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谁犯的错,那就谁去解决
顺天城外,西山。
西山其实不叫西山,原名应该是叫石景山,不过因为正好在顺天府的西侧,再加上顺天府有很多因朝廷下令才迁过来的外地人,因此石景山这个名字倒不是很常用,西山反而成了最常用的名字。
朱瞻壑走下马车,伸手挡了挡刺眼的阳光,然后才顺着朱凌送上来的木阶下了马车。
“做好准备了?”朱瞻壑似笑非笑地看着面前的杨溥。
“臣……罪臣还有选择吗?”杨溥深吸了一口气,面色颓然。
“有啊。”朱瞻壑粲然一笑,不过杨溥却从这笑容中感受不到半分的温暖,反倒是满满的冷意。
“你以为我为什么要留下你?如果不是为了让你去瓦剌,伱以及你的家人,早就随着杨荣和杨士奇他们去了。”
“别垮着一张脸一副不乐意的样子,我这是在给你机会,给你一个能够保全你的女儿和孙子的机会,杨荣和杨士奇想求还求不到呢。”
杨溥闻言长叹一声。
的确,虽然朱瞻壑很不要脸,但他这话说的还真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就是嘛……”朱瞻壑笑着拍了拍杨溥的肩膀,一副鼓励的样子。
“好好做,要是你能啃下比我预计中更多的好处,我保你的孙子不死。”
杨溥闻言低下头,撩起衣服下摆跪伏在地,对着朱瞻壑行了一礼,然后才起身离开,朝着朱瞻壑给他准备的车队而去。
“世子殿下。”直到杨溥离开,简笑才开口问了起来。
“您真的相信这个人吗?”
朱瞻壑莞尔一笑。
对于这些旧时代的腐儒,朱瞻壑是没有半点好感的,如果非要说有,那也只能是对陈循这种敢于在不同的情势下做出相应改变的人才对朱瞻壑的胃口。
至于三杨这种只知道一味地坚持自己所学的那点儿仁义道德的腐儒,朱瞻壑是没有好态度的。
不过他还是把杨溥给留下来了,因为还有事情需要人去做。
陈循之前就上奏过,张辅、张升等人附议,最终由皇太后张氏拍板的决定,那就是派出使者去向瓦剌问责。
这种事情总是需要人去做的,经过这次的“变革”,朝中能用的人虽然还有很多,但有经验的人却很少了。
文官都是有团体的,比如三杨他们,如果你和他们的利益不相符,那你就很难融入到他们之中。
这就导致后晋的那些主要学习公羊学的儒生很难有出头的机会,因为他们和三杨这种人的观点不一样,利益不一样,融入不进去,那就得不到机会,自然就没有经验了。
这个时候,杨溥这种经验老道的人就最好用了。
当然了,朱瞻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他的。
杨溥有三个儿子,前两个都是早早夭折,唯有第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并且在杨溥的的帮助下入朝为官。
现如今,杨溥的这个儿子杨旦已经死了,和杨荣杨士奇这些人一起被处死的,不过为了让杨溥好好听话,朱瞻壑留下了杨溥的孙子以及他的四个女儿。
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当初对大越国的陈季扩时,朱瞻壑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这次的朱瞻壑更无耻一些,因为他可不仅仅只想让杨溥去瓦剌问责。
朱瞻壑早就知道,瓦剌一定会尽全力和脱欢撇清关系,哪怕脱欢是马哈木的儿子,但在一国的存亡和一个死人之间,该选择哪一个?
这是个人都能得出结论。
所以,朱瞻壑才特意让杨溥去瓦剌问责,因为杨溥此行不仅肩负着向瓦剌问责的任务,还有另一个任务需要他去完成。
他……得死在瓦剌。
只要朱瞻壑不说,朝廷不说,杨溥就不是与杨荣、杨士奇和李仪、吕震等人合谋袭杀大明宗室的罪犯。
只要朱瞻壑认可,朝廷也认可,那杨溥就是大明的使臣,倘若大明的使臣死在了瓦剌……
那就有的说了。
“走吧。”对于简笑的问题,朱瞻壑没想着回答。
可信与不可信,其实没什么区别。
可供杨溥选择的选项并不多,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听从朱瞻壑的话,老老实实的完成朱瞻壑给他的任务。
那样的话他的孙子或许……嗯,就是或许,或许能够活下去。
至于另一个选择,那自然是和瓦剌合作了,不过这样一来,朱瞻壑特意留下没动的那些人,也就是杨溥的孙子和四个女儿,自然也得跟着杨溥的决定一起死了。
至于杨溥投了瓦剌能给大明造成多大的麻烦?
