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高中解元(求月票!!!)
汴京码头,宁远侯府跟东昌侯府的马车将码头堵了个结结实实。
停泊等待卸货的船只却只能恭恭敬敬的等候,在这个封建社会,商人在勋贵面前,只有卑躬屈膝的份。
宁远侯顾偃开没有来,这回送顾廷烨出门的是小秦氏,这位当代顾候夫人端的是一副菩萨面孔,见了谁都笑眯眯的,对顾廷烨更是“慈爱有加”,一个叮嘱他远在江南要照顾好自己。
秦浩也终于见到了原剧中的男主顾廷烨,身姿挺拔,眸如朗星,唇红齿白,好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
秦俊业对秦浩道:“那就是你姑母跟表兄了,上前见个礼吧。”
秦浩心里暗笑,秦俊业跟小秦氏的关系不太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秦俊业强行把小秦氏嫁给顾偃开续弦,好好的一位小秦娘子,侯府嫡女,却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也难怪小秦氏后来对东昌侯府不管不顾。
“姑母,表兄。”秦浩来到跟前,微微躬身行礼。
小秦氏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秦俊业,倒也没有为难秦浩,而是用一种看似和蔼实际疏离的语气说道。
“哟,这不是浩哥儿嘛,一转眼居然长这么大了,嗯,也长进了,好好念书,将来也好光耀东昌侯府的门楣。”
秦浩微微拱手:“谨记姑母教诲。”
一旁的顾廷烨则是直接一只手搭在秦浩肩膀上,乐呵呵的道:“这回好了,有表弟陪我,去到江南也不怕寂寞了。”
这话听着怎么有点怪怪的?秦浩尴尬的笑了笑:“以后还要劳烦表兄关照。”
“那是自然,谁要是敢欺负你,表兄一定为你出头。”顾廷烨拍胸脯道。
秦柳氏眼看着秦浩上船,泪眼婆娑的挥着手,一个劲的叮嘱秦浩要照顾好自己,要是实在扛不住就回来云云。
秦浩安慰了几句,随着船只驶出码头,冲着秦柳氏挥了挥手。
码头上,直到船只的身影彻底消失,宁远侯府跟东昌侯府的马车才缓缓离开码头。
小秦氏坐在马车里,叹了口气:“这个孽障也不知怎的,居然忽然想要进学了。”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顾廷炜继承爵位,小秦氏可是煞费苦心,把顾廷烨惯得天不怕地不怕,眼看就要把他养废了,结果对方却忽然开始求上进,打了她个措手不及。
身边的向妈妈安慰道:“大娘子放心,就他这个性格,不像是能东华门唱名的,估计也就是觉得汴京太闷了,想出去散散心,撑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
小秦氏脸上也有了一丝笑意,其实她也是这么想的,那顾廷烨舞枪弄棒还凑合,让他之乎者也的掉书袋,他肯定坐不住。
向妈妈忽然提醒了一句:“大娘子,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跟东昌侯府的关系也该缓和一二了,我见那浩哥儿倒是稳重,现在又潜心进学,将来弱势能够考上功名,对咱们炜哥儿也是一番助力啊。”
小秦氏眼里的恨意一闪而过,靠着车厢轻轻摇头:“还是再看看吧,别是虚有其表才好,我那个兄长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好好一个东昌侯府被他弄成这幅模样,连嫡子求学都要沾宁远侯府的光,若是浩哥儿不成器,这东昌侯府恐怕就只剩下个名头了。”
.......
