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作坊发工钱了!
众人纷纷跑到财务室去领工钱,结果发现自已领的比每天二十文多太多。
最少得也有三十文一天,一个月就是九百文,接近一两银子了,最多的不知道,反正他们猜想着肯定很多。
最多的当然是沈华,虽然他还在外地没回来,但是工资也给他算好先放着了。
沈华除了基本工资,是有提成的,而且他的提成已经算进成本里去了。
足足有将近十两银子,这甭说在小小的村里,就是在整个大夏朝,哪怕是京城,都没有这么高的工钱。
不管怎样,作坊的工人们今日都欢天喜地的,拿了银子立马就打算去割肉回家庆祝。
尤其是除了正常工钱以外的奖金,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后勤几个部门的工人工资更高,人人都将近二两银子,李玉琳欢喜地直接喊着自家男人去了里正家里。
要买回老宅子。
如今夫妻二人都在作坊做工,一个月俩人加起来就是三两银子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且活也不重,李玉琳甚至都没做出力的活儿,贺大柱在磨坊,也就是磨豆浆,一天也就上半天工。
买回房子,夫妻二人并没有打算立马搬回去,因为扫盲班开始了,最近李玉琳学习的热情高涨。
她看到那么多东西都需要记录,可是她也不会写字,就觉得自已随时都会被替换,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她也得学会写字。
不仅她学,她家铁牛也得跟着学。
学堂明年才建成,现在就让铁牛跟着她一起先认字,挺好。
贺大柱没那学习的心思,他就一个磨豆浆的,但是他无比支持媳妇和孩子学习,自已不学,就专心保障后勤,家里洗衣做饭的活计都成他的了。
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媳妇现在比他赚的都多,既然赚的少,做这些不也是应该的嘛。
这日子是一天天好起来了。
苏晚晚今天也跟着留到了很晚,等到全部工钱都发放完毕,按照实际发放的工钱重新改了一下报表,把利润表上的成本增加了这部分奖金,这才算真正的完工。
等到全部弄完,苏晚晚看到村里有几家来挑刷锅水,一个个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猪娃子吃这带刷锅水的食物,吃的可欢了,而且这刷锅水可是不要钱,那豆渣也便宜的很。
家里养的猪娃一个个肥嘟嘟,看着就喜人。
其中就有贺喜良。
贺喜良看到她,也腼腆地打了招呼,挑着两桶刷锅水离开。
这个曾经被家里娇宠的男孩,自从和赵圆圆分手之后,虽然变沉默了,但是却能干了许多。
贺英红那日和苏晚晚一起去了里正家里后,回去就和家里商量着买猪养猪,她家有酱油坊,爹娘本来也不想养猪,倒是三哥忽然来了兴趣,支持家里养猪。
老儿子现在能干,老两口自然也高兴,听到他愿意干,也支持起来。
于是家里就简单盖了个猪圈,买了六头小猪仔。
本以为孩子们就是新鲜,等新鲜劲儿过了,这猪指不定还是丢给老两口去养,没想到这兄妹二人养了这么久,一个个倒是越发上心。
贺家二老也是很欣慰。
唯一伤愁的还是二人的婚事。
先前相看的那个小书生倒是看上大红了,可惜的是,大红没看上她,给婉拒了。
谁知道那孩子还认准了大红,托了好几次媒人来说,大红的娘刘容也挺喜欢那书生的,奈何闺女死活不松口,她也不是那种不顾闺女意愿的娘,就僵持在这里了。
苏晚晚想到大红的事情,那妮子经常来和她抱怨呢,而且她觉得那妮子应该是有喜欢的人,但是喜欢的那个人却是个榆木疙瘩,根本不开窍。
不然,那妮子为啥没事就来作坊转悠,还不是为了见某个人。
正好某个人下班,苏晚晚叫住了他。
“沈肃,最近经常有媒人到大红家说亲,你知道吗?”
沈肃一脸茫然,点点头,不知道嫂子为啥忽然和他说这些。
“知道啊,那妮子年龄不小了,是该相看了。”
苏晚晚:......
