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皇明时报
次日一早,史可法即返回内阁视事。
路上遇到了几个御史,果然对着他指指点点。
不用想都能猜到这几个御史肯定在背后说他不要脸,恋栈不去什么的。
换作以前,史可法见此肯定会羞得无地自容,但此时内心却毫无波澜。
史可法回到内阁之后,第一时间便将解学龙、路振飞召集到他的值房,商量弑君案及栽赃案善后事宜。
“首揆,你能回来真是太好了。”
解学龙脸上表情还是很高兴的,内心是否如此就只有天知道。
路振飞也是一拱手说“首揆能回来内阁视事,仆和解阁老就有底了,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今之局面。”
眼下朝堂上的局面确实很微妙。
超过两百个东林党人罢职在家。
一下空出这么多位置,其中不少还是实权职位,其他官员就难免生出异样心思,已经有不少人在暗中展开了运作。
这两天,解府和路府的门槛都被来访者给踏破。
但是解学龙和路振飞很清楚这是个烫手的山芋,所以没敢轻易许诺。
现在史可法回了内阁,那么这个烫手的山芋也就可以丢给史可法了。
但是史可法经过昨天晚上跟崇祯的一番长谈后,心境已经完全不同,当即说道“这没什么难办的,圣上已经给了明确的章程。”
“噢?”解学龙和路振飞闻言顿时一愣。
史可法又道“立即给自我罢职在家的东林党人下最后通牒,两日之内到皇明时报登报声明脱离东林党,否则就自行罢职还乡。”
“皇明时报?登报声明?”解学龙又是一愣。
路振飞倒是知道皇明时报,但登报声明也是不知。
史可法却已经笔走龙蛇写好了一份声明,又递给解学龙两人“解阁老,路阁老,你们也写一份声明吧。”
顺便说一句,路振飞其实也是东林党人,只不过烙印不明显。
解学龙接过史可法的声明,看完后说道“好,仆这就写声明。”
等解学龙和路振飞都写好,史可法又将史德威叫进来,吩咐道“龙江,你带着为父还有解阁老、路阁老的声明去找吕大器、钱谦益他们,让他们也照做,谁要是不愿意写,那就让他们自行罢职还乡吧。”
“是。”史德威拿了三份声明离开。
史可法又对解学龙还有路振飞说道“让东林党人登报声明撇清还好办,真正难办的是让高弘图、姜曰广、张有誉、左光先他们上疏认罪!”
解学龙皱眉道“圣上还要高弘图他们上疏认罪?”
“对。”史可法点点头说,“所有犯官都得上疏认罪。”
路振飞神情一凛,肃然说道“首揆,此事可不好太办。”
上疏认罪跟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可不一样,单就法律层面而言,效果其实没差别,但是从读书人的视角性质就截然不同。
因为认罪书不会被录入史册。
但是认罪疏一定会被载入史册。
没错,这就是崇祯的杀人诛心。
朕不光要杀人,还要诛灭你们内心的坚持。
朕要把这个案子办成青史可证的铁案,让东林党永世不得翻身。
“此事是不好办。”史可法点点头又道,“但是不好办也必须办。”
说此一顿,又道“只能是我们三人分头去找这些犯官谈话,就先从品级最低的都察院书吏开始,最后再一起找高弘图谈。”
……
整个谈话过程足足持续了三天。
三天之后,史可法、解学龙和路振飞同时出现在高弘图牢房。
虽然听到身后脚步声响,但是背门而坐的高弘图却没有回头。
“高弘图。”史可法向国子监方向遥遥一揖,又道,“奉皇命,特来找你叙话。”
“原来是首揆。”高弘图这才拖着镣铐回身,看到解学龙和路振飞又哂然说道,“解阁老还有路部堂也来了。”
高弘图故意没说路阁老。
籍此表达他对崇祯中旨的蔑视。
高弘图又说道“你们是来劝说老夫写认罪疏的吧?”
史可法肃然道“圣上明确说了,只要你上了这一道认罪疏,便可罪不及家人,不仅高家可免于夷族,高阁老你的家小亦可保得性命,也不用贬为贱籍。”
“可免于夷族?此话你们竟也信?”高弘图哂然一笑又说道,“按大明律,弑君夺朝乃十大不赦之首,处凌迟之刑,夷灭三族至九族!”