另外一边,在船上,秦浩跟顾廷烨也逐渐熟络起来。
“表弟,这白鹿洞书院乃是四大书院之一,管教也很是严格,到了那里,只怕要收起些侯府的性子才行。”
顾廷烨对秦浩这个小表弟还是很照顾的,生怕他在侯府娇生惯养,提前给他打预防针。
秦浩澹澹的笑了笑:“表兄放心,入乡随俗,小弟倒也没那么娇贵。”
“嗯,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顾廷烨满意的点点头。
古代交通不便,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在宋朝属于江南西路,便是走水路也要半个月。
在这半个月里,秦浩跟顾廷烨已经彻底混熟,顾廷烨原本以为这个小表弟跟汴京城的那些纨绔子弟一样,不学无术。
没想到秦浩的学问远在他之上,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仅如此,在棋艺上更是让顾廷烨汗颜。
有一天顾廷烨在船上实在待得无聊,就来找秦浩下棋消磨时间,结果下了一天都是惨败,他也是执拗,越是下不过越是拉着秦浩下。
一连被虐了好几天,至此再也不跟秦浩下棋了。
接连在学问跟棋艺上被虐,顾廷烨多少心里有点不服气,于是就打着男儿大丈夫,不能做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的旗号,要教秦浩几手防身术。
一开始顾廷烨也的确占了一些便宜,顾廷烨的武艺是从小被顾偃开磨炼出来的,顾偃开是真正的沙场悍将,教给顾廷烨的都是真正的杀人技。
而秦浩学的都是搏击术,打起来难免吃亏,而且顾廷烨也是天生神力,在力量上也要强于秦浩。
不过随着秦浩逐渐习惯了顾廷烨的技术特点,也慢慢跟他打了个有来有回。
“表弟,你简直就是个怪物!”顾廷烨满头大汗,直接往甲板上一倒,吐槽道。
这些天顾廷烨能够明显感觉到秦浩的进步,很多招式跟发力技巧,只要他用几遍,秦浩就能掌握,这样恐怖的学习能力,不是怪物是什么?
秦浩也累坏了,毕竟这具身体还没完全成长起来,如果不是之前三个世界的力量堆叠,他早就被顾廷烨这家伙给揍趴下了,其实顾廷烨才是怪物,他只是开了外挂而已。
忽然,船头传来一阵欢呼,秦浩站起来一看,原来是到达目的地了。
远处的码头已经赫然在立,九江,哦,按照宋朝的名称,应该叫做江州,终于到了!
等船靠岸后,顾廷烨当即拉着秦浩前往江州最好的酒楼,点了一大桌子好菜。
吃饱喝足后,顾廷烨跟秦浩才前往白鹿洞书院报道。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乡,由此得名,环境倒是很优雅,不过也有些偏僻,一路坐着马车又晃荡了两天才到。
此时正值白鹿洞书院开学的时节,来报道的学生非常多,学院门口马车一列列未满了,秦浩跟顾廷烨只能下车步行进入。
顾廷烨拿着一封拜帖见到了白鹿洞书院的山长,也就相当于后世的校长,是个白胡子老头。
李山长打量着顾廷烨跟秦浩,忽然问道。
“你们二人均是侯府嫡子,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何千里迢迢来此求学?”
顾廷烨挺直胸膛,傲然道:“荣华富贵吾自当取之,受祖先封萌,非大丈夫所为。”
李山长点点头,随后又看向秦浩:“那你呢?”
秦浩心中一动,这就相当于入学考试了,思索片刻后,微微躬身。
“生而为人,总归是要学一些做人的道理,故此前来。”
李山长对秦浩的回答有些惊讶,微微一怔,随后含笑看着他。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李山长哈哈大笑:“好,既如此,便准你二人入学,记住,即是到了白鹿洞书院,便是普通学子,不可仰仗侯府欺辱同窗,否则便将你二人逐出书院。”
“谨遵山长教诲。”
随后,秦浩跟顾廷烨就开始了古代学院的生活,一开始秦浩还有些新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逐渐散去,日子就有些枯燥了。
两年的时间,秦浩直接从丙舍直接升到了甲舍,相当于从小学跳级到了高中,博得了小神童的称号。
倒也不是秦浩瞎得瑟,主要是宋朝对于神童比较推崇,秦浩也需要神童的这个称号来养望。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
在这个封建社会个人意志是要服从家族利益的,秦浩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获得足够的话语权。
在这两年时间里,秦浩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并且即将参加乡试,只要过了乡试,就是举人了,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举人做官上限很低,但官就是官,已经脱离了普通民众的阶层。
在宋朝这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读书人有着超然的地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童话故事在不断上演。
“表弟,这回江南西路的解元,你怕是志在必得了吧?”
