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人才,比官更难得啊……
老汉看着朱允炆,咬牙反驳:“自己把自己害死,算什么英雄你这公子若想要游览栖霞山,那就去,莫要掺和我们之间的事!”
薛夏刚想怒斥,朱允炆瞥了一眼,薛夏便不敢作声。
朱允炆没有回答老汉的话,而是对韩夏雨问道:“你想不想飞天”
韩夏雨惊喜地问道:“真的可以飞天吗我想,姐夫,快带我飞天。”
朱允炆含笑看向陶增光,道:“看吧,连孩子都有着飞天的梦,你爷爷追梦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想来他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结果。他可以承受生命的沉重,你却连无谓的骂名都承受不起吗”
陶增光连忙擦掉眼泪,坚定地说道:“我承受得起!”
“飞天,飞天,不过是痴人说梦!”
老汉愤然说道。
朱允炆看向老汉,问道:“敢问先生是班背何人”
老汉直言道:“班背兄长,班石。”
朱允炆抬了抬手,算是对长者的尊重,然后说道:“若陶成道飞天是痴人说梦,那班背创《火箭书》,岂不是痴梦的始作俑者”
班石直接答应道:“没错,班背也是个白痴!若不是《火箭书》,他也不会死!”
朱允炆可以感觉的到,班石的愤怒,源自于他的在乎,他在乎班背的死,也在乎陶成道的死,他不希望任何人再因《火箭书》而死。
“如果班背还活着,他也希望自己的哥哥支持他吧,也希望自己毕生之努力,能真正实现吧。”
朱允炆轻轻说道。
班石脸颊抖动,想要反驳,却看到朱允炆站了起来。
“飞天,是真实存在的,陶成道也好,班背也好,他们的思路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他们的方法有问题,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将人安全的送到天上。”
朱允炆肃然说道。
班石、陶增光盯着朱允炆,心头惊骇不已。
宁妃眼神微微一亮,若有所思地看着朱允炆,至于韩夏雨、青青等人,只是单纯的相信着,并没有其他的心思。
朱允炆深深地看着陶增光与班石,他们不知道飞天的梦在后世实现了,但他们可以拥有一个飞天的梦,至少相信,飞天不止是一个梦,还有可能真正实现。
这种理想,不应该被嗤笑。
班石经过短暂的惊讶之后,连连摇头,道:“人怎么可能飞天!”
朱允炆问道:“陶成道不是已经飞起来了”
班石嘴巴张合几次,都找不出合适的词。
确实,陶成道飞起来了,这是真实存在的,既然是真实存在的,又如何能否认人不能飞天
“人死了,还有什么飞天的意义。”
班石只好拿陶成道的死来争取主动。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道:“科学的研究,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至少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一点,人是可以飞天的,既然人能飞天,为什么就不继续研究下去只要解决了火药爆炸问题,解决了安全返回问题,不就可以了”
班石无言以对,陶增光激动不已,确实,若当时火药没有爆炸,自己的爷爷未必会死,他当时已经考虑到返回问题,为此还准备了风筝。
眼前的公子说得很对,飞天是可能的,也一定是可以的!
朱允炆很清楚,在这个时代,要想飞天,那还是有很多办法的,问题就在于飞多高,飞个一两丈,五六丈,那也是飞啊……
想要飞到外太空,或者去找嫦娥开茶话会,在大明还是别想了。
“我刚刚听闻,你想要成为住坐匠,为何”
朱允炆对陶增光问道。
陶增光越看朱允炆越顺眼,便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想去京师当匠人研究火药,效仿爷爷,重新制作飞鸟,再上青天!”
朱允炆敬佩陶增光的勇气,若不是遇到自己,他或许就此会回到婺城,而后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自此之后,陶家再无人提起与知晓陶成道的事。
既然有缘,那就帮他一把吧。
朱允炆问道:“你对火药很有研究”
陶增光思索了下,说道:“翻阅过爷爷留下的典籍,自己也曾制作过一些火器,但因朝廷管制着硝石、硫磺,始终难以取得大的进展。”
朱允炆相信陶成道当年的研究是有可取之处的,或许眼前的陶增光是一个不错的火器人才。
“京师之中,最善火药的匠人都在二炮局,你可愿意去那里做事”
“二炮局”
陶增光惊呼起来,听说那里汇聚了大明最精锐的火器匠人,寻常人根本就进不去,自己最初的打算,也只不过是去兵仗局混个差事。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但进入二炮局之后,你必须用心钻研火药,至于飞鸟与飞天,只允许你在空闲时间去做。你可愿意”
“我愿意!只不过,敢问公子到底是何身份,只一句话真能让陶某进入大明最机密的核心之地”
陶增光不是傻子,知道二炮局的进入门槛有多高,多严。
朱允炆淡然一笑,看向孙栋,道:“他就交给你了,我们走吧。”
“等等!”
