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三 西域联合军
这一轮成功的重返西域行动使得刘备彻底确定,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大汉第三帝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版图范围,足以对更加遥远的地区施加强大的影响。
第三帝国的实力已经大规模溢出,绝不仅仅只能满足于现有疆域,若是仅仅满足于现有疆域,那么强大的军队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三十万精锐汉军的存在价值绝不仅仅只是控制当前的领土,按照枢密院的计算和策划,如果只是防守现有疆土,十五万到十八万的军队就足够了。
但是汉军现在的数量已经要超过三十万了。
那么多出来的这十几万精兵强将该怎么办?
在老家赋闲种地吗?
那太浪费了。
正因如此,刘备才更加确定大汉第三帝国的未来绝不仅仅局限于神州大地,而应该向更加遥远的地方前进,驶向星辰大海。
而在之后对西域的经营之中,因为考虑到种种情况,还有四个全新设立的郡的治理,刘备除了调拨一大批熟练官吏前往西域四个郡任职之外,还对西域军区的驻军进行了一波新的分配。
考虑到战略防御的需求,刘备决定把西域都护府本部安排在大宛郡内,西域都护张飞就率领两个军的兵力驻守大宛郡,以加强对大宛郡的治理,并且小心防范外部的康居国和贵霜帝国。
另一边,在龟兹国、原西域都护府驻地设立西域都护府第二驻地,以西域长史赵云驻扎于此,居中策应张飞。
西域军区现有的六个军,除两个军安排在大宛郡之外,其余于莎郡和疏勒郡都各自安排一个军驻守,龟兹国和尉犁郡共用一个军驻守,剩下一个军留守敦煌郡。
这番安排之后,刘备出于更加长远的目标考量,决定推行西域各国联军的建设计划。
他对各国提出要求,要求各国各自拿出一部分军队投入到西域都护府的建设之中,在龟兹国设立西域联军驻军基地,由赵云负责管理、训练西域联军。
出于各种情况下的考虑刘备认为西域地区只用六万兵力镇守是足够的,但是未来如果和贵霜帝国、帕提亚帝国和康居国交手,想要争霸中亚,那么显然是不够用的。
西域各国已经臣服,且有些国家也具备不错的军事实力,比如乌孙,所以把这些人口和军事潜力全部留给他们自己,对于汉帝国在西域的统治是不妙的。
汉帝国不仅需要名义上对西域的宣称权,也应该在实际上增强对西域的进一步控制,只是政治和经济上施加一定的影响力还是不足,对军队的影响力也要加强。
刘备想着,未来是要把西域建设成内地的,所以就一定要提前开始准备,对新的四个郡的治理算是行政准备,那么军事上的准备也要进行。
于是,他便提出了西域联军的方案,要求各国按照人口和士兵比例拿出一部分军队汇总到龟兹国,接受赵云的训练和整备,以增强他们的战斗力,以备将来和康居、贵霜的战争。
对此,刘备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一来,他是大家的宗主国皇帝,充分行使自己的宗主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家名义上都是他的臣子,调动臣子的军队为自己服务,他觉得这样做是可以的。
二来,他认为在这一次的大宛国战争之中,西域各**队的表现都不是很好。
比如龟兹国的军队。
在攻城作战中,龟兹**队表现拉跨,在之后的巷战之中也表现的很拉跨,虽然率先冲击,但是居然被大宛国的宫廷卫队给顶了回来,损失严重,没有充分发挥出作战方面的优势。
各**队在行军、作战的行动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与行动能力都全方位的落后于汉军,这是不好的情况,未来如果还有协同作战,必然会拖汉军的后腿,而汉帝国也并不想让那么丰富的军事资源就此浪费。
于是,刘备作出决定,要给西域各国的军队做一番“军训”,增强他们的战斗实力。
给他们好好儿的加强一下,避免以后作战再拖汉军的后腿。
而且这是强制要求不是和大家开玩笑,每个国家都要拿出足够多的军队来参加军训。
比如乌孙国现在整体来看虽然损失了不少人口,但是还能拿出五六万的可作战人员,所以至少要抽出两万兵力到龟兹国参加军训。
龟兹国本身也是如此,根据它的人口规模,也被要求至少出动一万五千兵力接受赵云的特训。
其余西域各小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被要求出动五百、一千、两千不等的士兵加入到特训之中,接受汉军的先进军事体系训练。
说实在的,对于这一次的“军训”,西域各国的态度都比较复杂。
首先,他们的确非常仰慕汉军的强大的战斗力,联合作战之中,西域各国的领导者们都能看到汉军那种绝对超越他们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还有极为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先例,他们也不知道刘备这样搞究竟是不是有一些别的企图在里面,把自己国家的军队交给宗主国训练,真的不会有什么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情况发生吗?