前往乡试赶考的马车里,顾廷烨笑呵呵的说道。
秦浩澹澹一笑:“江南文风鼎盛,藏龙卧虎,解元就只有一个,看运气吧。”
“哈哈,这话若是被李山长听到恐怕要狠狠教训你几句。”顾廷烨幸灾乐祸的道。
秦浩摇摇头,自从他展现出神童的天赋后,李山长就将他收入门下,这个时代能有个好老师是非常重要的,李山长桃李满天下,将来秦浩入仕做官那些名义上的师兄也会对他照拂一二。
不过李山长这老头吧,是个典型的封建老学究,为人做事一板一眼,稍微有一点做得不对,就要唠叨半天,秦浩也是被他磨得没了脾气。
乡试地点就在江州城内,顾廷烨早就差遣小厮订好了房间,不然这个时候来就只能露宿街头了,来赶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仅仅只是江州地区就有上万人参加,而且乡试三年才开一次,录取率极低,秦浩就见到不少头发花白的老秀才前来赶考。
宋朝的科举考的主要是策论,其实就类似于写论文,对考题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这也是秦浩的强项,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有着更加广阔的视野,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新奇,李山长就是看过他的文章之后才决定收他为徒的。
除了策论之外,还有诗词、四书五经之类的考题,诗词是秦浩的弱项,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四书五经就比较简单了,他的记忆力做这种阅读理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检查了一边后,秦浩选择提前交卷,这倒不是为了装逼,主要是想给考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秦浩是第一个交卷的,几位考官正坐得无聊呢,自然免不了过一眼。
“咦,这份策论有点意思啊!”
“嗯,光是这笔字就很不错,小小年纪就能把颜体练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
“这诗词......倒也中规中矩吧,不过科举乃是为国举才,诗词乃是小道,关键还是看策论,倒也不必过分苛责。”
作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自然也吸引了在外面等候的人群,有人高喊。
“这位公子,考题难不难?”
秦浩乐了,这不就跟高考过后记者采访考生一样吗?
“还挺简单的,很好考。”
装完逼秦浩就熘了,结果后面出来的考生一个个脸色都很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唉,看来这一届又没戏了,今年这个策论实在是太难了。”
“是啊,这策论考题也不知是谁出的,黄河年年水患,朝堂上那么多大相公都没有办法,我等如何会治理?”
“可不是嘛,我估计今年这篇策论要难倒一大票人!”
等候的人群有些傻眼,第一个走出来的不是说今年的考题很简单吗?怎么其他人都说难?
难道是那个少年说谎了?
二十天之后,白鹿洞书院门口来了一队掉落打鼓的闲汉,这些人都是来讨赏的。
每一届乡试白鹿洞书院都会有学子中举,所以算不上稀奇,但是这一届中的却是解元。
“恭贺秦浩,秦公子喜中解元!”