说此一顿,高弘图又道“现在你们跟老夫说,崇祯只打算追究老夫一人,非但没有夷族之祸,便是老夫的子孙也可以保全,你们觉得老夫会信这种鬼话?”
“高弘图,圣上之宽宏仁悯又岂是你能妄加揣摩。”解学龙说道,“单从他对此次弑君案的处罚,便足以看出他乃是亘古罕有之仁义圣君,仆劝你莫要自误。”
路振飞道“高弘图,就算你不想为自己着想,也该替高璪想想。”
说到高璪,高弘图顿时神情一黯,他儿子早逝,现只有孙子高璪。
想到高璪以冲龄之年,就要跟着他一道上法场,甚至于被处以凌迟之酷刑,高弘图不禁也是心如刀绞,何其惨也?
但是很快,高弘图又变得神情似铁“你们都不必再劝了,老夫心意已决,这认罪疏老夫是不会写的,夷三族也罢,九族也好,老夫都不会写认罪疏。”
杀人可以,诛心就休想,我高弘图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内心的坚持。
只要不写这认罪疏,等到千百年后,自然会有后人给他公正的评判。
但如果写了这份认罪疏,他高弘图就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其中的厉害他又岂能看不出来?崇祯这昏君,其心可诛!
……
在国子监。
汪伟拿着一份刚刚印刷好的皇明时报递给崇祯。
伸手一摸,崇祯就知道报纸用的是上等黄麻纸,这个属实有些奢侈,不过只是一份即时性的读物而已,用不着这么好的黄麻纸。
再看样式,已经跟后世的报纸基本没什么差别。
头版右侧是皇明时报的题头,是请王铎书写的,因为董其昌去世后,就公认王铎的书法为第一,所以崇祯特意让汪伟请王铎写了这个题头。
然后头版就是时政新闻专栏,这一期就主要刊载了扬州弑君案以及左光先栽赃案,此外还有十五个东林党人的脱党声明。
汪伟说道“今后每期都会刊载十五个东林党人的声明,连载二十期。”
崇祯嗯了一声,翻到第二版,这是综合类版面,但现在主要刊载时文,也有一些诗词歌赋或者戏曲的曲本。
第三版是狐仙鬼怪专栏。
这个是崇祯专门为了皇明时报的走量而设计的。
等以后皇明时报的阅读群体培养成形了,这个版面就能改为科学专栏。
第四版则是工商实业类专栏,比如关于第三期债券的信息就在皇明时报做了预告,时间暂定在八月二十日。
此外还有生丝、木料、茶叶的售卖信息及价格。
说白了这就是打广告,不过此时的服务费极低,近乎于白给人打广告,但是崇祯相信用不了多久,单这一块收入就会让皇明时报扭亏为盈。
看着崇祯只是翻阅而不说话,汪伟难免有些紧张。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办过报,汪伟也不知道自己办得怎么样。
终于,崇祯放下报纸笑着说“不错,第一期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听到崇祯这话,汪伟悬着的心便落地,又问道“圣上还有别的训示吗?”
崇祯想了一下后说道“朕记得有个叫兰陵笑笑生的书生写了本金瓶梅词话,也放在皇明时报的第三版面连载吧。”
“啊?金瓶梅词话?”汪伟瞠目结舌。
汪伟自然是看过金瓶梅词话,但是把这样一本艳情摆在皇明时报进行连载,真的不会对皇明时报的形象造成伤害吗?
