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
综艺咖怎么了正文卷240、这孩子日后必成大器李亦这是在开玩笑,陈志明可不是绝望的文盲,也不是哄着人玩的奸臣,就算是两人关系不深,第二次见面要礼貌点,也不会扯这么一大堆。
其实,这部剧他演的搞笑点问题并不大,范闲本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剧中也有许多搞笑的桥段。
不过陈志明也说了一点,李亦身上有一种摹仿痕迹,才导致演的这么别扭。
李亦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记忆力太好了也不是好事,导致他在演戏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原版影响,可能下意识就跟着模仿起来。
原身对演戏的理解、方法、习惯,其实对李亦的影响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帮助他对演戏有更系统性的认识。
拍起戏来,他更多用的是模仿。
李亦从小到大看电视的机会不多,小时候都是蹭隔壁二婶家的电视看。
二婶有两个孩子,大的出门去珠三角打工,给家里买了台vcd,还有很多盗版的港片碟。
其中成龙和周润发的片子最多,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喜欢有型的、能打的,但那时李亦最喜欢看的是周星驰的电影。
倒不是他能看得懂别人看不懂的东西,单纯是因为好笑。
笑起来就会忘记穿了两三年缝缝补补的旧衣服,有些掉胶的帆布鞋,爷爷愈发佝偻的背。
看周星驰的电影,李亦就很喜欢模仿。
趴在地上对着瘪肚爆浆的蟑螂哭喊着小强别死——这也是他当初哭鸡的灵感来源。
坐在破旧木门的门槛上,望着外面唱:我无自由,我失自由,伤心痛心眼泪流……惹来爷爷的摇头叹气。
小时候看片子很少有机会看完整的,一是别的小伙伴更喜欢成龙,二是大多数情况都是没看完就要去干活了,下一次就只能换别的。
后来有了条件,李亦将那些没看完的电影重新看了一遍,有些羞耻的是,在旁若无人的时候,他也会跟着念台词、做表情和动作。
可以说,十几年有意无意的模仿,李亦的无厘头风格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在有了原身的科班经历后,对影视、演戏有了更系统的认识,算是彻底形成了个人的表演风格,掌握了一点小窍门。
而在拍《夏洛特烦恼》的时候,其实李亦也下意识地模仿了尹正。
但尹正饰演的袁华,在表演方式上和李亦的“无厘头”是有点相似的,所以不仅没有陈志明所说的矛盾感,反而相辅相成融合的很好,诠释出了更好的袁华。
也正因为袁华演的非常得心应手,李亦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还是个天才!’李亦松口了气。
他一直很有自知之明,在娱乐圈,只有三样东西是真正属于他自己,一是颜值,二是综艺感,三是演技。
得到张颖儿的评价:你演的很搞笑——李亦不说很难受,但也是有点失落的,如今算是松了口气。
尽管陈志明的夸赞并不多,但李亦还是理所应当地做回了天才。
有句话说的好,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得展现出不一样的气度,才能让别人感到信服。
就连陈志明都不禁为李亦展现出来的派头而侧目。
演成这样怎么还抖起来了?
陈志明有些不解,不过说起来,李亦在年轻一辈里演技确实排得上好,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自己的表演风格。
而且,还是许多人都羡慕的喜剧天赋。
“陛下,我要跪吗?”李亦忽然念起了台词。
这一次,他强迫自己脑子里只想剧本的事,范闲当前的处境、要面对的人。
拿到剧本之后,陈志明一有空就会看,不说记得滚瓜烂熟,但是知道李亦今天会过来拜访,打的还是请教的名义,他还提前琢磨了一下两人的对手戏。
虽然有些突然,但还是稳稳当当地接住了。
“你想跪吗?”陈志明像是突然换了一个人,身上有位高权重、主宰天下的气势,眼里却带了几丝柔情,像是颇为宠溺地对待着自己的后辈。
这段戏是范闲进宫第一次和庆帝见面的对话。
庆帝一直知道范闲是自己的儿子,他杀叶轻眉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还有皇帝这一重身份,但他是深爱叶轻眉的。
而对于一直在外野蛮生长的范闲,庆帝自然是爱屋及乌,对其会多几分柔情和宠爱,在私下里见面,展现出为人父的姿态很合理。
范闲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在这个情景之中,他是没有看到庆帝的人便喊话了,而庆帝是突然地就出现在他的背后。
李亦有些紧张,也有些被吓到,脸色出现瞬间的不自然,但很快就强行镇定了下来:“心底里是不想的。”
“不想。”
陈志明伸手放在李亦的肩膀,“就不跪。”
这段戏,说复杂也不算特别复杂,但包含了父子、君臣的关系,又有当朝宰相之子林珙死亡的诱因,可供演员发挥的地方不少。
要说李亦发挥出来的地方很多倒不见得,也不算特别惊艳,但陈志明还是高看了他几分,悟性很不错。
陈志明说李亦身上有一种模仿痕迹,其实只是一种比喻,倒不是真的认为李亦是在模仿着谁来演戏,毕竟《庆余年》可没有原作给他参考,除非在他的脑子里就已经有人先演了一遍。
陈志明认为这是一种演戏习惯,而习惯是很难更改的,李亦在知道问题后的第一次尝试就将这种矛盾感去除了大半,的确称得上悟性不错。
还有李亦的台词也很让人满意。
声乐和台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亦的台词功底很是不错。
“不错,你就按这种思路演,不会差的。”陈志明点头称赞了一下。
实际上,他很惊喜。
其实他对李亦的表演水平并不了解,直到现在终于是松了口气,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毫无疑问,李亦的态度是真正想把这部戏给拍好,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老实说,陈志明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过像李亦这样诚心请教表演的年轻人了。