解元也就是乡试第一名,特别是在江南这种文风鼎盛的地方,能够考取解元,绝对是一份不小的荣耀。
“公子,太好了,公子!”不器激动得不能自已,对于他这种从小跟着侯府嫡子一起长大的家丁来说,命运早就跟秦浩高度捆绑,秦浩今后的成就也决定了他的前途。
“不器,赏。”
秦浩虽然表现得很澹定,实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不器也冷静下来,不能丢了侯府的排场,一把把的铜钱洒向来讨赏的人群,顿时引起了一阵哄抢。
这时候顾廷烨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不无羡慕的对秦浩道。
“恭喜表弟一举夺魁。”
秦浩轻声道:“表哥,母亲来信,外祖身体抱恙,让我尽快赶回汴京,三年后咱们汴京再聚。”
这一届顾廷烨落榜没有考上,其实倒也正常,毕竟顾廷烨刚刚考上了秀才,第一次乡试能够考上的凤毛麟角,为此他还要等上三年重新再考。
而对于秦浩来说,白鹿洞书院教的东西他都学到了,里面的藏书也都记了下来,就没必要继续在这里蹉跎岁月了。
顾廷烨闻言有些不舍,拉着秦浩的手:“一路保重,三年之后等为兄考取乡试,再回汴京寻你。”
秦浩有些无奈,这古人怎么动不动就喜欢动手呢?拜托,他可没有龙阳之好!
不着痕迹的抽回手,秦浩冲着顾廷烨一拱手,就坐上事先准备好的马车前往江州码头。
又是半个月之后,汴京码头。
宁远侯府跟东昌侯府的马车再度将码头堵死,小秦氏这会儿跟秦柳氏正在说着话。
自从秦浩一年前考取了秀才功名,小秦氏跟东昌侯府走动得就越来越频繁了。
秦俊业对当年把妹妹嫁给顾偃开续弦也有些愧疚,双方都有意修补关系,自然也就熟络起来。
“唉,这船怎么还没来?真真急死个人。”秦柳氏叹了口气。
小秦氏含笑道:“嫂嫂莫要担忧,浩哥儿吉人自有天相,何况最近风平浪静,不会有问题的,要说起来,浩哥儿如今不过十二岁,遍数整个汴京城,有几人能在这般年纪考取秀才功名的,嫂嫂真有福气。”
秦柳氏脸上也终于有了喜色,母贫子贵,自从秦浩有了出息,汴京城那些勋贵家卷对她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小秦氏更是热切,终于让她享受了一把真正作为侯爵大娘子的待遇。
正说话间,忽然就听身边的嬷嬷喊了一句:“大娘子,有船来了。”
在秦柳氏殷切期盼的目光中,秦浩带着不器出现在码头,秦柳氏再也顾不上侯爵大娘子的仪态,一下扑了过去。
“浩哥儿,你终于回来了,快让娘看看,瘦了,可怜见的腮帮子都瘪下去了,在那边是不是吃不好也睡不好?”
秦浩心下感动,又有些无奈,十岁的时候有些婴儿肥,现在十二岁也算是少年了,再加上这两年他一直坚持锻炼,脸上瘦了,实际身体结实了不少。
“孩儿近来一切都好,倒是母亲消瘦了些,还是要多注意身子。”秦浩安抚道。
秦柳氏眼泪哗哗的往外淌,儿子长大了,都知道心疼她了。
小秦氏这时候走了过来,劝慰道:“嫂嫂,浩哥儿一路舟车劳顿,有什么话咱们还是先回府再说吧?”
秦柳氏这才醒悟:“对,咱们回家。”
回到东昌侯府,秦俊业已经等候多时,见到秦浩也是高兴得不行。
“两年不见,浩哥儿长高了不少,有当年你祖父的风采。”
提到老侯爷,小秦氏也不由露出怀念的神色,当年老侯爷还在的时候,东昌侯府多么风光,那也是她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光。
“对了,我听说浩哥儿参加了这次乡试,结果如何?”秦俊业忽然问起。
秦柳氏有些不满的瞪着丈夫:“浩哥儿去岁才中的秀才,如今第一次参加乡试,你也太心急了些。”
说着又回头对秦浩道:“浩哥儿不打紧的,没考中咱们下次.......”
然而,秦浩却微微一笑:“幸不辱命,此次乡试得中解元。”
“什么?”
“解元?”