得咧,这怕是对人家大红根本没意思。
算了,她也没当红娘的打算。
沈肃莫名其妙,不知道嫂子为啥要和他说大红的事情,那妮子烦人的很,他在工作,她总是来找他,气的他每次都把她撵出去。
那妮子相看和他有什么关系?难道出了问题?
他回头去问问,他和大红一起长大,在他心里和亲妹妹没什么区别,若是被人欺负了,他也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苏晚晚不想管这些,就让他走了,正要走,看到柳秋水抱着女儿过来。
“嫂子,我以为你都回家了,结果去家里没见你。”
柳秋水家的姑娘已经有七八个月了,正是最可爱的时候,苏晚晚一看到她那肉乎乎的小脸,就忍不住动手去捏。
捏了两下,才问向柳秋水。
“你怎么来了?”
柳秋水见她要走,就随着她一起往外走。
“我是来告诉嫂子一声,我们家那个家具作坊已经弄好了,我爹的意思,让我们明天就去那边。”
柳氏家具经过这几个月的销售推广,尤其是林文月的宣传,如今已经火到府衙去了。
柳叔手艺精湛,再加上款式独特,立柜更是一下子征服了所有夫人小姐的喜爱,很多外地的都跑来订制。
虽然后来也有其他木匠仿照立柜的样式做了柜子去卖,但是那做工是比不上柳叔的。
而且柳叔这些的花纹也好看,雕刻的也精致,他和冯刚还听了苏晚晚的话,弄了一个标志刻在家具上,是一个像是柳条一般的柳字,算是商标一样的东西。
很多人慢慢也发现了,这柳氏的柜子箱子什么的,比其他仿品质量要好很多,虽然贵了一些,可是品质好,说出去是柳氏家具,和知府家小姐用的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也是倍有面。
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
生意越做越大,柳叔家那小院子也不够用,和沈渊商量了一下,一家子决定去县城创业去。
毕竟按照沈渊和苏晚晚的设想,这柳氏家具是要销往全国去的!
众人纷纷跑到财务室去领工钱,结果发现自已领的比每天二十文多太多。
最少得也有三十文一天,一个月就是九百文,接近一两银子了,最多的不知道,反正他们猜想着肯定很多。
最多的当然是沈华,虽然他还在外地没回来,但是工资也给他算好先放着了。
沈华除了基本工资,是有提成的,而且他的提成已经算进成本里去了。
足足有将近十两银子,这甭说在小小的村里,就是在整个大夏朝,哪怕是京城,都没有这么高的工钱。
不管怎样,作坊的工人们今日都欢天喜地的,拿了银子立马就打算去割肉回家庆祝。
尤其是除了正常工钱以外的奖金,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后勤几个部门的工人工资更高,人人都将近二两银子,李玉琳欢喜地直接喊着自家男人去了里正家里。
要买回老宅子。
如今夫妻二人都在作坊做工,一个月俩人加起来就是三两银子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且活也不重,李玉琳甚至都没做出力的活儿,贺大柱在磨坊,也就是磨豆浆,一天也就上半天工。
买回房子,夫妻二人并没有打算立马搬回去,因为扫盲班开始了,最近李玉琳学习的热情高涨。
她看到那么多东西都需要记录,可是她也不会写字,就觉得自已随时都会被替换,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她也得学会写字。
不仅她学,她家铁牛也得跟着学。
学堂明年才建成,现在就让铁牛跟着她一起先认字,挺好。
贺大柱没那学习的心思,他就一个磨豆浆的,但是他无比支持媳妇和孩子学习,自已不学,就专心保障后勤,家里洗衣做饭的活计都成他的了。
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媳妇现在比他赚的都多,既然赚的少,做这些不也是应该的嘛。
这日子是一天天好起来了。