但是最后,西域诸国还是接受了汉帝国的要求,接受了宗主国的要求,派遣了不少军队前往龟兹国参加集训,并且按照要求各自提供了一部分口粮和训练经费。
大汉重返西域之后,第一次对西域各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不遵守,极有可能被定义为反贼,到时候,他们的国家很难逃过被汉军变成“郡”的下场。
那七个已经覆灭的国家和他们的领导层,就是下场。
强有力的威慑之下,西域联合军军事训练从贞观四年的冬季开始,预计时间是两年,为了更好的训练他们,刘备直接安排练兵使高顺调遣练兵处的有经验的训练人员前往龟兹国帮助赵云搞军事训练。
当然了,这一次的军事训练绝对不仅仅只是增加西域各**队的作战能力,刘备也不会做这样的单纯的“好事”。
他是要通过军事特训的幌子,施加政治与文化思想的影响,把这些国家派来的士兵都按照汉军体系训练、熏陶,使得他们在不经意间心向汉帝国、尊崇汉帝国,且习惯于接受汉帝国体系的军事指挥,从上到下,完成对汉帝国的军事体系改革。
训练之前,他们是西域各国的原始军队。
训练之后,他们将是满脑子汉帝**事体系观念的汉式军队。
须知,汉军军训体制之中,包含有大量的非军事科目的训练,包括汉字读写、书籍阅读、汉式军规军纪的服从,以及四海一家的传统观念的教导。
刘备非常注重对军队的思想文化工作,除了技战术训练之外,汉军士兵日常的生活充满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忠孝节义之类的传统优秀观念并没有因为儒家独尊的思想环境的瓦解而消除,四海一家的家国观念也被刘备重新解释之后加入了军队的思想教育之中。
这一套新式思想教育在军队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甚至被刘备运用到了官办学府的教学体系之中,用于替代儒家霸权瓦解之后的思想真空。
而其中,对刘备本人军事功绩、政治功绩的宣传也是重中之重。
刘备完全可以相信,两年军训结束之后,这些原始军队都会变成与本国实际状况格格不入的先进军队,他们过于先进的行事作风将难以适配本国的低级别环境,他们将不由自主的怀念并且向往汉帝国的生活。
并且,向往成为真正的汉帝**队、汉帝国子民。
练兵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他国的粮秣兵员,训练自己的军队。
这一点,刘备还是很满意的。
从贞观四年年末开始,这场特殊的军训就展开了。
而与此同时西域诸国国王和他们的随从也纷纷抵达了雒阳,接受了刘备的召见和册封,一个个的全部正式拿到了汉帝国天子赐给他们的“国王证书”。
从此以后,他们的权力传承就需要得到汉天子的册封,只有汉天子的册封才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并且维持统治,如果没有汉天子的册封,他们的统治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这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之中最为关键的点。
名分。
这东西可以说古今中外就没有哪个统治者是可以完全不在乎的,甭管你有多强的个人实力,你总要在统治的同时,明确你的统治法理,并且得到广泛的承认,如果得不到这种统治法理,伱的统治便是无根浮萍。
军队强大的时候,你可以用军队强行稳固统治,但是你的军队不可能永远强大,你的后代也不可能永远猛男,稍有不慎,身死族灭。
而这一次的雒阳集会,便是让这些西域国家拱手让出各自的统治法理权,将这种法理权全部让渡给汉天子,由汉天子承继一切,拥有一切,并且允许、反对一切。
同时,汉天子也会承担起一系列的责任,如果这些国家的君主倒行逆施,做了错事,使得百姓不满,那么这种不满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到汉天子身上,折损汉天子的荣誉。
本质上,宗藩关系如果足够明确、稳固,如同曾经的带明和朝鲜,那么便是统治权法理上的宗藩关系,弱小者为自己找一个靠山,如果自己足够恭顺,那么如果出现了权力的挑战者,是可以找到宗主帮忙解决问题的。
所以对这种事情,相对弱小的小国并没有太多的纠结,宗藩关系的达成一点也不难。
西域诸小国也是如此。
他们争先恐后向刘备献上贡品,取得了宗藩关系的称谓,遵从汉天子为唯一的天子,而他们都是汉天子的臣子。
他们只能是“王”,只有汉天子才能是唯一的“皇帝”。
刘备对他们的要求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刘备还要求他们全面采用汉帝国的年号,即使用贞观年号为自己国家的纪年年号,从此不论民间如何,在官方口径上都要采用贞观年号用以纪年。
