆脸黑起来,感情这亏本全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引起的不过方何确实点出了一个事实,没有好处,谁来大明啊。
人家带着货物来,赶了那么远的路,耽误了那么长时间,不就是想着求利吗真以为是因为大明强盛,吸引人家来的吗
不是!
一切都是利益!
所以,如果朝廷不给使臣好处,不抽分给价,给高价,不重重赏赐,人家是不乐意来大明朝的,到时候,通商纳贡就逐渐消失了。
市舶司承担不起这个结果,只能咬牙补钱买买买,可朱允炆也承担不起市舶司买买买的后果,自己是想要让市舶司赚钱的,不是让市舶司赔钱的,户部也不可能一直给市舶司当奶妈。
“还有,商人也很不满外国使臣,甚至还起过一些冲突,你们是安全局的人,给皇上说说,改改规矩吧。”
方何趁机进言。
朱允炆无语,反问:“你是市舶司吏目,就不能上书吗”
方何呵呵摇头:“我这种小人物哪里有权利上书,即便是写了文书,递给提举,提举也会扣押下来,不会递送上去,何况这些奏折送上去,也会被内阁留下吧,毕竟这等小事,不值得皇上费神。”
朱允炆嘴角有些苦涩,此人说的也是,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事无巨细都处理,有了内阁之后,朱允炆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大方向、大战略之上,一些小事能交给内阁就交给内阁了。
不太紧要的事,即便内阁递了上来,朱允炆也只是看两眼,按内阁批复加印执行,并没有多少干涉,像是市舶司这种小事,只要不发生在京师,确实很难送到武英殿的桌案上。
“那你说说,商人为何会与外国使臣起冲突”
朱允炆问道。
何方耸了耸肩:“还能为什么,自然是使臣的船不上税,货物也不上税,而商船要上税,贩卖货物也需要征税,两者碰到,商人难免不平衡。”
“使臣的私货也不上税”
朱允炆有些意外。
朝廷抽使臣私货六成给价买下,剩下四成私货也不是少数,这些货物发卖朝廷竟然收不到一文钱的税
夏元吉感觉到一道凌厉的目光,很显然朱允炆这是在问户部在搞什么,为什么不上税,夏元吉有些头疼,只好解释道:“洪武四年,太祖下旨,海舶货物,皆免其征,以示怀柔之意。后有官员屡屡进言希望朝廷征收使臣私货税目,太祖俱不许……”
朱允炆抬手揉了揉眉心,我爷爷的啊,你也太大方了吧,用钱来怀柔,真够有你的。怪不得商人看不惯使臣,人家享受免税政策,自己却要被税一次,说不过去啊,若使臣说话不好听,臭显摆一二,不出矛盾才怪……
方何继续说:“正因为使臣船只上的私货不上税,已经有些商人在巴结使臣了,希望将货物挂靠在使臣船只之下,即免了入港船税,也免了货物贩卖商税,可得更大利,这不是,朝-鲜小国来个使臣,一艘船足够了,眼下却多达四艘船……”
朱允炆转头看向使臣船只:“你是说,其中有那么一两船私货是商人挂靠在使团下面的”
方何点了点头:“一个使团能来多少人,何至于四艘船若无商人挂靠,那才真的有鬼。”
朱允炆明白过来,若这种事不做管理,他日商船都将成为使团的船只,到时候市舶司可就真的是亏到家了,收不上来一文钱不说,还需要拿出大笔钱抽分给价。
方何犹豫了下,说:“若你们当真可以上达天听,还请转知圣上,市舶司以船征税的方式太不妥,应及时更正。”
夏元吉脸色有些难看,按船只大小征税是户部拟定的,结果被人说成不妥,自然是有些难堪。
“你有何建议”
杨士奇开口问。
方何淡然一笑:“简单,征实物税,由商人来折价。”
朱允炆有些兴趣,示意方何仔细说说。
方何介绍道:“眼下朝廷采取的征税方式是一丈船征收一两二钱,照此翻倍,两丈船就是二两四钱,但朝廷却没有考虑,两丈船载的是粮食,和一丈船载的是香料,两者价值相差甚远,而重税却上在了利薄的大船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朱允炆连连点头,最初自己也表示过反对,但户部与内阁认为简便易行,加上前宋也执行过这一套,拿来用用,现在看,确实是不合适。
