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 章 放牛
第 章 放牛
第二天。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老苏家的人就陆陆续续起来了。
苏子苓生火做饭,苏母他们把盆拿出来准备做豆腐。
刘桂兰夫妻俩还有苏永和他们都陆陆续续的过来帮忙。
特别是苏永和他们兄弟俩,原本他们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卖豆腐跟摘几篮叶子,可他们还是经常往老苏家跑。
把自己手头上的事做完了就帮着做其他的,特别是早上做豆腐,两人刚开始来得很快,大多时候苏子苓他们还没起他们就过来了。
听到院子里静悄悄的没动静,他们也不着急,就在门口等着,直到听到有人起床了才开始敲门。
他们来过两次后就被苏子苓发现了,让他们不用过来了,但是说不通,兄弟俩就跟头倔驴似的,苏子苓索性就由着他们,最后提了一点要求就是让他们过来晚点,别太早。
听到早上可以过来帮忙,兄弟俩这才笑着点头应下。
现在的豆腐是越做越多了。
四叔婆她们每天去县里要卖十七八担,也就是三十四桶,有时候是三十六桶。
苏子仲他们在山坳里一天也要卖十桶左右,苏永和他们兄弟俩很固定每天就是四桶。
得亏苏永和发现天门山里还有一些狐臭柴叶子,不然光小坪山的还真不够卖。
豆腐越做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也越来越多了。
他们自家有六个人,加上刘桂兰夫妻俩还有苏永和兄弟俩就是十个人,有时候季云初母女俩也会过来帮忙。
四叔婆她们有时候起的早也会过来帮忙,往常的豆腐都是要做半个时辰,现在二刻就做完了(0分钟)。
基本上他们家吃个饭的功夫,豆腐就沉淀好了,装好后大部队就各自出发了。
今天要带粉条去山坳里卖,粉条虽然轻但是多,苏子苓把牛给牵出来了,直接把粉条装大背篓里,给牛驮上。
苏父他们挑豆腐的挑豆腐,挑粉条的挑粉条,苏子苓也没闲着背了一麻袋粉条,牵着牛,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山坳里去。
山坳里的棚子已经初具规模了,棚子已经搭了四个,一个卖红薯粉,一个卖豆腐,一个卖馒头花卷跟玉米发糕,剩下的一个是刚搭的,用来卖干粉条。
这个棚子比较讲究,里面给搭了放粉条的地方,而不是直接放地上或者是石头上,苏老爷子他们用竹子搭了一个大床,这还是怕粉条放地上会受潮特意搭的。
这远远的看去,已经有点小集市的样子了,有棚子,还有简易的桌子凳子,桌子凳子也给加长了,就是一次性来七八十人也能坐得下。
到了山坳里,大家把东西都放到了相对应的棚子里,苏子苓牵着牛,她就站在原地等苏父他们过来端垛子。
把牛鞍那些给卸了,才把牛拴到一旁给它吃草,小牛犊到了山坳里就特别开心,拔腿就跑,满山坳里撒欢。
大母牛不找它,自己吃草,小牛犊也不找娘,娘儿俩就各忙各的。
见了阳光的小牛就是见风长,这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小牛肉眼可见的圆润了起来,毛发也是油光水滑的。
大概是喂得精细的原因,大母牛没掉膘,看着跟没生的时候没啥两样,苏母她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就这肚子,竟然藏了一个崽,还让人看不出来。
苏父他们送了豆腐就回去了,苏子苓他们就各忙各的。
苏子仲生火熬骨头汤,季云初生火烧水准备调粉,还要把佐料那些摆放出来。
季允禾背着她弟弟,把拌豆腐的调料那些都给摆放出来。
苏子苓就负责烧火捏馒头跟蒸发糕。
一切都井井有条,山坳里炊烟袅袅,远远的看去,就像山间升起了迷雾。
路口的路牌,从一开始苏子苓写了前面有食肆,卖豆腐、红薯粉跟馒头,到她的木牌上还有人留言好吃。
后来大家有样学样,都在上面写,直到写不下了,还有人直接再立一个牌子,就为了说一句好吃!
