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这地方有坏人啊(第二更)
接下来的考察就顺畅许多。
此地本来就纺织业发达,在很久以前这里有许多桑树,专门用来养蚕,据说可以追溯到战国吴越时期,当时此地就已经有桑蚕纺织业了。
而此地的麻布也很出名。
如今在市面上流行的纺织机,已经不是宋末元初的那种纺织机了,而是更为复杂,更加精细化的纺织机,不仅能够纺织很复杂的画面和图案,还可以进行正反面经纬度纺织,让朱允炆都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因为某些原因,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所以在产能上可能低了些,但是他们对于奇淫巧技的发明创造并不少。
梅里四处可见水车,以水车拉磨坊,抽水。
朱允炆考察了一圈,中午还在梅里古镇吃了顿饭,这才打道回府,路上他一直在琢磨两件事,一件事是如何让大明成为“手工业”时代的超级霸主,利用自己脑子里那点微薄的理工知识。
香皂肥皂,这玩意儿古人很早就发明了。
现如今东厂搞得皇家御皂,也卖的有声有色,在应天府很受欢迎。
每个月光是这一项就能收个几千两净利润,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让朝廷的御膳房食堂勉强实现了自给自足,满足了朝廷大部分官员上朝管饭这个需求。
朱允炆倒是有些别的想法。
搞点小发明创造,说实话对这个时代没有太多帮助,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在前世那个时空贯穿了大明始终,二百多年,基本上一直用他的制度。
所以朱允炆决心鼓励一下民间创造,建造一些类似于科学院一样的存在,和医学院一样,先培养人才,人才是万事万物成功的基础,先打好基础,以后凡是不愁。
“钱钱钱,还得继续搞钱才是。”
朱允炆叹气。
现如今他到处想着法子挣钱,但架不住大明这驾马车太烧油,打造上层建筑,想要在几十年内富强起来,要么有强大的外部助力,要么就是利用军事手段直接从周边国家劫掠,现如今大明还找不到借口搞周边小国,一个是他们也穷,还有个是大明打仗也要钱……
“朝鲜,安南啊……”
朱允炆忍不住想起了小日子国,那边有很多银矿,有些小藩主一个家族就占着一条矿脉,朝鲜两头当中间商,每年都能通过贸易赚不少钱。
大明得加快进度,在海上和陆上完成贸易流通线,实现大明强大手工业品的迅速流通,让大明的钱更值钱,大明就有更多钱来强军占地盘……
印花税带来的收益的确是很大的。
朱允炆考虑结合这个时代的现实,将印花税进一步扩大,但是这种新税种的推广落实,必须要在全国开会,召集各地主要的县官教谕,来应天府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印花税的具体含义。
然后再由他们,去府学,县学,乡学给那些记税的生员,粮长讲解。
各地的集市,坊间的税吏,也都懂文书,也需要给他们培训。
朱允炆当即叫来姚广孝,要他拟旨,给内阁下达了这道旨意,在今年的冬天,北方各地秋税收完之后很长时间下雪没有收成,将北方大部分省市的税吏集中起来培训,认真学习新税法,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免除人头税,以及火耗归公,印花税,这都需要统一思想坚定路线。
开大会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认识,凝聚行动力。
北方各地的大中型主要城池,要从南方抽调税吏过去收税,而南方的大中型城池,从北方抽调官员前来收税,这样杜绝私下有吃拿卡要的可能性,火耗归公等于明摆着允许官府漂没了,再下手就别怪朱允炆不客气。
安排完这几件事,考察了梅里,朱允炆下午还去了周围一些乡镇。
本来上午还有些好心情,看了周遭几个地方,朱允炆的心情又不好了。
火气很大的他和随行的妃嫔在辇车上做起了白日体检运动,惹得马皇后连连求饶,她心疼的擦拭着朱允炆额头上的汗珠:“陛下,您要节制啊,小心气坏了身子……”
侍女正端着虎子,朱允炆抖动着花洒似的水柱大怒:“朕火气很大。”
马皇后抿着嘴,面色潮红道:“陛下,火气大也要,也要节欲啊……臣妾已经吩咐下边儿给陛下进一些滋养补肾的鹿血,陛下先用了吧。”
朱允炆更气了。
“你是在质疑朕的强度!”
“看朕等会乱棍收拾你!”