方何继续介绍:“在我看来,市舶司收税,只依靠船只大小来收税是永没有出头之日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征收实物税,不管是大明出海的商人,还是外国商人,只要入港贩卖货物,那就应该征收实物税,是香料,就收取其二成的香料,是珍木,就收其两成木料,这两成,可以直接收取实物,市舶司转卖,商人也可以按市价折算钱钞给市舶司。”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这个家伙还真是个天才,直接抽取实物或以实物作价为税,这样的话,市舶司税收所得恐怕会直接上升,要知道一船香料抽两成,其价值可比按船征税多得多。方何的思路,就是按实际价值来上税,不按户部简单粗暴的船只大小来上税。
“如何”
朱允炆问夏元吉。
夏元吉思虑再三,终点了点头:“是市舶司长远之道。”
朱允炆笑了,改革了市舶司的征税问题,才能让市舶司盈利,没有利就不可能长远,海外贸易利润很大,抽个两成很合适。
“你下去吧,让裴伯耆与提举来见这里。”
朱允炆示意方何离开。
方何虽有些不解,还是很认真地行了个礼:“还请转知。”
朱允炆背负双手,看着朝-鲜使团的船只,严肃地说:“使团私货不上税是行不通的,以后应该规定,使团不准携带私货,想要走私货,让其携商船一起前来,是商船,就按市舶司的新制来征税,大明没有只给自家商人上税,不给外国商人上税的道理。这件事,就由你们拟成文书,赶在元旦之前送至京师,让太子知会各国使臣吧。”
夏元吉与杨士奇答应下来。
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不想对使臣搞什么“怀柔远人”的政策,也不想当朱棣,贯彻“厚往薄来”的方针,是使臣就纯碎当使臣,想当商人你们就多来一点人,按商人的规矩办事。
若年年不上税,反而让大明朝廷抽分给价,结果只能是户部买单,出现“岁时颁赐,库藏为虚”的情境,好好的对外贸易搞成财政负担,那才是愚蠢……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七百四十五章私货不上税(二更)免费阅读。
/65/65076/9449957.html
朱允炆威严地说。
市舶司是朱允炆开源的重要渠道,对外贸易之所以热,就是因为有利可寻。商人有利,市舶司也应该有利,拿出这部分利来支撑大明财政,这是朱允炆的设想。
虽然不好说进出口贸易是大明财政的马车吧,但至少也应该是个手推车。
现在算什么,破柴一堆
朱允炆开始有些理解朱元璋了,市舶司不赚钱还天天亏本,这生意搁谁谁也不干啊,关门才是大吉……
方何感觉一股冷风吹来,身体就如裸露在外一样冰寒,不由打了个哆嗦:“要不我们换个地方,详细说”
“就在这里!”
朱允炆的语气不容抗拒。
方何只好搓了搓脸,说:“市舶司原本是有些结余的,只不过因为抽分给价,都给出去了。”
“抽分给价”
朱允炆微微皱眉。
夏元吉连忙解释:“外来贡使前来,除了带有贡品之外,往往还携带有私货。太祖时,朝廷收其贡品,给等价之物作赏赐。对于非贡品等私货,则全部给价收购,不让其劳顿于贸易之中。后来改为抽分制,眼下市舶司多遵照洪武时期规矩办事,怕依旧执行的是官抽六分,给价以偿之的规矩。”
方何有些惊讶地看着夏元吉,此人竟然对市舶司运作如此了解,连连点头:“没错。只不过官家为了体现天朝优待,在给价上往往超出市价颇多,甚至给价是其货物市价的三五倍。”
“这不是,使臣见私货利大,来朝贡时会大量携带私货,往年不过与贡品相等,眼下已是贡品数倍之多,市舶司还需抽分给价,以大笔钱钞购置其私货六成,且每每是高价,市舶司能留住利才怪……”
“岂有此理!”