“当真?”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秦俊业跟秦柳氏都是一副惊喜的表情,特别是秦柳氏激动得差点晕了过去。
小秦氏的神色就有些古怪了,惊喜之中还掺杂着一丝嫉妒。
停泊等待卸货的船只却只能恭恭敬敬的等候,在这个封建社会,商人在勋贵面前,只有卑躬屈膝的份。
宁远侯顾偃开没有来,这回送顾廷烨出门的是小秦氏,这位当代顾候夫人端的是一副菩萨面孔,见了谁都笑眯眯的,对顾廷烨更是“慈爱有加”,一个叮嘱他远在江南要照顾好自己。
秦浩也终于见到了原剧中的男主顾廷烨,身姿挺拔,眸如朗星,唇红齿白,好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
秦俊业对秦浩道:“那就是你姑母跟表兄了,上前见个礼吧。”
秦浩心里暗笑,秦俊业跟小秦氏的关系不太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秦俊业强行把小秦氏嫁给顾偃开续弦,好好的一位小秦娘子,侯府嫡女,却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也难怪小秦氏后来对东昌侯府不管不顾。
“姑母,表兄。”秦浩来到跟前,微微躬身行礼。
小秦氏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秦俊业,倒也没有为难秦浩,而是用一种看似和蔼实际疏离的语气说道。
“哟,这不是浩哥儿嘛,一转眼居然长这么大了,嗯,也长进了,好好念书,将来也好光耀东昌侯府的门楣。”
秦浩微微拱手:“谨记姑母教诲。”
一旁的顾廷烨则是直接一只手搭在秦浩肩膀上,乐呵呵的道:“这回好了,有表弟陪我,去到江南也不怕寂寞了。”
这话听着怎么有点怪怪的?秦浩尴尬的笑了笑:“以后还要劳烦表兄关照。”
“那是自然,谁要是敢欺负你,表兄一定为你出头。”顾廷烨拍胸脯道。
秦柳氏眼看着秦浩上船,泪眼婆娑的挥着手,一个劲的叮嘱秦浩要照顾好自己,要是实在扛不住就回来云云。
秦浩安慰了几句,随着船只驶出码头,冲着秦柳氏挥了挥手。
码头上,直到船只的身影彻底消失,宁远侯府跟东昌侯府的马车才缓缓离开码头。
小秦氏坐在马车里,叹了口气:“这个孽障也不知怎的,居然忽然想要进学了。”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顾廷炜继承爵位,小秦氏可是煞费苦心,把顾廷烨惯得天不怕地不怕,眼看就要把他养废了,结果对方却忽然开始求上进,打了她个措手不及。
身边的向妈妈安慰道:“大娘子放心,就他这个性格,不像是能东华门唱名的,估计也就是觉得汴京太闷了,想出去散散心,撑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
小秦氏脸上也有了一丝笑意,其实她也是这么想的,那顾廷烨舞枪弄棒还凑合,让他之乎者也的掉书袋,他肯定坐不住。
向妈妈忽然提醒了一句:“大娘子,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跟东昌侯府的关系也该缓和一二了,我见那浩哥儿倒是稳重,现在又潜心进学,将来弱势能够考上功名,对咱们炜哥儿也是一番助力啊。”
小秦氏眼里的恨意一闪而过,靠着车厢轻轻摇头:“还是再看看吧,别是虚有其表才好,我那个兄长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好好一个东昌侯府被他弄成这幅模样,连嫡子求学都要沾宁远侯府的光,若是浩哥儿不成器,这东昌侯府恐怕就只剩下个名头了。”
.......