班石喊道。
朱允炆回过头来,看着面色不定的班石。
班石向前走了两步,严肃地说道:“《火箭书》不是杀人的邪书,对吗”
朱允炆、陶增光看着班石从怀中掏出一本书,班石轻轻抚摸着书的封面,叹息道:“原想着将它带到棺材里,现在看来,它还是留在人间比较合适。”
陶增光走向班石,扑通跪了下来,对班石磕了三个头,才被班石搀扶起来。
“班石爷爷,我一定不辜负你的重托。”
陶增光看着《火箭书》,心头百感交集,这本书经历坎坷,几经周转,终又回到了陶家人手中。
“这位公子,飞天真的存在吗”
班石再次询问道。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当然,我不欺你。”
班石咧嘴笑了。
朱允炆招了招手,算是告别,登栖霞山收获一人才,还是陶成道的后人,可谓不虚此行。
刚刚抵达渡口,一匹快马便飞奔而来,孙栋迎上前,接过文书转呈朱允炆。
朱允炆看了看,眉头不由一抬,道:“回京吧。”船只再次启程,在夕阳的余光之中。
“可发生了什么事”
宁妃询问道。
朱允炆没有说话,一门心思地翻看《火箭书》,随手将桌案上的文书推给了宁妃。
《火箭书》中记录了一种飞鸟,飞鸟的动力源是火药,类似于后世长征火箭,采取的是绑扎式布局,只不过长征火箭通常绑扎三四个,而这个飞鸟绑扎了四十七个,所以在点燃的时候,为了追求时间的同步,还必须将引线做得足够长,以满足四十七个人同时点燃……
虽然这种设计有着极大的局限与问题,但对于班背而言,或许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
宁妃看过文书之后,冷面皱眉,道:“这些大臣,竟如此无礼,他们竟还敢逼宫犯上不成!”
朱允炆只轻轻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朝廷内部终还是出了点问题,群臣认为朱允炆病的时间太长了,一天天不上朝,是因为过于沉迷于后宫之乐,非要朱允炆出来主持朝政。
不出来,那就搞个游行示威……
据安全局密探所得,明日一早朝臣便会集结于文华门外,请求皇上临朝,甚至还摆出了一副皇上不上朝,我们就要死在宫门前的架势。
他们会不会死,朱允炆不想知道,但一群人冲着后宫的大门哭闹,是不是不太合适,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驾崩了。
“不过此事也无妨,我们子时就会抵达京师,只要皇上明日临朝,此事就不会发生。”
宁妃盘算了下时间,说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他们闹就随他们去闹,明日朕可没时间搭理他们。”
宁妃有些着急,这次朝臣的动静可不小,至少有三十余位官员参与其中,若皇上毫不理会,怕会寒了百官的心。
“皇上……”
宁妃想要劝服朱允炆,莫要因此事动怒,让事情更难收场。
朱允炆将《火箭书》收了起来,一把将宁妃带到怀里,道:“你想什么呢,朕之所以不理睬百官如此作为,是因为明日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朕一定要去。”
“啊”
宁妃惊讶,还有什么事比维护朝堂稳定更重要。
朱允炆深深抱着宁妃,在她的耳边低声道:“明日一早是戴原礼的葬礼,国子监众监生服丧致哀。大明官员无数,可戴原礼只有一个,你说谁更重要”
宁妃紧贴着朱允炆,环抱而过,温柔地说道:“死者为大,这是天底下共知的道理。皇上若亲临国子监,给戴原礼送行,相信他在天之灵,定会含笑九泉。”
朱允炆将头埋在香软处,闭着眼回忆着戴原礼。
在这个世上,生老病死实在是太过寻常。有了国子监的《医学》三典,他日未必不能培育出医学专业,试着让医学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快,更多。不止是医学,还有数学,物理学,化学……
基础科学不加速,大明再发展一百年,还是一百年前的大明。
西方文艺复兴方兴未艾,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大明绝不能落后于西方,而决定国运的根本,就在于教育,在于人才。
人才,比官更难得啊……
薛夏刚想怒斥,朱允炆瞥了一眼,薛夏便不敢作声。
朱允炆没有回答老汉的话,而是对韩夏雨问道:“你想不想飞天”
韩夏雨惊喜地问道:“真的可以飞天吗我想,姐夫,快带我飞天。”
朱允炆含笑看向陶增光,道:“看吧,连孩子都有着飞天的梦,你爷爷追梦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想来他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结果。他可以承受生命的沉重,你却连无谓的骂名都承受不起吗”
陶增光连忙擦掉眼泪,坚定地说道:“我承受得起!”