苏晚晚今天也跟着留到了很晚,等到全部工钱都发放完毕,按照实际发放的工钱重新改了一下报表,把利润表上的成本增加了这部分奖金,这才算真正的完工。
等到全部弄完,苏晚晚看到村里有几家来挑刷锅水,一个个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
猪娃子吃这带刷锅水的食物,吃的可欢了,而且这刷锅水可是不要钱,那豆渣也便宜的很。
家里养的猪娃一个个肥嘟嘟,看着就喜人。
其中就有贺喜良。
贺喜良看到她,也腼腆地打了招呼,挑着两桶刷锅水离开。
这个曾经被家里娇宠的男孩,自从和赵圆圆分手之后,虽然变沉默了,但是却能干了许多。
贺英红那日和苏晚晚一起去了里正家里后,回去就和家里商量着买猪养猪,她家有酱油坊,爹娘本来也不想养猪,倒是三哥忽然来了兴趣,支持家里养猪。
老儿子现在能干,老两口自然也高兴,听到他愿意干,也支持起来。
于是家里就简单盖了个猪圈,买了六头小猪仔。
本以为孩子们就是新鲜,等新鲜劲儿过了,这猪指不定还是丢给老两口去养,没想到这兄妹二人养了这么久,一个个倒是越发上心。
贺家二老也是很欣慰。
唯一伤愁的还是二人的婚事。
先前相看的那个小书生倒是看上大红了,可惜的是,大红没看上她,给婉拒了。
谁知道那孩子还认准了大红,托了好几次媒人来说,大红的娘刘容也挺喜欢那书生的,奈何闺女死活不松口,她也不是那种不顾闺女意愿的娘,就僵持在这里了。
苏晚晚想到大红的事情,那妮子经常来和她抱怨呢,而且她觉得那妮子应该是有喜欢的人,但是喜欢的那个人却是个榆木疙瘩,根本不开窍。
不然,那妮子为啥没事就来作坊转悠,还不是为了见某个人。
正好某个人下班,苏晚晚叫住了他。
“沈肃,最近经常有媒人到大红家说亲,你知道吗?”
沈肃一脸茫然,点点头,不知道嫂子为啥忽然和他说这些。
“知道啊,那妮子年龄不小了,是该相看了。”
苏晚晚:......
得咧,这怕是对人家大红根本没意思。
算了,她也没当红娘的打算。
沈肃莫名其妙,不知道嫂子为啥要和他说大红的事情,那妮子烦人的很,他在工作,她总是来找他,气的他每次都把她撵出去。
那妮子相看和他有什么关系?难道出了问题?
他回头去问问,他和大红一起长大,在他心里和亲妹妹没什么区别,若是被人欺负了,他也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苏晚晚不想管这些,就让他走了,正要走,看到柳秋水抱着女儿过来。
“嫂子,我以为你都回家了,结果去家里没见你。”
柳秋水家的姑娘已经有七八个月了,正是最可爱的时候,苏晚晚一看到她那肉乎乎的小脸,就忍不住动手去捏。
捏了两下,才问向柳秋水。
“你怎么来了?”
柳秋水见她要走,就随着她一起往外走。
“我是来告诉嫂子一声,我们家那个家具作坊已经弄好了,我爹的意思,让我们明天就去那边。”
柳氏家具经过这几个月的销售推广,尤其是林文月的宣传,如今已经火到府衙去了。
柳叔手艺精湛,再加上款式独特,立柜更是一下子征服了所有夫人小姐的喜爱,很多外地的都跑来订制。
虽然后来也有其他木匠仿照立柜的样式做了柜子去卖,但是那做工是比不上柳叔的。
而且柳叔这些的花纹也好看,雕刻的也精致,他和冯刚还听了苏晚晚的话,弄了一个标志刻在家具上,是一个像是柳条一般的柳字,算是商标一样的东西。
很多人慢慢也发现了,这柳氏的柜子箱子什么的,比其他仿品质量要好很多,虽然贵了一些,可是品质好,说出去是柳氏家具,和知府家小姐用的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也是倍有面。
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
生意越做越大,柳叔家那小院子也不够用,和沈渊商量了一下,一家子决定去县城创业去。
毕竟按照沈渊和苏晚晚的设想,这柳氏家具是要销往全国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