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三 苦一苦老百姓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卢植无法忍耐了。
他实在是不想再去顾及什么古文学派的内部团结之类的,决定站出来驳斥袁隗。
“事已至此,谈论什么今文、古文有意义吗?袁司徒!庶人作乱,是因为走投无路没饭吃,走投无路没饭吃,是因为贪官污吏为祸甚重,你把《欧阳尚书》换成《古文尚书》,庶人听得懂吗?他们都不认字啊!
朝廷现在需要的是领兵平乱的人才,需要的是出动军队的钱财、粮秣,需要的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的策略,不是今古文啊!你在这里把欧阳尚书换成古文尚书,青徐黄巾和汝南黄巾就会自动消失吗?”
袁隗一看卢植居然帮今文学派说话,大怒。
“卢太尉!你知道伱的身份吗?这话是你应该说的吗?你可是左氏春秋传承之人,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你难道连一点长远眼光都没有吗?”
“袁司徒!国家大事,容不得胡搅蛮缠!此番事件结束之后,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眼下!你能不能提出一点军国议论?”
卢植苦着脸看着袁隗:“你就真的毫不在乎吗?你真的不怕将来某一日那些饿着肚子的庶人提着刀站在你面前问你要饭吃吗?”
袁隗更加生气了,但是同时也感觉到了这是彻底扳倒卢植的机会,他感觉自己应该趁机掀起古文学派官员对卢植的不满,以此让卢植在古文学派内部彻底社死。
本来团结在他身边的这群人就对卢植多有不满,现在卢植还主动站出来给他递刀子,这要是不一刀子戳进卢植的心窝子,就对不起他那么久的谋划!
但是他刚准备说话,汉室宗亲、宗正刘虞忽然站了出来。
“在下以为,卢太尉所言有理,袁司徒,今古文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能说,但是叛乱,却是眼下的事情,你要换掉《欧阳尚书》,什么时候都能换,何必急于一时?陛下召集吾等,是要平定叛乱的策略,不是吗?”
袁隗刚准备对卢植开火,准备一箭双雕,结果斜里杀出来一个刘虞,顿时搞得袁隗有点愣神了。
刘虞是宗室官员,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
他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在满是牛马的庞大的汉室宗亲群体中,属于累世贵族的那一类,家族一直非常兴盛繁茂。
他由举孝廉入仕,先在郡内办事,后因累积政绩,被运作迁为幽州刺史。
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对边疆事务办理的不错。
后来在太平道之乱以后,他还担任过甘陵国相,负责安抚大乱之后的百姓,做的也不错,在朝中有清廉正直、能干的名声,民政和外交上是一把好手。
虽然他的才能不如刘备,但也是少有的宗室能臣。
所以刘宏比较尊重刘虞,任命他做宗正,管理汉室宗亲们的一切讯息。
刘虞游离于今古文之争以外,在今古文之争进入高峰之后,也是少有的继续保持旧有双方人际关系的人之一,一如既往。
袁隗在朝中没什么忌惮的人,但是对于刘虞这个宗室长者,他觉得硬碰硬并不合适。
“宗正所言,固然有理,但是解决问题,要从根源入手。”
袁隗强打精神道:“一味军事讨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否则凉州之乱也不会迁延日久,所以遇事就准备军事讨伐,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我认为这种思虑并不能算是为国为民。
如果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则教化是必需的,大汉长期以今文经典教化世人,但是结果并不好,叛乱此起彼伏,以致大汉山河烽烟四起。
这足以证明今文经典的失败,今文经典已经不能很好的教化万民,如果不更换经典,就算一时打了胜仗,未来还是会有人复叛。”
袁隗狠狠瞪了卢植一眼。
卢植一怒,刚要开口,刘虞便上前一步。
“一味军事讨伐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袁司徒,现在的凉州,难道不安稳吗?”
袁隗愣了愣。
“这……当前还是比较安稳的,但是……”
“那不就行了?”
刘虞摊开双手:“凉州曾有百年战乱,叛乱此起彼伏,让朝廷甚为忧心,这当然是教化的失败,但是我听闻凉州牧刘备在凉州治理的很好。
他剿抚并用,一边剿灭不臣,一边安抚吏民,自中平三年以来,至今两年多了,凉州可有发生过一次民变?可有伸手向朝廷要过一次支援?”
袁隗对此是无法狡辩的,咬咬牙,点头认了。
“没有。”
“这足以证明刘凉州的施政是稳妥的,一手剿,一手抚,剿灭奸凶之贼,安抚良顺之民,凉州遂得到安定,至今没有任何问题出现,却是不知道这与《欧阳尚书》、《古文尚书》有什么关系?”