朱允炆被新考察的地方某一种现象给气炸了,这些地方,尤其是越靠近苏州城区的地方,供奉张士诚的越多……
这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心情。
朱允炆很是无语,当年张士诚之所以轻徭薄赋,因为他是私盐贩子盐枭气息太浓,占了地盘就和兄弟们抽烟喝酒屁事儿不管,地方上的地主乡绅们自然很爽。
其次就是他没有乡绅基础,收不起来税。
大明在洪武年间,在朱元璋的努力下,全国各地花了十几年时间丈量土地,制作鱼鳞图,又从县学,乡学多选生员一起参与收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国家层面税收收益。
但是对于地方乡绅地主而言,这就不爽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张士诚在的时候,他们交税全靠自觉,而且能和张士诚商量着来,朱元璋就曾经评价过张士诚“器小志骄”容易自满,从他屡次反叛元朝又屡次为了元朝的封赏招安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张士诚收税也是小富即可,收到就赚了。
而大明朝廷却年年征税,且逃税漏税要判重罪。
但是大明朝廷一统天下,收复旧土,这是必须要做出的牺牲,而且朕登基就免了江南赋税,你们这帮刁民,不供奉朕就算了,还特么供奉张士诚!?
群众里面果然有坏人啊!
对付坏人,就得用坏人的手段。
“马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朱高煦!”
朱允炆提上裤子,直接走出门去,对着外面大喊。
骑马跟着辇车的朱高煦连忙上前来。
“陛下,臣在。”
朱允炆冷声道:“去,带你本部三千人马,在苏州府各处给朕搜查一番,家中供奉张士诚牌位的都给朕收点税。”
朱高煦呆了呆,道:“陛下,什么税?”
朱允炆怒道:“废话,肯定是人头税。”
“家里多供了个人,却不是我大明子民,那不得收税!?”
“朕免得是大明子民的人头税,张士诚又不是我大明子民!”
朱高煦恍然大悟,忙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办!”
朱允炆换了副笑脸道:“好生去办,你把此事做好,朕回头在你父王面前给你美言几句!保你升官!”
“至于百姓的骂名,你无需担心,反正你是奉你爹命令行事,你懂?”
朱高煦心中苦笑,陛下,咱替我爹谢谢您嘞!
“陛下放心,臣很懂!”
“臣这就去办!”
此地本来就纺织业发达,在很久以前这里有许多桑树,专门用来养蚕,据说可以追溯到战国吴越时期,当时此地就已经有桑蚕纺织业了。
而此地的麻布也很出名。
如今在市面上流行的纺织机,已经不是宋末元初的那种纺织机了,而是更为复杂,更加精细化的纺织机,不仅能够纺织很复杂的画面和图案,还可以进行正反面经纬度纺织,让朱允炆都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因为某些原因,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所以在产能上可能低了些,但是他们对于奇淫巧技的发明创造并不少。
梅里四处可见水车,以水车拉磨坊,抽水。
朱允炆考察了一圈,中午还在梅里古镇吃了顿饭,这才打道回府,路上他一直在琢磨两件事,一件事是如何让大明成为“手工业”时代的超级霸主,利用自己脑子里那点微薄的理工知识。
香皂肥皂,这玩意儿古人很早就发明了。
现如今东厂搞得皇家御皂,也卖的有声有色,在应天府很受欢迎。
每个月光是这一项就能收个几千两净利润,算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让朝廷的御膳房食堂勉强实现了自给自足,满足了朝廷大部分官员上朝管饭这个需求。
朱允炆倒是有些别的想法。
搞点小发明创造,说实话对这个时代没有太多帮助,朱元璋定下的制度,在前世那个时空贯穿了大明始终,二百多年,基本上一直用他的制度。
所以朱允炆决心鼓励一下民间创造,建造一些类似于科学院一样的存在,和医学院一样,先培养人才,人才是万事万物成功的基础,先打好基础,以后凡是不愁。
“钱钱钱,还得继续搞钱才是。”
朱允炆叹气。
现如今他到处想着法子挣钱,但架不住大明这驾马车太烧油,打造上层建筑,想要在几十年内富强起来,要么有强大的外部助力,要么就是利用军事手段直接从周边国家劫掠,现如今大明还找不到借口搞周边小国,一个是他们也穷,还有个是大明打仗也要钱……
“朝鲜,安南啊……”
朱允炆忍不住想起了小日子国,那边有很多银矿,有些小藩主一个家族就占着一条矿脉,朝鲜两头当中间商,每年都能通过贸易赚不少钱。
