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第三路兵力(二更)
京师,武英殿。
徐辉祖将广西都司的奏报呈送上来,道:“张辅已率部进入安南境内,隘留关、鸡陵关并没有对大军行进带来多少阻碍,按照日期来估算,此时张辅与沐晟应已会师多邦城外。”
朱允炆仔细看着文书,问:“粮草补给如何”
补给线太长,是大明征战安南的最大难题,毕竟是三十万人,每日消耗可不再少数。
徐辉祖严肃地说:“张辅也知补给困难,所以安排了重兵守护后方,凉山州、谅江州与北江州,有近五万军士驻扎,同时在北江设置了五座粮仓,真正抵达多邦城外的大军,只有二十五万。广西、广东征调民工有五万余,加上军士自身转运,可以支撑前线所需。”
朱允炆拿出舆图看了看,微微点头:“北江设置粮仓是对的,这里距离前线不远,又处在鸡岭关外,不容易出现意外,安南国内如何”
徐辉祖微微摇头,道:“情报送来时,正值张辅出北江,前线状况消息尚未送达,不过杨溥已通过流木的方式,将大明吊民伐罪,讨伐胡氏父子的文书传了出去,具体效果尚未得知。”
朱允炆盯着舆图,叹了一口气:“路途太远,就算是得到消息,也是十五至二十日之前的消息,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是保障好粮草供应,让其安心在前面打仗。”
徐辉祖笑得有些勉强,确实,如此远的距离,想干涉也干涉不了,战略可以由朝廷定,但战术问题,必须由张辅、沐晟等人临机决断,远程遥控,处处插手,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具备条件。
“皇上,大同的文书……”
徐辉祖询问。
朱允炆将舆图叠放在一旁,拿起武定侯郭英的奏折,命内侍传召内阁大臣与朱棣等人。
待众人入殿后,朱允炆严肃地说道:“昨日接大同急报,瓦剌部落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派遣使臣而来,武定侯核验其国书与国礼之后,准其入关,你们怎么看”
解缙、郁新等人都有些错愕。
茹瑺更是紧皱眉头,道:“派遣使臣而来的竟然是马哈木等人,莫不是哈什哈已是被杀,亦或是战败逃遁不知所踪”
朱棣在一旁解惑:“自去年马哈木偷袭哈什哈以来,两个部落就开始了长达近一年的战争,眼下说分出胜负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哈什哈在这一场战争中受挫,被马哈木三人赶出了瓦剌传统领地,至于哈什哈会不会再度崛起……”
朱允炆也在担心此事,草原上的事情很难判断,别看现在哈什哈似乎吃了亏,但谁敢肯定他一蹶不振就因为一个人还活着,一个族群壮大,成为国家的事不是没发生过。
郁新看着文书,面色凝重:“现在马哈木派遣使臣而来,名义上是臣服我朝,请求册封,实则是想要通过朝贡的方式休养生息,以壮大族群力量。”
朱棣笑道:“大概是宋晟给瓦剌带来了不少压力。”
众人听闻,不由莞尔。
宋晟现在名为“宋疯子”,御史弹劾宋晟专断独行,独揽西北军事,让朱允炆撤其职务,不过朱允炆没有答应。
在西北想要建造起马场,没有统一的调配与军事部署是很难的,毕竟大明没那么多好马,宋晟只能向西索要,哈密以西、亦力把里,西面不够,那就只能出关去北面找马了,不巧的是,北面正好是瓦剌的地盘。
马哈木与哈什哈大战正酣的时候,正是宋晟出关打草谷的时候,许多原本逃命的小部落,因此而被宋晟消灭,至于族群中的战马,自然而然被送到了养马场。
时间长了,都没人敢靠近长城边了。
朱允炆也被朱棣说笑了:“宋晟现在为了几十匹马都敢出关,可谓是急马若渴。眼下马哈木等人派遣使臣前来,与他怕是有些关系。”
估计马哈木也不想整天提防着宋晟,太累了,索性低个头。
解缙沉思稍许,道:“不管马哈木是想避免宋晟偷袭,还是休养生息,他派遣使臣而来,都希望得到大明的册封,以缓解大明与瓦剌之间的关系。依臣看,册封马哈木等人并无不妥。”
陈迪甩袖而出,反对:“马哈木请求册封与入贡,显然是蛰伏之策,等他变得强大起来,定会将刀锋对准大明,若今日养虎为患,他日必为虎伤,臣认为应拒绝马哈木册封与入贡。”