贞观四年年末,这些宗藩关系便全面达成了,大汉第三帝国正式继承了西汉和东汉以来的对于西域的一些关系,并且继往开来,更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然后在贞观五年的新年例会上,刘备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些消息,并且在皇宫正殿召开了盛大的典礼仪式,欢迎这些藩属国的国王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整个雒阳朝廷的官员们的注视之下一个接一个的进入皇宫,向刘备称臣纳贡。
基本上很多中原帝国的皇帝们的追求也就到这里为止了。
面子拉满,排面拉满,不单单是皇帝,连一些官员也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觉得自己的国家地位高,面子大,仅此而已,真正能用到这些小国的地方其实也不多。
不过这一次,第三帝国对这些小国的需求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贞观五年正月初一,刘备在皇宫正殿设宴款待了诸小国的国王,用宫廷最拿得出手的菜式和饮料招待他们,给他们吃的一愣一愣的,纷纷表示自己没有吃过这样调味精美的食物,每一个人都对吃过的食物赞不绝口。
宴会结束之后,好几个国王向刘备表示想要知道如此美味的食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想要在离开雒阳之后也能吃到那么鲜美的食物——以此思念他们无上的万王之王刘备陛下。
绝不是贪吃,绝不是被这鲜美的味道给俘获了,只是想要睹物思人而已。
平心而论,这不算什么大事,不过刘备已经打算要在他们内部全面推广“奢华”的汉宫庭生活方式了,于是就把自己的全套生活班子介绍给了这些国王们,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刘备很是满意。
对于这些小国的国王来说,他们肯定是不缺钱的,甭管国家大小、贫富,他们都是不会缺钱的那一类人,平时也没什么太多的追求,除了权力,也就是追求更加极致的生活,有什么好的,新鲜的东西,他们总要第一个尝试。
这一次,也一样。
刘备于是安排张让带着这些国王们参观了一下大汉宫庭的日常生活。
当然,是别有用心版本的。
本章完
第三帝国的实力已经大规模溢出,绝不仅仅只能满足于现有疆域,若是仅仅满足于现有疆域,那么强大的军队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三十万精锐汉军的存在价值绝不仅仅只是控制当前的领土,按照枢密院的计算和策划,如果只是防守现有疆土,十五万到十八万的军队就足够了。
但是汉军现在的数量已经要超过三十万了。
那么多出来的这十几万精兵强将该怎么办?
在老家赋闲种地吗?
那太浪费了。
正因如此,刘备才更加确定大汉第三帝国的未来绝不仅仅局限于神州大地,而应该向更加遥远的地方前进,驶向星辰大海。
而在之后对西域的经营之中,因为考虑到种种情况,还有四个全新设立的郡的治理,刘备除了调拨一大批熟练官吏前往西域四个郡任职之外,还对西域军区的驻军进行了一波新的分配。
考虑到战略防御的需求,刘备决定把西域都护府本部安排在大宛郡内,西域都护张飞就率领两个军的兵力驻守大宛郡,以加强对大宛郡的治理,并且小心防范外部的康居国和贵霜帝国。
另一边,在龟兹国、原西域都护府驻地设立西域都护府第二驻地,以西域长史赵云驻扎于此,居中策应张飞。
西域军区现有的六个军,除两个军安排在大宛郡之外,其余于莎郡和疏勒郡都各自安排一个军驻守,龟兹国和尉犁郡共用一个军驻守,剩下一个军留守敦煌郡。
这番安排之后,刘备出于更加长远的目标考量,决定推行西域各国联军的建设计划。
他对各国提出要求,要求各国各自拿出一部分军队投入到西域都护府的建设之中,在龟兹国设立西域联军驻军基地,由赵云负责管理、训练西域联军。
出于各种情况下的考虑刘备认为西域地区只用六万兵力镇守是足够的,但是未来如果和贵霜帝国、帕提亚帝国和康居国交手,想要争霸中亚,那么显然是不够用的。
西域各国已经臣服,且有些国家也具备不错的军事实力,比如乌孙,所以把这些人口和军事潜力全部留给他们自己,对于汉帝国在西域的统治是不妙的。
汉帝国不仅需要名义上对西域的宣称权,也应该在实际上增强对西域的进一步控制,只是政治和经济上施加一定的影响力还是不足,对军队的影响力也要加强。
刘备想着,未来是要把西域建设成内地的,所以就一定要提前开始准备,对新的四个郡的治理算是行政准备,那么军事上的准备也要进行。
于是,他便提出了西域联军的方案,要求各国按照人口和士兵比例拿出一部分军队汇总到龟兹国,接受赵云的训练和整备,以增强他们的战斗力,以备将来和康居、贵霜的战争。