“别在意那些假道学的评论。”崇祯道。
“朕希望你能把皇明时报办成一份接地气的报纸,而不是一份高高在上的报纸。”
“皇明时报的第三版面既然是专栏,自然要刊载庶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金瓶梅词话无疑就是庶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彩故事。”
让崇祯这么一说,这件事情顿时变得高大上起来。
当下汪伟肃然道“臣明白了,从第二期开始连载金瓶梅词话。”
崇祯敲了敲桌子,又接着说道“一年之内朕不会找你要利润,但是一年之后,皇明时报就必须得上解利润,具体数额到时候再定。”
崇祯暂时并不打算放开报禁,所以作为一份垄断刊物,皇明时报盈利是一定的,唯一的悬念就是盈利的数额。
千万别小看皇明时报。
因为这是一个大产业,新闻出版类产业。
当然,这个产业的培植及壮大需要时间。
但是借用一句老套的话就是,前途是光明的,未来也是可期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崇祯创办皇明时报的初衷还是为了引导舆论,有了这个利器,就更容易将大明拧成一股绳。
(本章完)
。
路上遇到了几个御史,果然对着他指指点点。
不用想都能猜到这几个御史肯定在背后说他不要脸,恋栈不去什么的。
换作以前,史可法见此肯定会羞得无地自容,但此时内心却毫无波澜。
史可法回到内阁之后,第一时间便将解学龙、路振飞召集到他的值房,商量弑君案及栽赃案善后事宜。
“首揆,你能回来真是太好了。”
解学龙脸上表情还是很高兴的,内心是否如此就只有天知道。
路振飞也是一拱手说“首揆能回来内阁视事,仆和解阁老就有底了,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今之局面。”
眼下朝堂上的局面确实很微妙。
超过两百个东林党人罢职在家。
一下空出这么多位置,其中不少还是实权职位,其他官员就难免生出异样心思,已经有不少人在暗中展开了运作。
这两天,解府和路府的门槛都被来访者给踏破。
但是解学龙和路振飞很清楚这是个烫手的山芋,所以没敢轻易许诺。
现在史可法回了内阁,那么这个烫手的山芋也就可以丢给史可法了。
但是史可法经过昨天晚上跟崇祯的一番长谈后,心境已经完全不同,当即说道“这没什么难办的,圣上已经给了明确的章程。”
“噢?”解学龙和路振飞闻言顿时一愣。
史可法又道“立即给自我罢职在家的东林党人下最后通牒,两日之内到皇明时报登报声明脱离东林党,否则就自行罢职还乡。”
“皇明时报?登报声明?”解学龙又是一愣。
路振飞倒是知道皇明时报,但登报声明也是不知。
史可法却已经笔走龙蛇写好了一份声明,又递给解学龙两人“解阁老,路阁老,你们也写一份声明吧。”
顺便说一句,路振飞其实也是东林党人,只不过烙印不明显。
解学龙接过史可法的声明,看完后说道“好,仆这就写声明。”
等解学龙和路振飞都写好,史可法又将史德威叫进来,吩咐道“龙江,你带着为父还有解阁老、路阁老的声明去找吕大器、钱谦益他们,让他们也照做,谁要是不愿意写,那就让他们自行罢职还乡吧。”
“是。”史德威拿了三份声明离开。
史可法又对解学龙还有路振飞说道“让东林党人登报声明撇清还好办,真正难办的是让高弘图、姜曰广、张有誉、左光先他们上疏认罪!”
解学龙皱眉道“圣上还要高弘图他们上疏认罪?”
“对。”史可法点点头说,“所有犯官都得上疏认罪。”
路振飞神情一凛,肃然说道“首揆,此事可不好太办。”
上疏认罪跟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可不一样,单就法律层面而言,效果其实没差别,但是从读书人的视角性质就截然不同。
因为认罪书不会被录入史册。
但是认罪疏一定会被载入史册。
没错,这就是崇祯的杀人诛心。
朕不光要杀人,还要诛灭你们内心的坚持。
朕要把这个案子办成青史可证的铁案,让东林党永世不得翻身。
“此事是不好办。”史可法点点头又道,“但是不好办也必须办。”
说此一顿,又道“只能是我们三人分头去找这些犯官谈话,就先从品级最低的都察院书吏开始,最后再一起找高弘图谈。”
……
整个谈话过程足足持续了三天。
三天之后,史可法、解学龙和路振飞同时出现在高弘图牢房。
虽然听到身后脚步声响,但是背门而坐的高弘图却没有回头。
“高弘图。”史可法向国子监方向遥遥一揖,又道,“奉皇命,特来找你叙话。”
“原来是首揆。”高弘图这才拖着镣铐回身,看到解学龙和路振飞又哂然说道,“解阁老还有路部堂也来了。”
高弘图故意没说路阁老。
籍此表达他对崇祯中旨的蔑视。
高弘图又说道“你们是来劝说老夫写认罪疏的吧?”
史可法肃然道“圣上明确说了,只要你上了这一道认罪疏,便可罪不及家人,不仅高家可免于夷族,高阁老你的家小亦可保得性命,也不用贬为贱籍。”
“可免于夷族?此话你们竟也信?”高弘图哂然一笑又说道,“按大明律,弑君夺朝乃十大不赦之首,处凌迟之刑,夷灭三族至九族!”
说此一顿,高弘图又道“现在你们跟老夫说,崇祯只打算追究老夫一人,非但没有夷族之祸,便是老夫的子孙也可以保全,你们觉得老夫会信这种鬼话?”