刘虞冷笑道:“刘凉州好象是传《左氏春秋》的,与尚书没什么渊源,尽管如此,凉州还是得到了治理,我说的对吧?袁司徒?”
袁隗看着刘虞的眼神渐渐变得不善。
“您说的很对,没有关系,但是那也足以证明古文经典对比今文经典的优势,不是吗?如果能够更换经典,想必对国家大局有很大的好处!”
“那是《左氏春秋》的事情,你我皆非家传《左氏春秋》之人,所以,暂时还是不要讨论此事,叛乱既然已经发生,那就讨论叛乱。
等平复叛乱之后再谈教化,再谈尚书,才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边叛乱,一边教化,岂不是贻笑大方?袁司徒,您以为呢?”
袁隗看着刘虞看了好一会儿,才不甘心的点了头。
“宗正所言,有理。”
“既如此,不如谈谈对青徐黄巾和汝南黄巾的剿抚之策?”
“善。”
袁隗冷冷抛下一个字,随后闭上眼睛,闭口不言。
袁隗不说话了,古文学派的官僚们看着卢植、刘虞,虽有不满之心,也没办法继续了。
黄琬那边自然是十分开心,看着刘虞、卢植两人,倒开始觉得这两人有点顺眼了。
刘宏眼看着话题终于被拉回正确的轨道上了,对宗室长者刘虞十分满意。
“宗正所言,深得我心,诸位当畅所欲言剿抚之策,除此之外的事情,暂时就不要说了。”
刘宏乘胜追击,一锤定音,宣告了古文学派此次偷袭的彻底失败。
但是话题虽然被拉回了正确的轨道之上,缺钱的问题却没有人可以解决。
卢植建议兵分两路,调遣雒阳精锐和当地兵马镇压叛乱,铲除领头奸佞,宽恕大多数盲从之人,使用当年对待冀州的策略,或许可以解决问题。
他的计策是可以的,但是轮到商讨出兵数量和费用的时候,就谈不下去了。
要么朝廷把最后一笔钱拿出来打仗,然后大家一起没有俸禄可以领。
要么再次加税,苦一苦老百姓,相信他们是愿意为了国家大事苦一苦的。
他实在是不想再去顾及什么古文学派的内部团结之类的,决定站出来驳斥袁隗。
“事已至此,谈论什么今文、古文有意义吗?袁司徒!庶人作乱,是因为走投无路没饭吃,走投无路没饭吃,是因为贪官污吏为祸甚重,你把《欧阳尚书》换成《古文尚书》,庶人听得懂吗?他们都不认字啊!
朝廷现在需要的是领兵平乱的人才,需要的是出动军队的钱财、粮秣,需要的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的策略,不是今古文啊!你在这里把欧阳尚书换成古文尚书,青徐黄巾和汝南黄巾就会自动消失吗?”
袁隗一看卢植居然帮今文学派说话,大怒。
“卢太尉!你知道伱的身份吗?这话是你应该说的吗?你可是左氏春秋传承之人,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你难道连一点长远眼光都没有吗?”
“袁司徒!国家大事,容不得胡搅蛮缠!此番事件结束之后,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眼下!你能不能提出一点军国议论?”
卢植苦着脸看着袁隗:“你就真的毫不在乎吗?你真的不怕将来某一日那些饿着肚子的庶人提着刀站在你面前问你要饭吃吗?”
袁隗更加生气了,但是同时也感觉到了这是彻底扳倒卢植的机会,他感觉自己应该趁机掀起古文学派官员对卢植的不满,以此让卢植在古文学派内部彻底社死。
本来团结在他身边的这群人就对卢植多有不满,现在卢植还主动站出来给他递刀子,这要是不一刀子戳进卢植的心窝子,就对不起他那么久的谋划!
但是他刚准备说话,汉室宗亲、宗正刘虞忽然站了出来。
“在下以为,卢太尉所言有理,袁司徒,今古文的事情,什么时候都能说,但是叛乱,却是眼下的事情,你要换掉《欧阳尚书》,什么时候都能换,何必急于一时?陛下召集吾等,是要平定叛乱的策略,不是吗?”