这个不好说,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在短时间内,就算是造成麻烦也是无妨的,毕竟双方的硬实力是在那里摆着的。
打不了,出兵灭了就是了。
不讲理?不好意思,朱瞻壑从来都是不讲理的那种人。
后世有一句三观不正的话:无理都要争三分,得理为什么要绕人?
这话虽然是三观不正,但朱瞻壑还真就是这种人。
当然了,他会这样对待的,不是反对他的人,就是他的敌人。
上了马车,朱瞻壑就靠在了车窗上,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们。
其实,统治者的更替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的。
如果是改朝换代,那毫无疑问是有影响的,因为改朝换代一般都会伴随着长达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战争,但这次不同。
这次可以说是没有战争,统治者的更替在悄无声息之间就完成了,百姓们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田野间,每日都会出现的那些劳作的身影仍旧在勤勤恳恳的劳作着,商队也一如既往地奔行着,好像真的就没有任何变化。
“朱凌。”
蓦地,在车厢中的朱瞻壑突然开口。
“世子殿下。”朱凌闻声,立刻扯了扯手中的缰绳,控制着来到了马车的小窗户边上。
“让人传令给钱勇,让他回去吧,倭国现在还是不能放的。”
“不过有一点,让他回去之后派人到倭国四处走访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利用这个空窗期去发展一些小团体小势力什么的,防患于未然。”
“是!”
“还有。”朱瞻壑开口,叫住了想要离开的朱凌。
“派人去问一下,我爹和瞻圻他们什么时候能进京。”
本章完
西山其实不叫西山,原名应该是叫石景山,不过因为正好在顺天府的西侧,再加上顺天府有很多因朝廷下令才迁过来的外地人,因此石景山这个名字倒不是很常用,西山反而成了最常用的名字。
朱瞻壑走下马车,伸手挡了挡刺眼的阳光,然后才顺着朱凌送上来的木阶下了马车。
“做好准备了?”朱瞻壑似笑非笑地看着面前的杨溥。
“臣……罪臣还有选择吗?”杨溥深吸了一口气,面色颓然。
“有啊。”朱瞻壑粲然一笑,不过杨溥却从这笑容中感受不到半分的温暖,反倒是满满的冷意。
“你以为我为什么要留下你?如果不是为了让你去瓦剌,伱以及你的家人,早就随着杨荣和杨士奇他们去了。”
“别垮着一张脸一副不乐意的样子,我这是在给你机会,给你一个能够保全你的女儿和孙子的机会,杨荣和杨士奇想求还求不到呢。”
杨溥闻言长叹一声。
的确,虽然朱瞻壑很不要脸,但他这话说的还真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就是嘛……”朱瞻壑笑着拍了拍杨溥的肩膀,一副鼓励的样子。
“好好做,要是你能啃下比我预计中更多的好处,我保你的孙子不死。”
杨溥闻言低下头,撩起衣服下摆跪伏在地,对着朱瞻壑行了一礼,然后才起身离开,朝着朱瞻壑给他准备的车队而去。
“世子殿下。”直到杨溥离开,简笑才开口问了起来。
“您真的相信这个人吗?”