茹瑺看着解缙与陈迪相互争辩,连忙插了句:“臣认为答应马哈木等人册封与入贡,利大于弊。”
朱允炆看着茹瑺,抬手道:“茹阁不妨仔细说说。”
茹瑺不愧是掌管兵部多年的人,直言:“虽然眼下瓦剌看似强大,但经过马哈木与哈什哈的战争,也定是折损不少,需要时间休养。然我朝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马场初建,不宜生变。再者,瓦剌居西北之外,对我朝威胁小,而鞑靼居山西以北等地,随时都可能威胁边境,朝廷不妨扶持马哈木,让其与鞑靼对峙,我们作壁上观。”
徐辉祖拿出了一份舆图,指了指瓦剌与鞑靼的势力范围,说:“从位置上来看,鞑靼居草原中部大部,瓦剌地处西北,鞑靼一旦寇边,其威胁确实超过瓦剌,而且今年鞑靼内部很是平静……”
朱允炆清楚,徐辉祖的意思是鞑靼也在休养生息,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喘息时间,对大明的威胁更重,毕竟就在家门口。
“可若是如此的话,就会让瓦剌坐大西北,这也是一个巨大威胁。”
朱允炆皱眉道。
朱棣看出了朱允炆的担忧,说:“皇上,自古以来难有两全之法。想要分化瓦解,削弱北元力量,眼下最合适的就是挑选马哈木等人,让瓦剌坐大继而威胁鞑靼,引其内斗。”
朱允炆看向解缙等人,解缙微微点头,郁新、茹瑺也表示同意,陈迪依旧担忧,徐辉祖与朱棣都表示赞同,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只能权衡利弊,选择对大明稍微有利的一种方略。
“那就由内阁与礼部拟定文书,好好接待吧。”
朱允炆需要北元乱起来,马哈木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家伙,他不仅会蚕食鞑靼的地盘,还会最终与大明为敌,不过,等他成长到敢叫嚣大明的时候,也没他的希望了吧。
二炮局将大部分神机炮都运到了广西,现在应该在多邦城外了吧
火器的威力一定会让这个世界颤抖,大明军队也会逐渐从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逐渐转化为冷、热-兵器共存的时代。
养一只狼,并不需要过于担忧,只要手中有猎枪。
广州,阳江船厂。
前军都督府府事,老驸马李坚看着驶来的船队,一脸的欣慰。
来是李兴、严岳等水师船队,李坚站在码头,对一脸疲倦的李兴等人喊道:“五千请战文,各个皆豪杰。你们辛苦了。”
李兴、严岳等人下船行礼:“不敢当。”
李坚知道,这些人当得自己亲自迎接。
李坚等人原奉命与郑和二下南洋,不过郑和为了西航,将李兴等船队留在了旧港宣慰司,以护卫商队返航。
李兴成功完成了护航任务,于八月中旬将商船送至苏州太仓州,然后带人紧急进入京师,求见朱允炆,希望水师船队可以南下,帮助张辅攻克安南,开辟第二战场。
朱允炆考虑到李坚已带三艘宝船与三十艘大福船南下,加之李兴等军士长途远航,需要休养一段时日,便婉拒了。
谁知李兴并没有放弃,回去之后就弄出来个五千人请战书,血手印成为了最震撼人心的“文字”,朱允炆感动之余,命徐辉祖亲自前往水师慰问,并准许李兴、严岳等率部南下,与李坚的船队会和。
在朱允炆的作战方略中,除了自云南、广西两线进军外,还有第三条线,那就是大明水师自广东,穿越琼州海峡进军。
李坚在这里等候李兴、严岳等人多时,眼见众人抵达,为节省时间,干脆就在船厂内的船坞中召集了各将士,安排作战方略。
“按照作战计划,张辅、沐晟此时应该已经会师于多邦城下,我们需要即刻出发,前往交趾洋,威胁清化。”
李坚指着舆图,一脸严肃地说。
李兴看了看舆图,皱眉道:“就算是我们眼下满帆前行,抵达交趾洋也需要半个月之久,等我们抵达时,多邦城战事怕已结束。”
李坚笑了笑,说:“我们水师的任务就是在多邦城结束之后,否则也不会在这里等待你率部赶来,先一步出发了。”
李兴有些不解,严岳似乎明白过来,道:“总兵的意思是,在多邦城破之日,安南胡氏父子定会调动一切兵力,抵抗张辅进军。而我们水师就趁虚而入,直接威胁清化,让其无法全力出兵张辅所部”
“没错!”