“飞天,飞天,不过是痴人说梦!”
老汉愤然说道。
朱允炆看向老汉,问道:“敢问先生是班背何人”
老汉直言道:“班背兄长,班石。”
朱允炆抬了抬手,算是对长者的尊重,然后说道:“若陶成道飞天是痴人说梦,那班背创《火箭书》,岂不是痴梦的始作俑者”
班石直接答应道:“没错,班背也是个白痴!若不是《火箭书》,他也不会死!”
朱允炆可以感觉的到,班石的愤怒,源自于他的在乎,他在乎班背的死,也在乎陶成道的死,他不希望任何人再因《火箭书》而死。
“如果班背还活着,他也希望自己的哥哥支持他吧,也希望自己毕生之努力,能真正实现吧。”
朱允炆轻轻说道。
班石脸颊抖动,想要反驳,却看到朱允炆站了起来。
“飞天,是真实存在的,陶成道也好,班背也好,他们的思路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他们的方法有问题,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将人安全的送到天上。”
朱允炆肃然说道。
班石、陶增光盯着朱允炆,心头惊骇不已。
宁妃眼神微微一亮,若有所思地看着朱允炆,至于韩夏雨、青青等人,只是单纯的相信着,并没有其他的心思。
朱允炆深深地看着陶增光与班石,他们不知道飞天的梦在后世实现了,但他们可以拥有一个飞天的梦,至少相信,飞天不止是一个梦,还有可能真正实现。
这种理想,不应该被嗤笑。
班石经过短暂的惊讶之后,连连摇头,道:“人怎么可能飞天!”
朱允炆问道:“陶成道不是已经飞起来了”
班石嘴巴张合几次,都找不出合适的词。
确实,陶成道飞起来了,这是真实存在的,既然是真实存在的,又如何能否认人不能飞天
“人死了,还有什么飞天的意义。”
班石只好拿陶成道的死来争取主动。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道:“科学的研究,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至少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一点,人是可以飞天的,既然人能飞天,为什么就不继续研究下去只要解决了火药爆炸问题,解决了安全返回问题,不就可以了”
班石无言以对,陶增光激动不已,确实,若当时火药没有爆炸,自己的爷爷未必会死,他当时已经考虑到返回问题,为此还准备了风筝。
眼前的公子说得很对,飞天是可能的,也一定是可以的!
朱允炆很清楚,在这个时代,要想飞天,那还是有很多办法的,问题就在于飞多高,飞个一两丈,五六丈,那也是飞啊……
想要飞到外太空,或者去找嫦娥开茶话会,在大明还是别想了。
“我刚刚听闻,你想要成为住坐匠,为何”
朱允炆对陶增光问道。
陶增光越看朱允炆越顺眼,便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我想去京师当匠人研究火药,效仿爷爷,重新制作飞鸟,再上青天!”
朱允炆敬佩陶增光的勇气,若不是遇到自己,他或许就此会回到婺城,而后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自此之后,陶家再无人提起与知晓陶成道的事。
既然有缘,那就帮他一把吧。
朱允炆问道:“你对火药很有研究”
陶增光思索了下,说道:“翻阅过爷爷留下的典籍,自己也曾制作过一些火器,但因朝廷管制着硝石、硫磺,始终难以取得大的进展。”
朱允炆相信陶成道当年的研究是有可取之处的,或许眼前的陶增光是一个不错的火器人才。
“京师之中,最善火药的匠人都在二炮局,你可愿意去那里做事”
“二炮局”
陶增光惊呼起来,听说那里汇聚了大明最精锐的火器匠人,寻常人根本就进不去,自己最初的打算,也只不过是去兵仗局混个差事。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但进入二炮局之后,你必须用心钻研火药,至于飞鸟与飞天,只允许你在空闲时间去做。你可愿意”
“我愿意!只不过,敢问公子到底是何身份,只一句话真能让陶某进入大明最机密的核心之地”
陶增光不是傻子,知道二炮局的进入门槛有多高,多严。
朱允炆淡然一笑,看向孙栋,道:“他就交给你了,我们走吧。”
“等等!”