到现在那路边已经立了好几个牌子了,苏子苓看到的时候也是颇有感触,她原本还想着怕木牌不显眼,别人看不到,一次性换个颜色鲜艳的木牌,可现在看到这个,她觉得不用换了,没有哪个木牌能比得过他们立的这些了。
“小姐,前面好像有卖吃食的?”
一辆马车停在路口,老妇人看着那些木牌,对着马车里的人说道。
许久,就在大家觉得马车里的人是不是睡着了的时候,马车侧面的帘子被掀开,女子瞟了一眼,“去看看吧。”
说完她就放下了帘子,声音清冷,又很轻,一阵风吹过,帘子晃了晃,除了坐在马车外的老妇人,骑在马上的侍卫,好似听到了,又好似没听到。
“是。”老妇人应了一声,指了指那条前往山坳的路,侍卫了然,率先打马前去打探。
片刻之后马蹄声响起,侍卫回来了,他冲着老妇人点了点头,车夫这才驾车跟上。
山坳里看着来了又去的人,季允禾一脸懵,“阿青,他咋又走了呢?”
苏子苓没太在意,继续往灶里添柴,“看样子估计是来看看是不是真有卖吃食,等着吧。”
苏子苓话音落下没多久,山坳里就传来了马蹄声跟车轱辘声,但是除了这些声音,一点人说话的声音都没有。
季允禾伸着脖子看,“这动静跟往常的商队还有镖队都不一样啊,咋都没人说话呢?”
往常的镖队跟商队路过这里,多少还是有点人声的,可今天这个,静悄悄的,除了马蹄声,真的是没有一点多余的声音。
在山坳里卖了这么久的东西,季云初也察觉出了不同,“阿禾,少说话,少看。”
“哦。”季允禾应了一声,乖乖的回了棚子里。
片刻之后,一队人马缓缓驶来,两个骑马的侍卫打头阵,后面跟着两辆马车,赶马的车夫也很年轻,他旁边还坐着一个老妪,马车两边跟后面分别跟着护卫。
看到这阵仗,不难猜到,里面的人只怕是非富即贵了。
:..00
..。..
第二天。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老苏家的人就陆陆续续起来了。
苏子苓生火做饭,苏母他们把盆拿出来准备做豆腐。
刘桂兰夫妻俩还有苏永和他们都陆陆续续的过来帮忙。
特别是苏永和他们兄弟俩,原本他们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卖豆腐跟摘几篮叶子,可他们还是经常往老苏家跑。
把自己手头上的事做完了就帮着做其他的,特别是早上做豆腐,两人刚开始来得很快,大多时候苏子苓他们还没起他们就过来了。
听到院子里静悄悄的没动静,他们也不着急,就在门口等着,直到听到有人起床了才开始敲门。
他们来过两次后就被苏子苓发现了,让他们不用过来了,但是说不通,兄弟俩就跟头倔驴似的,苏子苓索性就由着他们,最后提了一点要求就是让他们过来晚点,别太早。
听到早上可以过来帮忙,兄弟俩这才笑着点头应下。
现在的豆腐是越做越多了。
四叔婆她们每天去县里要卖十七八担,也就是三十四桶,有时候是三十六桶。
苏子仲他们在山坳里一天也要卖十桶左右,苏永和他们兄弟俩很固定每天就是四桶。
得亏苏永和发现天门山里还有一些狐臭柴叶子,不然光小坪山的还真不够卖。
豆腐越做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也越来越多了。
他们自家有六个人,加上刘桂兰夫妻俩还有苏永和兄弟俩就是十个人,有时候季云初母女俩也会过来帮忙。
四叔婆她们有时候起的早也会过来帮忙,往常的豆腐都是要做半个时辰,现在二刻就做完了(0分钟)。
基本上他们家吃个饭的功夫,豆腐就沉淀好了,装好后大部队就各自出发了。
今天要带粉条去山坳里卖,粉条虽然轻但是多,苏子苓把牛给牵出来了,直接把粉条装大背篓里,给牛驮上。