朱允炆不由怒喊,这算什么,把自己当冤大头
夏元吉与杨士奇旁观着,毫无压力,你皇上要发脾气也怨不着我们两位,要算账,你得去找老朱,这是他定下的规矩。
朱允炆很郁闷,抽分,看似是官府征税,实际上是包办买卖,而且还是亏本买来啊,按照这个法子,市舶司不倒闭才怪。
“不抽分,不可以吗”
杨士奇问。
方何苦涩摇头:“不抽分,他们这些货物就需要在这市舶司亦或是京师会同馆发卖,若在市舶司卖出去尚还好说,若是卖不出去,市舶司还需要安排人员帮其运载货物至京师,一路之上花销也是不少啊。而且贡使多是千里、万里迢迢而来,朝廷不给其好处,他们又怎么会再来皇上想要万邦来贺,咱们这些当官员的,不就应该吃了亏也要满足皇上吗”
朱允炆脸黑起来,感情这亏本全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引起的不过方何确实点出了一个事实,没有好处,谁来大明啊。
人家带着货物来,赶了那么远的路,耽误了那么长时间,不就是想着求利吗真以为是因为大明强盛,吸引人家来的吗
不是!
一切都是利益!
所以,如果朝廷不给使臣好处,不抽分给价,给高价,不重重赏赐,人家是不乐意来大明朝的,到时候,通商纳贡就逐渐消失了。
市舶司承担不起这个结果,只能咬牙补钱买买买,可朱允炆也承担不起市舶司买买买的后果,自己是想要让市舶司赚钱的,不是让市舶司赔钱的,户部也不可能一直给市舶司当奶妈。
“还有,商人也很不满外国使臣,甚至还起过一些冲突,你们是安全局的人,给皇上说说,改改规矩吧。”
方何趁机进言。
朱允炆无语,反问:“你是市舶司吏目,就不能上书吗”
方何呵呵摇头:“我这种小人物哪里有权利上书,即便是写了文书,递给提举,提举也会扣押下来,不会递送上去,何况这些奏折送上去,也会被内阁留下吧,毕竟这等小事,不值得皇上费神。”
朱允炆嘴角有些苦涩,此人说的也是,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事无巨细都处理,有了内阁之后,朱允炆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大方向、大战略之上,一些小事能交给内阁就交给内阁了。
不太紧要的事,即便内阁递了上来,朱允炆也只是看两眼,按内阁批复加印执行,并没有多少干涉,像是市舶司这种小事,只要不发生在京师,确实很难送到武英殿的桌案上。
“那你说说,商人为何会与外国使臣起冲突”
朱允炆问道。
何方耸了耸肩:“还能为什么,自然是使臣的船不上税,货物也不上税,而商船要上税,贩卖货物也需要征税,两者碰到,商人难免不平衡。”
“使臣的私货也不上税”
朱允炆有些意外。
朝廷抽使臣私货六成给价买下,剩下四成私货也不是少数,这些货物发卖朝廷竟然收不到一文钱的税
夏元吉感觉到一道凌厉的目光,很显然朱允炆这是在问户部在搞什么,为什么不上税,夏元吉有些头疼,只好解释道:“洪武四年,太祖下旨,海舶货物,皆免其征,以示怀柔之意。后有官员屡屡进言希望朝廷征收使臣私货税目,太祖俱不许……”
朱允炆抬手揉了揉眉心,我爷爷的啊,你也太大方了吧,用钱来怀柔,真够有你的。怪不得商人看不惯使臣,人家享受免税政策,自己却要被税一次,说不过去啊,若使臣说话不好听,臭显摆一二,不出矛盾才怪……
方何继续说:“正因为使臣船只上的私货不上税,已经有些商人在巴结使臣了,希望将货物挂靠在使臣船只之下,即免了入港船税,也免了货物贩卖商税,可得更大利,这不是,朝-鲜小国来个使臣,一艘船足够了,眼下却多达四艘船……”