对此,刘备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一来,他是大家的宗主国皇帝,充分行使自己的宗主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家名义上都是他的臣子,调动臣子的军队为自己服务,他觉得这样做是可以的。
二来,他认为在这一次的大宛国战争之中,西域各**队的表现都不是很好。
比如龟兹国的军队。
在攻城作战中,龟兹**队表现拉跨,在之后的巷战之中也表现的很拉跨,虽然率先冲击,但是居然被大宛国的宫廷卫队给顶了回来,损失严重,没有充分发挥出作战方面的优势。
各**队在行军、作战的行动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与行动能力都全方位的落后于汉军,这是不好的情况,未来如果还有协同作战,必然会拖汉军的后腿,而汉帝国也并不想让那么丰富的军事资源就此浪费。
于是,刘备作出决定,要给西域各国的军队做一番“军训”,增强他们的战斗实力。
给他们好好儿的加强一下,避免以后作战再拖汉军的后腿。
而且这是强制要求不是和大家开玩笑,每个国家都要拿出足够多的军队来参加军训。
比如乌孙国现在整体来看虽然损失了不少人口,但是还能拿出五六万的可作战人员,所以至少要抽出两万兵力到龟兹国参加军训。
龟兹国本身也是如此,根据它的人口规模,也被要求至少出动一万五千兵力接受赵云的特训。
其余西域各小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被要求出动五百、一千、两千不等的士兵加入到特训之中,接受汉军的先进军事体系训练。
说实在的,对于这一次的“军训”,西域各国的态度都比较复杂。
首先,他们的确非常仰慕汉军的强大的战斗力,联合作战之中,西域各国的领导者们都能看到汉军那种绝对超越他们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还有极为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先例,他们也不知道刘备这样搞究竟是不是有一些别的企图在里面,把自己国家的军队交给宗主国训练,真的不会有什么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情况发生吗?
但是最后,西域诸国还是接受了汉帝国的要求,接受了宗主国的要求,派遣了不少军队前往龟兹国参加集训,并且按照要求各自提供了一部分口粮和训练经费。
大汉重返西域之后,第一次对西域各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不遵守,极有可能被定义为反贼,到时候,他们的国家很难逃过被汉军变成“郡”的下场。
那七个已经覆灭的国家和他们的领导层,就是下场。
强有力的威慑之下,西域联合军军事训练从贞观四年的冬季开始,预计时间是两年,为了更好的训练他们,刘备直接安排练兵使高顺调遣练兵处的有经验的训练人员前往龟兹国帮助赵云搞军事训练。
当然了,这一次的军事训练绝对不仅仅只是增加西域各**队的作战能力,刘备也不会做这样的单纯的“好事”。
他是要通过军事特训的幌子,施加政治与文化思想的影响,把这些国家派来的士兵都按照汉军体系训练、熏陶,使得他们在不经意间心向汉帝国、尊崇汉帝国,且习惯于接受汉帝国体系的军事指挥,从上到下,完成对汉帝国的军事体系改革。
训练之前,他们是西域各国的原始军队。
训练之后,他们将是满脑子汉帝**事体系观念的汉式军队。
须知,汉军军训体制之中,包含有大量的非军事科目的训练,包括汉字读写、书籍阅读、汉式军规军纪的服从,以及四海一家的传统观念的教导。
刘备非常注重对军队的思想文化工作,除了技战术训练之外,汉军士兵日常的生活充满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忠孝节义之类的传统优秀观念并没有因为儒家独尊的思想环境的瓦解而消除,四海一家的家国观念也被刘备重新解释之后加入了军队的思想教育之中。
这一套新式思想教育在军队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甚至被刘备运用到了官办学府的教学体系之中,用于替代儒家霸权瓦解之后的思想真空。
而其中,对刘备本人军事功绩、政治功绩的宣传也是重中之重。
刘备完全可以相信,两年军训结束之后,这些原始军队都会变成与本国实际状况格格不入的先进军队,他们过于先进的行事作风将难以适配本国的低级别环境,他们将不由自主的怀念并且向往汉帝国的生活。
并且,向往成为真正的汉帝**队、汉帝国子民。
练兵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他国的粮秣兵员,训练自己的军队。
这一点,刘备还是很满意的。
从贞观四年年末开始,这场特殊的军训就展开了。