朱瞻壑莞尔一笑。
对于这些旧时代的腐儒,朱瞻壑是没有半点好感的,如果非要说有,那也只能是对陈循这种敢于在不同的情势下做出相应改变的人才对朱瞻壑的胃口。
至于三杨这种只知道一味地坚持自己所学的那点儿仁义道德的腐儒,朱瞻壑是没有好态度的。
不过他还是把杨溥给留下来了,因为还有事情需要人去做。
陈循之前就上奏过,张辅、张升等人附议,最终由皇太后张氏拍板的决定,那就是派出使者去向瓦剌问责。
这种事情总是需要人去做的,经过这次的“变革”,朝中能用的人虽然还有很多,但有经验的人却很少了。
文官都是有团体的,比如三杨他们,如果你和他们的利益不相符,那你就很难融入到他们之中。
这就导致后晋的那些主要学习公羊学的儒生很难有出头的机会,因为他们和三杨这种人的观点不一样,利益不一样,融入不进去,那就得不到机会,自然就没有经验了。
这个时候,杨溥这种经验老道的人就最好用了。
当然了,朱瞻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他的。
杨溥有三个儿子,前两个都是早早夭折,唯有第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并且在杨溥的的帮助下入朝为官。
现如今,杨溥的这个儿子杨旦已经死了,和杨荣杨士奇这些人一起被处死的,不过为了让杨溥好好听话,朱瞻壑留下了杨溥的孙子以及他的四个女儿。
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当初对大越国的陈季扩时,朱瞻壑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这次的朱瞻壑更无耻一些,因为他可不仅仅只想让杨溥去瓦剌问责。
朱瞻壑早就知道,瓦剌一定会尽全力和脱欢撇清关系,哪怕脱欢是马哈木的儿子,但在一国的存亡和一个死人之间,该选择哪一个?
这是个人都能得出结论。
所以,朱瞻壑才特意让杨溥去瓦剌问责,因为杨溥此行不仅肩负着向瓦剌问责的任务,还有另一个任务需要他去完成。
他……得死在瓦剌。
只要朱瞻壑不说,朝廷不说,杨溥就不是与杨荣、杨士奇和李仪、吕震等人合谋袭杀大明宗室的罪犯。
只要朱瞻壑认可,朝廷也认可,那杨溥就是大明的使臣,倘若大明的使臣死在了瓦剌……
那就有的说了。
“走吧。”对于简笑的问题,朱瞻壑没想着回答。
可信与不可信,其实没什么区别。
可供杨溥选择的选项并不多,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听从朱瞻壑的话,老老实实的完成朱瞻壑给他的任务。
那样的话他的孙子或许……嗯,就是或许,或许能够活下去。
至于另一个选择,那自然是和瓦剌合作了,不过这样一来,朱瞻壑特意留下没动的那些人,也就是杨溥的孙子和四个女儿,自然也得跟着杨溥的决定一起死了。
至于杨溥投了瓦剌能给大明造成多大的麻烦?
这个不好说,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在短时间内,就算是造成麻烦也是无妨的,毕竟双方的硬实力是在那里摆着的。
打不了,出兵灭了就是了。
不讲理?不好意思,朱瞻壑从来都是不讲理的那种人。
后世有一句三观不正的话:无理都要争三分,得理为什么要绕人?
这话虽然是三观不正,但朱瞻壑还真就是这种人。
当然了,他会这样对待的,不是反对他的人,就是他的敌人。
上了马车,朱瞻壑就靠在了车窗上,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们。
其实,统治者的更替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的。
如果是改朝换代,那毫无疑问是有影响的,因为改朝换代一般都会伴随着长达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战争,但这次不同。
这次可以说是没有战争,统治者的更替在悄无声息之间就完成了,百姓们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田野间,每日都会出现的那些劳作的身影仍旧在勤勤恳恳的劳作着,商队也一如既往地奔行着,好像真的就没有任何变化。
“朱凌。”
蓦地,在车厢中的朱瞻壑突然开口。
“世子殿下。”朱凌闻声,立刻扯了扯手中的缰绳,控制着来到了马车的小窗户边上。
“让人传令给钱勇,让他回去吧,倭国现在还是不能放的。”
“不过有一点,让他回去之后派人到倭国四处走访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利用这个空窗期去发展一些小团体小势力什么的,防患于未然。”
“是!”
“还有。”朱瞻壑开口,叫住了想要离开的朱凌。
“派人去问一下,我爹和瞻圻他们什么时候能进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