大明得加快进度,在海上和陆上完成贸易流通线,实现大明强大手工业品的迅速流通,让大明的钱更值钱,大明就有更多钱来强军占地盘……
印花税带来的收益的确是很大的。
朱允炆考虑结合这个时代的现实,将印花税进一步扩大,但是这种新税种的推广落实,必须要在全国开会,召集各地主要的县官教谕,来应天府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印花税的具体含义。
然后再由他们,去府学,县学,乡学给那些记税的生员,粮长讲解。
各地的集市,坊间的税吏,也都懂文书,也需要给他们培训。
朱允炆当即叫来姚广孝,要他拟旨,给内阁下达了这道旨意,在今年的冬天,北方各地秋税收完之后很长时间下雪没有收成,将北方大部分省市的税吏集中起来培训,认真学习新税法,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免除人头税,以及火耗归公,印花税,这都需要统一思想坚定路线。
开大会培训,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认识,凝聚行动力。
北方各地的大中型主要城池,要从南方抽调税吏过去收税,而南方的大中型城池,从北方抽调官员前来收税,这样杜绝私下有吃拿卡要的可能性,火耗归公等于明摆着允许官府漂没了,再下手就别怪朱允炆不客气。
安排完这几件事,考察了梅里,朱允炆下午还去了周围一些乡镇。
本来上午还有些好心情,看了周遭几个地方,朱允炆的心情又不好了。
火气很大的他和随行的妃嫔在辇车上做起了白日体检运动,惹得马皇后连连求饶,她心疼的擦拭着朱允炆额头上的汗珠:“陛下,您要节制啊,小心气坏了身子……”
侍女正端着虎子,朱允炆抖动着花洒似的水柱大怒:“朕火气很大。”
马皇后抿着嘴,面色潮红道:“陛下,火气大也要,也要节欲啊……臣妾已经吩咐下边儿给陛下进一些滋养补肾的鹿血,陛下先用了吧。”
朱允炆更气了。
“你是在质疑朕的强度!”
“看朕等会乱棍收拾你!”
朱允炆被新考察的地方某一种现象给气炸了,这些地方,尤其是越靠近苏州城区的地方,供奉张士诚的越多……
这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心情。
朱允炆很是无语,当年张士诚之所以轻徭薄赋,因为他是私盐贩子盐枭气息太浓,占了地盘就和兄弟们抽烟喝酒屁事儿不管,地方上的地主乡绅们自然很爽。
其次就是他没有乡绅基础,收不起来税。
大明在洪武年间,在朱元璋的努力下,全国各地花了十几年时间丈量土地,制作鱼鳞图,又从县学,乡学多选生员一起参与收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国家层面税收收益。
但是对于地方乡绅地主而言,这就不爽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张士诚在的时候,他们交税全靠自觉,而且能和张士诚商量着来,朱元璋就曾经评价过张士诚“器小志骄”容易自满,从他屡次反叛元朝又屡次为了元朝的封赏招安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张士诚收税也是小富即可,收到就赚了。
而大明朝廷却年年征税,且逃税漏税要判重罪。
但是大明朝廷一统天下,收复旧土,这是必须要做出的牺牲,而且朕登基就免了江南赋税,你们这帮刁民,不供奉朕就算了,还特么供奉张士诚!?
群众里面果然有坏人啊!
对付坏人,就得用坏人的手段。
“马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朱高煦!”
朱允炆提上裤子,直接走出门去,对着外面大喊。
骑马跟着辇车的朱高煦连忙上前来。
“陛下,臣在。”
朱允炆冷声道:“去,带你本部三千人马,在苏州府各处给朕搜查一番,家中供奉张士诚牌位的都给朕收点税。”
朱高煦呆了呆,道:“陛下,什么税?”
朱允炆怒道:“废话,肯定是人头税。”
“家里多供了个人,却不是我大明子民,那不得收税!?”
“朕免得是大明子民的人头税,张士诚又不是我大明子民!”
朱高煦恍然大悟,忙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办!”
朱允炆换了副笑脸道:“好生去办,你把此事做好,朕回头在你父王面前给你美言几句!保你升官!”
“至于百姓的骂名,你无需担心,反正你是奉你爹命令行事,你懂?”
朱高煦心中苦笑,陛下,咱替我爹谢谢您嘞!
“陛下放心,臣很懂!”
“臣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