苏父他们挑豆腐的挑豆腐,挑粉条的挑粉条,苏子苓也没闲着背了一麻袋粉条,牵着牛,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山坳里去。
山坳里的棚子已经初具规模了,棚子已经搭了四个,一个卖红薯粉,一个卖豆腐,一个卖馒头花卷跟玉米发糕,剩下的一个是刚搭的,用来卖干粉条。
这个棚子比较讲究,里面给搭了放粉条的地方,而不是直接放地上或者是石头上,苏老爷子他们用竹子搭了一个大床,这还是怕粉条放地上会受潮特意搭的。
这远远的看去,已经有点小集市的样子了,有棚子,还有简易的桌子凳子,桌子凳子也给加长了,就是一次性来七八十人也能坐得下。
到了山坳里,大家把东西都放到了相对应的棚子里,苏子苓牵着牛,她就站在原地等苏父他们过来端垛子。
把牛鞍那些给卸了,才把牛拴到一旁给它吃草,小牛犊到了山坳里就特别开心,拔腿就跑,满山坳里撒欢。
大母牛不找它,自己吃草,小牛犊也不找娘,娘儿俩就各忙各的。
见了阳光的小牛就是见风长,这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小牛肉眼可见的圆润了起来,毛发也是油光水滑的。
大概是喂得精细的原因,大母牛没掉膘,看着跟没生的时候没啥两样,苏母她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就这肚子,竟然藏了一个崽,还让人看不出来。
苏父他们送了豆腐就回去了,苏子苓他们就各忙各的。
苏子仲生火熬骨头汤,季云初生火烧水准备调粉,还要把佐料那些摆放出来。
季允禾背着她弟弟,把拌豆腐的调料那些都给摆放出来。
苏子苓就负责烧火捏馒头跟蒸发糕。
一切都井井有条,山坳里炊烟袅袅,远远的看去,就像山间升起了迷雾。
路口的路牌,从一开始苏子苓写了前面有食肆,卖豆腐、红薯粉跟馒头,到她的木牌上还有人留言好吃。
后来大家有样学样,都在上面写,直到写不下了,还有人直接再立一个牌子,就为了说一句好吃!
到现在那路边已经立了好几个牌子了,苏子苓看到的时候也是颇有感触,她原本还想着怕木牌不显眼,别人看不到,一次性换个颜色鲜艳的木牌,可现在看到这个,她觉得不用换了,没有哪个木牌能比得过他们立的这些了。
“小姐,前面好像有卖吃食的?”
一辆马车停在路口,老妇人看着那些木牌,对着马车里的人说道。
许久,就在大家觉得马车里的人是不是睡着了的时候,马车侧面的帘子被掀开,女子瞟了一眼,“去看看吧。”
说完她就放下了帘子,声音清冷,又很轻,一阵风吹过,帘子晃了晃,除了坐在马车外的老妇人,骑在马上的侍卫,好似听到了,又好似没听到。
“是。”老妇人应了一声,指了指那条前往山坳的路,侍卫了然,率先打马前去打探。
片刻之后马蹄声响起,侍卫回来了,他冲着老妇人点了点头,车夫这才驾车跟上。
山坳里看着来了又去的人,季允禾一脸懵,“阿青,他咋又走了呢?”
苏子苓没太在意,继续往灶里添柴,“看样子估计是来看看是不是真有卖吃食,等着吧。”
苏子苓话音落下没多久,山坳里就传来了马蹄声跟车轱辘声,但是除了这些声音,一点人说话的声音都没有。
季允禾伸着脖子看,“这动静跟往常的商队还有镖队都不一样啊,咋都没人说话呢?”
往常的镖队跟商队路过这里,多少还是有点人声的,可今天这个,静悄悄的,除了马蹄声,真的是没有一点多余的声音。
在山坳里卖了这么久的东西,季云初也察觉出了不同,“阿禾,少说话,少看。”
“哦。”季允禾应了一声,乖乖的回了棚子里。
片刻之后,一队人马缓缓驶来,两个骑马的侍卫打头阵,后面跟着两辆马车,赶马的车夫也很年轻,他旁边还坐着一个老妪,马车两边跟后面分别跟着护卫。
看到这阵仗,不难猜到,里面的人只怕是非富即贵了。
:..00
..。..