李坚严肃地说。
李兴指了指舆图上的清化位置,说:“听说清化是一座栅栏城,而不是石头城,要不我们直接将其端了”
严岳哈哈大笑,支持李兴。
李坚却摆了摆手,说:“清化是栅栏城没错,虽然没有多少防护,但莫要小看清化,其是胡季犛的老巢,周围有数十万大军环绕,而且栅栏重重,想要攻进去很是困难,一旦陷入对方的打击范围,便会死伤惨重。”
“难道说,我们不去清化”
李兴有些郁闷。
作为将领,攻破一国之都,俘虏王公贵族,是一件极有荣耀的事,貌似自己与这个荣耀无关了……
李坚仔细盯着舆图,说:“也未必,若清化足够空虚,我们也可以去走一趟。不过你们要记住,清化城里的东西,不归你们,谁都不准拿……”
“啊”
李兴、严岳等人疑惑地看着李坚,破了城,谁不顺点宝贝,只靠着朝廷那点赏赐也不合适啊……
李坚叹了一口气:“朝廷已经将安南国,所有王公贵族的财富卖给商人了……”
徐辉祖将广西都司的奏报呈送上来,道:“张辅已率部进入安南境内,隘留关、鸡陵关并没有对大军行进带来多少阻碍,按照日期来估算,此时张辅与沐晟应已会师多邦城外。”
朱允炆仔细看着文书,问:“粮草补给如何”
补给线太长,是大明征战安南的最大难题,毕竟是三十万人,每日消耗可不再少数。
徐辉祖严肃地说:“张辅也知补给困难,所以安排了重兵守护后方,凉山州、谅江州与北江州,有近五万军士驻扎,同时在北江设置了五座粮仓,真正抵达多邦城外的大军,只有二十五万。广西、广东征调民工有五万余,加上军士自身转运,可以支撑前线所需。”
朱允炆拿出舆图看了看,微微点头:“北江设置粮仓是对的,这里距离前线不远,又处在鸡岭关外,不容易出现意外,安南国内如何”
徐辉祖微微摇头,道:“情报送来时,正值张辅出北江,前线状况消息尚未送达,不过杨溥已通过流木的方式,将大明吊民伐罪,讨伐胡氏父子的文书传了出去,具体效果尚未得知。”
朱允炆盯着舆图,叹了一口气:“路途太远,就算是得到消息,也是十五至二十日之前的消息,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是保障好粮草供应,让其安心在前面打仗。”
徐辉祖笑得有些勉强,确实,如此远的距离,想干涉也干涉不了,战略可以由朝廷定,但战术问题,必须由张辅、沐晟等人临机决断,远程遥控,处处插手,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具备条件。
“皇上,大同的文书……”
徐辉祖询问。
朱允炆将舆图叠放在一旁,拿起武定侯郭英的奏折,命内侍传召内阁大臣与朱棣等人。
待众人入殿后,朱允炆严肃地说道:“昨日接大同急报,瓦剌部落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派遣使臣而来,武定侯核验其国书与国礼之后,准其入关,你们怎么看”
解缙、郁新等人都有些错愕。
茹瑺更是紧皱眉头,道:“派遣使臣而来的竟然是马哈木等人,莫不是哈什哈已是被杀,亦或是战败逃遁不知所踪”
朱棣在一旁解惑:“自去年马哈木偷袭哈什哈以来,两个部落就开始了长达近一年的战争,眼下说分出胜负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哈什哈在这一场战争中受挫,被马哈木三人赶出了瓦剌传统领地,至于哈什哈会不会再度崛起……”