“高弘图,圣上之宽宏仁悯又岂是你能妄加揣摩。”解学龙说道,“单从他对此次弑君案的处罚,便足以看出他乃是亘古罕有之仁义圣君,仆劝你莫要自误。”
路振飞道“高弘图,就算你不想为自己着想,也该替高璪想想。”
说到高璪,高弘图顿时神情一黯,他儿子早逝,现只有孙子高璪。
想到高璪以冲龄之年,就要跟着他一道上法场,甚至于被处以凌迟之酷刑,高弘图不禁也是心如刀绞,何其惨也?
但是很快,高弘图又变得神情似铁“你们都不必再劝了,老夫心意已决,这认罪疏老夫是不会写的,夷三族也罢,九族也好,老夫都不会写认罪疏。”
杀人可以,诛心就休想,我高弘图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内心的坚持。
只要不写这认罪疏,等到千百年后,自然会有后人给他公正的评判。
但如果写了这份认罪疏,他高弘图就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其中的厉害他又岂能看不出来?崇祯这昏君,其心可诛!
……
在国子监。
汪伟拿着一份刚刚印刷好的皇明时报递给崇祯。
伸手一摸,崇祯就知道报纸用的是上等黄麻纸,这个属实有些奢侈,不过只是一份即时性的读物而已,用不着这么好的黄麻纸。
再看样式,已经跟后世的报纸基本没什么差别。
头版右侧是皇明时报的题头,是请王铎书写的,因为董其昌去世后,就公认王铎的书法为第一,所以崇祯特意让汪伟请王铎写了这个题头。
然后头版就是时政新闻专栏,这一期就主要刊载了扬州弑君案以及左光先栽赃案,此外还有十五个东林党人的脱党声明。
汪伟说道“今后每期都会刊载十五个东林党人的声明,连载二十期。”
崇祯嗯了一声,翻到第二版,这是综合类版面,但现在主要刊载时文,也有一些诗词歌赋或者戏曲的曲本。
第三版是狐仙鬼怪专栏。
这个是崇祯专门为了皇明时报的走量而设计的。
等以后皇明时报的阅读群体培养成形了,这个版面就能改为科学专栏。
第四版则是工商实业类专栏,比如关于第三期债券的信息就在皇明时报做了预告,时间暂定在八月二十日。
此外还有生丝、木料、茶叶的售卖信息及价格。
说白了这就是打广告,不过此时的服务费极低,近乎于白给人打广告,但是崇祯相信用不了多久,单这一块收入就会让皇明时报扭亏为盈。
看着崇祯只是翻阅而不说话,汪伟难免有些紧张。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办过报,汪伟也不知道自己办得怎么样。
终于,崇祯放下报纸笑着说“不错,第一期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听到崇祯这话,汪伟悬着的心便落地,又问道“圣上还有别的训示吗?”
崇祯想了一下后说道“朕记得有个叫兰陵笑笑生的书生写了本金瓶梅词话,也放在皇明时报的第三版面连载吧。”
“啊?金瓶梅词话?”汪伟瞠目结舌。
汪伟自然是看过金瓶梅词话,但是把这样一本艳情摆在皇明时报进行连载,真的不会对皇明时报的形象造成伤害吗?
“别在意那些假道学的评论。”崇祯道。
“朕希望你能把皇明时报办成一份接地气的报纸,而不是一份高高在上的报纸。”
“皇明时报的第三版面既然是专栏,自然要刊载庶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金瓶梅词话无疑就是庶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彩故事。”
让崇祯这么一说,这件事情顿时变得高大上起来。
当下汪伟肃然道“臣明白了,从第二期开始连载金瓶梅词话。”
崇祯敲了敲桌子,又接着说道“一年之内朕不会找你要利润,但是一年之后,皇明时报就必须得上解利润,具体数额到时候再定。”
崇祯暂时并不打算放开报禁,所以作为一份垄断刊物,皇明时报盈利是一定的,唯一的悬念就是盈利的数额。
千万别小看皇明时报。
因为这是一个大产业,新闻出版类产业。
当然,这个产业的培植及壮大需要时间。
但是借用一句老套的话就是,前途是光明的,未来也是可期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崇祯创办皇明时报的初衷还是为了引导舆论,有了这个利器,就更容易将大明拧成一股绳。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