另外一边,在船上,秦浩跟顾廷烨也逐渐熟络起来。
“表弟,这白鹿洞书院乃是四大书院之一,管教也很是严格,到了那里,只怕要收起些侯府的性子才行。”
顾廷烨对秦浩这个小表弟还是很照顾的,生怕他在侯府娇生惯养,提前给他打预防针。
秦浩澹澹的笑了笑:“表兄放心,入乡随俗,小弟倒也没那么娇贵。”
“嗯,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顾廷烨满意的点点头。
古代交通不便,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在宋朝属于江南西路,便是走水路也要半个月。
在这半个月里,秦浩跟顾廷烨已经彻底混熟,顾廷烨原本以为这个小表弟跟汴京城的那些纨绔子弟一样,不学无术。
没想到秦浩的学问远在他之上,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仅如此,在棋艺上更是让顾廷烨汗颜。
有一天顾廷烨在船上实在待得无聊,就来找秦浩下棋消磨时间,结果下了一天都是惨败,他也是执拗,越是下不过越是拉着秦浩下。
一连被虐了好几天,至此再也不跟秦浩下棋了。
接连在学问跟棋艺上被虐,顾廷烨多少心里有点不服气,于是就打着男儿大丈夫,不能做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的旗号,要教秦浩几手防身术。
一开始顾廷烨也的确占了一些便宜,顾廷烨的武艺是从小被顾偃开磨炼出来的,顾偃开是真正的沙场悍将,教给顾廷烨的都是真正的杀人技。
而秦浩学的都是搏击术,打起来难免吃亏,而且顾廷烨也是天生神力,在力量上也要强于秦浩。
不过随着秦浩逐渐习惯了顾廷烨的技术特点,也慢慢跟他打了个有来有回。
“表弟,你简直就是个怪物!”顾廷烨满头大汗,直接往甲板上一倒,吐槽道。
这些天顾廷烨能够明显感觉到秦浩的进步,很多招式跟发力技巧,只要他用几遍,秦浩就能掌握,这样恐怖的学习能力,不是怪物是什么?
秦浩也累坏了,毕竟这具身体还没完全成长起来,如果不是之前三个世界的力量堆叠,他早就被顾廷烨这家伙给揍趴下了,其实顾廷烨才是怪物,他只是开了外挂而已。
忽然,船头传来一阵欢呼,秦浩站起来一看,原来是到达目的地了。
远处的码头已经赫然在立,九江,哦,按照宋朝的名称,应该叫做江州,终于到了!
等船靠岸后,顾廷烨当即拉着秦浩前往江州最好的酒楼,点了一大桌子好菜。
吃饱喝足后,顾廷烨跟秦浩才前往白鹿洞书院报道。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乡,由此得名,环境倒是很优雅,不过也有些偏僻,一路坐着马车又晃荡了两天才到。
此时正值白鹿洞书院开学的时节,来报道的学生非常多,学院门口马车一列列未满了,秦浩跟顾廷烨只能下车步行进入。
顾廷烨拿着一封拜帖见到了白鹿洞书院的山长,也就相当于后世的校长,是个白胡子老头。
李山长打量着顾廷烨跟秦浩,忽然问道。
“你们二人均是侯府嫡子,自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何千里迢迢来此求学?”
顾廷烨挺直胸膛,傲然道:“荣华富贵吾自当取之,受祖先封萌,非大丈夫所为。”
李山长点点头,随后又看向秦浩:“那你呢?”
秦浩心中一动,这就相当于入学考试了,思索片刻后,微微躬身。
“生而为人,总归是要学一些做人的道理,故此前来。”
李山长对秦浩的回答有些惊讶,微微一怔,随后含笑看着他。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李山长哈哈大笑:“好,既如此,便准你二人入学,记住,即是到了白鹿洞书院,便是普通学子,不可仰仗侯府欺辱同窗,否则便将你二人逐出书院。”
“谨遵山长教诲。”
随后,秦浩跟顾廷烨就开始了古代学院的生活,一开始秦浩还有些新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逐渐散去,日子就有些枯燥了。
两年的时间,秦浩直接从丙舍直接升到了甲舍,相当于从小学跳级到了高中,博得了小神童的称号。
倒也不是秦浩瞎得瑟,主要是宋朝对于神童比较推崇,秦浩也需要神童的这个称号来养望。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
在这个封建社会个人意志是要服从家族利益的,秦浩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获得足够的话语权。
在这两年时间里,秦浩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并且即将参加乡试,只要过了乡试,就是举人了,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举人做官上限很低,但官就是官,已经脱离了普通民众的阶层。
在宋朝这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读书人有着超然的地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童话故事在不断上演。
“表弟,这回江南西路的解元,你怕是志在必得了吧?”