其实,这部剧他演的搞笑点问题并不大,范闲本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剧中也有许多搞笑的桥段。
不过陈志明也说了一点,李亦身上有一种摹仿痕迹,才导致演的这么别扭。
李亦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记忆力太好了也不是好事,导致他在演戏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原版影响,可能下意识就跟着模仿起来。
原身对演戏的理解、方法、习惯,其实对李亦的影响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帮助他对演戏有更系统性的认识。
拍起戏来,他更多用的是模仿。
李亦从小到大看电视的机会不多,小时候都是蹭隔壁二婶家的电视看。
二婶有两个孩子,大的出门去珠三角打工,给家里买了台vcd,还有很多盗版的港片碟。
其中成龙和周润发的片子最多,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喜欢有型的、能打的,但那时李亦最喜欢看的是周星驰的电影。
倒不是他能看得懂别人看不懂的东西,单纯是因为好笑。
笑起来就会忘记穿了两三年缝缝补补的旧衣服,有些掉胶的帆布鞋,爷爷愈发佝偻的背。
看周星驰的电影,李亦就很喜欢模仿。
趴在地上对着瘪肚爆浆的蟑螂哭喊着小强别死——这也是他当初哭鸡的灵感来源。
坐在破旧木门的门槛上,望着外面唱:我无自由,我失自由,伤心痛心眼泪流……惹来爷爷的摇头叹气。
小时候看片子很少有机会看完整的,一是别的小伙伴更喜欢成龙,二是大多数情况都是没看完就要去干活了,下一次就只能换别的。
后来有了条件,李亦将那些没看完的电影重新看了一遍,有些羞耻的是,在旁若无人的时候,他也会跟着念台词、做表情和动作。
可以说,十几年有意无意的模仿,李亦的无厘头风格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在有了原身的科班经历后,对影视、演戏有了更系统的认识,算是彻底形成了个人的表演风格,掌握了一点小窍门。
而在拍《夏洛特烦恼》的时候,其实李亦也下意识地模仿了尹正。
但尹正饰演的袁华,在表演方式上和李亦的“无厘头”是有点相似的,所以不仅没有陈志明所说的矛盾感,反而相辅相成融合的很好,诠释出了更好的袁华。
也正因为袁华演的非常得心应手,李亦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还是个天才!’李亦松口了气。
他一直很有自知之明,在娱乐圈,只有三样东西是真正属于他自己,一是颜值,二是综艺感,三是演技。
得到张颖儿的评价:你演的很搞笑——李亦不说很难受,但也是有点失落的,如今算是松了口气。
尽管陈志明的夸赞并不多,但李亦还是理所应当地做回了天才。
有句话说的好,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得展现出不一样的气度,才能让别人感到信服。
就连陈志明都不禁为李亦展现出来的派头而侧目。
演成这样怎么还抖起来了?
陈志明有些不解,不过说起来,李亦在年轻一辈里演技确实排得上好,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自己的表演风格。
而且,还是许多人都羡慕的喜剧天赋。
“陛下,我要跪吗?”李亦忽然念起了台词。
这一次,他强迫自己脑子里只想剧本的事,范闲当前的处境、要面对的人。
拿到剧本之后,陈志明一有空就会看,不说记得滚瓜烂熟,但是知道李亦今天会过来拜访,打的还是请教的名义,他还提前琢磨了一下两人的对手戏。
虽然有些突然,但还是稳稳当当地接住了。
“你想跪吗?”陈志明像是突然换了一个人,身上有位高权重、主宰天下的气势,眼里却带了几丝柔情,像是颇为宠溺地对待着自己的后辈。
这段戏是范闲进宫第一次和庆帝见面的对话。
庆帝一直知道范闲是自己的儿子,他杀叶轻眉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还有皇帝这一重身份,但他是深爱叶轻眉的。
而对于一直在外野蛮生长的范闲,庆帝自然是爱屋及乌,对其会多几分柔情和宠爱,在私下里见面,展现出为人父的姿态很合理。
范闲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在这个情景之中,他是没有看到庆帝的人便喊话了,而庆帝是突然地就出现在他的背后。
李亦有些紧张,也有些被吓到,脸色出现瞬间的不自然,但很快就强行镇定了下来:“心底里是不想的。”
“不想。”
陈志明伸手放在李亦的肩膀,“就不跪。”
这段戏,说复杂也不算特别复杂,但包含了父子、君臣的关系,又有当朝宰相之子林珙死亡的诱因,可供演员发挥的地方不少。
要说李亦发挥出来的地方很多倒不见得,也不算特别惊艳,但陈志明还是高看了他几分,悟性很不错。
陈志明说李亦身上有一种模仿痕迹,其实只是一种比喻,倒不是真的认为李亦是在模仿着谁来演戏,毕竟《庆余年》可没有原作给他参考,除非在他的脑子里就已经有人先演了一遍。
陈志明认为这是一种演戏习惯,而习惯是很难更改的,李亦在知道问题后的第一次尝试就将这种矛盾感去除了大半,的确称得上悟性不错。
还有李亦的台词也很让人满意。
声乐和台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亦的台词功底很是不错。
“不错,你就按这种思路演,不会差的。”陈志明点头称赞了一下。
实际上,他很惊喜。
其实他对李亦的表演水平并不了解,直到现在终于是松了口气,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毫无疑问,李亦的态度是真正想把这部戏给拍好,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老实说,陈志明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过像李亦这样诚心请教表演的年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