朱允炆也在担心此事,草原上的事情很难判断,别看现在哈什哈似乎吃了亏,但谁敢肯定他一蹶不振就因为一个人还活着,一个族群壮大,成为国家的事不是没发生过。
郁新看着文书,面色凝重:“现在马哈木派遣使臣而来,名义上是臣服我朝,请求册封,实则是想要通过朝贡的方式休养生息,以壮大族群力量。”
朱棣笑道:“大概是宋晟给瓦剌带来了不少压力。”
众人听闻,不由莞尔。
宋晟现在名为“宋疯子”,御史弹劾宋晟专断独行,独揽西北军事,让朱允炆撤其职务,不过朱允炆没有答应。
在西北想要建造起马场,没有统一的调配与军事部署是很难的,毕竟大明没那么多好马,宋晟只能向西索要,哈密以西、亦力把里,西面不够,那就只能出关去北面找马了,不巧的是,北面正好是瓦剌的地盘。
马哈木与哈什哈大战正酣的时候,正是宋晟出关打草谷的时候,许多原本逃命的小部落,因此而被宋晟消灭,至于族群中的战马,自然而然被送到了养马场。
时间长了,都没人敢靠近长城边了。
朱允炆也被朱棣说笑了:“宋晟现在为了几十匹马都敢出关,可谓是急马若渴。眼下马哈木等人派遣使臣前来,与他怕是有些关系。”
估计马哈木也不想整天提防着宋晟,太累了,索性低个头。
解缙沉思稍许,道:“不管马哈木是想避免宋晟偷袭,还是休养生息,他派遣使臣而来,都希望得到大明的册封,以缓解大明与瓦剌之间的关系。依臣看,册封马哈木等人并无不妥。”
陈迪甩袖而出,反对:“马哈木请求册封与入贡,显然是蛰伏之策,等他变得强大起来,定会将刀锋对准大明,若今日养虎为患,他日必为虎伤,臣认为应拒绝马哈木册封与入贡。”
茹瑺看着解缙与陈迪相互争辩,连忙插了句:“臣认为答应马哈木等人册封与入贡,利大于弊。”
朱允炆看着茹瑺,抬手道:“茹阁不妨仔细说说。”
茹瑺不愧是掌管兵部多年的人,直言:“虽然眼下瓦剌看似强大,但经过马哈木与哈什哈的战争,也定是折损不少,需要时间休养。然我朝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马场初建,不宜生变。再者,瓦剌居西北之外,对我朝威胁小,而鞑靼居山西以北等地,随时都可能威胁边境,朝廷不妨扶持马哈木,让其与鞑靼对峙,我们作壁上观。”
徐辉祖拿出了一份舆图,指了指瓦剌与鞑靼的势力范围,说:“从位置上来看,鞑靼居草原中部大部,瓦剌地处西北,鞑靼一旦寇边,其威胁确实超过瓦剌,而且今年鞑靼内部很是平静……”
朱允炆清楚,徐辉祖的意思是鞑靼也在休养生息,如果给他们更多的喘息时间,对大明的威胁更重,毕竟就在家门口。
“可若是如此的话,就会让瓦剌坐大西北,这也是一个巨大威胁。”
朱允炆皱眉道。
朱棣看出了朱允炆的担忧,说:“皇上,自古以来难有两全之法。想要分化瓦解,削弱北元力量,眼下最合适的就是挑选马哈木等人,让瓦剌坐大继而威胁鞑靼,引其内斗。”
朱允炆看向解缙等人,解缙微微点头,郁新、茹瑺也表示同意,陈迪依旧担忧,徐辉祖与朱棣都表示赞同,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只能权衡利弊,选择对大明稍微有利的一种方略。
“那就由内阁与礼部拟定文书,好好接待吧。”
朱允炆需要北元乱起来,马哈木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家伙,他不仅会蚕食鞑靼的地盘,还会最终与大明为敌,不过,等他成长到敢叫嚣大明的时候,也没他的希望了吧。