袁隗刚准备对卢植开火,准备一箭双雕,结果斜里杀出来一个刘虞,顿时搞得袁隗有点愣神了。
刘虞是宗室官员,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
他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在满是牛马的庞大的汉室宗亲群体中,属于累世贵族的那一类,家族一直非常兴盛繁茂。
他由举孝廉入仕,先在郡内办事,后因累积政绩,被运作迁为幽州刺史。
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对边疆事务办理的不错。
后来在太平道之乱以后,他还担任过甘陵国相,负责安抚大乱之后的百姓,做的也不错,在朝中有清廉正直、能干的名声,民政和外交上是一把好手。
虽然他的才能不如刘备,但也是少有的宗室能臣。
所以刘宏比较尊重刘虞,任命他做宗正,管理汉室宗亲们的一切讯息。
刘虞游离于今古文之争以外,在今古文之争进入高峰之后,也是少有的继续保持旧有双方人际关系的人之一,一如既往。
袁隗在朝中没什么忌惮的人,但是对于刘虞这个宗室长者,他觉得硬碰硬并不合适。
“宗正所言,固然有理,但是解决问题,要从根源入手。”
袁隗强打精神道:“一味军事讨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否则凉州之乱也不会迁延日久,所以遇事就准备军事讨伐,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我认为这种思虑并不能算是为国为民。
如果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则教化是必需的,大汉长期以今文经典教化世人,但是结果并不好,叛乱此起彼伏,以致大汉山河烽烟四起。
这足以证明今文经典的失败,今文经典已经不能很好的教化万民,如果不更换经典,就算一时打了胜仗,未来还是会有人复叛。”
袁隗狠狠瞪了卢植一眼。
卢植一怒,刚要开口,刘虞便上前一步。
“一味军事讨伐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袁司徒,现在的凉州,难道不安稳吗?”
袁隗愣了愣。
“这……当前还是比较安稳的,但是……”
“那不就行了?”
刘虞摊开双手:“凉州曾有百年战乱,叛乱此起彼伏,让朝廷甚为忧心,这当然是教化的失败,但是我听闻凉州牧刘备在凉州治理的很好。
他剿抚并用,一边剿灭不臣,一边安抚吏民,自中平三年以来,至今两年多了,凉州可有发生过一次民变?可有伸手向朝廷要过一次支援?”
袁隗对此是无法狡辩的,咬咬牙,点头认了。
“没有。”
“这足以证明刘凉州的施政是稳妥的,一手剿,一手抚,剿灭奸凶之贼,安抚良顺之民,凉州遂得到安定,至今没有任何问题出现,却是不知道这与《欧阳尚书》、《古文尚书》有什么关系?”
刘虞冷笑道:“刘凉州好象是传《左氏春秋》的,与尚书没什么渊源,尽管如此,凉州还是得到了治理,我说的对吧?袁司徒?”
袁隗看着刘虞的眼神渐渐变得不善。
“您说的很对,没有关系,但是那也足以证明古文经典对比今文经典的优势,不是吗?如果能够更换经典,想必对国家大局有很大的好处!”
“那是《左氏春秋》的事情,你我皆非家传《左氏春秋》之人,所以,暂时还是不要讨论此事,叛乱既然已经发生,那就讨论叛乱。
等平复叛乱之后再谈教化,再谈尚书,才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边叛乱,一边教化,岂不是贻笑大方?袁司徒,您以为呢?”
袁隗看着刘虞看了好一会儿,才不甘心的点了头。
“宗正所言,有理。”
“既如此,不如谈谈对青徐黄巾和汝南黄巾的剿抚之策?”
“善。”
袁隗冷冷抛下一个字,随后闭上眼睛,闭口不言。
袁隗不说话了,古文学派的官僚们看着卢植、刘虞,虽有不满之心,也没办法继续了。
黄琬那边自然是十分开心,看着刘虞、卢植两人,倒开始觉得这两人有点顺眼了。
刘宏眼看着话题终于被拉回正确的轨道上了,对宗室长者刘虞十分满意。
“宗正所言,深得我心,诸位当畅所欲言剿抚之策,除此之外的事情,暂时就不要说了。”
刘宏乘胜追击,一锤定音,宣告了古文学派此次偷袭的彻底失败。
但是话题虽然被拉回了正确的轨道之上,缺钱的问题却没有人可以解决。
卢植建议兵分两路,调遣雒阳精锐和当地兵马镇压叛乱,铲除领头奸佞,宽恕大多数盲从之人,使用当年对待冀州的策略,或许可以解决问题。
他的计策是可以的,但是轮到商讨出兵数量和费用的时候,就谈不下去了。
要么朝廷把最后一笔钱拿出来打仗,然后大家一起没有俸禄可以领。
要么再次加税,苦一苦老百姓,相信他们是愿意为了国家大事苦一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