前往乡试赶考的马车里,顾廷烨笑呵呵的说道。
秦浩澹澹一笑:“江南文风鼎盛,藏龙卧虎,解元就只有一个,看运气吧。”
“哈哈,这话若是被李山长听到恐怕要狠狠教训你几句。”顾廷烨幸灾乐祸的道。
秦浩摇摇头,自从他展现出神童的天赋后,李山长就将他收入门下,这个时代能有个好老师是非常重要的,李山长桃李满天下,将来秦浩入仕做官那些名义上的师兄也会对他照拂一二。
不过李山长这老头吧,是个典型的封建老学究,为人做事一板一眼,稍微有一点做得不对,就要唠叨半天,秦浩也是被他磨得没了脾气。
乡试地点就在江州城内,顾廷烨早就差遣小厮订好了房间,不然这个时候来就只能露宿街头了,来赶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仅仅只是江州地区就有上万人参加,而且乡试三年才开一次,录取率极低,秦浩就见到不少头发花白的老秀才前来赶考。
宋朝的科举考的主要是策论,其实就类似于写论文,对考题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这也是秦浩的强项,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有着更加广阔的视野,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新奇,李山长就是看过他的文章之后才决定收他为徒的。
除了策论之外,还有诗词、四书五经之类的考题,诗词是秦浩的弱项,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四书五经就比较简单了,他的记忆力做这种阅读理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检查了一边后,秦浩选择提前交卷,这倒不是为了装逼,主要是想给考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秦浩是第一个交卷的,几位考官正坐得无聊呢,自然免不了过一眼。
“咦,这份策论有点意思啊!”
“嗯,光是这笔字就很不错,小小年纪就能把颜体练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
“这诗词......倒也中规中矩吧,不过科举乃是为国举才,诗词乃是小道,关键还是看策论,倒也不必过分苛责。”
作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自然也吸引了在外面等候的人群,有人高喊。
“这位公子,考题难不难?”
秦浩乐了,这不就跟高考过后记者采访考生一样吗?
“还挺简单的,很好考。”
装完逼秦浩就熘了,结果后面出来的考生一个个脸色都很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唉,看来这一届又没戏了,今年这个策论实在是太难了。”
“是啊,这策论考题也不知是谁出的,黄河年年水患,朝堂上那么多大相公都没有办法,我等如何会治理?”
“可不是嘛,我估计今年这篇策论要难倒一大票人!”
等候的人群有些傻眼,第一个走出来的不是说今年的考题很简单吗?怎么其他人都说难?
难道是那个少年说谎了?
二十天之后,白鹿洞书院门口来了一队掉落打鼓的闲汉,这些人都是来讨赏的。
每一届乡试白鹿洞书院都会有学子中举,所以算不上稀奇,但是这一届中的却是解元。
“恭贺秦浩,秦公子喜中解元!”