朱允炆转头看向使臣船只:“你是说,其中有那么一两船私货是商人挂靠在使团下面的”
方何点了点头:“一个使团能来多少人,何至于四艘船若无商人挂靠,那才真的有鬼。”
朱允炆明白过来,若这种事不做管理,他日商船都将成为使团的船只,到时候市舶司可就真的是亏到家了,收不上来一文钱不说,还需要拿出大笔钱抽分给价。
方何犹豫了下,说:“若你们当真可以上达天听,还请转知圣上,市舶司以船征税的方式太不妥,应及时更正。”
夏元吉脸色有些难看,按船只大小征税是户部拟定的,结果被人说成不妥,自然是有些难堪。
“你有何建议”
杨士奇开口问。
方何淡然一笑:“简单,征实物税,由商人来折价。”
朱允炆有些兴趣,示意方何仔细说说。
方何介绍道:“眼下朝廷采取的征税方式是一丈船征收一两二钱,照此翻倍,两丈船就是二两四钱,但朝廷却没有考虑,两丈船载的是粮食,和一丈船载的是香料,两者价值相差甚远,而重税却上在了利薄的大船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朱允炆连连点头,最初自己也表示过反对,但户部与内阁认为简便易行,加上前宋也执行过这一套,拿来用用,现在看,确实是不合适。
方何继续介绍:“在我看来,市舶司收税,只依靠船只大小来收税是永没有出头之日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征收实物税,不管是大明出海的商人,还是外国商人,只要入港贩卖货物,那就应该征收实物税,是香料,就收取其二成的香料,是珍木,就收其两成木料,这两成,可以直接收取实物,市舶司转卖,商人也可以按市价折算钱钞给市舶司。”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这个家伙还真是个天才,直接抽取实物或以实物作价为税,这样的话,市舶司税收所得恐怕会直接上升,要知道一船香料抽两成,其价值可比按船征税多得多。方何的思路,就是按实际价值来上税,不按户部简单粗暴的船只大小来上税。
“如何”
朱允炆问夏元吉。
夏元吉思虑再三,终点了点头:“是市舶司长远之道。”
朱允炆笑了,改革了市舶司的征税问题,才能让市舶司盈利,没有利就不可能长远,海外贸易利润很大,抽个两成很合适。
“你下去吧,让裴伯耆与提举来见这里。”
朱允炆示意方何离开。
方何虽有些不解,还是很认真地行了个礼:“还请转知。”
朱允炆背负双手,看着朝-鲜使团的船只,严肃地说:“使团私货不上税是行不通的,以后应该规定,使团不准携带私货,想要走私货,让其携商船一起前来,是商船,就按市舶司的新制来征税,大明没有只给自家商人上税,不给外国商人上税的道理。这件事,就由你们拟成文书,赶在元旦之前送至京师,让太子知会各国使臣吧。”
夏元吉与杨士奇答应下来。
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不想对使臣搞什么“怀柔远人”的政策,也不想当朱棣,贯彻“厚往薄来”的方针,是使臣就纯碎当使臣,想当商人你们就多来一点人,按商人的规矩办事。
若年年不上税,反而让大明朝廷抽分给价,结果只能是户部买单,出现“岁时颁赐,库藏为虚”的情境,好好的对外贸易搞成财政负担,那才是愚蠢……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第七百四十五章私货不上税(二更)免费阅读。
/65/65076/944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