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直接把钱送给朕就行了

    “怎么样怎么样?”

    “有多少人买了国债券?”

    给扬州府的富户们讲完漕运国债券的事情,朱允炆故作清高的离开,让郑和,王中等心腹太监拿着纸笔,请在场的富户们认捐国债券。

    这国债券其实也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

    宋代时候,福建一代出现的茶券,茶票,就以茶叶的收成,来年茶叶的营收为抵押放贷,而且宋代益州之地也出现过差不多的。

    隋唐时,扬一益二,扬州府自古有做买卖的传统,此地的富户,寺庙佛头都懂如何赚钱营生,因此朱允炆提出以漕运过路费为抵押放国债券后,不少有识之士都知道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因为这里的富户大部分都是靠着漕运做买卖的。

    漕运有多重要?

    它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沿途城池都因此受益。

    朝廷每年要从南直隶运送大量的漕粮和物资,走扬州府,通济渠等去往中部的开封仓,然后从开封仓走水路转运,到洛阳,到北平。

    扬州城的老百姓,许多是在漕河旁边做小买卖的,要么是纤夫,要么是下苦力抬东西的,要么在此地开酒楼,云云总总。

    这些富户靠河吃河,因此朱允炆提出要重修漕运运河,对他们实在是极大的利好。

    当天,扬州府的富户,还有各大寺庙的佛头,地方乡绅,就在扬州府买了将近一百万两的漕运国债券。

    “陛下,足有宝钞四十余万贯,再算上真金白银,约有白银一百万两也!”

    王中还是头一次在民间卖国债券卖了这么多钱,整个人都有些轻飘飘的,说话都声音呆滞,感觉很不真实。

    他和郑和,费了老劲,在应天府开御膳坊,到处想方设法开商铺搞钱。

    现如今也就勉强回些本钱。

    陛下就空口白话,一番说辞,居然给大明卖出去上百万两的现银!?

    朱允炆这才笑开了花,真不愧是曾经有数的富裕之地扬州啊。

    他咧嘴笑道:“苏州府收了多少金银?”

    一边伺候的郑和说道:“陛下,算上朱高煦所得银钱,有宝钞七十余万贯,白银三十余万两现银。”

    朱允炆哦了一声。

    他疑惑道:“为什么苏州府和扬州府的宝钞这么多?这宝钞动辄几十万贯,好像苏州府和扬州府的有钱人比应天府还多。”

    朱允炆这个疑惑不无道理。

    洪武皇帝朱元璋曾经迁徙天下富户十余万户去南京应天府。

    按道理天下的财富会云集在南京应天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苏州府和扬州府的大财主,比例远远比应天府高。

    这里好些大财主一出手就是几万贯。

    用民间俚语来说,那就是有万贯家财。

    朱允炆在南京城的时候可没搜刮,哦不是,搞到这么多钱。

    端坐着得姚广孝闻言,淡笑道:“陛下,扬州府,苏州府,此地元朝时候就多名商大贾,并非只我朝如此,他们此地的百姓,尤其是世家大族,传承许久,久远者自唐末时便定居于此,故而家族中广有积财,南方不似北方,曾遭异族入侵,宗族逃难离荒者多,南方之宗族派系,维系多年,故而多有窖藏金银之传统,而我朝金银贵重,纸钞廉价,故而他们多拿着宝钞来交税,转而储存金银。”

    “您看各地缴纳赋税,北方多拿实物税和金银铜钱,乃是因为我朝铜钱多运至北方九边卫所发粮饷,而南方缴纳赋税,多用宝钞,也是因此。”

    朱允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边的人有钱,而且有富裕传统,他们赚了钱都换成金银,把不太值钱的宝钞都拿出来消费。

    所以这里宝钞的储备反而好像比应天府多。

    “朕知道了。”

    “这帮富户很上道儿,朕很喜欢。”

    “苏州府收的钱,还有扬州府卖的国债券,全都投入到漕运修缮上去,这漕运通了,南京应天府也能通,各地要广修河道,保证漕运畅通。”

    朱允炆下令道。

    姚广孝点头拱手:“此策善。”

    他眼中很是欣赏。

    燕王朱棣,更像是个卓越的军事领袖,但是在内政这方面,尤其是搞金融和内政建设,朱棣并不十分擅长。

    但是朱允炆的想法总是高屋建瓴。

    朱允炆却不知道这些,转而问王中:“那扬州布政使司不是搜刮了一些扬州瘦马,准备进献给朕嘛?”

    “这种行为十分不对,快将这些扬州瘦马给朕送来,朕要好生批判批判。”

    说着朱允炆摆摆手,示意自己要休息了。

    姚广孝又是露出欣赏表情。

    身为天子,能屈能伸,脸皮厚似城墙,翻脸不认人,这不就是姚广孝心目中的明君形象嘛,至于好涩这回事儿,古往今来的大英雄有哪个不好涩,一代枭雄曹操,那不也有人骑之好。

    说实话,朱允炆自己压根不知道自己这些政策有多好。

    但是我踏马穿越来的,站在时代的肩膀上看这个时代啊。

    按照后世的经验,尤其是大明南北方发展不平衡,最后南方赋税进不了北京来看,大明最好还是要在北方也有个行政中枢才行。

    说实话,朱允炆不大喜欢北平。

    因为他是南方人,怕冷。

    这时代北方没有暖气……

    朕踏马穿越来享福的,为毛要去受苦。

    朱允炆决定到时候把两岁半的小太子朱文奎派过去。

    让他提前知道世间的险恶。

    他决心等待时机成熟了,也许可以搞搞两京轮戍,学元朝一样,夏都和冬都来回迁徙,这样一定程度上保证行政中枢的南北平衡。

    冬天北方寒冷,就在应天。

    夏天北方凉快,就去北平。

    内阁在运转的同时,天子就在各地巡视巡查,派出御史还有锦衣卫,东厂番子,巡查各地是否出现了豪强,打击富户,平抑物价,给各地的老百姓做主,也能够稳定大明朝局。

    朱允炆正准备去跟扬州布政使司送来的扬州美人谈谈心,忽然想起了什么,对郑和吩咐道:“对了,扬州布政使司准备了银钱招待朕,这钱可别忘了给朕拿回来,放在朕的内库里。”

    “为了这些银子,朕都被骂成什么样了,这不能被白骂。”

    “朕好歹得花点这银子吧,不然亏大了。”

    “你再选一些东厂番子,去沿途的各县城,让他们不要费尽心力,多征赋税捞钱来接待朕了,朕不吃那套花里胡哨的。”

    “要真有孝心,直接把钱给朕,朕自己置办点吃的不就完了嘛。”

    “回头沿途州府,把接待花费全都交给朕,朕自己来安排,不劳他们费心了!”

    “真是的,这帮大臣一个个都是神奸巨憝的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