解元也就是乡试第一名,特别是在江南这种文风鼎盛的地方,能够考取解元,绝对是一份不小的荣耀。
“公子,太好了,公子!”不器激动得不能自已,对于他这种从小跟着侯府嫡子一起长大的家丁来说,命运早就跟秦浩高度捆绑,秦浩今后的成就也决定了他的前途。
“不器,赏。”
秦浩虽然表现得很澹定,实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不器也冷静下来,不能丢了侯府的排场,一把把的铜钱洒向来讨赏的人群,顿时引起了一阵哄抢。
这时候顾廷烨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不无羡慕的对秦浩道。
“恭喜表弟一举夺魁。”
秦浩轻声道:“表哥,母亲来信,外祖身体抱恙,让我尽快赶回汴京,三年后咱们汴京再聚。”
这一届顾廷烨落榜没有考上,其实倒也正常,毕竟顾廷烨刚刚考上了秀才,第一次乡试能够考上的凤毛麟角,为此他还要等上三年重新再考。
而对于秦浩来说,白鹿洞书院教的东西他都学到了,里面的藏书也都记了下来,就没必要继续在这里蹉跎岁月了。
顾廷烨闻言有些不舍,拉着秦浩的手:“一路保重,三年之后等为兄考取乡试,再回汴京寻你。”
秦浩有些无奈,这古人怎么动不动就喜欢动手呢?拜托,他可没有龙阳之好!
不着痕迹的抽回手,秦浩冲着顾廷烨一拱手,就坐上事先准备好的马车前往江州码头。
又是半个月之后,汴京码头。
宁远侯府跟东昌侯府的马车再度将码头堵死,小秦氏这会儿跟秦柳氏正在说着话。
自从秦浩一年前考取了秀才功名,小秦氏跟东昌侯府走动得就越来越频繁了。
秦俊业对当年把妹妹嫁给顾偃开续弦也有些愧疚,双方都有意修补关系,自然也就熟络起来。
“唉,这船怎么还没来?真真急死个人。”秦柳氏叹了口气。
小秦氏含笑道:“嫂嫂莫要担忧,浩哥儿吉人自有天相,何况最近风平浪静,不会有问题的,要说起来,浩哥儿如今不过十二岁,遍数整个汴京城,有几人能在这般年纪考取秀才功名的,嫂嫂真有福气。”
秦柳氏脸上也终于有了喜色,母贫子贵,自从秦浩有了出息,汴京城那些勋贵家卷对她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小秦氏更是热切,终于让她享受了一把真正作为侯爵大娘子的待遇。
正说话间,忽然就听身边的嬷嬷喊了一句:“大娘子,有船来了。”
在秦柳氏殷切期盼的目光中,秦浩带着不器出现在码头,秦柳氏再也顾不上侯爵大娘子的仪态,一下扑了过去。
“浩哥儿,你终于回来了,快让娘看看,瘦了,可怜见的腮帮子都瘪下去了,在那边是不是吃不好也睡不好?”
秦浩心下感动,又有些无奈,十岁的时候有些婴儿肥,现在十二岁也算是少年了,再加上这两年他一直坚持锻炼,脸上瘦了,实际身体结实了不少。
“孩儿近来一切都好,倒是母亲消瘦了些,还是要多注意身子。”秦浩安抚道。
秦柳氏眼泪哗哗的往外淌,儿子长大了,都知道心疼她了。
小秦氏这时候走了过来,劝慰道:“嫂嫂,浩哥儿一路舟车劳顿,有什么话咱们还是先回府再说吧?”
秦柳氏这才醒悟:“对,咱们回家。”
回到东昌侯府,秦俊业已经等候多时,见到秦浩也是高兴得不行。
“两年不见,浩哥儿长高了不少,有当年你祖父的风采。”
提到老侯爷,小秦氏也不由露出怀念的神色,当年老侯爷还在的时候,东昌侯府多么风光,那也是她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光。
“对了,我听说浩哥儿参加了这次乡试,结果如何?”秦俊业忽然问起。
秦柳氏有些不满的瞪着丈夫:“浩哥儿去岁才中的秀才,如今第一次参加乡试,你也太心急了些。”
说着又回头对秦浩道:“浩哥儿不打紧的,没考中咱们下次.......”
然而,秦浩却微微一笑:“幸不辱命,此次乡试得中解元。”
“什么?”
“解元?”
“当真?”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秦俊业跟秦柳氏都是一副惊喜的表情,特别是秦柳氏激动得差点晕了过去。
小秦氏的神色就有些古怪了,惊喜之中还掺杂着一丝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