二炮局将大部分神机炮都运到了广西,现在应该在多邦城外了吧
火器的威力一定会让这个世界颤抖,大明军队也会逐渐从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逐渐转化为冷、热-兵器共存的时代。
养一只狼,并不需要过于担忧,只要手中有猎枪。
广州,阳江船厂。
前军都督府府事,老驸马李坚看着驶来的船队,一脸的欣慰。
来是李兴、严岳等水师船队,李坚站在码头,对一脸疲倦的李兴等人喊道:“五千请战文,各个皆豪杰。你们辛苦了。”
李兴、严岳等人下船行礼:“不敢当。”
李坚知道,这些人当得自己亲自迎接。
李坚等人原奉命与郑和二下南洋,不过郑和为了西航,将李兴等船队留在了旧港宣慰司,以护卫商队返航。
李兴成功完成了护航任务,于八月中旬将商船送至苏州太仓州,然后带人紧急进入京师,求见朱允炆,希望水师船队可以南下,帮助张辅攻克安南,开辟第二战场。
朱允炆考虑到李坚已带三艘宝船与三十艘大福船南下,加之李兴等军士长途远航,需要休养一段时日,便婉拒了。
谁知李兴并没有放弃,回去之后就弄出来个五千人请战书,血手印成为了最震撼人心的“文字”,朱允炆感动之余,命徐辉祖亲自前往水师慰问,并准许李兴、严岳等率部南下,与李坚的船队会和。
在朱允炆的作战方略中,除了自云南、广西两线进军外,还有第三条线,那就是大明水师自广东,穿越琼州海峡进军。
李坚在这里等候李兴、严岳等人多时,眼见众人抵达,为节省时间,干脆就在船厂内的船坞中召集了各将士,安排作战方略。
“按照作战计划,张辅、沐晟此时应该已经会师于多邦城下,我们需要即刻出发,前往交趾洋,威胁清化。”
李坚指着舆图,一脸严肃地说。
李兴看了看舆图,皱眉道:“就算是我们眼下满帆前行,抵达交趾洋也需要半个月之久,等我们抵达时,多邦城战事怕已结束。”
李坚笑了笑,说:“我们水师的任务就是在多邦城结束之后,否则也不会在这里等待你率部赶来,先一步出发了。”
李兴有些不解,严岳似乎明白过来,道:“总兵的意思是,在多邦城破之日,安南胡氏父子定会调动一切兵力,抵抗张辅进军。而我们水师就趁虚而入,直接威胁清化,让其无法全力出兵张辅所部”
“没错!”
李坚严肃地说。
李兴指了指舆图上的清化位置,说:“听说清化是一座栅栏城,而不是石头城,要不我们直接将其端了”
严岳哈哈大笑,支持李兴。
李坚却摆了摆手,说:“清化是栅栏城没错,虽然没有多少防护,但莫要小看清化,其是胡季犛的老巢,周围有数十万大军环绕,而且栅栏重重,想要攻进去很是困难,一旦陷入对方的打击范围,便会死伤惨重。”
“难道说,我们不去清化”
李兴有些郁闷。
作为将领,攻破一国之都,俘虏王公贵族,是一件极有荣耀的事,貌似自己与这个荣耀无关了……
李坚仔细盯着舆图,说:“也未必,若清化足够空虚,我们也可以去走一趟。不过你们要记住,清化城里的东西,不归你们,谁都不准拿……”
“啊”
李兴、严岳等人疑惑地看着李坚,破了城,谁不顺点宝贝,只靠着朝廷那点赏赐也不合适啊……
李坚叹了一口气:“朝廷已经将安南国,所有王公贵族的财富卖给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