而与此同时西域诸国国王和他们的随从也纷纷抵达了雒阳,接受了刘备的召见和册封,一个个的全部正式拿到了汉帝国天子赐给他们的“国王证书”。
从此以后,他们的权力传承就需要得到汉天子的册封,只有汉天子的册封才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并且维持统治,如果没有汉天子的册封,他们的统治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这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之中最为关键的点。
名分。
这东西可以说古今中外就没有哪个统治者是可以完全不在乎的,甭管你有多强的个人实力,你总要在统治的同时,明确你的统治法理,并且得到广泛的承认,如果得不到这种统治法理,伱的统治便是无根浮萍。
军队强大的时候,你可以用军队强行稳固统治,但是你的军队不可能永远强大,你的后代也不可能永远猛男,稍有不慎,身死族灭。
而这一次的雒阳集会,便是让这些西域国家拱手让出各自的统治法理权,将这种法理权全部让渡给汉天子,由汉天子承继一切,拥有一切,并且允许、反对一切。
同时,汉天子也会承担起一系列的责任,如果这些国家的君主倒行逆施,做了错事,使得百姓不满,那么这种不满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到汉天子身上,折损汉天子的荣誉。
本质上,宗藩关系如果足够明确、稳固,如同曾经的带明和朝鲜,那么便是统治权法理上的宗藩关系,弱小者为自己找一个靠山,如果自己足够恭顺,那么如果出现了权力的挑战者,是可以找到宗主帮忙解决问题的。
所以对这种事情,相对弱小的小国并没有太多的纠结,宗藩关系的达成一点也不难。
西域诸小国也是如此。
他们争先恐后向刘备献上贡品,取得了宗藩关系的称谓,遵从汉天子为唯一的天子,而他们都是汉天子的臣子。
他们只能是“王”,只有汉天子才能是唯一的“皇帝”。
刘备对他们的要求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刘备还要求他们全面采用汉帝国的年号,即使用贞观年号为自己国家的纪年年号,从此不论民间如何,在官方口径上都要采用贞观年号用以纪年。
贞观四年年末,这些宗藩关系便全面达成了,大汉第三帝国正式继承了西汉和东汉以来的对于西域的一些关系,并且继往开来,更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然后在贞观五年的新年例会上,刘备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些消息,并且在皇宫正殿召开了盛大的典礼仪式,欢迎这些藩属国的国王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整个雒阳朝廷的官员们的注视之下一个接一个的进入皇宫,向刘备称臣纳贡。
基本上很多中原帝国的皇帝们的追求也就到这里为止了。
面子拉满,排面拉满,不单单是皇帝,连一些官员也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觉得自己的国家地位高,面子大,仅此而已,真正能用到这些小国的地方其实也不多。
不过这一次,第三帝国对这些小国的需求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贞观五年正月初一,刘备在皇宫正殿设宴款待了诸小国的国王,用宫廷最拿得出手的菜式和饮料招待他们,给他们吃的一愣一愣的,纷纷表示自己没有吃过这样调味精美的食物,每一个人都对吃过的食物赞不绝口。
宴会结束之后,好几个国王向刘备表示想要知道如此美味的食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想要在离开雒阳之后也能吃到那么鲜美的食物——以此思念他们无上的万王之王刘备陛下。
绝不是贪吃,绝不是被这鲜美的味道给俘获了,只是想要睹物思人而已。
平心而论,这不算什么大事,不过刘备已经打算要在他们内部全面推广“奢华”的汉宫庭生活方式了,于是就把自己的全套生活班子介绍给了这些国王们,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刘备很是满意。
对于这些小国的国王来说,他们肯定是不缺钱的,甭管国家大小、贫富,他们都是不会缺钱的那一类人,平时也没什么太多的追求,除了权力,也就是追求更加极致的生活,有什么好的,新鲜的东西,他们总要第一个尝试。
这一次,也一样。
刘备于是安排张让带着这些国王们参观了一下大汉宫庭的日常生活。
当然,是别有用心版本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