班石喊道。
朱允炆回过头来,看着面色不定的班石。
班石向前走了两步,严肃地说道:“《火箭书》不是杀人的邪书,对吗”
朱允炆、陶增光看着班石从怀中掏出一本书,班石轻轻抚摸着书的封面,叹息道:“原想着将它带到棺材里,现在看来,它还是留在人间比较合适。”
陶增光走向班石,扑通跪了下来,对班石磕了三个头,才被班石搀扶起来。
“班石爷爷,我一定不辜负你的重托。”
陶增光看着《火箭书》,心头百感交集,这本书经历坎坷,几经周转,终又回到了陶家人手中。
“这位公子,飞天真的存在吗”
班石再次询问道。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当然,我不欺你。”
班石咧嘴笑了。
朱允炆招了招手,算是告别,登栖霞山收获一人才,还是陶成道的后人,可谓不虚此行。
刚刚抵达渡口,一匹快马便飞奔而来,孙栋迎上前,接过文书转呈朱允炆。
朱允炆看了看,眉头不由一抬,道:“回京吧。”船只再次启程,在夕阳的余光之中。
“可发生了什么事”
宁妃询问道。
朱允炆没有说话,一门心思地翻看《火箭书》,随手将桌案上的文书推给了宁妃。
《火箭书》中记录了一种飞鸟,飞鸟的动力源是火药,类似于后世长征火箭,采取的是绑扎式布局,只不过长征火箭通常绑扎三四个,而这个飞鸟绑扎了四十七个,所以在点燃的时候,为了追求时间的同步,还必须将引线做得足够长,以满足四十七个人同时点燃……
虽然这种设计有着极大的局限与问题,但对于班背而言,或许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
宁妃看过文书之后,冷面皱眉,道:“这些大臣,竟如此无礼,他们竟还敢逼宫犯上不成!”
朱允炆只轻轻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朝廷内部终还是出了点问题,群臣认为朱允炆病的时间太长了,一天天不上朝,是因为过于沉迷于后宫之乐,非要朱允炆出来主持朝政。
不出来,那就搞个游行示威……
据安全局密探所得,明日一早朝臣便会集结于文华门外,请求皇上临朝,甚至还摆出了一副皇上不上朝,我们就要死在宫门前的架势。
他们会不会死,朱允炆不想知道,但一群人冲着后宫的大门哭闹,是不是不太合适,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驾崩了。
“不过此事也无妨,我们子时就会抵达京师,只要皇上明日临朝,此事就不会发生。”
宁妃盘算了下时间,说道。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他们闹就随他们去闹,明日朕可没时间搭理他们。”
宁妃有些着急,这次朝臣的动静可不小,至少有三十余位官员参与其中,若皇上毫不理会,怕会寒了百官的心。
“皇上……”
宁妃想要劝服朱允炆,莫要因此事动怒,让事情更难收场。
朱允炆将《火箭书》收了起来,一把将宁妃带到怀里,道:“你想什么呢,朕之所以不理睬百官如此作为,是因为明日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朕一定要去。”
“啊”
宁妃惊讶,还有什么事比维护朝堂稳定更重要。
朱允炆深深抱着宁妃,在她的耳边低声道:“明日一早是戴原礼的葬礼,国子监众监生服丧致哀。大明官员无数,可戴原礼只有一个,你说谁更重要”
宁妃紧贴着朱允炆,环抱而过,温柔地说道:“死者为大,这是天底下共知的道理。皇上若亲临国子监,给戴原礼送行,相信他在天之灵,定会含笑九泉。”
朱允炆将头埋在香软处,闭着眼回忆着戴原礼。
在这个世上,生老病死实在是太过寻常。有了国子监的《医学》三典,他日未必不能培育出医学专业,试着让医学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快,更多。不止是医学,还有数学,物理学,化学……
基础科学不加速,大明再发展一百年,还是一百年前的大明。
西方文艺复兴方兴未艾,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大明绝不能落后于西方,而决定国运的根本,就在于教育,在于人才。
人才,比官更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